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良嗣

本名:苏良嗣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雍州武功

官职:特进、同三品

爵位:温国公

苏良嗣:敢打武则天男宠数十耳光的一代名臣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了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权。随即,男宠闯进了她的生活。薛怀义就是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陕西雩县人,早年闯荡江湖,贩卖药材,练就了健壮的身体,“伟形神,有膂力”,是个相貌不凡、高大威猛的汉子。千金公主结识薛怀义后,认为此人“有非常之材”,性功能十分强大,便送给了武则天。武则天试过后,非常满意,对薛怀义“恩遇日深”,私生活不可或缺。为了方便召幸,武则天让薛怀义剃发为僧,当了和尚。

床笫之情,肌肤之亲,薛怀义靠着满足武则天这一本领,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出入乘御马,宦者十馀人侍从,士民遇之者皆奔避”,就连武承嗣、武三思等高官在薛怀义面前也得毕恭毕敬,“皆执僮仆之礼以事之,为之执辔”。见了薛怀义,群臣要么行礼,要么避让,成为垂拱年间的一道风景线。

有武则天罩着,薛怀义非常跋扈,看谁不顺眼,接着就是一顿暴打,右台御史冯思勖因为弹劾薛怀义,就被打成重伤。对此,武则天没有半句指责的话。对于这一横行嚣张的京城恶霸,朝野上下无不痛恨,但无人敢得罪,生怕遭到打击报复。然而,薛怀义在一个人面前吃了大亏,此人名叫苏良嗣。

苏良嗣是唐代有名的直臣,为人刚烈耿直,注重法治。高宗时,历任周王府司马、荆州长史、荆州长史等职。别看官不大,但苏良嗣坚持原则、敢作敢为,不管是王爷,还是皇帝,只要做了过分的事,他必五八十四地理论一番。垂拱元年(685年),苏良嗣升任冬官尚书兼纳言,为武则天治国理政出了不少主意。

垂拱二年(686年)六月,八十一岁的苏良嗣官至左相。一天,苏良嗣奉旨入朝,与薛怀义不期而遇。唐朝时,宰相的权势很大,地位崇高,“礼绝百寮……自九卿而下,进见皆省吏高唱,鞠躬而入揖”,但是,见到武则天的男宠,苏良嗣不得不放下宰相的架子,给薛怀义行礼,但薛怀义目空四海,昂若无人,装作没看见,更没有还礼,这下可激怒了倔强的苏良嗣。

“何物秃奴,敢这般傲慢?”苏良嗣当场就开骂了。薛怀义一听,立马还嘴,二人对骂在一起。苏良嗣出身礼仪之家,哪是在江湖上闯荡多年的薛怀义的对手,很快就被薛怀义骂得丢盔卸甲。苏良嗣盛怒之下,命左右侍从将薛怀义控制住,“批其颊数十”。“批颊”是书面用语,比较文雅,通俗一点就是打耳光。这几十个耳刮子,啪啪作响,把薛怀义揍得不轻。打人不打脸,腮帮子疼是一方面,关键是众目睽睽之下,薛怀义受此侮辱,他能善罢甘休吗?

随即,薛怀义捂着脸跑到武则天那里告状,添油加醋说了苏良嗣的一大通坏话,请武则天为他做主,严惩苏良嗣。见男宠这副糗样,武则天笑着说了一句话,“阿师当于北门出入,南牙宰相所往来,勿犯也。”这话,《资治通鉴》和《新唐书》均有记载,字面稍有出入。意思是说,薛大师啊,你应当从北门出入,干嘛跑到南牙去,南牙那是宰相出入的地方,不要没事找事触犯宰相。

垂拱年间,是武则天篡夺帝位的准备阶段,她不得不广招人才,笼络人心。打狗还要看主人,打薛怀义的耳光,就是打武则天的耳光,这是很明显的。对于苏良嗣殴打男宠,武则天心里是不痛快的,但她只能咽下这口气,吃下这个哑巴亏,总不能因为一个男宠得罪宰相吧,传扬出去她该如何面对天下臣民?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武则天偏向了耿直的苏良嗣。武则天是个聪明人。

