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妃明太祖朱元璋宠妃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

出生时间:1344年

去世时间:1375年

封号:贵妃

谥号:成穆

孙贵妃有何能耐能让明宣宗朱瞻基铁下心废后?

明宣宗名朱瞻基,是明朝朱棣的孙子,他驾崩时只有三十八岁,也算是英年早逝。而明宣宗的皇后有两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宣宗第一任皇后是恭让章皇后,名叫胡善祥,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1443年,在当时的济宁出生,是明宣宗的原配,也是他的第一个皇后,恭让章皇后一生无子,只有顺德和永清两位公主,这也成了明宣宗废后的理由。

恭让章皇后虽美丽贤惠,但却并不得明宣宗宠爱,加之又没能生下一个儿子,这就让一向深宠孙贵妃的明宣宗找到了理由,在宣德三年,孙贵妃为明宣宗生下了长子朱祁镇,明宣宗就以恭让章皇后无子,且还常年多病为由,逼胡善祥上表辞位,被退长安宫,赐封号静慈仙师,其实就是被废了。

孝恭孙皇后也就是明宣宗第二任皇后,家乡是山东邹平的,永城县当时的主薄孙忠的女儿,小时候就因为容貌出众,被明宣宗的母亲张皇后的母亲,也就是明宣宗的祖母看中,将其带入了皇宫。

孙皇后和明宣宗算是青梅竹马,很小相识,又朝夕相处,所以感情深厚,但因胡皇后先为太子妃,明宣宗即位时只得封了胡皇后为后,孙皇后只封了贵妃,但是明宣宗对其却宠爱有加,在她为明宣宗生下皇长子朱祁镇后,明宣宗便以胡皇后无子为由,将其废除,改立她为后。后明宣宗驾崩,朱祁镇登基为帝,孙皇后再次以母凭子贵,也跟着升为太后。

明宣宗的皇后有两个,这两个的待遇却天差地别,一个被废,一个却最终登上了太后之位。

  明宣宗废后

明宣宗是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的表现十分出色,朝堂之上十分清明,百姓生活也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虽然明宣宗的统治时期并不是很长,但是许多历史学家都对他的功绩表示了肯定。明宣宗在位期间曾经废除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而他废后却没有太过重要的理由,那么明宣宗废后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宣宗废后指的是他废除了原配妻子胡皇后。胡皇后的名字叫做胡善祥,她的父亲是锦衣卫中的百户。胡皇后的名声是非常贤明的,她在永乐十五年的时候因为素有贤名被封为皇太孙妃嫁入了宫中。明宣宗被封为皇太子后,胡善祥也随之成为皇太子妃。1426年,明宣宗登上了皇位,而胡氏也成为当朝的皇后。

胡善祥贵为皇后,不管是举止礼仪还是性格都是十分的端庄,在当皇后期间,也没有犯过错误。但是因为胡氏只生育了两个公主,而没有为皇帝生下龙子,因此在宫中并不受宠。再加上宫中有一个得宠的孙贵妃,胡皇后的日子便更为的艰难。尽管孙贵妃也没有亲生儿子,可是她却将宫中位份低的嫔妃的儿子抱了过来。孙贵妃在有了养子之后,野心更加膨胀,她开始怂恿明宣宗废后。不久之后,明宣宗就以胡氏没有儿子而且多病为借口废去了她的皇后之位,并将她贬为道姑。1443年,胡氏逝世。明宣宗因为内心愧疚,又重新追封了她皇后的封号。

明宣宗孙贵妃

明宣宗于洪熙元年继位,在位期间国家一片安详稳定,深受百姓爱戴。至于孙贵妃,自幼容貌艳美,十岁就被养在宣宗宫内,宣宗继位当日,立孙氏为妃。那么明宣宗孙贵妃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明宣宗孙贵妃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由于孙贵妃自幼便与明宣宗相处,所以对宫中之事了如指掌。为了坐上皇后之位,她百般施展自己的魅力,处处讨得明宣宗欢心,生下一女深得明宣宗喜爱。明宣宗在而立之年想要在生一个儿子,但是当时的胡皇后却劝皇上多勤政事,所以明宣宗孙贵妃便共同谋划,希望找个理由废掉胡皇后。

明宣宗在位两年后,孙贵妃诞下一子的喜讯传出,明宣宗非常高兴。但据史书明确记载此皇长子其实为一名宫女所生,宫女产下一子后便杳无音讯。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明宣宗对孙贵妃的宠爱,如果没有明宣宗的包庇,孙氏怎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借肚生子。

孙贵妃生下一子后,关于是否立孙贵妃为后这个问题在宫中颇受争议。与此同时,胡皇后已经生病了几个月,孙贵妃便借机献殷勤,百般劝戒胡氏让位。胡氏终于愿意主动让位给孙贵妃,但要求明宣宗要像对待孙氏一样同等对待自己,明宣宗连忙点头答应。

宣德三年,孙氏登上皇后的宝座,家人地位也因此大大提升,明宣宗对孙后的家人宠爱有加,赏赐不断。其实在孙氏作为贵妃时,明宣宗就对她极其宠爱,自孙氏开始贵妃便有了有册有宝的先例。而与之相反的则是胡氏家族家道中落。

孙贵妃为何能让明宣宗朱瞻基铁下心废后?

