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宋申锡
别 名:字庆臣
出生日期:公元760年
逝世日期:834年8月13日
唐朝宋申锡人物生平简介,宋申锡最后是怎么死的?
宋申锡生年不详,在《新唐书》中,他的家族被称为广平(今河北邯郸)宋氏,他本人的传则称这一脉的起源已失考。他的祖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宋璟,父亲宋成,娶韶关张九龄(唐朝宰相、诗人)次女为妻。
宋申锡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文才很好。中进士后,他在秘书省任校书郎。816年,失宠的宰相韦贯之因反对唐宪宗对藩镇作战而被罢相、逐出长安改任湖南观察使后,邀请宋申锡做他的从事。此后宋申锡就在藩镇工作。
唐穆宗、唐敬宗年间
唐穆宗长庆(821年- 824年)初年,宋申锡任监察御史。822年,任起居舍人。826年,唐敬宗在位,他任礼部员外郎,很快又任翰林侍讲学士。据记载,宋申锡行事谨慎,不结党,与朝廷官员间激烈的党争形成对比,他的升官是为了让别人学习。
唐文宗年间
827年,敬宗被弑,弟唐文宗继位。宋申锡任户部郎中,参与起草诏书。828年,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当时,文宗忌惮权阉,认为是宦官害死了他的祖父宪宗和兄长敬宗。掌握神策军的王守澄是一个大权阉,他的助手郑注公开受贿,令文宗很不快。文宗相信宋申锡的忠诚和谨慎,认为可以和宋申锡商量,并借机私下命他将一些官员组成团体,合作夺王守澄的权,并许诺封他为宰相。830年,宋申锡任尚书左丞,随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相当于宰相。由于他的良好声誉,很多人希望他拜相,但从他的行为看,他的能力其实不足。
作为清除权阉计划的一部分,831年,宋申锡推荐王璠任京兆尹,并秘密向王璠透露了文宗的计划。但王璠泄密,使王守澄和郑注有所警觉。郑注指使神策军将领豆卢著诬指宋申锡和漳王李凑图谋推翻文宗,立李凑为帝。当王守澄将豆卢著的弹劾报告给文宗时,文宗震惊了,信以为真,下令调查。王守澄希望神策军立刻将宋申锡灭门,但被内官马存亮制止。文宗也立刻下令召集所有的宰相。当宋申锡、路随、李宗闵、牛僧孺都来到宫门时,一个宦官说宋申锡不在被召之列。宋申锡便知道自己一定是获罪了,用笏板敲头,回家待罪。当他回府时,夫人说:“你是宰相,位极人臣,为什么要背叛天子而谋反呢?”宋申锡答:“我承蒙皇上厚恩,当上宰相,不能锄奸臣乱党,反被罗织罪名陷害,夫人看我宋申锡像是谋反的人吗?”于是夫妇一同哭泣。
谋反案件
其余三位宰相在延英殿见了文宗,看了王守澄的奏报,也震惊了,一言不发。同时,文宗命王守澄逮捕豆卢著所指控的同谋者漳王的宦官晏敬则和宋申锡的侍从王师文。晏敬则被抓,王师文逃走。
2天后,宋申锡被贬为太子右庶子。没人敢公开说他是被诬告的,京兆尹崔琯、大理卿王正雅奏请审案,才使事件没有进一步升级。经过审讯,晏敬则称宋申锡事先派王师文联络漳王,商议谋反。
又2天后,文宗召集高级官员询问意见。崔玄亮、李固言、王质、卢均、舒元褒、蒋系、裴休、韦温都乞求文宗重新和宰相商议,并由适当的部门来调查。文宗以已和高官商议过为由拒绝。崔玄亮下跪,哭着说:“处决一个百姓要谨慎,处决一个宰相更要谨慎。”文宗怒气稍解,重新召集宰相。牛僧孺说:“位极人臣无非宰相,宋申锡已经是宰相,就算谋反成功,他仍然只能是宰相,他谋反图什么呢?他肯定没有谋反。”郑注担心宰相的意见胜出,而再次调查会让真相大白,于是建议王守澄不再坚持处死宋申锡,改为流放。
第二天,漳王李凑被贬为巢县公,宋申锡贬为开州(今重庆)司马。据说宋申锡任相期间,拒绝了全国各地的贿赂,当他被抄家时,能抄到的只有他收到和拒绝贿赂的文书,很多人都为他被流放而伤心。
宋申锡被终身禁止返回长安。833年,他在开州任上去世,文宗允许把他的尸体运回长安安葬。836年,改变立场也开始帮助文宗对付权阉的郑注在甘露之变中被杀,宋申锡得以平反,追复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懿。他的儿子宋慎微被任命为城固县尉。
历史纪事,为什么宋申锡会遭贬?
