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山本五十六
外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
别 名:高野五十六(原名)
国 籍:日本
民 族:大和民族
出生地:日本长冈市
出生日期:1884年4月4日
逝世日期:1943年4月18日
职 业:日本军国主义的高级将领
毕业院校: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哈佛大学
信 仰:法西斯主义者、军国主义
代表作品:航空制胜论
英文名:yamamoto isoroku
血 型:O型
绰 号:太平洋之鷲、八毛钱
军 衔:海军大将、追授元帅
主要罪行: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
定 罪:二战甲级战犯、太平洋战争要犯
战史:日偷袭美军事基地珍珠港的三大未解之谜
每年12月7日,美国民众都会为在珍珠港事件中丧生的2402名美军士兵举行悼念仪式。在2011珍珠港纪念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人会铭记1941年12月7日,以纪念这些爱国者们的坚强,表彰那些为了我们的自由而牺牲的人们。73年过去了,珍珠港事件留下了很多的未解之谜。为什么日本会选择进攻美国?为什么美军受袭之前毫无防备?今天,历史学家仍在辩论关于珍珠港事件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疑问,并提供了很多新的证据和理论。而我们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些误解,也需要得到纠正……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出动6艘航母和350余架飞机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在两个小时内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导致2402名美军阵亡和1282人受伤。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纳』号被炸弹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二天宣布这一天为国耻日,并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成为二战转捩点之一。
1、为什么美军基地没有丝毫戒备?
1941年12月7日上午8点,日军飞机突然开始了对珍珠港的袭击。战前,日本进行了周密准备,欺骗麻痹美国。因此,直到大战在即,夏威夷岛上的美军仍毫无战斗准备,美举国上下为之震惊。美国的太平洋基地为什么毫无防范?英国记者和历史学家马克斯·赫斯廷斯在他的新书《地狱》中写道,这个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人们。已故马里兰大学教授戈登,可能是研究美国珍珠港事件最重要的权威人士。
他认为核心问题是,美国政府根本不相信日本即将侵略自己的警告。他在撰写的《在我们熟睡的黎明,珍珠港未被告知的故事》中写道,这个自负的判断,是珍珠港悲剧的根源。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会曾就此进行了广泛的听证会。最终的结论是,军队集中精力训练,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可能发生的袭击;军队指挥官担心弹药流出后会引发不安全事件,故而将防空用的弹药统一保管,没有提前分发到士兵手中;海军由于缺乏设备,在海上没有保持定期的飞机巡逻。
而且当他们看到日本的舰船后,指挥官也没有立即明令侦察机侦察。令美国人感到惊讶的是,美军将领始终不清楚日军航母发展究竟有多迅速。在最新一期的《海军历史》杂志上,历史学家乔纳森·帕歇尔和迈克尔·温格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靠谱的答案,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使用多个运营商的飞机组合编成战斗机群,并采取蜂群战术。这是美国所不知道的日本军队拥有的技能。
2、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
日本飞机袭击珍珠港两轮过后,飞行员顺利返回航母。日军指挥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与其他将领就是否进行第三轮打击展开了讨论。许多空中指挥员表示支持这样的后续行动,认为美国空军基地当时的燃料存储、修复和其他后勤能力都比较脆弱。但南云忠一是一位谨慎的指挥官,他决定不再采取更多行动。因为这将需要马上在航母甲板上重新填弹,与此同时,美国航母和潜艇有可能正在朝日军航母奔袭而来。南云的决定令其手下期望再次出战的飞行员感到失望。
戈登写道。日本人不知道,袭击过后珍珠港基础设施的受损程度,几乎已可以迫使美国从西海岸撤出其海军力量。几十年来,一些历史学家都认为,南云忠一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而这也许会改变战争的进程。然而,在《地狱》一书中,赫斯廷斯认为,日军后续的打击是不可行的。冬季的白天太短了,日军没有足够的时间登陆并提供支援(另一波空中打击)。无论如何日本的炸弹负载太小,不可能真正摧毁珍珠港。
3、如果美军成功预警将会发生什么?