明宣宗名朱瞻基,是明朝朱棣的孙子,他驾崩时只有三十八岁,也算是英年早逝。而明宣宗的皇后有两个。

《女医明妃传》孙皇后剧照

明宣宗第一任皇后是恭让章皇后,名叫胡善祥,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1443年,在当时的济宁出生,是明宣宗的原配,也是他的第一个皇后,恭让章皇后一生无子,只有顺德和永清两位公主,这也成了明宣宗废后的理由。

恭让章皇后虽美丽贤惠,但却并不得明宣宗宠爱,加之又没能生下一个儿子,这就让一向深宠孙贵妃的明宣宗找到了理由,在宣德三年,孙贵妃为明宣宗生下了长子朱祁镇,明宣宗就以恭让章皇后无子,且还常年多病为由,逼胡善祥上表辞位,被退长安宫,赐封号静慈仙师,其实就是被废了。

孝恭孙皇后也就是明宣宗第二任皇后,家乡是山东邹平的,永城县当时的主薄孙忠的女儿,小时候就因为容貌出众,被明宣宗的母亲张皇后的母亲,也就是明宣宗的祖母看中,将其带入了皇宫。

孙皇后和明宣宗算是青梅竹马,很小相识,又朝夕相处,所以感情深厚,但因胡皇后先为太子妃,明宣宗即位时只得封了胡皇后为后,孙皇后只封了贵妃,但是明宣宗对其却宠爱有加,在她为明宣宗生下皇长子朱祁镇后,明宣宗便以胡皇后无子为由,将其废除,改立她为后。后明宣宗驾崩,朱祁镇登基为帝,孙皇后再次以母凭子贵,也跟着升为太后。

明宣宗的皇后有两个,这两个的待遇却天差地别,一个被废,一个却最终登上了太后之位。

明宣宗废后

明宣宗是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的表现十分出色,朝堂之上十分清明,百姓生活也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虽然明宣宗的统治时期并不是很长,但是许多历史学家都对他的功绩表示了肯定。明宣宗在位期间曾经废除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而他废后却没有太过重要的理由,那么明宣宗废后是怎么回事呢?

胡皇后画像

明宣宗废后指的是他废除了原配妻子胡皇后。胡皇后的名字叫做胡善祥,她的父亲是锦衣卫中的百户。胡皇后的名声是非常贤明的,她在永乐十五年的时候因为素有贤名被封为皇太孙妃嫁入了宫中。明宣宗被封为皇太子后,胡善祥也随之成为皇太子妃。1426年,明宣宗登上了皇位,而胡氏也成为当朝的皇后。

胡善祥贵为皇后,不管是举止礼仪还是性格都是十分的端庄,在当皇后期间,也没有犯过错误。但是因为胡氏只生育了两个公主,而没有为皇帝生下龙子,因此在宫中并不受宠。再加上宫中有一个得宠的孙贵妃,胡皇后的日子便更为的艰难。尽管孙贵妃也没有亲生儿子,可是她却将宫中位份低的嫔妃的儿子抱了过来。孙贵妃在有了养子之后,野心更加膨胀,她开始怂恿明宣宗废后。不久之后,明宣宗就以胡氏没有儿子而且多病为借口废去了她的皇后之位,并将她贬为道姑。1443年,胡氏逝世。明宣宗因为内心愧疚,又重新追封了她皇后的封号。

明宣宗孙贵妃

明宣宗于洪熙元年继位,在位期间国家一片安详稳定,深受百姓爱戴。至于孙贵妃,自幼容貌艳美,十岁就被养在宣宗宫内,宣宗继位当日,立孙氏为妃。那么明宣宗孙贵妃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

《女医明妃传》孙贵妃剧照

根据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明宣宗孙贵妃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由于孙贵妃自幼便与明宣宗相处,所以对宫中之事了如指掌。为了坐上皇后之位,她百般施展自己的魅力,处处讨得明宣宗欢心,生下一女深得明宣宗喜爱。明宣宗在而立之年想要在生一个儿子,但是当时的胡皇后却劝皇上多勤政事,所以明宣宗孙贵妃便共同谋划,希望找个理由废掉胡皇后。

明宣宗在位两年后,孙贵妃诞下一子的喜讯传出,明宣宗非常高兴。但据史书明确记载此皇长子其实为一名宫女所生,宫女产下一子后便杳无音讯。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明宣宗对孙贵妃的宠爱,如果没有明宣宗的包庇,孙氏怎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借肚生子。

孙贵妃生下一子后,关于是否立孙贵妃为后这个问题在宫中颇受争议。与此同时,胡皇后已经生病了几个月,孙贵妃便借机献殷勤,百般劝戒胡氏让位。胡氏终于愿意主动让位给孙贵妃,但要求明宣宗要像对待孙氏一样同等对待自己,明宣宗连忙点头答应。

宣德三年,孙氏登上皇后的宝座,家人地位也因此大大提升,明宣宗对孙后的家人宠爱有加,赏赐不断。其实在孙氏作为贵妃时,明宣宗就对她极其宠爱,自孙氏开始贵妃便有了有册有宝的先例。而与之相反的则是胡氏家族家道中落。

明宣宗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

明宣宗的一生都是十分伟大的,然而在他的人生中也有着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就是他废除了自己发妻的皇后位子,然后让孙贵妃登上后位。有人认为孙皇后一定是才能出众,所以才会让明宣宗做出这样的事情。然而也有人说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那么明宣宗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呢?

