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寺内寿一
外文名:てらうち ひさいち
国 籍:日本
民 族:大和族
出生地:山口县
出生日期:1879年8月8日
逝世日期:1946年6月12日
职 业:军人
毕业院校:陆军士官学校
主要成就:攻占华北,占领东南亚
军 衔:元帅陆军大将
寺内寿一是谁 寺内寿一简介
寺内寿一(Terauchi Hisaichi),旧日本帝国元帅陆军大将、伯爵(继承父位)。首相寺内正毅长子,二·二六事件后以铁腕整肃陆军,卢沟桥事件后任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一再突破大本营的限制,占领华北全境,1941年任南方军总司令,统率25万日军5个月占领了东南亚全境,晋封元帅。1944年以后其西线缅甸被英军占领,东线菲律宾被美军突破,1946年作为甲级战犯嫌疑在新加坡监狱押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前病死南洋。
寺内寿一(てらうち ひさいち),1879年8月8日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父亲寺内正毅伯爵是明治元勋,曾任教育总监、陆相、驻朝总督、首相等职。他出生的时候,他父亲还只是个小少佐。这爷俩都是典型的日本男人体型:头重脚轻、五短身材,长得也极为相似。
寺内寿一虽然是名门之后,但同样接受了一整套严格的军事教育。曾就读于东高师附属中学校、东京成城学校。1899年11月21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1期步兵科,翌年6月22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近卫步兵第2联队附。参加日俄战争,任近卫步兵第1旅团副官。战争结束后入陆大21期学习,华族子弟中能像他这样考上陆军大学校的可不多。1909年12月3日毕业。1911年晋少佐,近卫师团参谋,参谋本部部员,1913年,寺内寿一获得赴德机会,任驻维也纳陆军副武官。他一面工作,一面积极研究德国陆军。
回国后他父亲权势正盛,使他能够在参谋本部和近卫师团两个要害部门之间跳来跳去,1919年7月,寺内寿一被任命为近卫第三联队联队长,同时晋升大佐军衔。同年,父亲病逝,寺内寿一失去父亲的荫庇,进入自己独立发展的阶段。1919年12月袭爵(伯爵)。1924年2月4日晋升陆军少将、步兵第19旅团长,第1师团司令部附,朝鲜军参谋长,独立守备队司令官,第5师团长(九一八事变),第4师团长,1933年,日本大阪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因闯红灯与交警发生冲突,结果事态越闹越大。最终,时任师团长的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决然地带领广大师团官兵捣毁了大阪警察署,史称“大阪Go-Stop事件”。 后转任台湾军司令官,1935年10月30日晋升陆军大将﹑军事参议官。
寺内寿一的罪行到底有多大 寺内寿一的下场如何
寺内寿一是日本的陆军大将,更是为数不多的元帅之一。
寺内寿一1879年出生于日本的山口县,他有非常厉害的家族背景。寺内寿一的父亲名叫寺内正毅,他可是高居日本首相之位。由于有这样一个厉害的父亲,寺内寿一在军部的路走的一直非常通畅。
寺内寿一虽然是贵族家庭出生,但与普通人一样都接受了一整套严格的军事教育。寺内寿一1899年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第二年就被授予步兵少尉军衔。1904年,寺内寿一参加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寺内寿一就与当时一起参加过战争的几位名将进入了陆军大学学习。寺内寿一作为华族子弟,能凭真本事考进陆军大学,是非常难得的。
1909年寺内寿一从陆军大学毕业,1919年就被晋升为大佐,不过同年,父亲寺内正毅逝世了,寺内寿一失去了父亲的庇佑,开始自己一个人独自发展。1924年寺内寿一晋升为少将,1935年晋升为陆军大将。1936年,日本右翼势力制造了“二二六”事变,寺内寿一奉命整肃陆军。
寺内寿一整肃了陆军之后,几乎一人独掌了陆军的大权。从寺内寿一掌权开始,就已经意味着日本要进入中国进行扩张了。寺内寿一还对体制进行改革,大力宣传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多次的讲话都体现了他侵略中国,反对苏联的野心。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寺内寿一更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无数罪孽。1946年,寺内寿一在新加坡监狱去世。
寺内寿一的罪行
