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和卓氏
别 名:霍卓氏、容妃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维吾尔族
出生地:新疆
出生日期: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1734年10月11日)
逝世日期: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1788年5月24日)
信 仰:伊斯兰教
主要成就:册为容妃
丈 夫:乾隆帝
父 亲:和扎麦
兄 长:图尔都和卓木
封 号:和贵人→容嫔→容妃
《延禧攻略》顺嫔以及香妃的历史原型 清高宗容妃生平简介
容妃,和卓氏,维吾尔族人,传说中的香妃形象的原型。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出生,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四日,封和贵人;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册封为容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葬于裕陵妃园寝。
人物生平
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其实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乾隆帝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她就是容妃。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却引起了一批骚人墨客的兴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编造出一个“香妃”的故事。从野史、诗词到舞台,绘声绘影大肆渲染,竞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诗词、戏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编造的,但发展到排除史实、以假乱真的程度,就有问题了。以下,我们暂还按习惯称其为香妃,看看她的真实生平。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诞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个家庭。和卓族是世居叶尔羌的回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阿里和卓。乾隆二十年五月,清军进军伊犁,二次平定准噶尔叛乱,解救了被准噶尔拘禁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两年以后,小和卓木杀死了钦派的副都统阿敏道,自称巴图尔汗,大和卓木也据守喀什噶尔,两相呼应,称雄南疆,开始了大规模的武装反清。此后,图尔都台吉等不愿归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军,于乾隆二十四年,彻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乾隆二十五年,图尔都等五户助战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户在平乱中立功的南疆维吾尔上层人士应召陆续来到北京,拜见高宗皇帝。乾隆令他们在京居住,并派使者接他们的家眷来京,封图尔都等为一等台吉。图尔都27岁的妹妹也被选入宫,赐封为和贵人。显然,这是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
贵人在清朝后妃的八个等级中,属于第六个等级,其前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其后有常在和答应。由于和贵人入宫时带来了祥瑞(从南方移栽到宫内的荔枝树,竟结出了200多颗荔枝),很得皇上的青睐,也很受皇太后的喜爱。因此在和贵人入宫后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册封和贵人为容嫔。她的哥哥,原封为一等台吉的图尔都,也因追论进攻喀什噶尔有功.而同时晋爵,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春天,高宗第四次南巡,携皇太后、皇后、令贵妃、庆妃、容嫔、图尔都以及大学士傅恒等王公贵戚1000余人同行。一路上,乾隆对和卓氏格外恩赏,前后赐给她80多种口味适宜的饭菜,其中就有名贵的奶酥油野鸭子、酒炖羊肉、羊池士等。
之后,和卓氏的俊俏和异域情调进一步赢得乾隆皇帝的垂爱和信任,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将她由容嫔晋为容妃,并由赏给处为她准备满洲朝服、吉服、项圈、耳坠、数珠等等。同年十月,受命为正、副使的大学士尹继善、内阁学士迈拉逊,持节册封容嫔为容妃,册文曰:“尔容嫔霍卓氏,端谨持躬,柔嘉表则,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于慈闱,供内职以无违,夙协箴规于女史,兹奉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容妃……。”这一年,和卓氏33岁。
三年以后,乾隆又携和卓氏等六位妃嫔东巡,游历泰山,拜竭孔庙。由于乾隆三十一年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声称不再立后;乾隆四十年,皇贵妃病逝,因此,到这个时候,和卓氏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圆明园奉三无私殿设宴会餐,容妃已入主了西边头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宫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东边坐桌的第二位。这时,容妃已48岁,到了她地位与殊荣的顶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离世,享年55岁。
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乱,霍集占被清廷诛杀,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但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终不从乾隆,最后被太后赐死。死后,将其运回家乡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然而传说再引人入胜,也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
人生片段
和卓氏,台吉和扎麦之女,图尔都之妹,世居叶尔羌
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出生。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四,初封和贵人,时年26岁。
乾隆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晋和贵人为容嫔,时年30岁。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至四月二十日,随其南巡,时年31岁。
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初六日,晋容嫔为容妃,时年34岁。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三至四月初七日,容妃随其东巡。时年37岁。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薨,享年54岁。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容妃金棺由西花园奉移静安庄。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卯时容妃金棺奉安于纯惠皇贵妃园寝。
清高宗容妃和卓氏为什么被称为“香妃” 历史上的香妃有多漂亮?