《女医明妃传》孙皇后剧照

关于明宣宗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这个问题,历史上是没有相关记载的。据说孙氏在年轻的时候长的十分美貌,这才让仁宗皇后的母亲选中,送到了宫中教养。当时皇后的母亲曾经说过孙氏非常的贤良,但是并没有说她是否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女子。

孙氏进宫之后和明宣宗一起长大,两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的关系,所以两人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封孙氏成为贵妃之后,明宣宗依旧觉得委屈了她,这才想法设法废了发妻,封孙贵妃为后。

对于孙皇后的才能历史上没有记载,所以说在才情方面,孙皇后可能只是一般的。不过孙皇后却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女性政治人物。1449年,朱祁镇被瓦剌人抓捕,京城局面混乱,孙氏根据大臣的意见立即让朱祁玉继承了王位,这才使得朝廷安稳的度过了危机。在夺门之变发生之前,已成太后的孙氏曾经多次探望被软禁的朱祁镇,这也是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依然优待她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虽然孙皇后不见得是一个才女,但是她的能力确实是非常强的。

解密历史上明宣宗孙贵妃之间的关系

明宣宗孙贵妃之间的关系

明宣宗于洪熙元年继位,在位期间国家一片安详稳定,深受百姓爱戴。至于孙贵妃,自幼容貌艳美,十岁就被养在宣宗宫内,宣宗继位当日,立孙氏为妃。那么明宣宗孙贵妃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

《女医明妃传》孙贵妃剧照

根据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明宣宗孙贵妃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由于孙贵妃自幼便与明宣宗相处,所以对宫中之事了如指掌。为了坐上皇后之位,她百般施展自己的魅力,处处讨得明宣宗欢心,生下一女深得明宣宗喜爱。明宣宗在而立之年想要在生一个儿子,但是当时的胡皇后却劝皇上多勤政事,所以明宣宗孙贵妃便共同谋划,希望找个理由废掉胡皇后。

明宣宗在位两年后,孙贵妃诞下一子的喜讯传出,明宣宗非常高兴。但据史书明确记载此皇长子其实为一名宫女所生,宫女产下一子后便杳无音讯。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明宣宗对孙贵妃的宠爱,如果没有明宣宗的包庇,孙氏怎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借肚生子。

孙贵妃生下一子后,关于是否立孙贵妃为后这个问题在宫中颇受争议。与此同时,胡皇后已经生病了几个月,孙贵妃便借机献殷勤,百般劝戒胡氏让位。胡氏终于愿意主动让位给孙贵妃,但要求明宣宗要像对待孙氏一样同等对待自己,明宣宗连忙点头答应。

宣德三年,孙氏登上皇后的宝座,家人地位也因此大大提升,明宣宗对孙后的家人宠爱有加,赏赐不断。其实在孙氏作为贵妃时,明宣宗就对她极其宠爱,自孙氏开始贵妃便有了有册有宝的先例。而与之相反的则是胡氏家族家道中落。

朱瞻基是谁

明宣宗朱瞻基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他的皇位之路非常顺利,因为他小的时候就非常受祖父朱棣和父亲明仁宗的喜欢,朱棣还在世的时候就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

朱瞻基图片

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之所以能成为太子都是因为朱棣特别欣赏朱瞻基,从这可以看出朱瞻基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但也因为他的优秀以及受到朱棣的重视,朱高煦等人为了皇位自然将他和他父亲看成眼中钉。朱高煦等人在对付朱瞻基父亲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放过朱瞻基这样一个大威胁。

年少的朱瞻基便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不过朱瞻基却没有害怕,而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解除自己和父亲的危机。再加上朱棣的偏爱,朱瞻基总是能逢凶化吉,所以朱高煦等人最后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朱瞻基也在父亲之后顺利的登上了皇位。

朱瞻基在位时间只有10年,不过在位期间,朱瞻基在政事上十分清明,也注重文臣和武将的共同培养,并不听信谗言,使得朝野上下一片清明,所以虽然他在位时间不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在历史上却能够和“文景之治”相媲美,从这可以看出朱瞻基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明君。

不过明宣宗朱瞻基最后却因为疾病逝世了,在弥留之际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瞻基逝世后,被尊称为章皇帝,而宣宗是他的号,是对他一生的肯定。

明宣宗朱瞻基真的是蟋蟀皇帝吗

明宣宗是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好皇帝之一,他从小就表现的十分出色,而且开创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被人们称为是难得的守成君王。明宣宗非常的有文化素养,他的丹青十分出众,同时他还爱好各种好的诗词,但是曾经有人说过他还是一个喜欢蟋蟀的人,或许是因为这些事情和他皇帝的身份不相符,所以正史上的记载非常少。那么明宣宗朱瞻基是蟋蟀皇帝吗?

