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孔子弟子

本 名:冉求

别 称:冉有、冉子

字 号:子有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

出生时间:前522年

去世时间:前?年

主要成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冉求: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

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冉求在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的家臣,公元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在《春秋左氏传·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此年冉有三十八岁)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之后],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羣室,众於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於诸侯矣(列,齿也)。季孙使从於朝,俟於党氏之沟。

武叔(叔孙氏)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音智)?懿子(孟孙氏)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音恭)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阅兵)。孟孺子洩帅右师,颜羽御,邴洩为右(将帅所乘兵车:将帅居左,御马者居中,卫者执戟居车右。兵车:御者居中,车左之人执弓矢,车右之人执戟以卫)。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樊须,字遟,孔子弟子,是年三十一岁)。有子(冉有)曰:就用命焉(言樊遟懂得服从命令)。季孙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皆步兵),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

五日,右师从之(不积极参战)。公叔务人见保者(姬为,字务人,鲁昭公之子,鲁哀公之叔),而泣曰:事充(徭役烦)、政重(赋税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右师奔(逃也),齐人从之(从音纵,追也),陈瓘、陈庄(二人齐将也),涉泗。孟之侧(孟孙氏之族人)後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冲锋陷阵在前者勇,撤退殿後者勇,自谦之辞,不自伐功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逃也)?不狃曰:谁不如?曰: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徐步而死(从容战死)。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

冉有请从之三(从音纵,追也),季孙弗许。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於邴洩。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虽心有怯战、想著逃跑的话,忍住不说出来),洩曰:驱之(奔逃也)。公为(公叔务人)与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殡(嬖童姓名曰汪錡,亦用成人葬礼,棺椁等装殓),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殇,非正规葬礼,多用於未成年者之死,用瓦罐等装殓)。冉有用矛於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后随孔子周游列国。子有多才多艺,性谦逊长于政事,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孔子晚年归隐鲁国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顾。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冉求是孔子最失望的学生吗?为什么这样说

今天和朋友聊天,有人就说到儒家思想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这个问题,由于时间有限,没和朋友细谈,其实真的很想替孔子喊冤。

真正的孔子思想根本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跟后来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儒家思想完全是两回事,因为本身出发点和原则就是不一样的。一个出发点是为民、为天下众生;一个是为君,为个人名利。大家用脚后跟想想,孔子如果真是后者,甘愿做统治阶级的工具,还至于穷困潦倒一生呢,就凭他的威望,他那三千弟子,想当个官发点财什么的,那不是举手之劳吗?

孔子之所以是圣贤,就是因为心怀天下,而不是为了某一个君主,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相反,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为统治阶级压榨百姓做帮凶的政客。举个例子吧,因为末学认为《论语》的真实性甚至都超过《史记》,所以还是喜欢拿《论语》的事说话,先看《论语.先进》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当时鲁国的情况是,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把持朝政大权,这三家中,又以季氏势力为首,执掌朝政。当时的君主鲁定公只是个傀儡,没有实权。孔子的学生冉求,长于政事,具有出色的经济管理才能,尤其善于理财,季氏就聘他为宰臣,相当于季氏家的总管、总务长,他曾长期为季氏改革田赋,以增加税收。之前他也很多次征求过孔子的意见,但孔子言辞拒绝,结果冉求还是没有听老师的话。

周公是被封于鲁国的始祖,是鲁国的国君初祖。孔子说季氏家族为鲁国的权门,财富已经够多了,比始祖国君周公还多,已经富可敌国了。可是冉求你作为我的学生,还公然替他设法找钱,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更多的钱财,这就等于拍季氏的马屁,是趋炎附势的小人。

所以孔子生气的说,这个人已经不是我的学生,可以开除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的去攻击他了。

孔子的批评虽然这样严厉,但也没有影响到冉求对老师的感情,这主要是由于孔子待人处事公正不偏,为他的弟子们所折服和钦敬。虽然冉求多次受到孔子的责备,却依旧尊敬和热爱老师。当季康子问他孔子是什么样的人时,他带着无比崇敬的神情回答说:

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 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

孔子死后,冉求因为没听老师的话,深感内疚,毅然辞退了在季氏家的工作。

其实《论语》里这种故事的记载很多,只要你多读几遍,就会知道孔子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孔子思想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也就不会再人云亦云,让孔老夫子蒙冤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