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田豫
字号:字国让
参考资料:《三国志》
解析历史上田豫名气为什么不及赵云?
我们知道,刘备一个卖草鞋的皇族后裔,在世道大乱时,要和群雄一起逐鹿天下,难度是相当的大。
因此,刘备非常重视人才,达到了饥渴的程度。
田豫
筚路蓝缕,前期,跟随刘备开创事业的将领很少,我们从史书中能够找到的除了关张外,还有就是赵云,田豫聊聊几个。
像夏侯博,陈到等将领,应该还是要到徐州这一阶段,才投效刘备的。
这里面,赵云当时还不能完全算是刘备的人,只是因战事需要,借用到刘备军中,为先主主骑。
当然,刘备对赵云表现的相当的热情,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
刘备知道赵云要离开公孙瓒,相当不舍,那是握着赵云的手,久久不想让他离去。
综合刘备一生的相人之术,赵云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可见,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
然而,当时,在刘备的心目中,有一员将领的地位,确实是高过赵云的。他的名字叫做田豫,字国让。
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讬於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田豫和赵云大概是在同时期离开刘备的。赵云是捉手而别,而田豫却是涕泣而别。临别时,刘备还说了很肉麻的话:恨不能和你共成大事啊!
我们看了田豫后来在曹操底下建立的功劳,又不得不佩服,刘备相人,确实有一套。
这里,我们对比了刘备在赵云和田豫离开时的态度就发现,当时,在刘备的心目中,田豫的地位比赵云高。
当然,这也是事实了,赵云当时毕竟还是直接向公孙瓒汇报的;而田豫,则是真真正正的刘备的下属。
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赵云和田豫几乎在同时期离开了刘备?
是不是刘备在那时候,品德上出现了问题,才让田豫和赵云同时离开刘备?
事实是,当时,品德出现问题的是公孙瓒,而不是刘备,赵云是因为公孙瓒的变质,而离开了公孙瓒。
同时期,离开公孙瓒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刘备。
那田豫为什么离开刘备呢?
史料上是说,豫以母老求归,当然,这也可以成为理由,因为,田豫是幽州人,而刘备当时已经决定离开公孙瓒,“去楷归谦”。
陶谦在徐州,离幽州路程很远,自然不方便照顾家人。汉朝很看重孝,所以,田豫的母老求归,理由相当充分,刘备没有任何拒绝的方法。
然而,深层次的原由,我个人认为,田豫和刘备在理念上发生了冲突。刘备认为公孙瓒已经变质,担不起匡扶天下的重任。
田豫却认为,你刘备反复,背叛了公孙瓒,所以,田豫的离开和赵云的离开,完全是两个概念。
田豫
田豫的离开,其实代表着他和刘备的分道扬镳,而赵云的离开,其实却是他和刘备的进一步心意相通。
田豫回到公孙瓒身旁为他效力,但是公孙瓒并不重用他。所以,我认为公孙瓒这个人,在后期蜕化的比较厉害,最后,公孙瓒玩火自焚,田豫力劝鲜于辅效力曹操,加入曹魏阵营后,田豫破乌桓,败鲜卑,定代郡;然后在边塞击杀胡人,斩乌丸王骨进,杀高艾,威名远播。
可见,当年田豫要离开刘备时,刘备之所以涕泣而下,不是没有理由的。那就是这样一个被刘备和曹操赏识的人,为何在历史上,寂寂无名,如流星在三国的天空中一划而过,绚烂片刻就不复有光彩?
这里,我们还是要先分析一下,田豫离开刘备的真正原因。我趋向于认为母老求归只是一个借口,主要原因是田豫当时认为刘备太反复,陶谦给了你一点小恩小惠,你刘备就背叛公孙瓒,投入陶谦的怀抱。
但他没有考虑明白的是,刘备为什么要离开公孙瓒,如果公孙瓒是一个明君,刘备无故离开,确实不对,但是,如果公孙瓒已渐渐忘记自己的使命,堕落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军阀,那刘备离开他,何错之有?