明宣宗图片

明宣宗朱瞻基是蟋蟀皇帝吗这个问题也曾被很多历史学家关注,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还要从蟋蟀兴起开始说起,有人说过斗蟋蟀这件事情是从唐朝开始的,到了宋朝就成了十分著名的游戏形式,而明清时代则是斗蟋蟀最为鼎盛的时期。这样看来明宣宗朱瞻基是蟋蟀皇帝吗这个问题似乎也有了一些答案。既然明清时代斗蟋蟀已经十分的风靡,那么明宣宗有这个爱好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有着极深的关系。

另外历史上对这件事还有着一些记载,在《天顺日录》中曾经记载过,明宣宗去世之后,他的母后曾经下过命令,命人将他所有玩的玩意全部砸碎。然而在1993年的时候景德镇曾经找到了一些青花的残片,在成功将这些东西复原之后发现原来竟然是蟋蟀罐,而且这些东西除了是碎片之外保存的都十分好,这就说明当时张太后让人砸碎的东西很有可能就是蟋蟀罐,那么明宣宗也十分有可能就是位斗蟋蟀的专家。

明宣宗一共有多少个儿女

明宣宗是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曾经为国家创造出非常繁荣稳定的景象,当时朝堂清明,百姓生活安稳富裕,经济也迅速发展,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历史学家都对他赞誉有加。然而这位皇帝的寿命却并不是很长,他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就猝死了,而在逝世之后,关于皇位归属问题也出现了一些争端,而这些争端和他的儿女都有关系,那么明宣宗有多少个儿女呢?

《女医明妃传》朱祁镇剧照

关于明宣宗有多少个儿女历史上有着明确的记载,根据记载可以得知他共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三个女儿分别是胡皇后所生的顺德公主、永清两位公主和第二位皇后所生的常德公主。明宣宗的两个儿子都曾经当过皇帝,第一个儿子朱祁镇据说是孙皇后从宫人那里抱养来的儿子,第二个儿子朱祁钰则是吴贤妃生下的。

大儿子朱祁镇曾经两次登上了王位,第一次登上王位的时候年纪非常小,当时的朝政都掌控在张太后手中,张太后去世之后,朱祁镇又开始宠信宦官,朝堂上一度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1449年,朱祁镇被瓦剌抓捕,而他的弟弟,也就是明宣宗的第二个儿子朱祁玉继承了王位,瓦剌觉得不是皇帝朱祁镇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便将他放了回来。朱祁玉担心朱祁镇与他争夺皇位,便将他软禁了起来,这软禁就软禁了七年,直到1457年,他才被人救出成功复辟。

明宣宗儿子都有谁

明宣宗儿子一共有两个,长子是明英宗朱祁镇,母亲是明宣宗颇为宠爱的孙皇后。次子是明代宗朱祁钰,母亲是吴贤妃。那么明宣宗儿子的一生分别是怎么样的呢?

《女医明妃传》朱祁钰剧照

明宣宗儿子明英宗作为长子,又是明宣宗心爱的孙皇后所生,所以很受明宣宗喜欢,在出生四个月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明英宗九岁的时候,明宣宗逝世,因此,明英宗理所当然的登基为帝。明英宗的一生其实非常坎坷,虽然他地位尊贵,也颇受父母疼爱,但是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明英宗却被弟弟朱祁钰软禁了七年,失去了自由和皇位。虽然明英宗朱祁镇称不上一个好皇帝,但他却是个好人,他可以善待各个阶层的人。明英宗临驾崩前,废除了陪葬这个制度,这也是他是好人的一个体现。

而明宣宗的次子明代宗朱祁钰的身世也算得上艰辛,他的母亲吴氏是罪臣的一名侍女,在押送途中被明宣宗临幸。因为是罪人,所以明宣宗无法把她封为正牌嫔妃,只能让她安置在宫外,时不时地宠幸。终于,吴氏生下一子,这个孩子就是明代宗。母凭子贵,明宣宗有了正当理由,所以把吴氏封为贤妃,但吴贤妃仍旧住在宫外。

直到宣德八年,明宣宗病重,把吴氏母子接入宫中托付给了太后。明宣宗驾崩后明英宗继位,封代宗纬郕王。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征伐敌,不幸被俘,代宗监国。在一介大臣的拥劝下,明代宗上位并击退敌寇。虽说明代宗治国有功,但他软禁已为太上皇的明英宗七年,执意让自己的后人继位,这一点却很受后人诟病。

明宣宗的陵墓在哪里

明宣宗在继承皇位之后一直表现的非常出色,他在政治方面推出了许多让百姓受益的政策。明宣宗十分的谦虚,对于大臣的谏言会虚心听取,不会一意孤行。他在位期间整个国家呈现出非常好的景象。然而明宣宗在位的时间却并不长,他驾崩的时候不过才38岁。明宣宗的陵墓就是后人们所说的景陵,那么明宣宗的陵墓是怎样的呢?

