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史思明
别 名:原姓阿史那,名崒干
民 族:突厥
出生地:河北省涿州市
出生日期:公元703年
逝世日期:公元761年
职 业:军阀、叛军首领
历史事件:建立燕国形成割据,安乱祸首之一
称 号:大圣燕王,燕帝
年 号:应天,顺天
史思明生平简介 史思明真的和太子妃有染吗?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的一场大动乱,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两个主要领导人物,他们策划并实施了这个叛乱计划。近期古装大剧《大唐荣耀》就是围绕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讲述了一代江浙才女沈珍珠,在这个阶段为历史做的贡献。
这次叛乱的两个大头,安禄山和史思明都不是汉人。安禄山是胡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康姓的胡人,母亲则是突厥巫婆。史思明是突厥人,后在安禄山手下做事,是安禄山最为信任的助手之一。当初,玄宗无比宠信这两位“异族人”,还准许了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就算安禄山待在杨贵妃的寝殿一夜,他都丝毫不会怀疑两人的关系,这种信任已经达到了无法撼动的地步。
史思明原本不叫这个名字,他的原名是崒干,原姓阿史那,后来因为屡建奇功,得到了唐玄宗的器重,玄宗于是就赐名史思明,和杨国忠一样,他们的名字都是唐玄宗所赐的。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都会很多语言,他经常在各个部落相汇的地方活动,渐渐的就学会了六蕃语。而且,史思明和安禄山两人从小就是一起长大的,感情十分亲厚,安禄山对史思明极其信任。
史思明还叫做崒干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玄宗对他刮目相看。他欠了官府的债,没有钱还,就一路逃跑,到了北边奚族地区,又被极度排斥外人的奚族人抓了。这些奚族人不喜欢外族人,抓住崒干之后,就想直接杀了他。崒干心里害怕,急中生智,一脸正经的说自己是唐朝派来的和亲使者,杀了他,这些奚族人都不要想过太平日子。奚族的王看崒干一副气宇轩扬的模样,又看他说得义正言辞,就相信了崒干的话,马上把他释放了,还用贵宾的礼节来招待他。奚族只是一个小的部落,他自然是敬畏大唐的国威的,打算派100人跟着崒干回唐朝复命。崒干借口说奚王派去的人都不是什么精锐的士兵,一定要派相才华超群的琐高去才可以。奚王于是派琐高带了300人去唐朝拜见皇帝玄宗。
等到这个大队伍走到了平卢的时候,崒干提前让人通知守将裴休子,奚族人派这三百人是想要偷袭平卢,朝见皇帝只是借口。于是他们进入平卢,毫无防备的就遭到了守将的围攻,除了琐高以外,其余人都被杀了。崒干把琐高绑着送到了幽州节度使那里邀功,节度使得知被抓之人竟然是奚族最有才能的琐高,当即就说崒干立下了大功。这件事后来被玄宗知道了,玄宗召见了崒干,不但亲自赐座,还亲切的和崒干交流这次的惊险又有趣的经历。玄宗就问:“先生今年多大了?”崒干就回答道:“惭愧啊,臣已经四十多岁了!”玄宗拍着崒干的背说:“你好好干,将来一定会显贵的,我相信你。”之后,玄宗就赐给了崒干一个新名字“史思明”。
史思明的官途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路晋升的,从那以后,玄宗对史思明越来越器重,加上安禄山也得到玄宗的赏识,两人互相说好话,使得玄宗被他们吃得死死的。
在电视剧中,史思明和玄宗的儿子李亨的太子妃张氏认识,还是从小就认识的那种。在拜见了皇帝以后,史思明得知宫中太子妃常来,他先是打听好了入宫的必经之地,然后提前藏在那里,就是为了见一见多年未见的张氏。可是张氏走到那处地方的时候,发现有人躲在那里,最后发现竟然是史思明从暗处走了出来。其实,史思明一直对张氏念念不忘,今日重逢又让他想起了少年时候的感情,忍不住就来看看张氏。张氏和史思明重逢,心中悸动,但是太子妃的身份和威严让她对史思明严词厉色。两个人在这一次见面以后,史思明常常找机会接触太子妃张氏,最后两人勾搭成奸,还有了孩子。