我们今天来说说唐朝的宦官。宦官专权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宦官执掌了禁军。从安史之乱时开始,肃宗为赏赐有功的宦官李辅国,给了他一部分军队。 肃宗返京后,李辅国权势更盛,禁军全在他掌握之中。从此,宦官势力日长,到后来甚至把持朝政,诛伐异己,废立皇帝,可谓无法无天。
朝官们借助于皇权向宦官夺权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文宗时发生的“甘露之变”就是宦官与朝官之间的一次血战,但最终朝官因没有兵权还是败于宦官手中。甘露之变以后,皇帝日益变成宦官手中的玩物,宦官集团完全掌握了军政大权。穆宗、敬宗都是被宦官杀死的。文宗即位后,杀死二位皇帝的宦官仍有人在文宗左右,他们势力很大,其中尤以宦官头领、掌握禁军兵权的王守澄最为跋扈。
有个叫郑注的人倚恃王守澄出人禁军,卖官贩权,人们对此奈何不得。到后来连文宗都无法忍受,就找来翰林学士宋申锡寻求对策。宋申锡给文宗出主意,要他一点一点 地解除宦官的权力。文宗相信了宋申锡,升他为尚书右丞,密办此事。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宋申锡又被任命为同平章事。这天,正值宰相休假,文宗派宦官召集全体宰相到中书省东门。
宰相到齐后,宦官说:“ 此次召见,宋申锡问避。”宋申锡明白自己被人诬告,遥望延英殿,手执笏板磕头后退下。宰相到延英殿后,文宗把王守澄的奏折拿给宰相们看,宰相们都大惊失色。文宗命令王守澄派人逮捕豆卢著所诬告的管理十六宅官晏敬则、宋申锡的亲信侍从王师文等人,统统抓到宫中让太监审问,王师文得知后逃亡。三月初二,宋申锡被贬为太子右庶子。从宰相到大臣百官,都哑口无言,没胆量为宋申锡申辩。
只有京兆尹崔馆、大理卿王正雅接连上疏,请求将宫中审的结果交付御史台复核。宦官见大势已定,就放松了警惕。王正雅是干翊的儿子。晏敬则等人承认豆卢著所诬告的都是事实,称宋申锡有与漳王勾结欲立共为帝之举。初四,审讯结束后,太子太师、太子太保以下官员,以及御史台,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大理寺的大臣被文宗召集起来当面询问审讯的情况。
近中午时,左常侍崔玄亮、给事中李固言、谏议大夫王质、补阴卢钩、舒元褒、蒋系、裴休、韦温等人再次请求见文宗于延英殿,认为结果不公,请求皇上把案件交由专管监督的御史台复审。文宗说:“此事已与朝臣议罢, 休要再提。”屡次下令让这几个人退出, 崔玄亮等 人不退。崔玄亮边磕头边哭说:“不要说杀宰相, 就算杀一个百姓也不能这么随便呀。”文宗的怒气逐渐缓和,说:“我准备冉和宰相商议。”就再度召集宰相来延英殿。
宰相们到后,牛僧孺说: “宋申锡身为宰相,已位极人臣,再谋反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宋申锡决不会傻到这种地步!”郑注为了不让自己的阴谋被揭穿,就怂恿王守澄尽快定案执行。初五,唐文宗贬漳王李凑为巢县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飞龙使马存亮因宋申 锡被冤枉一事,对官场很是失望,当日请求告老还乡。崔玄亮是磁州人;王质是王通的第五代子孙;舒元褒是江州人。牵连此案的晏敬则等近百人被杀或流放,宋申锡最后死在被贬之地。
唐文宗为萨满要杀宋申锡?是糊涂了吗?
