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吕杵臼
别 称:齐景公
所处时代:春秋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临淄(山东境内)
去世时间:前490年
主要成就:平复动乱;晋楚媾和;平丘之会;趁火打劫
职 业:国君
在位时间:前547年—前490年
齐庄公被臣下崔杼杀后继位的是谁?齐景公的人物简介
齐景公(在位时间:前547年―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早期的相国有崔杼庆封,后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无有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人物介绍
齐景公并非齐灵公的嫡长子,能够登基成为齐国的君主,还要得益于他那个给臣下戴绿帽的哥哥——齐庄公。
崔武子崔杼为齐国大臣,屡有政绩,多有战功,深得齐灵公的信任,并经常与太子光参加外交事宜。前552年,齐灵公薨逝,崔杼拥立灵公长子光,为齐庄公。
崔杼为了保全家族,拥立齐庄公的幼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齐景公幸运的续姜姓之嗣,成为了齐侯。
人物评价
国情有所好转后,齐景公便不再从谏如流,而是采用忠臣、奸臣“两用之”。既需要晏婴、司马穰苴等忠臣为其治国安邦,又不能离开梁丘据、裔款等奸臣的阿谀奉承。
临终前,景公废长立幼,致使景公死后不久,陈乞乘虚发动政变,夺取了齐国朝政大权,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
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
齐景公离宫荒废朝政17天 宰相晏子如何劝服他呢?
君王也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脾气,那么晏子如何全服耍性子的齐景公呢?
齐景公是春秋时期比较贤德的一位君主了,可是这位国君也还有一个毛病,喜欢打猎。其实,一个国君有个把爱好,本非错事,只是国君不像百姓,就算是沉湎其中,比如打麻将连续三天三夜,也不过是个人虚度光阴,大不了家庭不和,和老婆老公吵个架而已。一国之君呢,沉湎自己的爱好,却可能有亡国亡身。这可并非危言耸听。历史上还真有因为君王的各种爱好而亡国的事情。
于是,我们在过着自己平凡卑微的小日子的时候,也可以稍稍自恋,同情下古代的那些君王,锦衣玉食不假,美女如云不假,可是真正有什么东西是独属于自己呢?很少,甚至是没有。
估计齐景公也是天天处理国政,搞得颇烦了,于是带着几个侍卫,就悄悄出宫打猎去了,这一去就是十七天。
齐景公是瞒着宰相晏子的。一开始,晏子也满同情齐景公为什么翘班,可时间一长,晏子就坐不住了。晏子威逼利诱,利用各种手段,终于知道了齐景公的下落,于是快马加鞭,乘车赶去找齐景公。因为实在太急了,见到齐景公的时候,衣服帽子都歪歪斜斜的,很不整齐了。齐景公看到一贯注意仪表,随时都显得庄重大方的晏子,也有帽子歪歪戴的时候,不禁哈哈大笑。
齐景公笑完了,就问:“宰相大人这么着急来找我干嘛呢?莫非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晏子说:“当然是紧急的事情,我们国都的人都认为国君您被险恶的人给绑架了呢,竟然十七天都没有回到王宫。我可听说鱼鳖要是离开深渊前往浅水,就会被人钓住,被人用网捕获;鸟兽要是离开山林跑到草地、湖边,就会被猎人抓住。现在国君您已经连续十七天打猎没有回宫,您这也太过分了一点吧?”
齐景公笑了,说:“宰相大人您消消气。你想想,其实我们齐国短时间没有寡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诸侯的使者来到齐国会没有人接待吗?我有最好的外交官子牛。举行宗庙祭祀宰杀牺牲的时候没有人主持吗?我有最好的礼官太宰。百姓有冤情不能够得到伸张怎么办呢?我有最好的法官子几。国家的财政赋税不够吗?我有最好的财政大臣巫贤。这四个大夫,就好像我的手脚双腿,可以代替我处理各方面的事情。寡人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宰相大人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寡人不过是偶尔想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您就不要劝阻了。”
齐景公说完,翻身上马,准备到新的地方打猎去了。晏子赶紧上前,拉住马缰绳,说:“君上,您说的确实有道理啊。人有了四肢确实可以帮忙处理很多事情,但是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人的心必须会跳动啊。如果一个人的心都不在了,怎么能够奢望四肢还照常工作呢?”