男宠被宰相打耳光武则天为何怕找宰相苏良嗣算账

武则天称帝以后,像男性皇帝一样随心纵欲,常常让男宠陪寝,过着荒靡淫荡的生活。率先成为武则天男宠的,名叫薛怀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个市井卖药郎,身材魁梧,能说会道。据《旧唐书·薛怀义传》载:他先是与高宗的幺女千金公主勾搭成奸,后被武则天横刀夺爱。武则天从冯小宝身上尝到了未曾有过的闺房欢乐,脸上重现光泽,焕发出清新的朝气,整个人充满生气活力,连宫女们都能感受到她那久违的令人轻松的温和及体贴。

当时宫中经常举行佛事活动。为了掩人耳目,让冯小宝方便出入宫中,武则天命他剃度为僧,任命为白马寺主,并改名换姓为薛怀义,命薛绍称其为叔父,让其冒充大族,朝廷上下一时则呼之为“薛师”。

仗着武则天的宠幸,薛怀义更是无法无天,大行不法之事,曾因武则天宠幸御医沈南璆,他便气急败坏地将明堂一把火焚毁。武则天明知是薛怀义干的,但也自觉难堪,没有追究,反而命薛怀义主持重修明堂,薛怀义越发骄纵嚣张,树敌益多。

一天,薛怀义擅自闯入只有宰相可以出入的南衙,宰相苏良嗣瞧不惯他的嚣张气焰,喝令左右结结实实地搧了他几十个耳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薛怀义捧着红肿的脸向武则天哭诉,不料武则天反而告诫他:“这老儿,朕也怕他,阿师以后当于北门出入,南衙乃宰相往来之路,不可去侵犯他。”

为了此事,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感到十分气愤,便当面说过她母亲:“为什么不选择姿禀秾粹的人来帮助游赏圣情,排遣烦虑,何必去宠幸那些市井无赖之徒,为千秋万世所讥笑呢?”

武则天颇为感慨地答道:“你讲的确实不错,前些时候苏丞相打薛怀义的嘴巴,就是欺侮他是市井小人啊!假如是公卿子弟通晓文墨的,南衙又岂敢随便侮辱他。”

看到母亲对此事也是耿耿于怀,于是,太平公主就趁机把自己的情人、太宗时凤阁侍郎张九成的儿子张昌宗推荐给武则天,先是夸赞张年近弱冠,玉貌雪肤,眉目如画,身体是通体雪艳,瘦不露骨,丰不垂腴,接着悄悄地描述床笫之间的旖旎风光:那味道就像南海的鲜荔枝,入口光嫩异常,婉转如人意,使人神飞魄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得武则天心花怒放,便把被人称为“面如莲花”的张昌宗纳为男宠。张昌宗又引进其兄张易之,一同入宫侍奉武则天。

而此时的薛怀义,因到处张扬武则天的私事,在武则天授意下,被太平公主率人缢杀。

苏良嗣和薛怀义的关系 如何评价苏良嗣

苏良嗣简介

苏良嗣是唐朝宰相汉族人,于606年在雍州武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出生,于690年死亡,享年85岁。苏良嗣的父亲是巴州刺史苏世长,苏良嗣育有一子叫苏践言。


苏良嗣剧照

苏良嗣出生武功苏氏世家,所以很年起的时候就靠着祖上留下来的功德,入朝做官,在官位上苏良嗣一路高升曾经担任先后担任过周王府司马,洛周长史,冀州刺史,雍州长史,在864年担任工部尚书等职位。不久武则天登上皇位,她重用苏良嗣,垂拱元年即685年苏良嗣被提升至宰相的职位,负责宣达帝命令,广泛收集贤才的言论,不久苏良嗣又被封为温国公,有过不久又在垂拱元年686年苏良嗣被升迁为文昌左相,与凤鸾台同样是三品职位。在苏良嗣担任雍州长史时,地方上闹饥荒,百姓互相争抢粮食,盗贼横行霸道,苏良嗣上任后努力维护社会秩序,兢兢业业。苏良嗣担任宰相时。苏良嗣为人民着想,拒绝贩卖京城朝廷中的蔬菜水果,并且引用春秋时期鲁国相国公仪修的典故,分析这样的做法是与农名争抢利益,不利于农生发展。