“香妃”之名早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著述中就已出现了。据迄今为止的考证得知,最早出现香妃之名的当属光绪十八年(1892)萧雄写的《西疆杂述诗》卷四“香娘娘庙”,其中有“纷纷女伴谒香娘”一语。他在附录中进一步写到:“香娘娘,乾隆年间喀什噶尔人,降生不凡,体有香气,性真笃,因恋母,归没于家。”光绪三十年(1904)刊印的《王湘绮先生全集》第五卷中,记有回妃被拐入宫,不顺从皇帝,最后被皇太后绞杀的情节。
“香妃”之名的广泛流传是在清王朝灭亡以后。1914年,故宫古物陈列所从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调来一批文物搞展览,其中有一幅年轻女子的戎妆像。在该画像下面的说明文字中,明确指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从此以后,香妃之名大震。
由上述记载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第一,香妃是回族;第二,香妃之得名与生来就“体有异香”有关。人真的可以“不假熏沐”就“体有异香”吗?根据人的生理特征,每一个人通过汗腺、皮脂腺,都会分泌出一些气味来,人的五脏六腑内的气味通过人的一些器官也会排出来,几乎一人一味,有的气味浓,有的清淡些。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否属于这种气味?我们不得而知。再者,一些爱美、生活讲究的女子,常洗一种“花草浴”或“奶浴”。还有一些女人喜欢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高级脂粉之类。浴后、搽后,身体自然会散发出引人注意的、沁人心脾的香味来。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否来自化妆品或者浴液的气味?这对我们而言同样是个难解之谜。
反过来,说香妃之得名源于“体有异香”,也可能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解释,也不能排除由于香妃长得太美、秀色可餐,故美其名曰“香妃”这种可能性。总之,为什么叫香妃,说法很多,至今尚无定论。
香妃貌美,应当是不用怀疑的,否则乾隆皇帝不会千里迢迢将这位回部女子纳为皇妃。香妃究竟美到什么程度?人们总希望一睹真容。流传于世的、被称为香妃画像的有四种,一是身穿红色旗装的半身像,二是身穿欧式盔甲、手握战刀的半身像,三是身穿西式长裙、一手提花篮、一手拿花铲、头戴凉帽的坐像,四是太仓陆夫人在东陵裕妃园寝拍照的香妃吉服半身像。
第一幅旗装像是流传最广、利用率最高、人们最熟悉的画像,许多文章、书籍、画报,甚至商店广告中用的都是这幅像。在人们的心目中,这幅画像就是香妃像,一提起香妃,自然也就想到这幅像。
第二幅是戎装像。1914年古物陈列所展出的就是这幅,当时悬挂在武英殿后右旁的浴德堂内,下面附有文字说明。这幅像出自清宫当没有问题,但画上没有款识。有人说此画的作者是郎世宁。可是郎世宁的画作在《国朝院画录》和《石渠宝笈》中都有记载,此两书中未见有关此画的任何内容。有人说是他的“游戏之笔”。郎世宁有多大的胆子,敢以“游戏之笔”随便画当朝皇上的一名宠妃?曾经在古物陈列所工作过的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那时,我和几个同事根据民国政府内务部一位官员说的‘这大概就是香妃’,并考虑到当时社会经济效益商定的,是没有查史料的,是错误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应该纠正的。”原故宫博物院资深专家朱家溍先生特地写了一篇《“香妃戎装像”定名的由来》一文,进一步否定了这幅画是香妃像。
第四幅是香妃吉服像。这幅像一般人很少见到。著名清史大师孟森先生在逝世前的最后一篇文章《香妃考实》中讲了这幅像的来源:
吴生丰培贻一容妃园寝神像,问其所从得?则云有太仓陆夫人藏。此夫人为陆文慎宝忠之子妇,徐相国郙之女,于民国二三年间至东陵,瞻仰各陵寝。至一处,守者谓即香妃冢,据标题则容妃园寝也。凡陵寝、园寝享殿皆有遗像,一大一小。小者遇有祭祀即张之。大者年仅张设一次。陆夫人以香妃之传说甚厖杂,亲至其园寝,始知流言之非实。请于守者,以摄影法摄容妃像以归。所摄乃其小者,大像封局,未得见也。
真实的香妃
容妃就是香妃。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曾经有过争论,不过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做这种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呢?