这只是剧中的故事,历史上,张氏是李亨的张良娣,的确怀有一个孩子,但是和史思明却并无什么关系。
史思明当上皇帝了吗?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史思明是唐玄宗时期的人,但是他并不是大唐汉族人,而是突厥族的人。历史上,史思明和安禄山二人挑起了安史之乱,率领一众叛军,打着消灭奸相杨国忠的名号,出师攻打大唐。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胡人军队兵强马壮,作战勇猛,各个以一当百,唐军连连败北,他们很快就攻到了唐朝的都城长安。
唐玄宗已经得到守将抵挡不住安禄山大军的攻击,连连失利,城池更是一座座丢失,无奈之下,他只能紧急的带着杨贵妃和皇子、皇孙们逃往蜀地避难,就连皇族的家眷们都来不及带走。
安史之乱之所以发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它历时七年之久,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祖孙三代才将安史之乱彻底平定,可见其影响深广。
史思明是安禄山的好友兼心腹,少年他们一起长大,两人之间有很深的情谊。史思明和安禄山两人同时在唐朝任职,然后俩人又一步步升官。由于两人出色的战功和功绩,都受到了唐玄宗的嘉奖,得到玄宗的器重。当时,安禄山还被唐玄宗的杨贵妃收为义子,玄宗给了安禄山很大的权力,甚至让他担任三镇的节度使,霸占一方,拥兵自重。朝廷大臣多有清流之辈,屡次提醒玄宗,安禄山权势太大,身上的职位太多,恐有反叛之心,谁知玄宗竟然不听,还将这说直话的大臣给绑了,送到安禄山面前,任由安禄山处置。从那以后,就连处处和安禄山作对的唐朝宰相杨国忠,他都不敢随意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不是了。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史思明和安禄山一起,诈称奉密旨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一共是15万大军,他们南下反唐,很快就席卷了河北地区。安禄山的军队准备充足,又早早得知了京中布防,因此一路进军顺利。到了攻打长安的时候,安禄山派史思明出战,一举攻下了长安。后来,安禄山又攻占了洛阳,于是在洛阳建国称帝,还将史思明封为范阳节度使,拥有兵马八万余众,一共有十三郡。
安禄山长期欺压次子安庆绪,而宠爱小儿子安庆恩,导致安庆绪怀恨在心,在一个夜晚,安庆绪联系早就打好招呼的李猪儿,一起杀死了安禄山。安禄山的二儿子安庆绪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是他的骑射功夫极好,可即使这样,安庆绪和安庆绪的母亲都不被安禄山所喜爱。安禄山很宠爱段氏和段氏的儿子安庆恩,甚至一度想要让安庆恩接任自己的大业。他对安庆绪态度严厉,对安庆恩则慈爱,使得安庆绪心里极其不满。加上安禄山身边有一个心腹李猪儿,李猪儿从小就跟在安禄山身边伺候,安禄山将他变成阉人,让他成为最为信任的人。但是安禄山多疑,脾气差,动不动就要打骂下人,还会杀人,李猪儿虽说是心腹,但是也遭了不少罪。安庆绪就联合李猪儿,提前将安禄山放在床头的剑藏起来,安禄山眼睛已经瞎了,他没有兵器,只能任人宰割。
杀了安禄山以后,严庄对外宣布,安禄山让安庆绪继承大位,安禄山自己则成为了太上皇。安庆绪性格懦弱,严庄担心他不能成大事,始终不让他出面。安庆绪又打算杀了势力庞大的史思明,他封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带兵驻扎在范阳。范阳是安禄山起事的老巢,这里有很多的金银财宝和战马兵器,史思明将这些东西据为己有,整日生活奢靡,已经有了反叛之心。
后来,史思明假装归顺唐朝,然后又反叛,接着绞杀了安庆绪,夺走了大燕江山。史思明登基后,依然继续和唐朝对抗,最后他被自己的臣子,联合自己大儿子史朝义而杀死。
史思明有几个儿子?他的妻子是谁?