寺内寿一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重要的一名战犯,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无数罪行。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寺内寿一的罪行,看看他到底欠了中国人民多少血债。寺内寿一被调往中国战场是1937年的事情,那是卢沟桥事变刚刚爆发不久之后。
寺内寿一刚来到中国华北战场的时候,就发动了他在中国的第一场战争——保定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很快的占领了北京、天津等地,于是国民党当局决定以保定为中心,组织了抗日以来第一次大会战。当时国民党有10余万人的庞大兵力,但是仍然不敌日军,最后大败。中方伤亡官兵2000余人,而日军伤亡人数只有中方的一半。
但这只是战场上的情况,还有许多无辜百姓也是在这一次战争中惨死。寺内寿一来到保定之后,就下达了歼灭保定、沧县附近的所有中国兵力,还命令第一军进入易县等地,准备进行攻击。于是日军进入固安县内,制造了固安大屠杀的残忍事件。
日军一进入固安县,就穷凶极恶地闯入了各个村庄。东杨村是一共只有40户人家的小村庄,但是日军也没有放过它,整个村庄破碎,田地荒芜。西玉村一共50户人家,48人被杀害;辛务村70家住户,44间房屋被炸毁。在四天的时间内,固安县的其中8个村庄一共发生了8起屠杀案,我国无辜百姓共死亡443人。这些数字我们是都要算在华北方面总司令官寺内寿一的身上的。
寺内寿一的罪行还不只有这些,后来的徐州会战以及攻占东南亚其他国家,他这一生犯下的罪真是数也数不清。
寺内寿一的下场
寺内寿一作为侵占中国华北地区的主要指挥官之一,对华北地区的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寺内寿一的下场,是不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1937年,寺内寿一被任命为北支那派遣军的司令官,前往中国华北战场。
寺内寿一一直主张速战速决,因此他一到华北,就下令全军疯狂的攻占华北地区。他这样的作战方式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任之初,寺内寿一就下达了攻占保定等地的命令。当时中国人民的全国抗日统一战线还没有形成,寺内寿一此举打了中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使得日军成功地占领了保定。
之后寺内寿一主张继续南进,占领了太原等地,不久后就将整个华北地区给占领了。占领了华北地区之后,寺内寿一并不满足,他将目标瞄向了南京。在南下准备攻占南京的途中,与畑俊六的部队于徐州会师,一起发动了徐州会战。不料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大胜,狠狠地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
从徐州会战之后,寺内寿一率领的部队在中国几乎就没有再打过什么很大的胜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的野心更加大了,一直将战线延伸至东南亚各国。于是寺内寿一就被任命为南方军总司令官,主要负责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1945年开始,南方军与日军总部的联系已经基本切断,没有了大本营的充足补给,南方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等到日本天皇宣布停战之后,寺内寿一派板垣征四郎代表自己癌新加坡签订投降书。投降后,寺内寿一作为战犯被关在新加坡的监狱。1946年,在狱中的寺内寿一死于消化系统癌症,埋骨南洋,也避免了与畑俊六一样被送上国际军事法庭。
寺内寿一墓位于他最后死去的国度新加坡。在新加坡专门有一处日本人墓地,里面埋葬着许多日本高级军官,日本普通士兵和一些日本南洋姐。身份不同,墓碑的大小也不同,像寺内寿一这样大官,他的墓格外与众不同。
在这样大的一个墓地中,寺内寿一墓是独自一个远远的在墓地的一处角落里。他的墓是坐东面西,整座墓看上去傲气十足,就像是与他生前一样的,俯视着下面的数万下属。寺内寿一墓是由日本战俘偷偷建立起来的。寺内寿一死后,日本战俘觉得他们的元帅应该有一个符合他身份的豪华坟墓。
于是这些日本战俘就以修建营房为理由,偷偷地采集石料,竟然在一夜的时间里,就将巨大的石碑给建好了,并用钢筋水泥等材料进行了加固。这秘密的行动如此之快,让英国非常震惊,但更多的是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寺内寿一墓采用的是柔佛南部一座石山上的石料筑成的。日军与英澳联军曾经在这座山上发生过血战,这些石料上都是侵染了日本军人的血迹的。
用这种沾染了血迹的石料,也是日本战俘有意为之的。他们白天在英军的监视之下做苦工,晚上就聚在一起密谋。最后派出曾经目睹过那场战争的人前去开采巨石,然后躲过那些个耳目,拼死长途运回。现在细细想来,那些日本战俘的所做作为还是令人震惊的。
日本两代伯爵寺内寿一:占领华北的罪魁祸首!