如果美军在袭击前一天就早早接到了预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毕竟,几个小时前的成功预警可能会扭转战局。袭击来临之前,美国战机也许已经飞起,防空警报或许已经拉响,他们也许能在日军来犯的必经之路上成功拦截对方,并取得胜利。至于,若太平洋舰队击退了日本的攻击后,可能发生什么,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海军上将金梅尔将继续派出战舰和航母,对日本舰队实施毁灭性打击。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军事历史学家格里姆斯利这样说道。如果美军取得胜利,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将会被大大缩短;但是如果美军失败,关键战役失败的消息,会比珍珠港受袭事件本身带来更糟糕的结果。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损坏和击沉的船只,大多数都随后被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而如果在环太平洋深海地区作战,被击沉的船只只能安静地躺在数千英尺的海底。
格里姆斯利在《军事历史》杂志的网站上写道。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的美国民众也因为珍珠港事件而变得空前团结,积极地投身于战争。即使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介入二战,不过美国民众是否仍会这么有激情并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府,就不得而知了。
偷袭珍珠港:一群明白人为何集体发疯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战术上,日本人取得巨大成功,但战略上,却是自杀。在深陷中国战区同时,又树敌于美国,决策如此无理性,堪称丧心病狂。
当时的日本政客真是一群疯子?
堀田江理这本《日本大败局》通过对“偷袭珍珠港”决策过程的勾勒,展现出理性是如何被吞没的——每个人都是明白人,可谁也不敢说不,都指望别人出头、自己附和,最终酿成集体灾难。
事实证明,决策失误不仅是最高决策人的问题,更是决策机制的问题,当高层利益与底层利益分离时,疯狂蠢行在所难免。
把球踢给东条英机
1941年10月16日,近卫文麿首相宣布辞职,第二天,天皇召见东条英机,命他为首相,这让东条大感意外。
在近卫内阁中,陆相东条英机令人头痛,他力主对美强硬,在决策圈中,人人都知道东条在瞎扯,就算和美国打,靠的也是海军,与陆军无关,且日本不可能打赢。
据估算,当时美国石油产量是日本的500多倍,生铁20倍,铜9倍,铝7倍,美国平均工业产量是日本的74倍以上。如开战,日本年均损失战舰140万吨,远超补充能力,到第三年,所有民用船只都将消失。
近卫文麿出身贵族,做事犹豫,总想讨好各方,可陆军和海军为了抢资源,都在拼命折磨近卫,东条英机的绝招是:频频打出“反美”牌。
在军国主义氛围下,“反美”等于“爱国”,有天然的道德合法性,这比逻辑更有号召力。中层军官多支持东条,他们出身寒微,靠个人奋斗爬上来,在升职的天花板前,他们觉得高层是一批投降派文人,应统统下台,好让他们放手大干一场。
明治维新后,陆军军人暗杀、政变被涂上悲壮色彩,因此前赴后继,决策圈人人自危,生怕被愤青误会,无人敢言反战,在东条英机咄咄进逼下,近卫文麿只好拖延,可东条拿出了绝招:设置解决问题的最后时间点。
在倒计时声中,近卫文麿干脆撂挑子,辞职了。
任命东条英机为首相,其实含有恶意:你也来尝尝近卫文麿的滋味,你还真敢和美国人开战?
和平的机会就这么错过
把东条英机放到首相位置,他也犯难,他当然明白,跟美国开战是找死,但对当年吹过的牛逼,总要有个交代。
麻烦源于“七七事变”,日本陆军以为几个月就能取得对华战争的胜利,没想到深陷其中,造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匮乏,连皇宫的铁栏都被拆掉,送进炼钢炉。
逃避指责的最好办法,是主动出击,陆军产生了激进想法:进攻东南亚。东南亚有橡胶和锡,可以威胁荷属东印度提供石油,同时切断中国物资供给线,逼蒋介石投降。
可那里是列强的殖民地,美国不可能坐视。果然,日军刚迈开脚步,美国便下令石油禁运,日本陷入恐慌,储备用油只够一年,只能尽快向美屈服。
其实,美国也有意与日媾和,此时罗斯福已决心对德开战,他不想同时和日本打仗,他愿意让出实利,保留道德制高点。可东条英机更需要面子,以保证他“反美”表演不穿帮,在条约中,他设置了太多复杂措辞,对皮毛问题寸步不让。
其实,美国提出过大幅度让步的方案,但日本人没看懂,在最后日子里,日本人也提了让步方案,可美国人也无法看懂。