史思明(703年-761年),宁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的首领之一,他和安禄山一起发动了这场叛变。安史之乱使唐朝后期开始走下坡路,一向繁盛的局面也逐渐消失。
史思明是突厥人,会六蕃语,和安禄山是从小长到大的玩伴,一直跟随在安禄山左右,是安禄山的心腹之一。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后,史思明得知安庆绪有除掉自己的心思,抢先一步动手,杀了安庆绪自己称帝。和安禄山比起来,史思明的军政能力也不弱,他经常替安禄山出谋划策,是安禄山的智囊,在唐朝任职的时候,唐玄宗也多次称赞史思明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还专门给史思明赐了名字,以表对史思明的宠信。
不过,就算史思明再厉害,最后的结局也和安禄山一样,都被自己儿子杀死。事情到底怎么回事呢?史思明一共有几个儿子?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看,安史之乱首叛史思明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史朝义和幼子史朝清,他们是一对异母兄弟。史朝义是史思明的妻子辛皇后所生,而史朝清则是史思明的妾氏张氏所生。
我们先来说说史朝义和他的母亲辛皇后,辛皇后是史思明的妻子,但是具体的姓名已经不可考证了,在历史文献上有关她的记载也只是稍有提及。我们知道史思明谋杀了安庆绪之后,接手了安禄山创立的大燕国,成为了燕国的皇帝。有皇帝就肯定会有皇后啊,如果以前史思明是有妻子的,那么这位妻子自然名正言顺的就是燕国的皇后;如果史思明以前没有妻子,只有妾氏,那么他在登基为帝之后册立的皇后,自然也就是妾氏提拔起来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辛皇后的皇后之位,是后来史朝义杀了史思明以后,给母亲加封的,这样他的身份地位才名正言顺。
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但是他的性格却和史思明截然相反。史思明不但疑心重,动辄就杀人,在他身边伺候的奴仆和侍卫,经常有犯了小错误,或者是惹得史思明不高兴了,他就会拔出剑将他们杀了。因此,史思明身边的近人每一日都战战兢兢,就害怕哪一天自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掉。史思明的脾气也很暴躁,从他动不动杀人就可以看出来,权力庞大起来以后,他就开始不约束自己,不但要杀了惹了他的人,连人家的家人也不放过,动不动就诛人九族。
史朝义就不一样,史朝义是个仁慈善良的孩子,也许在那种时代会被人们认为是软弱,但要是在和平时代,这就是一位敢作敢为的,有自己的正常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三好青年。在安史之乱中,史朝义也跟随父亲带兵打仗,对待士兵谦虚谨慎,在军中受到士兵们的爱戴和拥护。可是史思明并不喜欢自己这个大儿子,他喜欢的是张氏所生的幼子史朝清,并且有意让史朝清继承自己的皇帝地位,为此他还设计谋划杀害自己的长子史朝义。
由于史思明对待属下很残酷,于是他们就故意泄露了史思明要杀掉史朝义的消息,他们对史朝义表明心意,愿意帮助史朝义杀了史思明,保护他不受伤害,还让他做皇帝。史朝义得知父亲居然想要杀了自己,但是还是不敢突然杀死父亲,和一帮朝臣商量了许久。史朝义哭着请求骆悦,希望他不要惊吓了父亲。骆悦用计抓住了史思明,史思明得知是大儿子要谋反,他知道大儿子没有什么政治手段,急着说:“眼看就要攻下长安了,就不能再等一等吗?这下好了,大事也不能完成了。”之后,骆悦害怕史朝义和一众朝臣反悔,就杀了史思明。史朝义在众人的帮助下,杀了父亲,杀了弟弟史朝清和张氏。后来史朝义和唐军对战,连连败北,最终兵败自杀。
安史之乱秘闻:唐肃宗欲想密除史思明被识破
安史之乱迫使唐朝逐渐式微,为日后消亡埋下伏笔。今天,小编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安史之乱中,不太引人瞩目的史思明。
关于安史之乱,我们一般对安禄山了解的比较多,知道其阴险狡诈,凶狠残忍,还知道他是个二三百斤的大胖子。但是关于史思明,一般人就不太了解了。史思明其实原来并不姓史,而是姓阿史那,名干,是阔面碧眼的突厥人,史思明是唐玄宗赐给他的姓名。史思明与安禄山为同乡兼好友,虽其貌不扬,但十分聪明,懂六种少数民族的语言,通晓各族习惯秉性,为其后来能顺利控制蕃将、镇抚边疆提供了条件。
