秦开战国时期燕国将领

中文名:秦开

经 历:早年在东胡做人质

属 性:燕国将军

贡 献:征伐东胡,开疆拓土

民 族:华夏族

所属诸侯国:燕国

“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战国时期燕国名将秦开生平简介

秦开,出身鲁国秦氏,战国时期燕国将领。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东胡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燕昭王姬职即位后,秦开逃归燕国。后于公元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还曾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直达满番汗(今朝鲜清川江以西大宁江流域博川郡境内的博陵古城)为界,取地两千余里。燕国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修筑燕长城。

人物生平

秦开是战国时期燕国将领,很有德行和才能。早年在东胡做人质。东胡人非常信任秦开,秦开于是借机掌握东胡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等情况。一次贩马途中,蓄谋已久的秦开脱离队伍,恰巧燕国的队伍巡防经过。秦开回国后,燕昭王任命他为大将,秦开便开始训练兵士。

当时燕昭王励精图治,国力已经逐渐强盛,眼看东北边境百姓遭难,他下定决心彻底平定边患。对于带兵打仗的人选,他思考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将率军驱胡重任交给在东胡做过人质的秦开。秦开非常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百战百胜,并对东胡的情况十分熟悉。

秦开回国后率军迎战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北京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在接连胜利的情况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东胡一直退却到一千多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此时的秦开站在燕北边地,谋划安定策略。秦开效法赵国,动员军民大修障塞,于是修建成西起造阳(今河北张家口)东到襄平(今辽宁辽阳)的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后来,燕国在广袤的新领土上陆续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御胡人的侵略。燕国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韩三国,仅次于秦、楚两国,在列国中位居第三。

后来,秦开率军向东渡过辽水进攻朝鲜半岛的箕氏朝鲜政权,夺取两千多里土地,直达满番汗(今朝鲜清川江以西大宁江流域博川郡境内的博陵古城)为界。于是燕国据有辽宁全境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

主要成就

战国时期七国称雄,而地处中原北部的秦、赵、燕等国经常受到北方东胡等游牧民族的袭扰。燕昭王时,秦开奉命率军攻袭东胡,打败东胡各族并将他们向北驱逐,开拓大片北方领土,修筑起于河北北部、止于辽东东部之长城以守护北方领土,并建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治理这一地区。

燕将秦开袭走东胡,建长城,设郡县,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进步的社会制度扩展到东北地区,将文明延伸到蛮荒之地。辽东郡的设置是东北地区进入中华文明体系的转折点,是新的历史时期开端的标志。

当时,秦开即向燕昭王汇报在东胡期间的一切,并辽东地区的地理形势,东胡的战斗力等。建议燕昭王出兵收复辽东,他愿挥金戈,冒矢石,率众进击。燕昭王采纳他的意见,委以兵符,勒以军法。

秦开即筹策用兵方案,约整军士,衅鼓祭旗,刻期出征。大军行到辽东,与胡人相遇,兵刃交接,东胡人的战法、兵器,怎敌得训练有素,纪律严整且装备精良的燕国大军。因此只一袭击,大挫东胡人的锐气。再战再败,一直朝北逃遁。秦开乘胜,麾军追击,—举“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于是,辽东地区回归燕国。

当时箕子朝鲜称兵欲动。燕乃遣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今朝鲜安州一带)为界。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魏略》

  家庭成员

秦舞阳,秦开之孙。

后世纪念

辽宁省沈阳市城南的五里河公园,铸造有秦开的青铜塑像,重达五十吨,这是后人对秦开丰功伟绩的纪念。

“秦开却胡”并非开疆而是固土 “秦开却胡”之前竟还存在一次“却胡”

文化认同是政治一统的重要基础。随着考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原文化有一种“向心”凝聚力。

在东北地区战国时期诸文化谱系和源流这一问题上,学术界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但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东北地区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更多细节正逐渐显现出来。

“秦开却胡”终止土著文化继续演进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此后燕国势力东扩,设郡县,筑长城。

多类型的东北文化是讨论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样本。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田立坤认为,最晚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到战国时代燕国在今辽宁地区置郡时,辽西、辽东、辽北等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化发展序列。

辽宁大学考古系教授华玉冰认为,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青铜时代的东北南部地区土著考古学文化中一直有中原文化尤其是燕文化因素存在,年代愈晚、愈邻近的地区表现愈明显,“秦开却胡”促使其文化面貌发生了质变。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宾福认为,战国晚期,燕将秦开北却东胡之后,燕文化的北进给东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产生了强烈影响,改变了东北大部分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走向和演进格局。

然而,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东北地区的东周燕文化,与性质不同、族属迥异的地方土著文化之间如何传播、交流、影响、融合等细节问题,仍有待更多发现与深入研究。

