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外文名: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
别 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勃朗施坦
国 籍:苏联
民 族:犹太人
出生地:俄罗斯帝国赫尔松省扬努夫卡村
出生日期:1879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1940年8月20日
职 业:理论家,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毕业院校:圣保罗教会学校
信 仰:马克思主义
主要成就:领导十月革命
缔造工农红军
创建第三国际和第四国际
代表作品:《俄国革命史》《过渡纲领:资本主义的垂死痛苦与第四国际的任务》《被背叛的革命》等
记载列宁对托洛茨基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流亡期间写出的著作分别有哪些
马克思列宁
高尔基在《列宁》一书中曾这样记述列宁对托洛茨基的评价:“‘是的,是的,我知道!关于我和他的关系有人在胡说。谎话太多了,特别是关于我和托洛茨基之间的关系。’他拍了一下桌子说:‘请您给我指出另一位能够在一年里组织一个几乎是模范的军队并取得军事专家尊敬的人来,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人!’。”
—高尔基《列宁》。转引自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60页)
托洛茨基同志,正像他在交通人民委员部问题上反对中央的斗争所证明的那样,不仅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个人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
—列宁《给代表大会的信》
从1921年底起,列宁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不得不断断续续地去休养。1922年3月至4月召开了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会后斯大林当选中央总书记。应当说,到这时候为止斯大林是得到列宁信任的。然而到了这一年的下半年,事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列宁不能经常视事,斯大林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和错误。在成立联盟国家问题上,斯大林主张各民族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的形式加入俄罗斯联邦,是谓“自治化”方案。为贯彻这一方案,斯大林对某些持异议的共和国领导人实行高压政策。“自治化”方案受到列宁的批评,斯大林虽然接受了列宁提出的所有共和国,包括俄罗斯联邦在内,一律加入新建的联盟的建议,但心中并不服气,把气撒在反对“自治化”最激烈的格鲁吉亚共产党的领导人身上,把格鲁吉亚等国降为自治共和国,要它们通过外高加索联邦加入新的共和国联盟,从而激化了同格鲁吉亚党政领导的矛盾。其次是弱化对外贸易垄断。
由于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等一部分中央委员主张削弱对外贸易的垄断。而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下,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不能削弱外贸垄断。由于在十月中央全会上,已作出不利于外贸垄断的决定,列宁要求在下次全会之前暂缓执行决定,由下次全会重新研究这一问题。第三,是官僚主义泛滥,列宁认为曾由斯大林领导的担负反对官僚主义的工农检察院工作不力,有负使命。在以上三个问题上,列宁都处于少数地位。为维护自己的立场,列宁多次求助于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托洛茨基,委托托洛茨基在全会和党的代表大会上代表自己发言。1922年12月15日列宁在给托洛茨基的信中说:“请您在全会上声明我们两人意见一致。”①同日,列宁在给中央委员的信中说:他已同托洛茨基谈妥,“由他来维护我在对外贸易垄断问题上的观点”,“我相信,托洛茨基维护我的观点,一点也不比我差”。