明宣宗的陵墓

明宣宗的陵墓被人们称为景陵,是明宣宗和皇后孙氏合葬的地方。明宣宗的陵墓处于天寿山东面山峰的下面。明宣宗离开人世之后,朱祁镇便立即派人去天寿山地区进行占卜,1435年,景陵才开始动工。为了建造明宣宗的陵墓,朱祁镇派遣了几位大臣带着十万人共同作业,直到1463年,陵寝的建设才完成,也就是说明宣宗的陵墓建设整整用了二十八年的时间。

虽然用了如此长的时间,明宣宗的陵墓看起来还是十分简朴的。神道从五空桥向东被分出,长度大约在1.5公里左右。陵宫的总面积大约在2.5万平方米左右,因为地势的原因宝城被建造成前方后圆的样子。和宝城连在一起的则是一座方院。1536年,明世宗曾经亲自参观了这座陵墓,他觉得景陵有些小,于是命令大臣重新增加了一些建筑。在嘉靖年间,明世宗命人将殿中的柱子重新进行雕刻,又修建了暖阁和一座神功盛德的碑亭。明宣宗的陵墓至今依旧被保存的非常完好。

明宣宗朱瞻基孙贵妃是怎么当上皇后的?

  明宣宗朱瞻基,仁宗嫡长子,生母张皇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生于北平燕王府。其时,祖父成祖为燕王。永乐九年(1411年)册为皇太孙。仁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六日即位,宣德十年(1435)正月去世,终年38岁,在位十年。谥号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景陵。

  宣宗聪明、英武,深受祖父成祖的喜爱。据说,他出生前夕,成祖梦见太祖授之以大圭,上镌“传之子孙,永世其昌”8字,宣宗满月时,成祖见到他,喜出望外,兴奋地说:“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因此宣宗一出生就被成祖视为能实行皇帝梦的祥兆,因而对他另眼相待。成祖篡位后,因讨厌仁宗,不愿立他为太子,曾密问阁臣解缙,解缙先是回答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成祖不语;解缙又说:“好圣孙”,意指宣宗,成祖颌首。所以仁宗能在永乐二年(1404年)被立为太子,宣宗起了很大作用。

  宣宗幼年时期便被视为皇位接班人,是明朝第一个接受嗣君系统训练的皇帝。成祖在为他慎选经师授帝王之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凡是巡幸征讨都带他在身旁,让他增长见识,加深阅历,熟悉军国大事。为宣宗后来成为合格的君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洪熙元年(1425年)六日,宣宗即位。在母亲张太后和内阁大臣的辅佐下,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颇有建树,吏治民生也很有起色。先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日亲征,平定叔父朱高煦的叛乱,彻底制服这位猖狂一世、自不量力的亲王。同年,他果断决定从交趾撤兵,放弃交扯,使国家摆脱与交 作战而不能自拔的困境,南部边境局势因此稳定下来。接着依靠内阁,开始整顿统治机构:一是整肃问题严重的都察院,严惩贪污成性的官员;二是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三是授权内阁,选拔人才;四是改革地方官制,在一些省份设置巡抚,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五是实行惠民之政,减轻民困,缓和社会矛盾。因此,宣宗在位十年,国家政治清明,官吏守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府库充盈,呈现一派蒸蒸治平的景象。

明宣宗朱瞻基

  但是,宣宗统治时期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起点。人口流亡现象虽有所遏制,但仍是影响社会安定的严重问题。宦官权势开始膨胀。明太祖末年已起用宦官,成祖时宦官大受重用,被成祖当作监视内廷和外朝,打击异已的工具,常令出使、监军,但控制较严。宣宗时,宦官继续永乐时期的职责,而且宦官镇守十三布政司(这一行为明朝仅见仁、宣两朝),监视民事;宣宗设内书堂,对宦官正规教育,并授与宦官批答章奏之权。宦官既有文化,又有批答章奏权,“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阁之批红。”,为后来屡屡出现的宦官专权打开了大门。

  宣宗有着十足的太平天子本色。他既较好的履行皇帝职责,也充分享受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带来的快乐。他喜欢打猎,耽于逸乐,谁要是不识时务,就此上疏进谏,他绝不容忍,总是如以惩处。他还常常玩出花样,拿朝臣作为玩耍的工具,将他们戏弄一番,从中取乐。他尤其喜欢斗蟋蟀,屡屡下诏要各地进献上好的蟋蟀,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促织》中描写的,华阴县不少百姓因官府催征促织而家破人亡的惨状,罪魁祸首便是宣宗,因此人们又称他为“蟋蟀皇帝。”宣宗对自己的才气颇为自负,常将自己的诗文赐予臣下,炫耀一番;并爱到仁智殿看画,然后评论一通。在绘画方面,他倒是内行,有一副《戏猿图》,据说是他画的,画中将黑猿攀桂悬臂取果的憨态刻画得十分传神,另一副《花下狸奴图》笔墨工细,栩栩如生。