在载初元年690年,苏良嗣被罢去文昌左相的职位,但是人就担任宰相的职位,但是另一位宰相韦方质遭受酷吏的陷害,由于他与苏良嗣一向都不和睦,于是就乘机诬陷是苏良嗣陷害的自己,但是武则天十分相信苏良嗣,保他安全,苏良嗣感恩武则天,受到惊吓晕倒在了大殿上,回家时就去世了。当年85岁。

苏良嗣和薛怀义

薛怀义原名薛小宝,生于662年出生在陕西户县,于694年12月25日死亡。薛怀义是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武则天对他是十分喜爱的曾经封他为梁国公三品左武大将军。而此时的苏良嗣是武则天的臣子。


薛怀义剧照

两人几乎没有什么交集,那么苏良嗣和薛怀义到底有什么事情联系着他们呢?薛怀义身材魁梧,能说善道当时由千金公主向武则天推荐成为了武则天的第一位面首也就是男宠。武则天对他十分喜欢,又是封官又是赏赐。但是这薛怀义市井买药郎,稍微得了点势就开始横行骄纵,不守规矩了。每天带着手下在大街上骑马到处晃悠,行人都要给他让路,如果躲避不及时叫要受到他的一顿暴打,对别人的死活不管不顾。不仅如此,薛怀义对待官员也不客气,官员见他也是绕道而行,除了一人就是苏良嗣。苏良嗣在一天和薛怀义相遇。薛怀义仗着自己是武后的男宠,非要走宰相走的通道。不仅如此,薛怀义还不肯依照惯例向苏良嗣行礼,苏良嗣早就已经看不惯他了,抓着这次的机会,令手下人抓住薛怀义,打了好几下巴掌,很很教训了他一顿。

后来薛怀义见到武则天连忙向她哭诉,被苏良嗣打了他这件事。但是武后却并没有怪罪苏良嗣,武后心中十分清楚男宠是男宠,朝臣是朝臣,况且苏良嗣还是当朝宰相。武后对薛怀义说北门是薛怀义出入的地方,南边是宰相处理朝事的地方,让他没事不要瞎溜达。至此看出武后对苏良嗣是十分信任的。

苏良嗣的评价

苏良嗣在隋炀帝在位年间606年出生,出生在陕西武功县西部,父亲是苏世长,在北周时期和隋炀帝时期都曾做过官。隋亡,苏世长投靠了郑帝,郑亡,苏世长又投靠了唐高祖和唐太宗。


苏良嗣剧照

苏世长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不少恩惠,后来苏良嗣做官时受父亲影响仕途顺畅不少。

苏良嗣为人正直刚烈,特别注重依法治国。在唐高宗时期,苏良嗣担任孙周王府司马。当时的高宗皇帝偏享受主义,想要重新休整皇宫大苑,就命人到处去找稀有的植物植被。这件事情给了宦官可乘之机,宦官乘机敲诈勒索下面的官吏。苏良嗣不畏惧宦官,正义直言。向高宗报告了那些宦官们的恶行。高宗听了苏良嗣的建议废除了收集奇花异草的命令。赞扬了苏良嗣忠心耿直的精神。

天垂拱初年武则天在位期间,苏良嗣先被升到冬官尚书,并且被封为温国公,得到很优厚的赏赐。苏良嗣十分善于谏言为唐朝做了不少贡献,武则天就多次采纳他的谏言。苏良嗣的主张也确有效。因而苏良嗣又被升到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武则天十分信任苏良嗣,在宰相方质被人诬陷,流放时,因与苏良嗣不和于是就做假供词诬陷他。但是武则天极力维护他,苏良嗣感激谢恩时,晕倒在朝上,后来回家后就去世了晒,享年85。武则天命群臣去吊唁苏良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