②列宁的主张取得了最后的胜利。12月21日列宁向克鲁普斯卡娅口授一封给托洛茨基的便条,要他在对外贸易垄断问题上“继续进攻”,为此克鲁普斯卡娅受到斯大林的辱骂。列宁立即写信给斯大林:“您竟然粗暴地要我妻子接电话并辱骂了她。尽管她向您表示同意忘记您说的话,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还是从她那里知道了这件事。我不想这样轻易地忘记反对我的言行,不言而喻,我认为反对我妻子的言行也就是反对我的言行。因此,请您斟酌,您是同意收回您的话并且道歉,还是宁愿断绝我们之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2版第52卷,第555页),关于格鲁吉亚问题,列宁在1923年3月5日给托洛茨基写信,要他在党中央为格鲁吉亚人辩护,说“如果您同意出面为这件事辩护,那我就放心了”③。列宁在最后时日同托洛茨基的一致是有据可查的事实。
相反地,列宁同斯大林的分歧则在逐步扩大,终于导致列宁建议中央设法解除斯大林总书记的职务(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这个人在所有其它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看,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列宁全集》第2版第43卷,第340页)④关于反对官僚主义,据托洛茨基本人的说法,列宁曾建议托洛茨基,两人组成反官僚主义的“联盟”。在历史上托洛茨基确实同列宁有过分歧,但从二月革命以来两人的合作和一致大大超过分歧,到列宁的最后时日,托洛茨基成了列宁所能委托的唯一辩护人。由此可见,把托洛茨基说成一贯反对列宁,是列宁主义的死敌是缺乏事实根据的。然而托洛茨基并没有利用列宁给予的托付去谋求自身的好处。在民族问题上托洛茨基行动不力,没有坚决站出来维护列宁的立场,而是采取了息事宁人、妥协让步的态度。他反对列宁所建议的处分在格鲁吉亚问题上负有责任的奥尔忠尼启则等人,反对撤消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在党的十二大上,在民族问题上他对列宁立场的维护还赶不上布哈林。如果从争权的角度看,托洛茨基显然坐失了利用列宁委托的良机。列宁从1923年3月中旬起已完全中止了政治生活,托洛茨基执行列宁委托不力,这就使斯大林有时间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组成“三驾马车”来控制局面。
①《列宁全集》第2版第52卷第550页。②同上,第43卷第333页—334页。③同上,第52卷第554页。④同上,第52卷第555页。
列宁对这场争论持什么态度?那时列宁在哥尔克养病,已完全脱离政治生活,但从秋天起病情有所好转。1923年11月7日至12月,列宁不断浏览报纸,请克鲁普斯卡娅给他读托洛茨基及其拥护者关于党的建设的争论的主要文件。1924年1月中旬召开党的第十三次代表会议,1月17日—18日列宁浏览报纸,看《真理报》上的关于代表会议的报道,让克鲁普斯卡娅读给他听。19日—20日她给列宁读刊登在报纸上的代表会议决议。她后来写道:“星期六(1月19日),看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激动不安起来,我告诉他,决议是一致通过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是在读决议中度过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听得非常仔细,有时还提问题。”①列宁对会议的关心,特别是他的“激动不安”,是值得注意的,可惜的是对这种敏感的问题、在当时的处境下克鲁普斯卡娅不可能明明白白写清楚。也许可以说,列宁病情的急剧恶化以及最后死亡,是同党内斗争的形势有直接关系的。
列宁逝世后,1924年1月29日,克鲁普斯卡娅写信给托洛茨基说:“弗·伊·(列宁)在您从西伯利亚到伦敦找我们时形成的对您的态度,直到他去世为止始终没有变。”②他们的第一次会见是在1902年的秋天,在伦敦的列宁热情地接待了第一次逃亡国外的托洛茨基,对这个年轻人寄予很大的希望。克鲁普斯卡娅当然非常清楚这以后他们两人间的一致和分歧,效在列宁尸骨未寒之际,向托洛茨基转达这个信息,显然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这是对列宁和托洛茨基关系的简短总结!
