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纶清朝著名清官

本 名:施世纶

别 称:施不全、施青天

字 号:字文贤

号浔江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福建晋江县衙口乡

出生时间:顺治十六年(1659年)

去世时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主要作品:《南堂集》八卷

主要成就:为官清廉,担任清朝漕运事务高级官员

旗 籍:汉军镶黄旗

祖 籍:河南固始

清靖海侯施琅之子 清朝著名清官施世纶简介

施世纶(1659年一1722年7月3日),字文贤,号浔江,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施世纶因父荫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因政绩卓越,康熙皇帝欲把施世纶升迁外地,但因当地居民挽留,遂就地晋授扬州知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及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分别调任江宁及安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担任漕运总督。全名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为清朝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是年57岁。施世纶任漕督时,已经体弱多病,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五月病故,终年64岁,施世纶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许田村。

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顺治十六年(1659年),施世纶出生于福建晋江县衙口乡,他是“海霹雳”施琅的次子,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时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施琅受命武力平台。他的儿子施世纶和施世骠都参与了武力攻台。施琅率领水师两万余人、战舰百余艘,从铜山出发,直抵澎湖,经过数天鏖战,大败守军。

施世纶当时随父出征,亲眼目睹了这场波澜壮阔、激烈空前的澎湖海战,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律诗:“独承恩遇出征东,仰借天威远建功。带甲横波摧窟宅,悬兵渡海列艨艟。烟消烽火千帆月,浪卷旌旗百万风。生夺澎湖三十六,将军仍是旧英雄。”

早期为官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施世纶因父荫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在担任泰州知州期间施世纶为官很有作为,泰州被治理的很好。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江苏淮安遭遇洪水,康熙帝派遣大臣监督河堤的修缮,跟从钦差大臣的人非常多,沿途居住驿站扰民非常严重,施世纶严厉惩治了其中的不法分子。

湖北地区发生了民变,泰州的官兵前去救援出了泰州的地界,施世纶派人为他们筹备粮草,他派人拿着棍棒监督征粮的官兵,如果发现官兵有扰民的现象,立刻将其逮捕并严加惩治,他的官兵全都奉公守法,不敢越雷池一步。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施世纶因为承接了修缮京口(今镇江)的沙船迟误了,所以吏部商议将其降级处分。总督傅腊塔上疏为施世纶求情,说他清廉公正,希望朝廷将其留任。康熙帝允许了傅腊塔的请求。施世纶被就地提拔为扬州知府。扬州的人们经常喜欢游逛,施世纶阻止了这个作风,扬州地区的风气为之一变。

康熙三十年(1691年)八月,海潮突然间肆虐,泰州的范公堤坍塌,施世纶请求捐款修缮大堤。

官场升迁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施世纶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其父施琅逝世,总督范承勋疏因为施世纶深受人们的爱戴,请求朝廷允许他在任守制;御史胡德迈上书说,施世纶要去职守丧,后来又为其母守丧。过了一年多,施世纶又被授为苏州知府,施世纶仍然推辞不去就任。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守制三年结束,施世纶被授为江南淮徐道。

康熙四十年(1701年),湖南按察使职位空缺,朝廷大员都推举施世纶去就任,大学士伊桑阿入朝上奏,康熙帝下诏说:“朕深知施世纶为官非常廉洁,但是他遇事偏执,普通民众与诸生打官司,他一定会袒护民众;诸生与缙绅打官司,他一定会诸生。处事一定要公正无私,岂偏执行事?像施世纶这样的官员,将钱粮一类的事情交给他则正好合适。”就在这一年施世纶被授为湖南布政使。本来湖南的田赋丁银需要交纳徭费,漕米需要交纳京费。施世纶到了湖南之后,全部废除了徭费,减免了四分之一京费,人们纷纷立石碑颂扬施世纶的做法。