退一步,古人重视节操,田豫认为刘备离开公孙瓒,有失节操,那你田豫呢,在公孙瓒破灭后,马上急冲冲的去寻觅新主,这似乎更有违节操。
其实你田豫大可以学学文聘,文聘一番自责,反让太祖为之怆然曰:“仲业,卿真忠臣也。”
你先别管这虚伪不虚伪,至少,为人臣子,走这样的程序,我个人认为还是必须的。
文聘走了自责的流程,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还是不错的。
相反,田豫急于寻找新东家的做法,我个人认为,反而,让自己掉价了。
我们再看看同时期的赵云,赵云说是辞瓒暂归,其实,史书也说了,刘备知其不反,知道他不会再回到公孙瓒阵营。
事实也证明了,赵云从193-199年,一直处于隐居状态,没有任何的事迹见诸于史料。这说明了什么?
赵云,才是真正有节操的人!
他投公孙瓒,铸成一错,然而,他看清楚公孙瓒的为人后,没有二话,毅然离开,同时,为免刘备背上挖墙角的恶名,也没有选择转入刘备阵营。
宁可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公孙瓒败亡,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避难袁绍处时,赵云才赶来投奔。
我以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义举。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在你风光得意的时候,你一般看不见他的身影,而在你困难窘迫时,他常常就不请自来。
顺境时朋友会认识你,逆境时你会认识朋友!
刘备在逆境时,又认识了赵云这样的一个朋友。所以,当阳长坂坡,那个打小报告的人,才会被刘备一顿怒斥。
另外一个让赵云名声大震的事情,就是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
田豫
孟子云:人皆有侧隐之心,此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相比赵云的保护妇孺,脱于危难,同时期的曹操和司马懿父子,却得到了欺负孤儿寡母的响亮名声。
有这么一组旗帜鲜明的对比,赵云想不出名,也就难喽!
这是从个人节操上的对比!赵云要胜过田豫。可塑性赵云要强过田豫很多!
另外一个,从各自所处的阵营情况来看。曹魏阵营,已经是人才济济了,他曹氏和夏侯氏已经占了许多位置,再加上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等等等等,你田豫算是一个后来者(比张合早一点),虽然功劳很大,也很快被淹没在璀璨的群星中。
现在,许多言论认为,关羽之所以一定要离开曹操,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认为在曹操阵营个人发展的空间太小。
看到这种言论,只能让人哑然一笑,哦,发展空间太小,如果关羽是这样想的,那这个人和义气没什么关系,那这样的人,还会死乞白赖的一定要跟着快要倒闭的刘备混?
关羽真能准确的预见到刘备会天下三分而有其一,那他的智慧已经接近诸葛亮了。
但这种言论客观上,还是能说明田豫的尴尬,整部三国志,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田豫既无法和诸曹夏侯抗衡,又比不过诸多良将,但又是曹魏忠臣,名气又比不上王凌毌丘俭诸葛诞等叛将。
因此,寂寂无名看来也是最终的归宿。“豫位止小州,招终於郡守,未尽其用也。”陈寿都为他们俩人鸣不平啊!
这有点像诸葛亮叹息: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感慨徐庶和石韬在魏国不受重用。
最后一点,田豫的对手。
有时候,你的对手很重要。太史慈因为孙策,一战成名,黄忠阵斩夏侯渊,进位后将军,赵云也是两次和曹操照面,名流青史,吕蒙陆逊借关羽刘备,水涨船高。
相反,我们看和田豫打交道的,都是些什么名字,我摘录了一些:鲜于辅,轲比能,素利,步度根,骨进,郁筑鞬,弥加,阙机,牵招,解俊。。。。。。
诸位看到这些名字,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念起来很费力?
当然,牵招也算和田豫齐名的边关大将,手上还有一支特种骑兵:乌丸突骑。史书称其,治边之称,次于田豫。
田豫和牵招,有点类似蜀汉的赵云和陈到啊!
可惜,陈到现在名气渐渐传开,牵招却和田豫一样,还是寂寂无名啊!