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26年―840年在位),唐穆宗李恒次子、唐敬宗李湛之弟,唐武宗李炎之兄。母为贞献皇后萧氏。李昂于长庆元年(821年)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年仅十八岁。李昂在位初年励精求治,他出宫女三千余人,放五坊鹰犬,减省冗员。后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企图诛灭宦官。但密谋泄露,李训等被杀,李昂也在"甘露之变"后被软禁。
原来,据说把他推上皇帝位的王守澄,又居然是杀死他祖父唐宪宗的罪魁祸首之一,这笔帐他肯定要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李唐江山的权柄居然是别人握住了的是别人说了算,让谁当皇帝谁就得当,这也太扯了吧?居然古代也有“被皇帝”之事,真是令人笑掉大牙,所以自尊心特强的唐文宗当然就有点心理不平衡了,反正感觉自己权力毫无保障被宦官当棋子用的他就很不乐意,原本皇帝才是政治这副牌的最大发牌者,而现在却被挟军权独大的宦官破坏了这种政治生态的平衡,所以为了扭转这种皇权的失衡,唐文宗有意利用朝臣来对付宦官,大耍既拉且打的政治平衡术,以找回失去的皇帝威严,收归下移权力。
在唐文宗上位一年之后发生的一件事也让他有了依靠朝官消灭宦官的决心,并开始幻想他的美妙未来。这事就是名士刘蕡的“落弟案”。话说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当时的名士刘蕡应贤良方正科(,居然在对策中吃了豹子胆公开反对如日中天的嚣张宦官,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种晴天霹雳。
这还不打紧,刘蕡还公开要求皇帝逐退宦官,并将宦官窃取的所有权力给夺回来,还政于宰相,把兵权还给将帅。因为刘蕡一眼洞察了当下宦官主政的弊端,因为官员分内外官、政权分南北司,一个人在南司犯了法到了北司可能就不了了之,刘蕡的对策当然得分,也受到了主考官的击节赞叹,因为这也是当时所有朝官的共同心声(皇帝也不例外),只不过是因为当时枪杆子掌握在阉党手中,大家都怕枪顶到自己的头皮而敢怒不敢言而已。也因为这一层关系,所以尽管主考官很欣赏这位“能人之所不能”的刘大炮,最终权衡利弊还是不敢录用成绩突出的刘蕡,而同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选了,这就是所谓的“刘蕡落弟案”。
刘蕡是当时的名士,大家都知道他很优秀,很多中选的人都自愧不如,就因为说了一些大家都想说的于国有利的真心话而名落孙山下了第,当然都为他打抱不平,这也太委屈他了,于是很多朝官和士人为了给刘蕡鸣冤叫屈,都准备联名上书给皇帝评理,却遭到了曾经的主战派宰相裴度的阻挠,理由是为了防止事态扩大,不让朝官和宦官冲突一发不可收拾,一句话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
于是,为了对付宦官,唐文宗开始组成自己的“倒阉班底”,他亲自选用宋申锡为宰相,并由老宋负责诛灭宦官的“浩大工程”。
因为老宋把最重要的保密守则给忘记了,这个在官场当然是一种很大的败笔,至少追究起领导责任来这一条是赖不掉的。居然皇帝要诛灭权势滔天的宦官之机密A计划被权宦王守澄的亲信郑注发觉并捅了出去而原形毕露,这下就有好戏看了。
公元831年的某月某日,有心搞死搞阴谋诡计的宋申锡的王守澄,别有用心地派军吏豆卢著煞有介事地诬告宋申锡谋立皇弟漳王李凑,这当然是很厉害的一招,正所谓人生三恨谋人之财夺人之位霸人之妻,唐文宗最怕的当然也是被人夺位。何况皇弟李凑还比较有政治声望,是他的一个潜在威胁,唐文宗一向对他防意如城,怕自己稍有闪失就被他赶下台,这个当然比诛灭宦官更加重要更加是自己的核心利益,现在自己日夜担心的事情居然发生了,当然也是让皇帝惊出了一身冷汗,一看到奏书,也不辨真假地狂怒起来,立马命王守澄把妄想篡位的皇弟李凑及“吃里爬外”的二五仔宋申锡的亲近人全部抓到宫中来严刑拷打,彻底清查。最后经不起刑信逼供鞭刑侍候的那些老宋亲信全都“招了”,说宋申锡确有篡党夺权的异动。
这个又愚又弱的唐文宗看到“证据确凿铁案如山”,于是立马召集文武百官来朝,并郑重其事宣布了宋申锡的谋反罪状,只等秋后处斩了。好在老宋命不该绝,因为朝官们都知道这是个冤狱,于是有点“兔死狐悲”情结的朝官据理力争把宋案移到南司来覆按审查,还算是良心未泯的宰相牛僧孺也替命悬一线的老宋说了一些公道话,算是有了一些转机。最重要的是,后来也不得好死的郑注怕覆按暴露了实情把自己也拔了萝卜带出泥,于是也劝王守澄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请求盛怒的傻瓜皇帝对老宋宽大处理,宋申锡才逃于一劫。
李昂在位时期,不好女色、勤勉听政、厉行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下令停废许多劳民伤财的事,致力于复兴王朝,在唐朝中后期诸帝中颇为勤政。但他虽能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国的才干,最终也无法消除祸患。这个傻瓜皇帝,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以为他聪明,人宦官比他聪明几十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