战国中晚期辽西土著文化开始燕化

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截至目前已发掘47座墓葬,出土有成套属于东周燕文化的大型铜礼器、仿铜陶礼器、青铜车马器、各种青铜兵器等。此外还有具有土著文化特点的矮领垂腹陶罐、仿红山文化玉器,以及极为珍贵的嵌金柄曲刃青铜短剑和作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古代青铜戈祖型的短内式铜戈等珍贵文物。

由于历史文献记载较少,边疆地区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学材料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成璟瑭认为,这些重要发现为学术界深入探究公元前5—前3世纪前后,中国东北以至北方地区有关民族的活动、燕文化与东北及东北亚古代民族的融合过程、燕秦汉统辖东北地区的历史背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物质材料。

华玉冰、成璟瑭等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大杖子墓地及相关遗址的勘探、资料的a整理与研究”目前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是至少在战国中期,秦开却胡之前,与燕文化非常密切的土著文化已经存在于辽西地区。东大杖子墓地出土的遗物很多带有中原特征,尤其是青铜器,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中原式青铜器。而以往出土与东大杖子类似的陶器地点很多,但从没有伴生这么多中原式(燕式)的青铜器。通过对具有中原特色的青铜器器型和科技检测分析,华玉冰认为,东大杖子墓地可以纳入燕文化范畴中,秦开却胡是固土行为,而非拓疆过程。

二是辽西在秦开却胡之前,还有一次“却胡”经历,即这一地区以东大杖子类型为代表的文化占据这一地区之前文化的过程。有关这一点,文献是没有记载的。华玉冰表示,有学者提出东大杖子墓地可能是和燕关系极为密切的貊族遗存,但尚待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秦开却胡发生在什么时候?秦开却胡历史回顾

秦开却胡指战国时期的燕国大将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史实。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扩张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战功。历史资料有二:

“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开之孙也”《史记.匈奴列传》。

“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三国志.东夷传》注引《魏略》。

历史人物

秦开:战国时燕国名将。是后来随荆轲一起刺秦王的秦舞阳的爷爷。燕国与东胡相邻,东胡是鲜卑和乌桓的先族,《后汉书》说它因居匈奴之东而得“东胡”之名,是“与匈奴并盛”的强大游牧部族。东胡经常南下骚扰燕国,抢夺财物,来去无踪。就像大街上抢包的,防不胜防,很让燕国头疼。为了边境安宁,秦开不得不给东胡当人质而“为质于胡”。这也为他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相当于公开“潜伏”于敌人内部,因此对东胡的风俗,特别是战术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秦开逃回燕国后,率大军与东胡作战,退敌千余里,“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解除了燕国的北境边边患。

历史回顾

史料没有指出具体年代,今人多以秦开破东胡为燕昭王时事。却可大致推出。燕昭王为全力谋齐,乃以燕国贵胄(包括秦开)入质东胡以求稳定后方。至燕武成王时,深悉东胡虚实的秦开回国。武成王乃以秦开统大军北击东胡,大获全胜,东胡向北退却逃遁,燕国北境大展,号称拓地“千余里”。燕军又乘胜东击辽水一带的朝鲜,夺取了辽东的广大地区,极边甚至伸过今鸭绿江以南。“直至满番汗为界”秦开之功,堪与乐毅媲美。

秦开就是在东胡的一次掠夺中被强势的胡人作为人质走进东胡的。也许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果腹,更没有中原精细的衣饰可以安逸,他们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白云和地上奔走无常的牛羊。为了生存,他们南下。依仗着自己强壮的体魄,骚扰中原,横行乡里,烧杀抢掠,燕地边城的居民只能背井离乡,丢下身后曾经的故乡。秦开就这样背景下走进东胡的。一次贩马途中,蓄谋已久的秦开脱离了队伍,恰巧燕国的队伍巡防经过。回国后,秦开被任命为大将,开始了他训练兵士生涯。此时燕国国君为历史上有名的燕昭王(还有一说,说秦开却胡的年代在武成王),随着昭王励精图志,燕国国力已经逐渐强盛,眼看东北边境人民遭难,他下定决心彻底平定边患。对于带兵打仗的人选,他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将率军驱胡重任交给在东胡做过人质的秦开。秦开是燕国名将,非常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百战百胜,并对东胡的情况十分熟悉,秦开率军迎战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在连连胜利之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抵抗无用,一直退却到千余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此时的秦开站在燕北边地,谋划安定策略。效法赵国,动员军民大修障塞,于是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现在依旧存于今天的建平北部,不过只是其中的一段,不过只是如今风雨的侵蚀,残存破败,却也依稀可辨燕为巩固新区,也效赵之所为,动员军民大修障塞,是为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后来,燕又在广袤的新领土上陆续设立了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燕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越三国,仅次于秦楚,在列国中位居第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