其一,乾隆帝只有一个来自新疆的妃子。容妃,无论是官书、档案记载,还是实物考证,都证明是来自新疆的妃子。既然香妃也是乾隆帝的新疆妃子,那么香妃只能是容妃。
其二,她们“二人”都来自新疆,都是维吾尔族,都信奉伊斯兰教,最后的封号都是妃。就是说家乡、民族、宗教信仰、封号是一样的,如果是两个人,不会如此巧合。其三,她们“二人”的父亲、哥哥、五叔、六叔是相同的。新疆喀什香妃墓的资料中,提到香妃的父亲是艾力和卓,哥哥是哈山和卓即图地公(汉名),并说图地公曾“和妹妹香妃一起去北京”。从《西域同文志》卷十一和《西域图志》卷四十八记载的“和卓”世系中可知,艾力和卓即阿里和卓。这两个名词在维吾尔语中是一个词,只是汉字译写的差异。这两本书上还记载了阿里和卓的五弟是额色尹、六弟是帕尔萨,其子是图尔都。图尔都的维语原音为图尔迪,因他是公爵,因此称图尔迪公,快读则为图地公,与上面提到的哈山和卓是同一个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容妃遗物折》中提到了部分容妃娘家人的姓名,其中有额思音、帕尔萨、图尔都妻等。额思音就是香妃的五叔额色尹,帕尔萨就是香妃的六叔,图尔都妻就是香妃的嫂子。既然香妃和容妃的家属都是一样的,那么两个人自然就是一个人了。
历史上的香妃。那么,历史上的容妃即香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纳一个维吾尔族女子为妃?她一生的经历又如何?这也是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
容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她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家族为和卓,故被称为和卓氏,也称霍卓氏。其父阿里和卓为回部台吉,哥哥叫图尔都。容妃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叶尔羌。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解救了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可是这两个人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以怨报德,聚众叛乱,反对朝廷,分裂祖国。容妃一家反对叛乱,拥护朝廷,不顺从大小和卓,被迫离乡背井,全家从天山以南的叶尔羌迁移到天山北侧的伊犁居住。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再次派兵平叛。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小和卓的叛乱被平定。配合清军平叛有功的容妃的五叔、六叔、哥哥及其家属先后被召进北京,封官晋爵,宴请赏赐,并为他们建回子营,让他们居住。容妃也来到了北京。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表示对朝廷的忠心,额色尹和图尔都决定将美丽聪明的容妃送进皇宫,服侍皇上。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图尔都27岁的妹妹被封为和贵人,皇帝赏给了她大量衣物和银两。她一进宫就被封为贵人,没有经过常在和答应两级,表明了皇帝对这件事的重视,也表明了皇帝对这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女子的喜爱。这年的四月八日,乾隆帝将宫中女子巴朗赐给图尔都为妻。和贵人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的关照,专门为她在宫中设了回族厨师。容妃在圆明园居住时,曾在园中的方外观做礼拜,乾隆帝特意为她在方外观大理石墙上镌刻了《古兰经》文。和贵人入宫两年来,“秉心克慎,奉职惟勤”,全宫上下对她的印象都很好。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封和贵人为容嫔。第二年图尔都晋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皇帝第四次南巡,容嫔和她的哥哥图尔都随驾同行。皇帝的妃嫔很多,而外出陪驾的妃嫔只有几位,容嫔能够随驾,表明了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路上,容嫔兄妹第一次饱览了祖国内地的壮美山河,大开了眼界。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五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升容嫔为容妃。同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命文华殿大学士尹继善为正使、内阁学士迈拉逊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容嫔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容妃随皇帝东巡,拜谒了孔庙,登上了东岳泰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容妃又随皇帝拜谒了盛京,在这次随行的6位妃嫔中,容妃已居第二位。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乌喇那拉皇后死后,乾隆帝不再立皇后。自乾隆三十年(1765)庆贵妃死后,四十年(1775)令懿皇贵妃死后,不再封贵妃和皇贵妃。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妃,当时宫中有6位妃,容妃就是其中一位。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以后,容妃已升到第三位,排在愉妃、颖妃之后。从乾隆五十年(1785)以后,可能是身体欠佳,容妃很少露面,皇帝往往单独赏给她物品。通过查阅清宫档案《赏赐底簿》得知,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四日,皇帝赏给了容妃10个春橘,这是迄今所查到的最后一次赏赐。5天以后,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容妃在圆明园溘然长逝,终年55岁。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给皇帝生育儿女。
容妃死后,乾隆帝为了让宫里人经常怀念她,特地将她在宫中几十年里积攒下来的物品分赠给各妃嫔、公主、格格和佣人以及她娘家的人。容妃的金棺暂安在畅春园西侧的西花园,同年四月二十七日从西花园奉移到北京东北郊的静安庄殡宫暂安。同年九月十七日,乾隆帝命皇八子仪郡王永璇护送容妃金棺奉移东陵。九月二十五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历史上真实的香妃是怎么死的?香妃死后墓地在哪里?