寺内寿一(Terauchi Hisaichi,1879.8.8-1946.6.12)旧日本帝国元帅陆军大将、伯爵(继承父位)。首相寺内正毅长子,二·二六事件后以铁腕整肃陆军,芦沟桥事件后任北支那派遣军司令,一再突破大本营的限制,占领华北全境,1941年任南方军总司令,统率25万日军5个月占领了东南亚全境,晋封元帅。1944年以后其西线缅甸被英军占领,东线菲律宾被美军突破,1946年作为甲级战犯嫌疑在新加坡监狱押往远东国家军事法庭受审前病死南洋。
寺内寿一(てらうち ひさいち),1879年8月8日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父亲寺内正毅伯爵是明治元勋,曾任教育总监、陆相、驻朝总督、首相等职。他出生的时候,他父亲还只是个小少佐。这爷俩都是典型的日本男人体型:头重脚轻、五短身材,长得也极为相似。
寺内寿一虽然是名门之后,但同样接受了一整套严格的军事教育。曾就读于东高师附属中学校、东京成城学校。1899年11月21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1期步兵科,翌年6月22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近卫步兵第2联队附。参加日俄战争,任近卫步兵第1旅团副官。战争结束后入陆大21期学习,华族子弟中能像他这样考上陆军大学校的可不多。1909年12月3日毕业。1911年晋少佐,近卫师团参谋,参谋本部部员,1913年,寺内寿一获得赴德机会,任驻维也纳陆军副武官。他一面工作,一面积极研究德国陆军。回国后他父亲权势正盛,使他能够在参谋本部和近卫师团两个要害部门之间跳来跳去,1919年7月,寺内寿一被任命为近卫第三联队联队长,同时晋升大佐军衔。同年,父亲病逝,寺内寿一失去父亲的荫庇,进入自己独立发展的阶段。1919年12月袭爵(伯爵)。1924年2月4日晋升陆军少将、步兵第19旅团长,第1师团司令部附,朝鲜军参谋长,独立守备队司令官,第5师团长(九一八事变),第4师团长,1933年,日本大阪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因闯红灯与交警发生冲突,结果事态越闹越大。最终,时任师团长的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决然地带领广大师团官兵捣毁了大阪警察署,史称“大阪Go-Stop事件”。 后转任台湾军司令官,1935年10月30日晋升陆军大将﹑军事参议官。
肃军备战
清洗陆军
1936年2月26日,日本国内右翼少壮派军人制造了“二二六”事变,企图通过政变打倒部分“统制派”重臣。由于天皇震怒,政变失败。陆军做出整肃军纪的决定。这时候,寺内寿一由于是名门之后、超然于派阀斗争之外,有完整的任职履历,并且性格开朗豁达,勇于为部下承担责任。不仅在军界,在政界、财界都颇得人缘,成为担负“肃军”重任的陆军大臣的不二人选, 因而,由陆军参谋总长、教育总监、陆军大臣联合召开的三长官会议,确定了由寺内寿一来出任新陆相。寺内寿一出任陆相后,马上以其“铁腕”行动整肃陆军。1936年3月23日,为了粉碎“皇道派”阵营,寺内寿一撤换了一大批“二二六”事变的骨干分子,形成新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人员安排。除此以外,为了加强控制力度,寺内寿一想方设法掌握住人事大权。他先于5月份以陆相之职兼任军事参议官,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随后利用日本陆军每年8月进行人事调动的惯例,打破原来的程序(由三长官会议决定,并上奏天皇批准人事调动方案后,方可公布实施),以“肃军”之名,一人独断了8月份的人事调动安排,三长官会议失去了作用。(教育总监西义一是个老实人,而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元帅不问细节)寺内寿一此举实质上废除了会议讨论的形式,一人独掌人事大权。清理完皇道派又将统制派的骨干杉山元、西尾寿造和梅津美治郎调来控制陆军中央。统治派掌握了陆军,这就意味着日本即将走向对中国扩张的道路。