因为民意挽留,施世纶长期在江苏和安徽做地方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施世纶被调任为安徽布政使司。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施世纶被调任为太仆寺卿。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因为在湖南任内营兵劫掠当铺时失察,被罢职。三月,又被授为顺天府府尹,他上书朝廷请求禁止司坊擅自处理诉讼、奸诈之徒包揽捐纳之事、牙行霸占货物、流娼歌舞饮宴等,康熙帝令各部商议并定为成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施世纶被授为左副都御史,兼管府尹的事务。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被迁移为户部侍郎,总理钱粮。很快又被调往总督仓场。

总管漕运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施世纶又被授为云南巡抚,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任命为漕运总督。

施世纶上任漕运总督后,详细考察了漕运的积弊,革除了羡金,并且弹劾贪墨的官员,废除了劳役中的不合理成分,治理漕运非常严格。全年去监督漕船的运输情况,保证漕运,不敢有稍微的怠慢。当时清朝正在西北边陲用兵,施世纶利用漕运运输物资,经过河南到达陕西。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因为陕西爆发了旱灾,出现了饥荒。康熙帝命施世纶到达陕西帮助总督鄂海筹集军饷,并令他在去陕西的途中沿路勘察河南府至西安的黄河漕运的路径,并考察陕西现存谷石的数目上奏。施世纶就沿着黄河西上,上书说:“河南府孟津县至陕西太阳渡,大小数十滩,纤道高低不等,有的黄河以南比较高,有的黄河以北比较高。从渑池以下,船下水之后可以载粮三百多石;从渑池往上游,河流比较高,仅可承载数十石。自砥柱至神门没有纤道,惟路旁石往往有方眼,又有石鼻,从前挽运,它的痕迹仍然可以看到。自陕州到西安府,河水比较平稳,都有运输的路径。所以描绘了河道图上呈康熙帝。”又上奏说:“从河南府到陕州三门,如今没有船可以运输。太阳渡以下可以改为改车运,太阳渡到西安府党家码头行船比较便利。党家码头入仓之后可再次改为车运,可以运输粮食二十万石、白银十万三千两。但运送二十万石谷子,仅仅能运送十万石米。请皇上令河南拿二石谷换一石米,那么运输的成本可以节省一半。如果担心米难以存储,就请照例送出陈的放入新的。”

奏章送入之后,康熙帝挂念陕西的灾害,拿出帑金五十万两,并下令开仓放粮;又因为地方上大半的官吏在军前,下令选拔部院的官员到达陕西,命施世纶负责这些事。施世纶下令分十二路去考察贫民,按照每家的人口分给粮食,远近都得到了救助。

晚年逝世

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天,有降雨,灾情得到了缓解。康熙帝下令让施世纶继续去总督漕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月,施世纶因病想要告老还乡,康熙帝下旨挽留,并且下令让他的儿子施廷祥飞马到驿站探望。同年五月,施世纶病逝于淮安任上,终年64岁。遗疏请求随父施琅葬在福建,康熙帝允许了他的遗嘱,下旨奖赏他的清廉,并予以厚葬。

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的故事 两次被人诬陷却因此因祸得福

在职场上、官场上,被人冤枉、造谣是常有的事,大多数人都会委屈,不知道该如何来应对。不妨来看看清朝大清官施世纶的故事。

施世纶出身名门,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靖海侯施琅,但他比他的父亲更有名,被康熙大帝誉为“江南第一清官”。

在历史上,做清官不容易,不可避免的会得罪很多人。施世纶在担任泰州知州时,就被一些人想着法子给他栽赃,想把他搞下去。

康熙二十七年秋天,泰州的很多官吏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得到消息,吏部正在研究给施世纶降职,而且已将折子上报了,就等着康熙批示同意了。

那么,施世纶出了什么事呢?

