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不礼 战国时期宋国重臣

本 名:田不礼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去世时间:前295年

田不礼是什么时期的人物?田不礼的简介与生平经历

田不礼(?—前295年),一作佃不礼;战国时期人物。最早时为宋王偃的大臣,后来入仕于赵,赵武灵王任其为代安阳君(即公子章)之相。赵惠文王四年(前295),支持代安阳君为乱,被公子成与李兑攻杀。

赵国大臣田不礼。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封其长子赵章为代安阳君,派田不礼出任安阳君的相,以辅助安阳君治理代地。安阳君因失去王位继承权而心怀不满,阴谋反叛。田不礼不加制止,反而助纣为虐。二人狼狈为奸,暗中培植私党,等待叛乱时机。第二年,安阳君与田不礼人京朝见。之后,陪同主父和赵惠文王出游沙丘。主父与惠文王异宫而居,安阳君见机会难得,遂伙同田不礼发动武装叛乱。因赵国君臣早有防范,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安阳君被杀,田不礼也未能逃脱身死家灭的厄运。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这个想法的背后是赵武灵王要收回赵王何的实权,重新亲掌朝政。赵武灵王毕竟正值四十六岁的壮年,在攻灭中山、赶走林胡、消化楼烦后,赵武灵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时的赵国由于没有参与中原国家的混战,实力最强,而齐、秦、韩、魏、楚由于连年的混战,此时已不是赵国的对手。赵武灵王在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后,还要做中原的霸主。为了实现他心里的这个伟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夺回王位,重做赵王。在自己主动放弃王位,禅让赵何以后,赵武灵王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赵何在肥义的辅佐下,名正言顺地取代赵武灵王成为赵国的一号人物。赵武灵王最初的二元政治的设想失败了。尽管赵王何是赵武灵王亲自立为王的,但权力与名位远去的痛苦让赵武灵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荣誉的赵武灵王有些不甘寂寞了。潜意识中重新扶植公子章的根源越来越明晰,说到底,就是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

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同肥义说了,肥义不同意。起初,肥义以为立公子章为代王是赵武灵王的过分溺爱。但慢慢的,肥义明白了赵武灵王的真实用意。肥义是个忠厚能干的胡人后裔,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国家的相,那么就要为国家负责,自己是赵王何的老师,那就要对赵王何负责。在过去的四年里,肥义精心辅佐赵王何,使赵王何已经很得王的精髓。肥义为赵王何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势力范围,赵王何的羽翼已成。根据肥义的观察,赵王何是个与他父亲一样渴望荣耀的人,如果赵国再出现一个王的话,不管是谁,赵王何都不会容许,赵国必然要有一场血战。事实上,肥义也正是以铁血来教育赵王何对待王权的态度,决不允许任何人对王权有所觊觎。王权不稳,国家必乱,这里不只是一个个人荣辱的问题。肥义对赵武灵王虽然很有感情,但国家大义却不允许他支持赵武灵王的悖逆。支持赵武灵王的想法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三部分。公子章的能力,肥义是深深知道地,对于公子章暗借羽翼,肥义也是了解的。公子章一旦为代王,立即就会有大批的臣民归附他。赵武灵王就更不用说了。肥义对赵武灵王的拒绝也采用了冠冕堂皇之词,以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来明说立公子章为代王的不可,同时暗示赵武灵王重新执政这个想法的危险性。赵武灵王悻悻而去。

肥义在送走赵武灵王后,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向赵王何讲了。赵王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了对策,赵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命令可靠的胡人将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这个时候,公子成与大臣李兑听说赵武灵王代公子章讨封不成后来见肥义,表达了对赵王何处境的忧虑,表明愿为王效劳。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来见,提醒赵王何与肥义早做准备。赵豹与肥义同为赵肃侯时的重臣,与肥义最为交好,但却不为赵武灵王所喜。李兑为肥义选拔培养的青年才骏。公子成受胡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赵王何即位后,肥义利用公子成在宗室中的影响,为赵王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公子成也为自己能够东山再起而十分感激赵王何与肥义。肥义让李兑与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着赵王何的兵符,准备随时起兵勤王。让赵豹坐镇邯郸,不许外地军卒入城。赵王何则严控兵符,肥义则注意收集情报、统筹安排。   赵武灵王本以为自己代公子章讨封必成,不想被肥义拒绝。肥义拒绝则赵王何更会拒绝。于是,赵武灵王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意在激公子章与赵王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

由于赵豹对邯郸的防卫很严密,赵王何也只是听政时才得一见,公子章与田不礼无法下手。赵王何对赵武灵王的调兵也控制得很严,赵武灵王知道赵王何已对自己有所防范。这激起了赵武灵王更大的斗志。此时,赵武灵王已经不把赵王何看作自己的儿子了,而是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

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东北)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赵王何没有办法,只得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

田不礼劝公子章形成杀赵王何的事实,再控制赵武灵王,既而以奉赵武灵王之命的名义称王。于是公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肥义感觉不对,要赵王何与信期加强防卫,自己不归即为事变。命令准备使者,如果一旦发生变乱,立即通知公子成与李兑勤王。