直到日本军机起飞瞬间,美日仍有达成和平的可能,如果没设置倒计时,日本外交官本可以发挥作用,罗斯福甚至对他们说“朋友之间总有商谈的余地”,但负责最后斡旋的来栖知道,已经没有时间了。同样,如果能在面子上妥协一点,日本将尽收实利,可怎么向爱国派交代呢?又要“里子”又要“面子”,结果全部丢掉。
为什么没人踩刹车
在冲向战争的进程中,日本有几方面力量可以踩刹车。
首先是裕仁天皇,他是反战派,还因此遭遇过暗杀,面对战争动议,他的一连串反问让将军们目瞪口呆,可明治维新以来,从没有天皇否决过内阁意见,他最终选择了退让。
其次是海军,山本五十六是坚决的反战派,可他没勇气反对上级,却主动提出“要打赢就先动手”,在反对错误决策方面,远没他在备战方面下的功夫多,在决定开战的内阁会议上,海军竟将预计年损140万吨战舰的预测数据压缩了50%,成了日本造船能力足以弥补损失。负责人的解释是:反正天皇会否决。
第三是东条英机,他“反美”是为了拉票,未必发自内心,可大权独揽时,各方送来的都是利好消息,完美而大胆的“偷袭珍珠港计划”放在桌面上,他敢否定吗?那样他将失去政治基础,他用口号绑架了日本,可口号也绑架了他。
第四是日本外交官,来栖、野村等在国际社会拥有极佳口碑,他们了解世界,是坚决的反战派,但他们谨小慎微,宁愿大船沉没,只要不先淹死自己,就绝不主动作为。
日本自由派成了摆设
当时日本还有自由派,坚决反战,可他们朝中无人,民间亦应和者寥寥。
在大正(裕仁天皇的父亲)年间,自由派一度左右政局,带来空前的自由氛围,却遭遇戾气剧增的局面。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各阶层变动极快,可上层却相对封闭,这让人人都觉得自己利益被剥夺了。
有怨气,又缺乏政治表达空间,仇外成了最好的泄愤渠道,在教育、媒体推波助澜下,“爱国主义”一家独大,可透过这面扭曲的镜子,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日本,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日本民众将责任推给了“卖国贼”,崇尚西方思想的自由派成为众矢之的。
近卫文麿是自由派大佬西园寺公望一手提拔起来的,但西园寺本人差点在政变中被杀,他后期和近卫观点差异越来越大,甚至不再往来。
两人都反战,但近卫基于实力分析,认为开战必败,而西园寺则基于“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的价值观,反对为本国利益放弃道义准则。
事实证明,西园寺具有先见之明,在“偷袭珍珠港”决策过程中,没有一个高层人物从道义立场上提出异议,他们都是彻底的功利主义者,而没有道义高度,靠贪婪很容易结成罪恶同盟。
值得反省的是,西园寺的自由主义思想为何在日本没市场?这确有思想传统、文化传统的责任。
为什么类似的灾难在不断重复
当所有脚都不去踩煞车时,结局可想而知,其实,这样的悲剧在近代东方绝非个案,而是在反复发生,从这本书中,我们不难得出四层体会:
首先,后发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后发者借鉴别人来减少“试错成本”,是为“后发优势”。可进入相持阶段,又会出现“后发劣势”:一方面,未经试错,社会就缺乏训练,无法化解高速增长带来的集体浮躁心态。另一方面,后发者天然有方向感,只需跟着强者就行,可一旦持平或领先,就会出问题,因为其发展不是内生的,是模仿而来的,是在“与别人比”中获得的,比的对象一旦消失,就可能走向盲目。
盲目加浮躁,必然无视普世性,陶醉于自我的特殊性,最足酿成灾难。
第二,要警惕民族主义绑架社会:
民族主义是美好的情感,也是值得尊重的价值追求,但政治理想应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社会生活丰富多元,不能用政治标准来衡量。
万物进化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人类也如此,政治与社会的分离是大势所趋,也是迈入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执着于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不仅约束整体进步,还会造成历史退步。
政治标准往往神圣,能给人存在感与激情,从而忘掉现实的平庸与挫折,日本之所以走向战争,中层军官是重要推力,由于制度遮蔽,他们看不到全部真相,特别容易被神话、激情所欺骗,如果高层以为用制造神话、煽情就能凝聚中层、把握更多的资源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生物界经常是牛摇尾巴,但在权力场中,常常是尾巴摇牛。
第三,有人反对总比没人刹车要好: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来栖、野村能不顾一切,果断向美国让步,结果会不会改变呢?