原来,浙江湖州地区发生民变,朝廷调泰州的官兵前去支援,并责成泰州自己解决兵饷及后勤保障事宜。这下可难坏了施世纶,因为泰州刚刚遭遇洪水,庄稼绝收,征粮根本就征不上来。

就在这时,朝廷接到举报,说施世纶在泰州指使兵丁恶性征粮,老百姓如果不交粮,就会当场被官兵棍棒相加,直到交出粮食为止,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朝廷接到举报后,十分震怒,没想到施世纶竟然也会出这种事。而且事情很凑巧,就在这时候,修缮京口(今镇江)的沙船迟误,延误了工期,施世纶主动承担了责任,所以吏部商议将其降级处分。

康熙知道沙船延误的事,认为当时洪水成灾,施世纶出现工作失误不算什么。但暴力征粮可不是一件小事,康熙深知施世纶的为人,不是很相信,就派人去暗地调查。

不久,调查报告奏上来,说暴力征粮的事并不存在,而是施世纶派人拿着棍棒监督征粮的官兵,老百姓没被打,反而是那些扰民的官兵经常被督察官兵棍责,而且许多暴力征粮的官兵都被施世纶逮捕并严加惩治。

很显然,那些谣言都是泰州的一些贪官污吏在陷害施世纶,想把他搞下去。

康熙看完汇报后,在吏部的折子上批示:“施世纶提任扬州知府,钦此!”

这下好了,施世纶不但没有被降职,反而升了一级,不知道那些想陷害他的官吏们该怎么想。

康熙四十四年,施世纶被调任太仆寺卿,可只干了一年多就“出事”了,朝廷直接将他免官。

原来,施世纶在任湖南布政使期间被人举报,在处理一起营兵劫掠当铺时失察。当时,湖南在处理这一起案件时,认为应该从重处罚,参与案件的官兵不但要坐牢,还要惩罚其家人,罚三年粮食以示警戒。

但施世纶认为不合理,他们的家人都是老实巴交的穷苦百姓,罚三年粮食,那等于要了他们的命。施世纶就给知府提了一个建议,说这次案审路子错了,官兵犯罪不应追罚其家人,而是应该追究各级军官的责任,是他们监管不力造成的。

这个提议一出,可想而知惹怒了对此事负有责任的各级军官,他们便联手炮制了官兵劫掠当铺有罪,但当铺偷税逃税,施世纶失察的谣言。

结果一查,这家当铺还真有偷税逃税的事,不过,这家当铺逃的税款额实在太少,根本到不了施世纶这里。但问题毕竟还是存在的,朝廷彻查此事后,就把施世纶给撤了职。

但那帮人还没高兴多久,三个月后,施世纶又升任顺天府府尹,把那帮人气得大眼瞪小眼,怎么回事啊?

原来,康熙觉得像施世纶这样有能力又清廉的官员,放在太仆寺卿的位置上太可惜了,就想把他调任顺天府府尹。但当时顺天府府尹还没离任,施世纶还不能上任,正好又发生了湖南这档子事,康熙便决定先把施世纶免职,以平众怒,顺便也让他休息一下,等顺天府府尹位置空出来后,立即让他上任。

施世纶这两次事件,都是被人造谣诬陷,但施世纶本人没有任何解释,也不做辩驳,只因他相信自己行的正,只要朝廷查下来,自己就会重回清白。

当然,这里面康熙的作用也很重要,要是碰上个昏庸的皇帝,施世纶连证明清白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说,除了自身正,跟对老板也很重要。

施世纶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轶事是什么样的

施世纶(1659年一1722年7月3日),字文贤,号浔江,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主要成就

司法民政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施世纶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陕西出现了饥荒,赈灾时,施世纶查出陕西的仓库积贮大多受到虚耗,将要上疏弹劾,当地行政长官鄂海有意把他儿子廷祥在会宁做知县的一些事情讲给他听,暗示如果他上疏弹劾,将对他儿子不利。施世纶说:“我自从入朝做官自身尚且不顾,哪里还去顾儿子。”终于上疏弹劾,鄂海因此被罢官离开陕西。