肥义入主父宫后,果然觉得气氛不对。没有见到主父,却见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发生了。公子章与田不礼见以主父的名义都调不动赵王何,知道赵王何已有所准备。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以快制胜。在杀了肥义后,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再遣使者调赵王何,如其不来,则立即进攻。公子章与田不礼暗中养有众多武士。赵王何见肥义未归,而使者又至,知道发生事变。信期逼问使者,果然肥义被杀。信期怒斩使者,率军保卫主父宫,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李兑与公子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赵王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被杀,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主父纳其入。信期、李兑、公子成围主父宫。李兑想向赵王何请示如何处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说,以目前之势,如果请示赵王何,赵王何很难下达赶尽杀绝的命令,亲口诛其父兄。如此一来,围主父宫,赶杀公子章就会成为信期、李兑、公子成的罪过。而如果不请示赵王何,自己处置,赵王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李兑与信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公子成尽出主父宫人,不许主父出宫。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围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过几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对主父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饿死。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赵王何对主父之事一直不问,直到公子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第四卷

原文:

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何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

翻译:

安阳君平素为人骄横,内心对弟弟立为王十分不服。赵主父派田不礼做他的国相。李兑对肥义说:“公子赵章身强力壮而怀有野心,党羽众多而贪欲极大,田不礼又残忍好杀,十分狂妄,两人互相勾结,必定会图谋不轨。小人有了野心,就要轻举妄动,他只看到想获取的利益,看不到带来的危害。一场灾难就在眼前了。你身居要职,权势很大,你将成为动乱的由头,灾祸也将集中在你身上。你何不称病不出,把朝政交给公子赵成去处理,免得被祸事牵连。这样不好吗!”肥义说:“当年赵主父把赵王嘱托给我,说:‘不要改变你的宗旨,不要改变你的心意,要坚守一心,至死效忠!’我再三拜谢承命并记录在案。现在如果怕田不礼加祸于我而忘掉当年的记录,就是莫大的背弃。俗话说崐:‘面对复生的死者,活着的人无需感到惭愧。’我要维护我的诺言,哪能光顾保全生命!你对我的建议是一片好心,但是我已有誓言在先,决不敢放弃!”李兑说:“好,你勉力而为吧!能见到你恐怕只有今年了。”说罢流泪而出。

田不礼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田不礼是一个齐国的落魄贵族,在齐国,田不礼的家族没有夺得权力,失去了权势,于是田不礼来到了赵国,打算在赵国重新开始。在赵国,田不礼任职右效司寇,深受赵武灵王的信任。不过,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田不礼和赵武灵王宠爱的韩夫人私通,俩人的奸情被发现以后,赵武灵王下令将韩夫人关进冷宫,还废掉了韩夫人的儿子赵章的太子之位。

虽然有这样一种说法,但是和赵武灵王做的许多事情比起来,似乎总有些说不过去。田不礼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会不会做出私通赵武灵王的夫人的事情来呢?

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继位成为新的赵王,他上位以来做了很多强大赵国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胡服骑射”,这次改革以后,赵国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胡人的风潮,胡语、胡人服饰、胡人的食物和胡人的本领都被赵人列入了学习的清单。赵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赵国变成了战国七雄中的佼佼者。在公元前320年的时候,赵武灵王迎娶了韩国宗室之女为妻,将韩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

田不礼是谁?  韩夫人去世得早,赵武灵王后来又爱上了另外一个女子,那就是孟姚,赵武灵王还赐名吴娃给她,以示宠爱之情。可惜的是,孟姚也是个身娇体弱的主,没过几年也死了,她临死前恳求赵武灵王将自己的儿子赵何立为太子,否则她害怕她死了以后,儿子会受到伤害。赵武灵王很宠爱她,自然就答应了她的要求,废太子章改立赵何。这样一番大动作以后,太子章无缘无故就被自己父亲给废掉了,赵武灵王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儿,但是如果时光倒回,他依然还是会依照吴娃的意思,立赵何为太子。

虽然他的决定不会改变,可是他的心里充满了对长子太子章的自责和愧疚,他回想起从前韩夫人还健在的日子,他们一家三口多么幸福快乐啊,太子章也最像他的孩子,他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太子,若是没有这一场突变,他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赵王。不到十五岁的太子章就能够打败赵国多年的隐患中山国,在军中拥有很高的威信,百姓和大臣们都对太子章称赞有加。

这样一来,赵武灵王心里更加觉得对不起太子章了,他想,既然自己都已经将赵国的王位禅让给小儿子赵何,现在想反悔已经来不及,要不就让小儿子分一部分国家给大儿子,这样一来就公平了。赵武灵王封太子章为安阳君,还让田不礼做太子章封国的相国。本来太子章是一个孝子,他很像他的父亲,很敬爱父亲,在父爱的灌溉下茁壮成长。可是有一天,他发现只属于他的爱被弟弟赵何分走了,不仅如此,弟弟还抢走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他分明很优秀,不但没有犯过错误,反而立下了数不清的功劳,为什么最后自己得到的却是这个结果呢?太子章心里有怨也有恨,但是都被他的善良和对父亲的爱给打败,将这些情绪深深的压在心底。

田不礼是齐国失势的贵族,他常常在太子章的耳边说自己很同情太子章的遭遇,他常常指责赵武灵王偏爱幼子赵何,对待太子章很不公平。他说,自古以来王位交接都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更何况还要选择真正有能力的人。田不礼说这些的目的很简单,他希望太子章能够夺得赵国的王位,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样自己有辅佐太子章的功劳,在赵国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太子章听田不礼说得多了,心里的那些怨恨就关不住跑了出来,他决定要从赵何的手中将王位抢回来。赵武灵王也想将代郡分给太子章,想让太子章也称王。但是赵王何以及肥义都不赞同这种做法。赵武灵王没有办法,只好顺着太子章的意思,将赵王何以选择墓址的借口约出宫,在沙丘发动了沙丘之变。本想谋夺王位的太子章没有成功,反而被杀死,田不礼也在这场政变中被杀。

总结起来,若是田不礼没有怂恿太子章发动政变,他们还是可以继续活着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