①《回忆列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737页—738页。②托洛茨基:《我的生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445页。
影响
托洛茨基的思想理论并未随着他的逝世而消亡,世界各地或多或少都有其追随者。更为重要的是,在斯大林体制崩溃和苏联解体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期中,托洛茨基主义成为一个新的突出反抗全球性政治倒退的一个方向,具有其它任何主义都不可代替的功能,逐步为各地共运组织所重新认识和理解。对当今世界,更具启发性和前瞻性,对其思想的重新解读渐渐被人们关注。
巴西劳工党(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Workers' Party) 巴西最大左翼政党,也是该国执政党。成立于1980年2月10日,总部位于圣保罗Rua Silveira Martins, 132 Centro,意识形态属社会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 。
源于全世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派篡改列宁主义的政治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维护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的延续,以主张工人阶级先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斯大林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反对斯大林主义方面,强调废除官僚专制;在反对社会民主主义方面,倡导战斗性的工人革命。
托洛茨基主义常被不知道的人误以为是共产思想里面的无政府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系谱上,其属于左翼。其不同于斯大林派对列宁主义的篡改。本质上,仍坚持阶级斗争理念,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两个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反对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拥护世界革命。
美国著名托派领袖,也是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 Workers Party ) 创办人的詹姆斯.坎农(James P. Cannon)这么写道:“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一个新的运动、新的教条,而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再生,就像它在俄国革命和第三国际初期所表现的和实践的一样。” 也就是说,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什么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而是原原本本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传统的革命思想。
在21世纪的今天,“政治革命” 的理论似乎已经不再适用,因为几乎所有的官僚工人国家已经瓦解。虽然经过巨大的历史转变,不断革命论仍然保持着其适当性的现实意义。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过渡纲领对于很多托洛茨基主义者来说仍然是正确的。
托洛茨基主义的形成,跟俄国革命后左翼反对派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和斯大林派斗争的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列宁在他晚年时,也是极力反对官僚主义,并力促解除斯大林作为党总书记的职务。托洛茨基秉承着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遗愿,跟斯大林派展开殊死斗争。
在列宁生前,托洛茨基的著作是被当作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看待的,并没有被看作异端邪说。
1924年以后,苏联出现了“一国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关于这一争论,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在1924年以前布尔什维克党内并不存在分歧,分歧是从斯大林修改自己先前的观点引起的。在此之前,斯大林本人也是认为苏联单独一国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其次,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引用和解释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恩格斯的谈到“共同胜利”的《共产主义原理》一文的手稿直到1913年才公开发表,因此不可能像斯大林所说的,在《共产主义原理》的影响下,在第二国际存在一个共同胜利论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斯大林对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的论断的引证也是牵强附会的。列宁那里所说的仅仅是一国可以首先开始革命,夺取政权,而没有涉及“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一国胜利论不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论证自己的新说法,斯大林甚至不惜篡改和删除列宁著作中的有关语句。
①参见郑异凡:《“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若干问题》、《恩格斯“同时胜利论”质疑》,载郑异凡:《史海探索》,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6页—318页。
托洛茨基的政治思想,与斯大林主义的最大区别,就是反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提倡国际“不断革命”。他的“不断革命论” ,主张在那些仍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也就是仍未实现资本主义民主的地方),视俄国革命为世界革命之一部分。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斯大林派,于1924年接纳“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以合理化对帝国主义国家妥协的做法。斯大林派为巩固自身权力地位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支配权,对托洛茨基主义者展开镇压。