改革弊政

施世纶出任湖南布政使,主管湖南财政钱粮。当时湖南的田赋在人头税中还要外加徭役费,运往京师的漕米要加收运京费,百姓苦不堪言。他到任后,将徭役费全部革除,又减去四分之一的运京费。湖南百姓万民欢腾,为他刻碑立传,四处传颂。

治理漕运

施世纶为官多是与钱粮打交道。他曾到江苏督办漕运。当时的漕运可是一个肥缺,连负责押运的低级武官们都能扣克漕米、藏货纳赃。施世纶作为漕运总督,根本没想到去利用职权大捞一把,而是亲临基层,身体力行,踏实干练地解决漕运内部管理混乱的痼疾。当时漕运船只往往不能按期,路上天寒地冻,驾船的兵丁们非常辛苦。当官的又经常克扣漕米、敲诈船丁。施世纶就坐在淮河边,等漕米过来时,亲自上船开舱检视米色好坏份量多少。在船上他只和船丁悄悄说话,不许当官的在旁边窥探偷听。他让船快快开走,船丁们便免除了被敲诈之苦。

施世纶每天还带两三个文书坐上船,沿河驶去。在船上他用一本小册子详细记下晴雨风候以及水流缓急深浅情况,预测某船某日应到某处,十分准确。他的船先行,碰到有水浅滩急,就预先想到某船货重人少,先在这里准备好驳船。如有押运的官员因私滞留而借口遇上逆风什么的,他就拿出小册子给他看。他们把他视为神明,以为他能未卜先知。对于那些敲诈克扣、中饱私囊的官员,“立杖辕门,耳箭示众”。不过三四年,原先一团糟的漕运政务便被肃清,船丁不再受苦,百姓不再被欺,漕船按期往返,官员安分守己。施世纶修整的漕运善政,多年后仍为百姓们焚香祷祝。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西北边境局势紧张,从河南到陕西,大军粮草调动运输频繁。施世纶奉命去陕西协助总督鄂海督办军饷。他又发扬身体力行、踏实干练的工作作风,亲自坐船溯黄河西上,把运粮路线水流滩石勘测得一清二楚,并绘制了详尽的路线图。

人物评价

《清史稿》: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曰“青天”;“陈鹏年、施世纶明爱人,不畏强御。”

康熙帝:“自州牧荐历大吏,清白自持,始终如一。”

陈康祺在《郎潜记闻》中写道:“公平生得力在‘不侮鳏寡,不畏强御’二语。”

《泉州府志》:“性警敏,勤于莅事,听断讼狱,摘发如神。他郡有疑案不决者,辄移鞠之。自州牧荐历大吏,清白自持,始终如一。”

个人著作

《南堂集》八卷

《倚红词》一卷

轶事典故

不提其名

因施琅收复台湾有大功,康熙让他挑几个儿子出来让朝廷照顾照顾,这样他们将来事业起点会靠前一点,施琅将所有的儿子都说到了,偏偏不提施世纶,后来施世纶的为官能力作为被康熙所识,康熙终于明白了,施琅对这个二儿子最有信心,认为他绝对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出人头地,所以才不提他的名字。

为人偏执

有一次湖南缺一位按察使,三公九卿们都推荐施世纶。大学士伊桑阿人宫奏请康熙。不料康熙说道:“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民与诸生讼,彼必袒民;诸生与缙绅讼,彼必袒诸生。处事惟求得中,岂可偏执 ? 如世纶者,委以钱谷之事,则相宜耳。”施世纶的为民做主竟到了被康熙爷说成“偏执”。这一“偏执”,恰恰刻画出了他以民为本的可敬可爱。