但,在专制的刺刀下,勇者早已牺牲了,剩下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只有工具价值,人类的尊严与情感完全被阉割掉。正如山本五十六反对自杀潜艇,但依然在实战中使用,表示一下异议,已是有人性的最高证明了,靠这样的人,怎么能对抗专制主义?
专制的特色就是不接纳反对派,进而变成消灭反对者,然后是消灭反对声音,最后是消灭不赞同的声音。一个社会缺乏“忠诚的反对者”,只会增加“不忠诚的赞同者”,逼人天天喊伟大,是在批量培养佞臣,而佞臣哪里会踩刹车。
第四,警惕从错误走向更大的错误
日本原本有足够机会来修复错误,既然受侵华战争拖累,退兵就是,虽然没得到想要的,但至少不用再付代价了。
然而,在专制社会中,高层权力缺乏合法性,只能扮演全知全能,才能号令手下,它决不能犯任何错误,当大家都看到他犯错误时,他只能用更大的错误来掩盖这个错误。
从错误走向更大的错误,因为做决策层不要直接承担错误后果,选择让别人去送死,总比选择让自己死要容易,说到根上,还是制度问题。
日本偷袭珍珠港未解之谜:美军无防范事出有因
偷袭珍珠港未解之谜: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出动6艘航母和350余架飞机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在两个小时内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导致2402名美军阵亡和1282人受伤。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炸弹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二天宣布这一天为国耻日,并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成为二战转折点之一。
1941年12月7日上午8点,日军飞机突然开始了对珍珠港的袭击。战前,日本进行了周密准备,欺骗麻痹美国。因此,直到大战在即,夏威夷岛上的美军仍毫无战斗准备,美举国上下为之震惊。
“美国的太平洋基地为什么毫无防范?”英国记者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在他的新书《地狱》中写道,这个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人们。已故马里兰大学教授戈登,可能是研究美国珍珠港事件最重要的权威人士。他认为核心问题是:美国政府根本不相信日本即将侵略自己的警告。他在撰写的《在我们熟睡的黎明:珍珠港未被告知的故事》中写道:“这个自负的判断,是珍珠港悲剧的根源。”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会曾就此进行了广泛的听证会。最终的结论是:军队集中精力训练,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可能发生的袭击;军队指挥官担心弹药流出后会引发不安全事件,故而将防空用的弹药统一保管,没有提前分发到士兵手中;海军由于缺乏设备,在海上没有保持定期的飞机巡逻。而且当他们看到日本的舰船后,指挥官也没有立即明令侦察机侦察。
令美国人感到惊讶的是,美军将领始终不清楚日军航母发展究竟有多迅速。在最新一期的《海军历史》杂志上,历史学家乔纳森·帕歇尔和迈克尔·温格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靠谱的答案: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使用多个运营商的飞机组合编成战斗机群,并采取蜂群战术。这是美国所不知道的日本军队拥有的技能。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出动6艘航母和350余架飞机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在两个小时内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导致2402名美军阵亡和1282人受伤。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炸弹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二天宣布这一天为国耻日,并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成为二战转折点之一。
斗机群,并采取蜂群战术。这是美国所不知道的日本军队拥有的技能。
美国之殇: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旧照大曝光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珍珠港的战舰起火: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了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这场突然袭击击沉和损毁了超过14艘舰艇,2300多名美国军人殉难。
亚利桑那号战舰着火:1941年12月7日,在被日军炸弹击中后,停靠在珍珠港的美军亚利桑那号战舰起火燃烧。
被击中的亚利桑那号战舰:被击中后,亚利桑那号战舰被滚滚浓烟吞噬。
美国亚利桑那号战舰的起火和沉没:亚利桑那号战舰在珍珠港事件中遭受重创,是美军损失程度最严重,人员伤亡最多的战舰。
珍珠港遭到轰炸的场景:日本偷袭后,起火的加利福尼亚号战舰燃起滚滚黑烟。
轰炸惠勒机场:作为偷袭珍珠港任务的一部分,日军飞机轰炸了位于惠勒机场的美国海军航空站。
袭击夏威夷军用机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附近的军用机场上,起火的飞机燃起滚滚黑烟。
美国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鸟瞰图:纪念馆建于沉没的亚利桑那号战舰的残骸之上。船体的大量残骸和汽油仍会缓慢渗入水中。
美国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图为纪念馆的正前方。亚利桑那号不仅是一座纪念馆,还是一座墓碑。在珍珠港事件中阵亡的900多名海员的遗体仍在这艘已经沉没的战舰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