改革体制
掌握人事大权之后,利用以前留学德国的经验,寺内寿一开始大力推进陆军内部的体制改革,先后推行了扩大军务局、新设兵务局、新设航空兵团、充实机械化部队力量等措施,极大地强化了陆军的力量,为展开侵略做好准备。作为一个军人,寺内寿一在日本政府法西斯化的进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不仅不断鼓吹要坚持“实行根本革新时弊,充实国防等积极强硬政策的气魄和实力”,并且坚决反对“带有自由主义色彩,采取维持现状不求进取之政策而妥协退让”的政治家们的行为。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针——“调整同苏中这两个‘满洲国’邻国的关系,使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稳定力量”,要“避免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对苏联关系要“阻止传播赤化,使之不妨碍我东亚政策的实行”,对华外交要使中国“必须与我合作,必须打消其依靠欧美或苏联的政策”。其侵略中国,反对苏联的野心从字里行间明明白白地显露出来。
剖腹质问
1936年11月,帝国议会议事堂竣工。1937年1月,在这个新落成的议事堂发生的一场剑拔弩张的“剖腹质问”,当时年届七旬的浜田国松发言指出:“军人不应该干政,站在军队立场进行政治,很危险。”陆军大臣寺内寿一气得满脸通红站起来答辩,他义愤填膺地说道:“我认为浜田国松议员得质问有辱军方!”对此,浜田国松议员针锋相对,咄咄逼人地质问寺内寿一:“我的发言哪处有侮辱军队的部分,你指出来!”并且公开叫板:“可以查速记记录,如果我发言里真有侮辱军队的语言,我将当场剖腹向你谢罪。但如果没有,你要剖腹!”
当时的浜田国松已经年届七旬,是一位当了30年议员的长老级人物,还担任过众议院议长。但是由于军部的横暴,人们噤若寒蝉,国民的不满意已到了相当程度。因此,“剖腹质问”在国民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为议会投下了波纹。议会不得不休会两日。到头来,寺内寿一也没有剖腹的勇气,却闹得广田弘毅内阁不得不总辞职。
侵华战争
攻占华北
持强硬军国主义立场的寺内寿一于1937年2月2日,转任陆军教育总监。不久之后,日本侵略者挑起“卢沟桥事变”, 随着战事扩大,日军不断增兵中国大陆。1937年8月31日,寺内寿一被钦命为北支那派遣军司令官,统辖包括第一、第二军共八个师团以及航空兵团约百五十架飞机,主要任务是:“占领平津地区及其附近要地,并确保该地区之安定。挫伤敌之战争意志,获取结束战争之局势,迅速歼灭河北省中部之敌。”本来这个职位最合适是阿部信行大将,正好与华中的松井石根相配合,但这是二二六事件的真崎甚三郎大将还在关着呢,为了救真崎出狱,就要把批准关押真崎的寺内调开,就这样,寺内被调到华北战场
寺内寿一主张速战速决,因而指挥北支那派遣军猖狂进攻整个华北地区。上任伊始,他就下达了保定-涿州机动作战的命令。预期在河北中部大平原上迎战北上的国民党中央军主力部队,依靠其超过中国军队的火力和机动力进行快速突破,结果中国军队的阵线还没有形成就被日军一再冲破,前线作战的刘峙集团军一退再退,保定行营主任徐永昌一筹莫展。9月24日,继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占领保定之后,由西尾寿造任司令的第二军冒着大水占领了沧州。寺内寿一继续鼓励部队南进。第一军于10月10日击破第一战区司令程潜部,顺利占领石家庄以后向漳河一线压进;第二军也完成了攻占德州作战计划,打破了冯玉祥的第六战区部队。日本军部最初以保定——独流镇为进攻限制线,后改定为石家庄——德州。然而,方面军竟以石家庄以南100公里的顺德为目标,第1军更冒进到了顺德以南lOO公里的彰德以北。但由于中国两个战区军队的撤退速度之快,大大超越了日军的预料之外,日军并没有捕捉到中国军队的主力,又没有创造停战的时机。