灵活办案

施世纶最早任江都县令时,有什么亲戚朋友来找他托路子走后门,他一概严辞拒绝。当时江都流传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施老。”所以常有人把他比作正直刚毅的包拯。但是又有人比较他和包公,说包公一味耿直刚毅,而他则能行权应变。就是说,他处事办案常能灵活运用,以智取胜。在江都时,一次有一人犯了重罪,他送钱向一吏求救。官吏说:“你临刑时只管大声哀求,我自有办法。”到了刑场,犯人果然大声哀呼。吏却在旁边说:“你快快认罪吧 ! ”转身走了。施公在旁边察言观色,马上就省悟:这人被奸吏卖了。

他就重重处罚厂这奸吏。他在当顺天府尹也就是首都市长时,大力整治京师面貌。步兵统领托合齐当时正受到康熙帝的宠幸,每次出门都由骑卫前呼后拥。一次在路上施世纶与他相遇,世纶拱手站在路边。托合齐大惊,忙下车询问,施世纶大声说: “国家制度是王爷出行才有随马侍从。我以为是王爷来了,所以才在路边拱手等候,没想到是你 ! ”还说要上书参他一本。托合齐吓得连连谢罪才算了事。他“不侮鳏寡,不臣强御”,以智取胜,富有戏剧色彩。

其貌不扬

施世纶小时候多病,长大后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很丑。《清史稿》记载:“漕宪施公,貌奇丑,人号为‘缺不全’。初仕县尹谒上官,上官或掩口而笑,公正色曰:‘公以其貌丑耶?人面兽心,可恶耳。若某,则兽面人心,何害焉!’”据此,民间称他为“缺不全”。清人邓之诚说他“眼歪,手蜷,足跛,门偏”,所谓“五行不全”。所以有幽默感的康熙赐他“施不全”。

一文亭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施世纶升任江宁知府,管辖上元、江宁等八个县。他到任后,立即革除旧规,严惩贪吏,民众安居乐业。就在这时,他的父亲施琅病故,按礼制他必须离职三年,回家丁忧守孝。他临行之日,数万民众伏道挽留,舍不得他离去。他自然无法允请,于是民众就每人自捐一文钱,在府衙门前建亭以示怀念,取名“一文亭”。

亲属成员

父亲

施琅:清朝靖海侯,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兄弟

长兄:施世泽,又名世鬃,过继给施琅的亡兄施肇科为嗣。

三弟:施世骝,授员外郎。

四弟:施世骥,康熙十九年(1680年)先于施琅从京城返回福建,时年二十岁。康熙二十年(1681年),施琅赴厦门上任后,他即奉父命准备兵器,运输钱粮,协助施琅准备东征。两年后他从征澎台,立有战功。

五弟:施世騋,施琅进攻台湾时随父在福建水师提督任所。

六弟:施世骠,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与其父攻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从征噶尔丹。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举事,施世骠以合围的方式进剿,与蓝廷珍会师台湾府。

七弟:施世骅,为官练达,授润州(今镇江)郡佐,施琅攻台时随父在福建水师提督任所。

八弟:施世范,无官职,施琅死后承袭靖海侯爵位。

人物墓地

施世纶墓位于黄塘镇接待村许田自然村顶庭山上的施世纶陵园系施琅之子清代曹运总督施世纶的墓葬,园内有石羊、石虎、石马、石将军各一队,“钦赐祭葬”石牌坊一座、“渝祭碑”一块、“勤劳索著”亭一座。两座陵墓相隔不到3公里,墓后、左右均冈峦起伏、绿树成荫、景色秀美,乃历代风水宝地。

史书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

艺术形象

文学作品

施世纶是公案小说《施公案》的主角。《施公案》主要描写清康熙年间清官施世纶巧断奇案的故事,里面还有黄天霸等一批侠士辅佐施公折狱缉盗、惩恶扬善的故事,是一部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侠义公案小说。“施公”、“黄天霸”等姓名在百姓口中铮铮传诵数百年,真是“百姓口中有丰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