  宣宗在私生活方面也玩出花样,即位不久,亲自编导演出了一幕更换皇后的闹剧,为他的子孙们更换皇后作出了“榜样”,因此,他有两个皇后,一个是胡皇后,另一个是孙皇后。他还有一个吴贤妃,丹徒人,在他当太子时进宫,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生下皇子朱祁钰,被封为贤妃。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军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落打败,随军亲征的英宗朱祁镇被俘。九月朱祁钰被拥立当了皇帝,是为景帝,吴妃被儿子尊为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英宗复辟,削去她的太后尊号,仍称为宣庙贤妃。成化年间死去。对待妃嫔,宣宗虽没有折磨的虐迹,但因为他的生育能力低,(他只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致使10个妃子因为无子女在他死后被迫殉葬。

  有一个凤阳人郭嫔,进宫才20来天,就被迫殉葬,死前写下一首<楚声》以自哀,辞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真是可怜。

  抢占中宫的孙皇后

  孝恭孙皇后,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常常入宫说孙忠有个好女儿,遂被选入宫内,当时年仅10余岁,成祖命养在张氏宫中。与宣宗朝夕相处,感情很深。后宣宗(当时为皇太孙)到了结婚年龄,济宁人胡氏,被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孙氏祖先均是农民,父亲孙忠花钱买了个鸿胪序班的小官,后出任永城县主薄。据说孙氏的母亲去田里干活时,将她生在田埂上,当时有几万只乌鸦围住她,噪叫不停。孙氏小时候便以貌美如花、聪明伶俐闻名县城内外。宣宗的外婆彭城伯夫人正巧是永城县人,听说过孙氏的美色,时常进宫看望女儿张妃时,屡屡对女儿提起孙氏的貌美、聪明。言者有意,听者有心,当时张妃正是为日渐成人的长子物色妃嫔,既然母亲十分中意孙氏,她又是家乡人,是个合适的人选,因此,张妃决定选孙氏入宫。当时孙氏只有10来岁,还未成年,明成祖命张妃将她留在自己宫中抚养。永乐十五年(1417年)太孙完婚,选济宁胡后为妃,孙氏为嫔。

  孙嫔婚后,见到胡妃,心里非常不服气。她不仅比胡妃长得漂亮,为人处事也比胡妃灵活,乖巧,又是太孙外婆和母亲亲自选中的,且已在宫中生活了多年,熟知宫中的情况和宫礼宫规,主客观条件都比胡妃优越,何况胡妃的出身也不比自己高多少,为什么当上皇太孙妃的是她,而不是自己。史书上没记载诏选胡氏为妃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孙嫔太过乖巧,心计太多,不够厚道,不够安分守己的缘故吧。

  孙嫔岂甘心居于胡妃之下。聪明的她深知,一切关键在于得到太孙的宠爱,一旦太孙当上皇帝,自己只要没什么差错,就有代替胡妃的可能。于是,孙嫔一方面对胡妃恭恭敬敬,殷勤侍候,以免引起她的警觉;另一方面充分施展自己的魅力,百般讨太孙的欢心。

  婚后初期,太孙对胡妃和孙嫔一样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孙对孙嫔宠爱远远超过了胡妃。太孙是个喜欢享乐、玩耍的人,他才华横溢,精力旺盛,胡妃的端庄、淳厚、稳重,在他看来,不免有些呆板、拘谨,她常常生病,又总爱和自己讲些大道理,规劝这个规劝那个,和她在一起;时间一长便觉得沉闷、乏味,产生不了任何激情;孙嫔却是魅力无穷,她漂亮、灵活、能说会道,总说些令自己十分入耳的话,她又会玩,也爱玩,身体还好,和她在一起,妙趣横生,轻松快活,令自己充满活力。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宣宗即位。他想册孙嫔为皇后,但胡妃是成祖所立,又为母亲喜欢,出于理智,他还是册胡妃为皇后,孙嫔为贵妃。孙贵妃这时已为宣宗生下一个女儿,她很清楚自己在宣宗心中的份量,现在成祖、仁宗都去世了,虽然军国大政仍要禀报张太后,但宣宗是大权在握的皇帝,自己不用再把心思深藏,该是采取切实措施的时候了。

  在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孙贵妃撒娇地对宣宗提出一个要求,即要宣宗赐她一枚金宝,改封号为“皇贵妃”。孙贵妃的这个要求违背了礼制,宣宗不免为难,但一看到孙贵妃那千娇百媚的姿容,宣宗决定为她破例一次。于是,宣宗到清宁宫中去请示母亲,张太后起先不肯,但架不住儿子的多番请求,只好答应。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宣宗下诏封孙贵妃为皇贵妃,赐她金宝。这样孙贵妃和胡后一样,拥有金宝金册,称呼都有一个“皇”,与胡后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孙贵妃的第一步成功了。

  宣宗接受过嗣君的系统训练,即位以后,在母亲张太后和几位重要大臣的辅佐下,将朝政治理得有声有色,对此,宣宗颇为自得,自我感觉良好,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年过三十,尚未生子,作为皇后的胡氏还“不识时务”屡屡在宣宗面前说些“不要安于享乐”“要把精力多放在朝政上”之类令他十分反感的话,因此他下决心废掉胡后。孙贵妃摸清了宣宗的心思,不失时机地向宣宗挑明自己想当皇后的愿望,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共同谋划废掉胡后。