1788年香妃病逝,年届80岁的乾隆老泪纵横,也曾生出将香妃的遗体送回喀什安葬的念头,但有悖于大清祖传皇规。按规定,满清的后妃只能葬于皇家的东陵后妃园寝中,绝不准移送原籍。乾隆陷入“两难”,在惆怅百结之中,忽地茅塞顿开,香妃、香妃,何不在名字上作作文章。一个万全之策应运面生。
他命令雕工匠仿照香妃生前的体型相貌加工了一个与真香妃一模一样的“香妃”。全身裹以白布,只留出面部以便香妃家人现瞻吊唁。这居然蒙过了一大家族人。此时被册封为辅国公的香妃的哥哥图尔迪亦已去世,乾隆便传旨将其兄妹俩一真一假的遗体同时迁葬喀什,由香妃的家人护送灵柩回新疆。
100多号人的抬尸队伍,历经半年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香妃的亲人们查看了香妃和她哥哥的遗体面容,确认无误后即刻下葬入穴。香妃的遗体早已隐秘地葬在了清东陵,而那个檀香木雕制的假香妃,却登堂入室地埋进了祖先阿帕霍加的墓之内,由此人们只记住香妃和香妃墓,而对于墓地的真正主人却疏于谈论。
墓地
裕妃园寝内葬清高宗乾隆帝:皇后一位,皇贵妃二位,贵妃五位,妃六位,嫔六位,贵人十二位,常在四位,共36人。
自东向西数第一排四位:颖贵妃、明楼(纯惠皇贵妃、那拉皇后)、婉贵妃。
第二排七位:容妃、豫妃、忻贵妃、庆恭皇贵妃、舒妃、愉贵妃、循贵妃。
第三排九位:惇妃、芳妃、恂嫔、慎嫔、仪嫔、诚嫔、怡嫔、恭嫔、白贵人。
第四排十一位:金贵人、宁常在、新贵人、福贵人、张常在、秀贵人、揆常在、瑞贵人、慎贵人、武贵人、平常在。
第五排五位:寿贵人、顺贵人、陆贵人、鄂贵人、晋妃。
被认为是香妃葬地的,起码有三处,即新疆的喀什、北京陶然亭北和遵化清东陵。
新疆的香妃墓位于喀什市东北郊区的浩罕村,占地30亩,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300多年来,经过不断地修缮、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现有墓堆58个。以前此墓称“海孜来特麻扎尔”,译为“尊者之墓”。也有人称为“阿帕克和卓扎尔”的,简称为和卓墓,直到现在还有人这样称呼。此墓群最初并无“香妃墓”之称,后来才传说香妃也葬在里边,但连守墓人也不知哪座墓堆是香妃的。再到后来,不仅“香妃墓”叫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而且还明确了哪座墓堆是香妃的。更有甚者,有人将据说是当年运送香妃遗体的废旧驮轿也摆了出来,以证实香妃确实葬在那里。此墓建于1640年,而香妃之名正式出现于民国初年,况此墓又为家族合葬墓,而且迄今为止也没见到香妃葬入此墓的明确的文字记载,故称之为“香妃墓”应是后人附会之说。
至于北京陶然亭北丛芦乱苇中的土堆,当地老人称之为“香冢”,有人说是香妃的坟。此冢旁立有一碑,上面镌刻着:“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从碑文来看,葬于此处之人确为一女子,生前似乎发生过曲折离奇的情感故事,但其中未提香妃一个字,而且,大清皇妃死后岂能葬在荒草堆中?故此说也不可信。
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清王朝在关内开辟的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乾隆帝的裕陵就建在那里,其妃园寝建在裕陵旁边。这座妃园寝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位于裕陵西05公里,坐北朝南。其建筑布局及规制为:园寝最前面有一道马槽沟,正中建一孔拱桥一座,东侧建三孔平桥一座。往北是东西厢房各5间,单檐硬山顶。东西值班房各3间,单檐卷棚顶。宫门一座,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前院内东侧燎炉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单檐歇山顶。院内正中享殿一座,面阔5间,单檐歇山顶。享殿两侧各建园寝门一座。后院前部正中建方城、明楼。方城后为宝城、宝顶。在宝城两侧各建小宝顶一座。在宝城后有4排宝顶,计32座。整个园寝共建大小宝顶35座,葬人36位。其中香妃的宝顶建在大宝顶后第一排东端第一位。整座园寝除厢房和值班房为布筒瓦外,其他建筑及墙顶均覆以绿色琉璃瓦。这座园寝规制之高,建筑之完备,在清代妃园寝中仅次于景陵皇贵妃园寝,位居第二。其葬人之多,在清代妃园寝中也数第二。香妃即乾隆帝的容妃,葬在这座园寝,《大清会典》及其他官书、《昌瑞山万年统志》、《陵寝易知》等书不仅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而且还绘有葬位图。清宫档案中还有关于容妃遗物、送葬人员等方面的资料。1979年10月,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对容妃地宫进行了清理,不仅找到了遗骨,而且还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发现了一些文字。这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证实了香妃就葬在这座妃园寝内。