常言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田豫常年跟这种“我夷狄不知礼义”的胡人打交道,自然而然也就进入了冷门行列。
俗语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话说田豫如果铁了一条心跟着刘皇叔打天下,我以为,以他的才能和资历,他在蜀汉武将排行榜的定妆照,必须在前五之列!可惜了在曹魏阵营中,才能被埋没了大半啊!
只是因为他的寿命特长,活了八十多岁,是个寿星,才在正史上留下一席之地,否则,他在史书中的地位,估计就如高览,一句话带过。
刘备错失的猛将田豫:历经9战 8胜1平成第一将
公元192年,刘备在公孙瓒家当帮工时,认识了两个在历史上都留下名字的角色,一个是三国时期的大众情人赵云,其事绩小编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另一个则是曹魏的北疆重臣,对于平定鲜卑、乌丸都颇有战功,官至并州刺史、卫尉。
这俩人一个成为刘备之后创业的重要伙伴,另一个却因命运的无常而分道扬镳,他,叫田豫。那这位大家并不是很熟悉的田豫到底是什么人物呢?
他一生历经9战,8胜1平,三次斩将,堪称大魏北疆第一将。
废话不说,一起看看这9战是怎么打下来的——
1。东州之战(胜)
公孙瓒使豫守东州令,瓒将王门叛瓒,为袁绍将万馀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小评:田豫此举不下荀彧劝退郭援,此后田豫十分擅长运用心理战。了解敌人心理,对对手展开离间之计,此战应该是个开始。
2。代郡之战(胜)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小评:曹彰,田豫,一勇一谋,珠联璧合,大破乌桓鲜卑联军,稳固曹魏北疆,此后乌桓再也掀不起风浪。
3。北方大战(胜)
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雠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宜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豫乃进军,去虏十馀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馀里,僵尸蔽地。——《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小评:此战大约是曹魏与北方异族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在此战中,田豫成功运用燃火撤兵(颇似演义中诸葛亮增灶退兵之法)成功撤回马城。在马城,军队从南北俩门齐出,合击敌军,不仅冲散鲜卑包围圈,还追击二十余里,杀得尸横遍野。田豫巧用计策,终以少胜多。
4。斩骨进(胜)
乌丸王骨进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单将麾下百馀骑入进部。进逆拜,遂使左右斩进,显其罪恶以令众。众皆怖慑不敢动,便以进弟代进。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小评:大智大勇,直入敌营斩杀敌酋,堪比傅介子斩楼兰王,班超斩匈奴使者。
5。和解(胜)
比能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6。破琐奴之战(胜)
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7。马城之围(平)
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为鞬所杀。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太和二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为轲比能所围于故马邑城,移招求救。招即整勒兵马,欲赴救豫。并州以常宪禁招,招以为节将见围,不可拘于吏议,自表辄行。又并驰布羽檄,称陈形势,云当西北掩取虏家,然后东行,会诛虏身。檄到,豫军踊跃。又遗一通于虏蹊要,虏即恐怖,种类离散。军到故平城,便皆溃走。——《三国志·魏书·牵招传》
小评:虽大破郁筑鞬,但却让柯比能围城七天,可能是田豫轻敌了。要不是牵招冒着违吏议的风险赶来,田豫就悬了,因此算个平手。
8。成山之战(胜)
殄夷将军田豫帅众讨吴将周贺于成山,杀贺。——《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自入成山,登汉武之观。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著岸,无所蒙窜,尽虏其众。——《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小评:田豫的任务本来是要征伐辽东郡的公孙渊,虽然后来没打成,但却根据准确的判断,在成山成功截击从辽东郡退回的孙吴军队。再次展现利害的料敌本身。
9。新城之战(胜)
青龙二年,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人其计。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豫辄上状,天子从之。会贼遁走。后吴复来寇,豫往拒之,贼即退。诸军夜惊云:“贼复来!”豫卧不起,令众“敢动者斩”。有顷,竟无贼。——《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