这时原定留在后方保护侧翼的第五师团的一半部队在板垣征四郎指挥下,意外的千里长驱,攻入了山西,和中国第二战区阎锡山的20多万军队在忻口对阵,有遭受包围的危险。寺内寿一一面飞到忻口前线督战,一面命令第二十师团沿正太路西进,进攻娘子关以图夹击太原,由于中国军队在娘子关的部队复杂,指挥官黄绍竑指挥不灵,第二十师团突破娘子关,沿正太路逼近太原。11月初,第五师团突破忻口阵地,形成对太原的南北夹击之势。11月5日,南北日军开始猛攻太原,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率兵固守孤城,与日军苦战三日,不得不退出太原向西突围。11月9日,第五师团终于占领太原。寺内寿一并不满足,他渴望乘胜继续南进,占领济南。但此时,大本营的侵略重点是在华中地区攻占南京。11月24日,御前会议通过陆军作战计划,要求华北方面军“无益扩大战线,停止下来保持迎击敌人的态势”,并侧援华中方面军进攻南京。
整顿治安
占领华北之后,根据大本营的命令,不能扩大战线而不得不“闲”下来的寺内寿一,又干起了另一桩事,那就是整顿华北占领区的“治安问题”。1937年12月22日,寺内寿一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名义颁布了《日军占领地区治安维持实施要领》。寺内寿一在“实施要领”中指出,是“土匪”的活动及经济不稳定导致了“治安”的混乱。而“对匪帮的讨伐,重点指向共军,特别对已建成的共产地区,努力尽早将其摧毁”,9月15日,寺内寿一向来前线视察的天皇侍从武官汇报说:“皇军威力未曾达到的山西北部及连结太行山脉的山岳地带,乃共军巢穴,其影响至今及于华北地区。因此,必须彻底扫除,以绝后患。”寺内寿一还为华北建立一个“新政权”“苦心经营”,他希望建立的这个“新政权”不是地方性的,而是取代南京政府的中央政府。虽然大本营对诱降国民党政府还抱有一线希望,并不急于马上与蒋决裂。但寺内寿一强硬地一面派人游说大本营,一面着手进行“新政权”的筹备工作,9月4日,根据纲要北平特务机关长喜多诚一终于在9月23日建起了“平津治安维持联合会”。12月14日,即南京陷落的第二天,在寺内寿一的直接“关怀”下,日军以王克敏为中心,终于拼凑了一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成立后,又拼凑了警察队和保安团,作为日寇的帮手镇压人民群众的抗日运动。
会战徐州
整理了“后院”,寺内寿一就迫不及待地准备率军再上前线冲锋陷阵了。攻占南京的第四天,即1937年12月17日,大本营批准了寺内寿一进攻济南的作战计划。寺内寿一终于获得批准,可以挥兵南下了。
寺内认为:“中国的军队,经过了山西会战、南京会战以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沿;任何地区,只要有一个联队的兵力,就可以完成扫荡的任务。今后中国军队无力作战,只要扫荡扫荡就可以了事了。”他估计中央军队兵源不够,下级干部缺乏,一时不能成军;而地方部队,只要经过“威胁”或“利诱”的手术是可以全部瓦解的。当日本进入山东地区,韩复榘的部队已在动摇。他们认为国民政府失去了南京这个政治中心,统治的力量也就解体了;中国依旧恢复到军阀混乱的旧局面,替他们铺平了鲸吞之路。可是民族意识觉醒了的中国军队,士兵和青年军官的爱国情绪,已经使中上级军官采取坚决的抗日路线 。