网络配图
史思明不仅生性残暴,骁勇善战,而且反复无常,为人十分狡诈。他第一次展露头角并成为唐朝的将军,就是靠着他出色的骗术和胆量。
公元736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还叫做阿史那干的史思明因欠债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的奚族控制地区。奚族人一向排外,他们捉住史思明后,奚王本来想杀死他,可史思明却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说:"我是大唐王朝派来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将惹下大祸!"奚王看他一副镇定自若的神态,竟然真的被他唬住了,竟然以贵宾礼节接待他。
奚王畏惧唐王朝的势力,决定派300人跟随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史思明对奚王提出,要表示诚意就要派出最有名的奚族琐高(一种将领的称谓)去。奚王不敢违抗,便让琐高同往。当他们快到平卢时,史思明先秘密派人告诉平卢守将裴休子说:"奚族人派琐高和精锐将士一起来了,他们嘴上说是去朝拜皇帝,实际是来偷袭平卢的。"
裴休子信以为真,在奚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行突袭,将琐高俘虏,押送到幽州节度使那里。节度使非常高兴,当即上表称赞史思明。此后史思明官运亨通,不久就升任将军。
史思明反复无常,后来跟随安禄山反叛,安禄山死后,他与安庆绪产生矛盾,于是又宣布投降朝廷。唐肃宗大喜,立即封史思明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驻节幽州。但史思明并不是真心投诚,他"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经过李光弼推荐,皇帝派乌承恩为特使,以宣谕慰问为借口,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
网络配图
乌承恩是史思明老上司的儿子,还曾投降过史思明,二人颇有些交情,他还是力劝史思明归附朝廷的人之一,连他的儿子都在史思明手下任职。758年六月的一天,乌承恩一行抵达幽州,史思明特意安排乌承恩住进了自己的官邸。
乌承恩还挺敬业,多次在晚上打扮成妇人,进入诸将家里进行"策反"。没想到这些蕃将对史思明很忠心,转头就向史思明告发。由于没有实证,史思明也下不了手。
一天晚上,史思明很有人情味地吩咐乌承恩的儿子去看望一下父亲。父子二人畅谈多时,眼看已经深夜,乌承恩四顾无人,用一种激动而低沉的嗓音告诉儿子:“吾承上命除此逆胡!事成后我就是节度使!”
话刚刚说完,没等到他的儿子表达激动的心情,只听床下传出了一阵冷笑,随后两个人从床底下窜了出来。原来,这是史思明安排的两个人,已经在黑乎乎的床底下埋伏了大半夜了。两人随着打开房门,招呼伏兵一拥而入。随后在乌承恩的行李中搜出了许多东西,有李光弼让乌承恩邀同大将阿史那承庆一起刺杀史思明的信;还有一本小册子,上面列满了要杀的史思明心腹党羽的名单。
网络配图
史思明等贼将大怒,大呼:“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而想要杀死我?”乌承恩是个怂包,咕咚跪下,不停磕头,说这些都是李光弼的指使。史思明大怒,于第二天召集将士百姓集会,当众用棒子打死了乌承恩和他儿子以及从属两百多人,重新反叛。
史思明还派人上表质问朝廷为何要这样做,为再次招抚他,唐肃宗赶紧推卸责任,遣使宣慰说:“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乌承恩所为。杀之,甚善!”但这样已经招抚不了史思明了,759年5月他自称应天皇帝,国号大燕,改称范阳为燕京。
史思明虽然狡诈,但他的残暴却最终要了他自己的命。史思明部是安史叛军中最残暴的队伍,每攻陷郡城,都杀光老弱男丁,以壮丁为挑夫,把妇女奸淫殆遍,凶淫无比。761年春,史思明因儿子史朝义筑成稍微慢了一些,就极其愤怒,扬言要杀死史朝义及其部将。结果史朝义先下手为强,与部将一起将史思明谋杀。只过了两年皇帝瘾,这个乱世枭雄终于死于非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