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外文名:Anton Pavlovich Chekhov
国 籍:俄罗斯
民 族:俄罗斯人
出生地:罗斯托夫州-塔甘罗格
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
信 仰:东正教
主要成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草原》《凡卡》、戏剧《樱桃园》等
安葬地: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市
配 偶: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契诃夫
地 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伟大的文学巨匠契诃夫嘲笑一切人是什么意思
契诃夫是世界上地位崇高而且非常伟大的一位文学巨匠,在他的作品中人们总是会看到一个个鲜活形象的小市民或者小人物,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状态。契诃夫无疑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笔下人物中还透露着一种戏剧的感觉,契诃夫嘲笑一切人,他的嘲笑是幽默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那么契诃夫嘲笑一切人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
契诃夫图片
契诃夫嘲笑一切人,因为人们身上总是会具有软弱、自私、或者虚荣或者吝啬的缺点,尽管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愿望和梦想,可是因为自身所带有的限制性最终这些梦想始终无法实现,所以没有成功的这些人身上才更能突出的显示出这些缺点。契诃夫正是从身边的这些人身上看出了缺点,然后再进行艺术的加工之后,重新塑造出经典的人物,而契诃夫嘲笑一切人,所以他才能看到这些缺点。契诃夫笔下的这些慵懒满是缺点的人物,却还具有着天真的性格,正是这些人物让契诃夫的作品意义更加深刻起来。
契诃夫嘲笑一切人并不是说他将所有人都放在了对立的一面,他嘲笑的是所有具有这些缺点的人们,但是他并不会真正的嘲笑生活,完全相反的是契诃夫是热爱生活的,只是他描写的是人类阴暗的一面罢了。契诃夫的作品虽然只是从身边的小事小人物说起,可是却带给人们十分巨大的震撼力,那种非常自然的语气,尽管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的技巧,可是却透着深深到底讽刺。契诃夫嘲笑一切人,他嘲笑的也正是那个黑暗而且庸俗的社会。
契诃夫的思想
契诃夫出生的年代社会还是非常黑暗的,而在那个社会中他的家庭也是普通平凡的万千家庭中的一个,那个时候人们总是生活的十分惶恐和痛苦。
契诃夫图片
契诃夫自从父亲的杂货铺子关闭之后,所有的学习的费用都要依靠自己。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契诃夫才拿起笔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但是自从那一天起契诃夫的思想开始有所转变。而在这之后的慢慢创作生涯中,契诃夫的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他自己对于生活和人性而有所改变,那么契诃夫的思想是怎样的呢?
在最开始的时候契诃夫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也有许多的经典和非常幽默的笑料,例如《变色龙》等等,而随着作品的广泛流传很大人向他表达了喜爱之情,这些也促使契诃夫开始重视自己的才能。于是他开始提高了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且开始更加严肃而正式的创作,但是其实说起来这时候的契诃夫的思想还是比较散漫的,并没有系统的形成。
契诃夫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是从他日渐走红开始的,他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知名的作家,身上还承载着许多的义务,他的责任感促使他对于社会和生活有了全新的了解。这个时期在作品中就可以找到契诃夫的思想了,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也变得更加宽广起来。契诃夫身上虽然有着抑郁和悲观的情况,但是这对于契诃夫思想影响力并不是非常大。后来更多的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和言语权,契诃夫的作品对于生活小事更加重视了,这些也同时表明契诃夫的思想已经逐渐形成。
契诃夫的趣事
契诃夫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他的小说在世界上都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仅仅从身边的小事和小人物中就可以看到社会的本质。虽然平时看起来他是个十分沉静内敛,又十分优雅的男士,但是其实契诃夫的趣事也是有许多的。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那种淡淡的幽默中夹杂着嘲讽的意义,那么契诃夫的趣事有哪些呢?
契诃夫图片
契诃夫的趣事并不是很少,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幽默促使他总会做出一些有趣的事儿来,而接下来这个契诃夫的趣事也非常的有意思。在他年少的时代对于戏剧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而这件契诃夫的趣事儿就是和戏剧有关的。
当时人们还常常把戏剧看成十分不入流的一种行为,一般的学生如果没有校长证明是无法进入剧院的,可是契诃夫实在是太想看戏剧了,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化妆之后再进入剧院。契诃夫每次都会乔装一番,这样一来就可以非常顺利的进入剧院了。契诃夫化妆的能力无疑是成功的,他坐在台下欣赏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和实践,契诃夫化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他的灵感和表演的天赋也逐渐多了起来。
而在这之后契诃夫的趣事又开始升级了,也许是为了试探自己的化妆能力,契诃夫自己写了一封乞讨信,然后乔装改变之后让自己看起来十分像一个破破烂烂的乞讨者,带着这封信他来到了叔父的家中。然而契诃夫的叔父完全没有发型他的伪装,看了那封信又十分的感动,甚至还给了他一些钱来安慰他。
莫泊桑 契诃夫
莫泊桑契诃夫都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中的两个,由此可见他们在文坛中的地位是不分伯仲的,因而他们也经常被人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那么莫泊桑和契诃夫究竟有怎样的关联呢?