婚姻
根据档案记载,香妃是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进宫的,当时已27岁。那个时代,女子一般都在十几岁就出嫁。清帝挑选秀女,13岁的女孩子就可参选。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12岁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孝庄文皇后13岁就与皇太极成了婚。孝康章皇后15岁就生育了康熙帝。香妃入宫时已经27岁,有人据此推测她很可能已经结过婚,而且婚史不会很短。如果香妃入宫前结过婚,那她以前的丈夫是谁?这次入宫,是因丈夫死了还是离婚了?如果是离婚,离婚的原因是什么?以前是什么时候结的婚?都无从得知。香妃也有可能在入宫前没有结过婚。那个年代虽然盛行早婚,但个别晚婚的也不是没有。当年叶赫部首领布扬古妹,丰姿绰约,聪慧柔顺,是有名的美貌佳人,也正因为她的美丽聪慧以及政治上的原因,到33岁才出嫁,成了著名的“老女”。香妃久负美名,远近闻知,她难道就不会是第二个“老女”吗?在民间,也有一些有地位、有财富的美貌女子,依恃自己的财、貌,高不成,低不就,总不能找到遂心如意郎君,直到妙龄花季已过,耽误了婚期。香妃会不会也属于这种情况呢?这个谜团恐怕真的难以解开了。
死亡
关于香妃的死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皇太后赐死,另一种是自然病死。前一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展出的所谓香妃戎装像下写的文字说明: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两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鞴,具如西域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顶,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
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赐死的。
揭秘香妃是否遍体生香呢?香妃是什么样的身世呢?
看过《还珠格格》的对香妃都很熟悉了,可能大家都会认为香妃只不过是琼瑶阿姨虚构出来的人物,然而历史上确有其人,也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香妃是否遍体生香呢?香妃是什么样的身世呢?
关于香妃的传说
香妃传说原本只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是1914年的一次文物展览,却给这个传说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面纱。当时,古物陈列所从沈阳故宫和承德避罟山庄调了一批文物在故宫西华门展览,其中有一幅少女戎装画像,画像下面有一段明确的标注:“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自此,香妃之名广为流传,香妃故事也真假难辨。
乾隆皇帝的回族妃子
乾隆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回族妃子,历史上称为“容妃"她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香妃了吧,乾隆的容妃虽然十分漂亮,但她是否通体生香却没有记载。她的身世也并非传说中的那样出身贫寒,她是不折不扣的贵族后裔。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仍然称她为香妃。
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小和卓的叛乱被平定,配合清军平叛有功的图尔都及其家属先后被召进北京,封官晋爵,宴请赏赐,为他们建造了专门的居住地。香妃也随哥哥图尔都来到北京。为了感谢皇恩,向朝廷尽忠,图尔都决定将美丽聪明的香妃送进皇宫,服侍皇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