寺内先命令部队奇袭济南,打垮了韩复榘的部队,接着命令第五师团在青岛登陆。拿下济南、青岛两个重镇,山东就尽在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掌控之下。寺内并没有就此满足,他的目标是进行徐州会战以沟通南北战场,打通津浦铁路线,再沿陇海线追击中国守军,最后与华北、华中日军会师武汉。
但是,大本营并没有立即同意他的计划。因为参谋本部此时的决策者正决心切实按全面持久战思想来指导战争,以8月之前绝不发动新作战为原则,专门进行兵团的新设、整顿和军纪整肃。因而,1938年2月3日参谋本部给寺内寿一的作战指示,提出:在胶济铁路沿线方面,现已占据之线或其他方面,均不得超过黄河线进行作战;将来第一一四师团编入贵军时,可置于平津地方待命,以备大本营使用;对第五师团,为于必要时从海路迅速转调其他方面,故其位置应在胶济沿线。
寺内寿一对大本营不支持他的作战计划而且可能要抽走第五师团的兵力的命令非常不满,在他二月5日给前线下达的具体命令中,并没有完全遵照大本营的指示,而是要求前线的第二军要“积极地”进行防御。结果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根据这一命令,各派出一个旅团进行威力搜索。 结果在临沂和台儿庄地区分别遭到中国第五战区李宗仁部下庞炳勋和孙连仲部顽强阻击,又遭张自忠和汤恩伯反击,被迫退兵。 一时间舆论大哗。李宗仁甚至有日本兵穷力尽,反战兴起,再打一仗,日本即将退兵之论, 在徐州周围集兵50万,准备一战定胜负。恼羞成怒的寺内寿一与中支那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合作,调整部署,华北出兵5个师团,华中出兵3个师团,共20万人,利用一部兵力从正面牵制中国守军,迫使中国军队展开主力应战,主力从西侧迂回包围徐州,5月中旬,中国统帅部发现情况不妙,下令徐州守军撤退,并在兰封地域与日军迂回部队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展开一场大战(兰封会战),最终引发中国军队炸开黄河,拦住了寺内冲向武汉的步伐。 寺内恼羞成怒,立即解除了的第一军司令香月清司的职务。
三年赋闲
结盟特使
7月,寺内寿一由于曾在欧洲待过,而且尤为熟悉德国情况,而被大本营暂时调离华北方面军,作为日本特使前往欧洲,担负促进日本与德、意结成法西斯联盟的任务。日、德法西斯侵略势力勾结已久,早在1936年11月,为了掩美、英之耳目,日、德以“反共”为幌子,借签订“防共协定”初步缔结盟约。1937年11月,德、意、日三国签订三国议定书,法西斯侵略轴心酝酿形成。1938年初,日、德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侵略贪欲,分别向对方提出了签订军事同盟的意向。于是,双方开始频繁接触。尤其是试探苏联的张鼓峰事件中,日军的惨败和苏方的强硬态度,使日本更想赶紧拉拢德国签订军事同盟的协定。寺内寿一在这种背景下赴德、意探询信息。此行之后,寺内寿一坚决鼓吹必须同德国签订一个包括针对英法在内的三国军事同盟,日本才能获得持久的胜利。但外务省和海军考虑到此举可能招致日本同美、英、法关系的恶化,因而坚决反对。
军事参议官
未达到目标的寺内寿一闷闷不乐地回到中国大陆,继续当他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1938年底,不断侵略扩张的日军先后攻占了武汉和广州两个重要城市,以及华北、华中、华南的许多领土,东京大本营为了掌控整个战局、发动更大的侵略战争,着手对在华日军的部署进行了新的调整。11月25日,寺内寿一离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回国出任军事参议官。