契诃夫(左)图片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而契诃夫则是俄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是专职的文学家,而契诃夫则是以行医为主,作家这一职业可以说是他的兼职。他们两个人虽然都取得了非常显赫的文学成就,但是两个人的行文风格却是十分迥异的。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日渐没落的上流家庭中,年幼的时候就遭受了种种的变故,这些变故对于他的人生和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契诃夫则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虽然年少的时候也经过了很多的不幸和悲惨,但是契诃夫一直都保持着风趣幽默的本心,带着微笑迎接每一天。
莫泊桑契诃夫在思想上有着十分鲜明的不同,莫泊桑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而契诃夫则是乐天主义者,因此两个人的文学作品着重表现的思想情感也是十分不同的,莫泊桑主要表达自己对于人生世态的思考,而契诃夫则是同情悲苦民众并且抨击沙皇统治。莫泊桑契诃夫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他们的一生都十分的不幸。莫泊桑在43岁的时候忍受不了病痛而亡,契诃夫则在44岁之际与世长辞。莫泊桑和契诃夫都对于已有的生活有着很强烈的抵触情绪,但是两个人在心态上却也有本质的区别。
契诃夫所阐释的平凡生活:没有歌颂 没有歪曲
契诃夫去世已经将近一百年了,但他仍然是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和契诃夫的小说传统相对的还有另一个传统,那个对立的模式是由卡夫卡创造、博尔赫斯发展的。而像詹姆斯 乔伊斯、D. H. 劳伦斯、厄内斯特 海明威以及弗兰纳里 奥康纳这些不同的小说家,基本上属于契诃夫的传统(尽管乔伊斯否认这一点)。
本集简要地研究契诃夫最好的五篇故事,而我在这篇前言中只想谈谈托尔斯泰最喜欢的故事《宝贝儿》。批评家们在《宝贝儿》中发现了古希腊神话中赛琪和艾科的描述,这些典故是存在的,但是契诃夫这篇奇妙故事的核心并不在此。托尔斯泰最恰当地点出了这个核心的含义,他说这个宝贝儿,奥莲卡,有个“美好而圣洁的”灵魂。奥莲卡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别人着想,她的爱是如此的完美,对别人的关心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虽然你可以认为奥莲卡像个孩子,或像个妈妈,但似乎最好还是按照托尔斯泰的观点,看到她有一个圣洁的灵魂。
马克西姆 高尔基在回忆契诃夫时曾说过一句名言:和契诃夫在一起时,“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地感到一种想要更简单、更真实、更本我”的欲望,这种效果契诃夫的读者也可以体验得到。这并不是说怀疑主义的、无所不知的契诃夫又是一个托尔斯泰所指的圣洁的灵魂(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托尔斯泰就是这样认为的),而是说,契诃夫无疑像他的先师莎士比亚一样,会劝你相信,你和他在一起能够看到本来你可能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那么我们在《宝贝儿》里能看到什么呢?我们怎样读这篇故事,而且为什么呢?
在现实中有没有像奥莲卡这样全心全意的人呢?然而,“全心全意”是一种误导,至少因为可怜的奥莲卡如果没有什么人爱的话,就变成了一具空壳。她的状况变得如此的极端,需要契诃夫的所有技巧来教我们,如何含蓄而又坚决地,避免对她的病因做庸俗的推测。她没有自己的观点,然而她是个“温柔、心软,富于同情心的女孩儿”,她缺少自我感,只有在她爱别人的时候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把她看成父权社会的女性牺牲品是荒唐的:你用什么才能提升她的意识呢?其实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像她这样的人,也许很多,男人和女人都有。虽然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很多都是他自己的,然而我们可以理解他所说的这个宝贝儿或“小小的灵魂”是圣洁的特别含义。约翰 济慈说他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心灵情感的神圣,威廉 布莱克向人们表明,所有活着的是神圣的。奥莲卡的圣洁就在于此。济慈补充说他还相信想象的真实,但要是没有心灵情感的指引,奥莲卡是不可想象的。
契诃夫像莎士比亚一样,不解决什么问题,也没有为我们做什么决定,他完全是在莎士比亚对人类的发明的意义上,探索人类的全部真理。奥莲卡,虽然无疑完全是个俄国人,但也带有普遍性。契诃夫对她的嘲讽姿态只是莎士比亚式的:命运的轮子转了一圈,我们又到了这里。生活夺走了奥莲卡身边的三个男人,只留给她一个养子,为了他,她才能够继续活下去。莎士比亚作为舞台剧作家,禁不起再现平庸,因为即使是他也无法用我们普通人的不幸吸引住观众的兴趣。契诃夫,骨子里是莎士比亚式的作家,用他的故事表现了甚至连他自己的话剧也不能做的事情:阐释了平凡的生活,既没有歌颂,也没有歪曲。契诃夫最著名的剧作《三姐妹》,不可能有像奥莲卡那样的人物,即使让她演次要人物也不行。《宝贝儿》是文学上的奇迹,契诃夫能够集中而充分地表现奥莲卡,这个只能通过完全爱别人才能活下来的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