20世纪20年代,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在苏联和布尔什维克党内影响力相当大,直到1928年斯大林对其残酷镇压。托洛茨基被流放,其支持者都被囚禁。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基础——党内民主,荡然无存。任何不同意党的路线的人,都被标为托派或法西斯分子,遭到残酷打压。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托洛茨基发展出一套理论,形容苏联工人国家已沦为“官僚化的堕落工人国家”。在堕落工人国家内,资本主义并未复辟,国有化工业与计划经济尚存;但国家被少数的官僚阶层控制,而与工人阶级的利益相冲突。托洛茨基捍卫苏联,免受来自帝国主义势力和国内反革命力量的攻击,但也号召在苏联内进行政治革命,以恢复社会主义民主。
1937年,斯大林发动了一场针对所有在十月革命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恐怖主义运动,其间还处决了大批将领,包括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叶戈罗夫。主要原因是他们曾在苏俄国内战争中接受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的领导,也因为他们很有才干,受不了那个“格鲁吉亚山民”的摆布。
在西班牙内战中,一个人若被亲苏分子叫做“托派”、"托洛茨基主义者"或"托派分子",就意味着这个人被暗示为法西斯主义的间谍或破坏分子。著名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曾在他的书《向加泰罗尼亚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和文章《不小心说漏了西班牙的秘密》(Spilling the Spanish Beans)中描写了这段历史,写道,斯大林主义者不但未参与反对法西斯的战争,还通过清剿托洛茨基主义者和从西班牙撤出苏联军队,从而让弗朗哥掌权,给法西斯帮了大忙。在他的以俄国革命为原型的寓言小说《动物庄园》中,用“雪球”这个角色代表托洛茨基,而用“拿破仑”的形象代表斯大林。
斯大林将军队撤出西班牙,是为了获得与英法的和睦关系。后来还与希特勒签署了和平条约,瓜分了波兰与波罗的海诸国。很多人认为,正如托洛茨基指出的那样,斯大林通过出卖俄国革命,保护了苏联内部的精英阶层。
1938年,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成立第四国际。托洛茨基认为,只有建立在列宁的先锋党理论基础上的第四国际,才能领导世界革命,而第四国际必须以反对资本主义与斯大林主义为目标而建立起来。
成立第四国际的目的,是捍卫作为工人国家的苏联,通过工人阶级控制的国有化生产方式,独立于资本主义势力的干扰;同时也力图推翻控制苏联的斯大林主义官僚政府。第四国际成立时,托洛茨基主义是越南、斯里兰卡、玻利维亚等地的主要政治流派。
斯大林派视托派为最可怕的敌人,一掌权,首先就迫害托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四国际遭受镇压,面临瓦解。1940年,托洛茨基被斯大林派遣的特务暗杀。第四国际的众多成员,不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牺牲,就是被斯大林派出卖,死在法西斯分子手上。
另外,托洛茨基还对文学理论有很高的造诣,其著作《文学与革命》甚至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国际左翼知识分子(包括中国的陈独秀、鲁迅、胡风、王实味等人)。他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留下了150多卷《托洛茨基全集》,其生动而真诚的自传和大量私人日记、信件,给人留下了研究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宝贵财富,更是追求社会进步与解放的历史道路上的重要知识库之一。
著作
1929年-1940年流亡期间,写下大量具有启发性的伟大著作。尽管苏联当权者歪曲社会主义多年,二战后苏联境内仍有工人只看了托洛茨基的部分著作就走上反对斯大林集团的革命社会主义道路。在左翼反对派的历史影响下,苏联国内一直有零星的地下左翼反对派积极运动,直至苏联解体,其影响力可想。
1、《被背叛的革命》(1936年)。以分析苏联的所有重要方面(革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为中心,紧紧围绕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前途,堪称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列宁《国家与革命》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继承发展。
2、《俄国革命史》(1930年)。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极为详实的真实记录,大量的普通士兵观察来自作者本人的亲身参与(他本人就是十月革命的富有戏剧性的著名“演员”之一)。
3、《列宁以后的第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纲领批判》,1928年)。这个小册子是写给共产国际六大的批判提纲,由此共产国际的重大路线斗争才公开出来,但只限量复印了一部分给与会代表,不久又收回了。该著作不仅在于抨击了列宁以后共产国际的修正主义路线,还阐述了革命无产阶级自己的纲领和战略战术思想,具有长久的历史理论价值。内容具体不说,仅举一例,当时美国共产党代表设法“骗”到一份,看完后当即热烈支持托洛茨基,并把该文件带回美国,迅速得到一批美国工人运动干部的支持,由此开创了美国托派共产主义运动。30年代一度占据该国工人运动支配地位的智利伊达尔戈派共产党也是从接受托洛茨基的共产国际纲领批判开始,热烈接受托派主张。
4、《总结与前瞻》(1906年)。
5、《一九〇五年》(1906年)。描述1905年俄国革命。与《俄国革命史》具有类似的重要性。
6、《文学与革命》。
7、《斯大林与中国革命》(1930年)。对初步了解本国现代革命史的中国人来说,此书更有现实启发性。中国大革命(1925年-1927年)的失败对20世纪中国历史影响极深,而中国人却对这位与斯大林有同等重要性(不论正反意义,仅从重要性而言)的革命领导者的分析孤陋寡闻。
8、《斯大林评传》这是一位苏联红军缔造者对斯大林的全面解读。
9、《我的生平》回忆他一生的事业。
10、《保卫马克思主义》(1939年-1940年)这本书是托洛茨基在生命中最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参与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斗争的文集,托洛茨基和美国社工党内的小资产阶级倾向展开斗争,内容涉及辩证法、党的组织原则、保卫苏联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在这场斗争中托洛茨基全面地保卫了马克思主义,这书是托洛茨基的最后著作集,可以说是代表了他晚年思想中的最精深的部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