  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宫中传出“孙贵妃生皇长子”的特大喜事,对此,史书上明确指出:这个皇长子决非孙贵妃所生,而是“阴取宫人子为己子”。没有宣宗的支持,孙贵妃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这样做,因此,“孙贵妃生皇长子”是宣宗和孙贵妃合谋的第一个结果,皇后胡氏蒙在鼓里,而生下皇长子的宫女从此下落不明。皇长子出生第八天,一些朝臣即揣宣宗之意,纷纷上表请立为皇太子,胡皇后为大势所迫,也只好数次上表请早定国本,早已成竹在胸的孙贵妃却惺惺作态,虚伪地表示:“皇后病好了,自然会有子,我的儿子怎么敢在皇后儿子之前立为太子呢?”。宣宗则迫不及待了,于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册封仅仅四个月大的皇长子朱祁镇为皇太子。母以子贵,孙贵妃夺取后位指日可待了。

  尽管孙贵妇已“具备”了做皇后的必要条件,但更换皇后是件复杂的大事,明朝自成立以来还未有过先例,况且“宠艳妃废元后”一向为道德舆论所抨击。不过,宣宗是个做事很周密的人,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他一边在宫中大肆制造胡皇后失职、孙贵妃有德的舆论,一边频繁到母亲宫中争取支持。张太后并不喜欢孙贵妃,她曾抚养孙贵妃多年,对孙贵妃的本性十分清楚,但孙贵妃倒没犯过什么大错误,对胡后也是恭恭敬敬,胡后生病她总是殷勤照顾,而胡后虽然不错,毕竟未生出一男半女,确实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皇帝坚决要废她,硬要阻拦不是个办法,于是张太后建议宣宗倾听几位重要辅臣的意见后再作决断。

  一天,宣宗召见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对他们说:“朕年过三十还没有一个儿子,现在幸亏孙贵妃生了儿子,自古以来都是母以子贵,只是中宫不知该怎么处置?”说完,举出胡后的几件过失。杨荣早已知道宣宗的心思,于是带头表态:“凭这几件过失就可以废胡后了。”宣宗又问:“废后有先例吗?”蹇义回答说:“宋仁宗曾降郭后为仙妃。”其实宣宗是明知故问,旨在提醒这几位大臣,废后古来有之。夏原吉和杨士奇始终没有说话,宣宗不满,就问他们为什么不说话,杨士奇才开口说:“臣对于皇后,就象儿子事奉父母一样,胡后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她的儿子,哪有儿子议论废母的道理。”委婉地表示对废后的反对。

  张辅、夏原吉也不同意废后,一直默不作声,在宣宗的再次询问下,才表态说:“这是件大事,容臣等详细议论后再答复皇上。”宣宗有些不高兴,就说:“这种事需要提交给外廷议论吗?”一向顺从皇帝意旨的蹇义连忙表态说:“此事古来就有,无需外廷言论。”杨士奇反问说:“宋仁宗废郭后时,孔道辅、范仲俺率十几位大臣进谏,被贬职,史书上至今还在称赞孔、范等大臣的义举,怎么能说外廷无需议论废后之事呢?”宣宗见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废后,只好暂停这个话题。

  从宣宗那一退出来,杨荣就对夏原吉和杨士奇说:“皇上早就想废后了,不是我们臣子所能阻止的。”言外之意是说,夏、杨他们不识时务。杨士奇反驳他说:“皇上今天列举的胡后过失,根本不能成为废她的理由。”这句话提醒了杨荣,回到家中,他绞尽脑汁,想了一夜,才列举出胡后的一大堆所谓过失。第二天早上,宣宗又在西角门召见这几位大臣,问他们议论得怎么样了?杨荣连忙把他列举出的二十几条胡后的过失奉上,哪知宣宗才看了一两条,便勃然大怒:“胡后何曾做过这些事?宫中难道没有神灵监视吗?”杨荣拍马屁过了头,懊恼不己,他不知宣宗尽管想换皇后,但对胡后并不是没有一点感情,再说要是胡后真的做了那么多坏事,岂不是皇上和皇太后的失职?宣宗狠狠地盯了杨荣一眼,便回过头来问杨士奇有何话说,杨士奇回答说:“汉光武帝废后以后,曾在以后的诏书上说:废后只是异常之事,并不一定给国家带来好运,颇有悔意;宋仁宗后来也很后悔废后之举,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宣宗又没能得到大多数的支持,非常不高兴,只好再次停止这个话题。当然,宣宗决没有知难而退,他很清楚这几位大臣的禀性,过了几天又召见他们议论这件事。

  杨士奇没有办法,只好甩出挡箭牌,说:“太后对这件事肯定有主张。”当他得知正是太后让皇上找他们商量时,知道再阻止也没有用了,只好回到家中仔细思考处理的办法。当宣宗单独召见他时,他先是问宣宗,胡后与孙贵妃相处得怎么样?宣宗说:“相处得非常和睦,朕只是看重皇子,而皇后命中无子,所以想将皇子的母亲正位中宫。现在皇后又病了几个月了,贵妃天天去看她,慰藉很勤。”杨士奇说:“既然这样,可以趁皇后有病,劝她让位,这样做,进退有礼,恩宠不衰。”宣宗听了连连点头,对杨士奇的信任又增加了几分,并把劝导胡皇后主动让位的任务交给了杨士奇。杨士奇接受了这个任务,但提出一个要求,即希望皇上善待胡后,象待孙贵妃一样。宣宗连忙答应,并表示决不食言。