南方作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随着战线的越来越长,兵力愈显不足,同时国内资源匮乏,难以维持持续的战争消耗。东南亚以及南太平洋的诸群岛拥有丰富资源,因而日本大本营企图南进,摆脱战争危机。 1941年9月6日,御前会议制定了《帝国国策施行要领》。并于11月5日最终通过了该要领,决定“帝国为保全自存自卫,不惜与美(英、荷)作战”,将“南进”方针定为下一步国策行动的主要目标,担负准备和进行南方作战的重臣即是寺内寿一。1941年11月6日,大本营正式组建南方军作为南方作战的战略兵团,统辖11个师团25万人。裕仁天皇钦命寺内寿一为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的主要任务是“与海军共同协力,以主力集中于印度支那、华南、中国台湾、西南诸岛及南洋群岛方面,准备攻占南方要域”。
太平洋战争初期,南方军进展迅速,兵分四路作战,山下奉文的25军沿马来半岛——新加坡方向,本间雅晴的14军沿菲律宾方向,饭田祥二郎的15军沿缅甸——泰国——印度方向,今村均的16军沿爪哇方向。不到半年时间,南方军即侵占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南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攻占了10倍于日本本土、拥有富饶自然资源和1.5亿人口的大片土地。同时,日方损失甚微,包括海军在内,仅伤亡15000人,损毁飞机380架,驱逐舰4艘。 1943年6月21日,寺内寿一被授予“元帅”的称号。他和父亲成为日本陆军仅有的父子大将,父子元帅。本来还很有可能成为父子首相的。1944年东条英机下台后米内光正曾推荐寺内寿一担任首相,但内大臣木户幸一以其尚在前线很难回来为由否决(后来米内又推荐了小矶国昭任首相)。
日军占领整个东南亚之后,把南方军总部设在新加坡。后来准备对美决战,于1944年5月把总部转移到菲律宾,可是由于英军反攻缅甸,再把总部转移到越南的西贡。1944年以后,盟军的反攻已经很强劲,在西方,南方军进行英帕尔会战失败,缅甸方面军河边正三和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统统被撤换,换上了的是号称机器人次官木村兵太郎更差(这个家伙在跟东条当副官的时候和机器一样只知服从而无头脑)根本挡不住英军名将威廉·约瑟夫·斯利姆的攻势,在敏铁拉会战惨败,完全丢了缅甸。寺内寿一得到消息后当场气的中风。在东方,寺内的爱将山下奉文进行的菲律宾决战也由于所谓的台湾海空战大捷的虚假战报引发的天皇瞎指挥而惨败,只得退入山区对美军麦克阿瑟部进行进行持久抵抗。
埋骨南洋
1945年初以后,南方军与日本本土的战略联系被彻底切断,全军再也无法获得人员和物资补给。寺内寿一还妄图顽抗,他重新进行部署,企图通过收缩兵力来独立抵抗盟军。日本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停战后。寺内寿一虽心有不甘,却又不得不命令全军“承诏必谨,誓安圣虑”,9月12日,寺内寿一委派第七方面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大将代表自己和南方军在新加坡签订投降书。投降后的寺内寿一作为战犯嫌疑被关押在新加坡监狱。1946年6月12日,双手沾满侵略鲜血的寺内寿一服刑期间死于消化系统癌症,埋骨南洋。没有像畑俊六一样被送上东京去审判。
他死后,日本战俘决心为他们的元帅修一座符合身份的豪华坟墓,他们以修建营房为名,秘密采集石料,一夜之间把巨大的石碑树立起来,并用钢筋水泥加固。其行动之迅速和秘密使英国人为之大为震惊并气急败坏,寺内寿一的坟墓坐落于新加坡,采用柔佛(今属马来西亚)南部的一座石山上的浸染了日本军人血迹的石料筑成,据称这座石山上曾发生过日军和英澳联军的激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