晏子说话的时候,朝廷百官也随后赶到,趴伏下一大片,纷纷恳求齐景公以国事为重。齐景公叹了一口气,说:“宰相大人您太会说话了。”于是,齐景公只能把打猎放在一边,拉着晏子坐上自己的马车,带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回到王宫去了。
第二天,淘气贪玩沉湎打猎的国君不见了,出现在国民面前的又是一个勤于国政的齐景公。
晏婴多次拒绝齐景公所赠马车豪宅 掀齐国节俭新风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丞相晏婴乘坐的车子很破旧,扶手上还断了一根栏杆。拉车的马也是又老又瘦,走起来很慢。每次下乡,他的马车总不给力,往往落到别人的后面。于是,齐景公决定给晏婴配备一辆豪华马车。
齐景公便从自己的办公经费里拿出一笔钱,买了一套豪华大车和八匹高头大马,派大臣梁丘给晏婴送去。不一会儿,梁丘就回来了。梁丘向齐景公汇报说:“晏丞相不肯接受主公的赏赐”。齐景公说:“你再给晏丞相送去,就说我说的,让他一定收下”。梁丘得了命令,又赶着马车往晏婴的丞相府走去。可是,不一会儿,梁丘又回来了,晏婴还是不收。齐景公生了气,就亲自写了一个手谕,派梁丘再次送去。不一会儿,晏婴又把马车退了回来,搞得齐景公很没有面子。
晏婴不仅坐的马车破旧,而且住的房子地处菜市场,低矮狭小。一到下雨,雨水便往院子里流,搞得丞相府大大小小的人都拿起工具抗水灾。齐景公要晏婴重修丞相府,就连修建丞相府的建筑经费也划拨了好几次。可是,晏婴每次都把齐景公拨给他建房子的钱用于救济贫苦百姓了,而且,每次的理由都十分充分。不过,这丝毫没有动摇齐景公要为晏婴建设豪宅的决心。
一次,晏婴到国外访问。齐景公决定趁晏婴出国访问的时间里,认真把丞相府扩建一下。几个月后,晏婴访问回来了。他看到原来的菜市场和自己的丞相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大宽敞的新丞相府。于是,晏婴自己出钱,又把丞相府恢复到了原来大小。对于多出的部分,晏婴改造成了菜市场,把已经迁出的经商户请回来,无偿送给了他们。
齐景公对此大发脾气。晏婴说:“主公是齐国的国君,我是齐国的丞相。如果齐国是一件衣服,你我就是这件衣服的衣领和衣袖。如果你和我在上面住豪宅,坐豪车,那么,上行下效,全国奢侈成风,国家是会灭亡的!”
齐景公听了,惭愧地说:“我只知道丞相劳苦功高,想让你生活得舒适一点。没有想到,丞相的心中装的是整个齐国。我真是愧当这个领袖呀”!自此,齐景公自己也开始节俭起来。这样,齐国人上下一心,逐渐强大。
领和袖是风向标。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家庭都是一件衣服,无论什么事儿,如果“领和袖”能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那么,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儿。
解密: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
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公很不光彩,所以认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这一笔是对传主的诬蔑。在此同时,却又承认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但是,没有小人高昭子,孔子不可能见到齐国当今。显然,孔子为做官不惜钻营。
齐景公就施政纲领询问孔子。孔子说:“国君是国君,臣子是臣子,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都必须摆正关系,不能错位。” 齐景公称赞地说道:“好!如果国君不成为国君,臣子不成为臣子,父亲不成为父亲,儿子不成为儿子,关系摆不正,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口吗①?
孔子是语言大师,将简单的“君臣父子”四个字重复叠摞,竟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不仅道出了皇权至上的儒学精髓,并勾划出宝塔型等级社会的框架。这是孔子三纲学说的原始态,之后发展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遂使“三纲学说”成为儒学的纲领,成为中国社会万古不变的精神枷锁。儒学理论中,最恶莫过于“三纲”。由“三纲”衍生出忠、孝、节三重道德,都不是以己推人的主人道德,是强加于人的奴化道德,直接服务于统治阶级,扼杀着民众的天性。
孔子的施政纲领,自然受到齐景公赞赏,准备将尼谿之田封赠孔子,使孔子取得贵族身份在齐国做官。齐相晏婴阻止说:“儒者奸诈狡猾,能说会道,不敢相信;高傲任性,自以为是,难于领导;对丧事特别看重,竭尽哀情,为了葬礼隆重而不惜倾家荡产,不敢令这种风气成为风俗。他们四处油嘴滑舌的跑官要官,抱着这样的目的,根本不可能为国家考虑。自圣贤相继下世以后,周王室衰微以来,繁复的周礼已经被淘汰多年,今天孔子又主张恢复这些仪容服饰,详定繁琐的上朝下朝礼节,刻意于快步行走的规矩,这些繁文缛节,就是几代人也学习不完,毕生都搞不清楚。您如果想用这套东西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恐怕这不是引导老百姓的好办法②。”晏婴批评儒学的四条依据,读者自会作出公正地评判。
有必要将晏婴做简单的介绍。晏婴,姓晏名婴字仲,死后谥平,故而又称晏平仲,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是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生活节俭,谦恭下士,爱国忧民,敢于直谏,一生中多所建树,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崇高声誉。孔丘赞扬他说道:“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之后,《史记》著者司马迁、《晏子春秋》著者刘向都非常推崇晏婴,将其与管仲相提并论。
由于晏婴的干预,更由于“齐大夫遇害孔子③”,齐景公遂下逐客令,孔子只好卷铺盖走人。孔子走得非常狼狈,即正在淘米的时候,得知齐大夫欲加害于他,匆忙中提着湿漉漉的米袋子逃跑,带着学生返回鲁国。
晏婴使齐国民众能一时间免遭入学的毒害,可悲的是,此后,中国却未能幸免,在这一荒谬理论指导下,造成几千年权势者骄奢淫逸、作福作威,世代民众低声下气、逆来顺受;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其他权势者的觊觎,更造成五千年来的内战不已,买单者一直都是无辜受难的普通百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