  孙贵妃得知胡后答应主动让位,欣喜若狂,她极力控制自己的兴奋,装出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皇后的位置,其实恨不得立即换上皇后的服饰,搬进坤宁宫。宣宗同样虚伪,明明更换皇后是他和孙贵妃共同谋划的,却在废后的诏书中把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说废后是因为胡后不能履行皇后职责,因此要辞后位,朝中大臣也力劝废后,所以才听从胡后和大臣们的意见。并在诏书中把孙贵妃大大地夸赞了一番,说她德冠后宫,又生了皇太子,当皇后是理所当然。

  由于杨士奇等大臣没有将自己的意见坚持到底,宣宗废后的闹剧上演成功。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距立皇太子仅一个月,孙贵妃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后之位。胡后则退居别宫,赐号“静慈仙师”。

  随着孙贵妃抢占中宫的成功,她的父兄地位大大提高,父亲孙忠被封为会昌伯,食禄干石,哥哥孙继宗先是授官锦衣卫,后来成了明朝第一个典兵的外戚,并封为侯爵。孙贵妃一当上皇后,她的父亲便连忙回家乡大肆炫耀,宣宗不仅赐给他们一首诗以示恩典,而且还让宦官陪行。他们回来之后,宣宗和孙后亲自登门慰劳。孙后的继母董氏更是频频出入内宫,恩赐不绝。与此同时,胡后的家人却备受冷落,一厥不振。

  孙后这人不甘居于人下,有时还很虚伪,但倒也不是个坏女人,并没有因为自己富贵至极就为所欲为。她从胡后手中夺取后位,内心也有过愧疚,因此有时会做出几件被人称赞的事来。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祁镇继位,是为英宗,孙贵妃被尊为皇太后。英宗想给她的侄子们封官,请示她时,遭到拒绝,但英宗多次请求,她只好答应,不过因此几天不高兴,她说:“我们家人对国家又没有功劳,为何要滥授官职,凡事都是盛极必衰,一旦他们犯了罪,我也不能庇护他们了。”孙太后还一直为自己同意英宗让她的哥哥孙继宗典兵而后悔,因为按照明朝制度,外戚是不允许典兵的。正统初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为得罪宦官王振,被枷锁于国学门前示众,有人求助孙太后的父亲孙忠,孙忠立即出面保奏,孙太后知道此事后,把英宗叫到太后宫中询问此事,英宗推说不知道,孙太后说:“既然不知道,那怎么说是皇帝的旨意?”因此要英宗马上放人,英宗只得将李时勉释放。天顺元年(1457年)十月,英宗准备将建文帝长期遭幽禁的两个儿子文奎和文圭释放,身边很多人反对,孙太后却支持他这样做。文奎和文圭得以重见天日,并被妥善安置。

  孙太后没有多少政治才能,也不过多干预朝政,但由于身处太后的位置,在国家政治事务中还是发挥过一些作用。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在土木惨败后被敌方抓获,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一批廷臣准备拥戴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当皇帝,尽管朱祁钰不是孙太后所生,但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孙太后很明智地给予支持。景帝即位后重用于谦等大臣,成功地进行了首都保卫战,将明朝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景帝很感激孙太后的支持,尊她为上圣皇太后,自己的生母吴贤妃为皇太后,孙太后在宫中的地位依然稳固。由于景帝即位,英宗失去了被用来要挟明朝的价值,因此,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被送回北京,景帝将他囚在南宫门。景泰八年(1458年)正月,景帝病重,孙太后想等景帝死后仍由英宗复位,就派宦官曹吉祥去征求于谦的意见,于谦坚决不同意,孙太后非常生气。不久,徐有贞、石享、曹吉祥等人乘景帝病重,发动宫廷政变,迎英宗复位,事先得到孙太后同意,太后还要她的哥哥孙继宗在政变中多加出力。

  英宗虽不是孙太后所生,却是孙太后抚养成人,孙太后对英宗十分关心爱护。英宗被捕期间,孙太后不但筹措赎金,而且经常给他寄去衣服和食物,叮嘱他要爱惜身体;英宗回京后被囚在南宫七年,孙太后常常去看望他,给他带去关心和安慰;孙太后最后支持英宗复位,体现了她对英宗的爱护之心。英宗复位后,打破宫规,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这是明朝开国以来皇帝第一次给后妃上徽号。从英宗的这一举动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孙太后的感激和敬爱。

  天顺六年(1462年)九日,孙太后离开人世,被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宣宗合葬于景陵,并拊太庙。尽管后来英宗听从他的皇后钱氏和辅臣李贤的建议,恢复胡氏的后位,但并不影响她在墓中永远陪伴宣宗。

  按照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来看孙太后,她无疑是明朝第一个有劣迹的皇后,史书上提到她时,总贬多于褒。但作为一个女人,能让丈夫和儿子为她两次违背祖制,并正位宫中三十余年,最后还得到善终,可谓是幸运之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