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檀道济
国 籍:刘宋
民 族:汉族
出生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逝世日期:公元436年4月9日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大破后秦 根据多年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
代表作品:《三十六计》
名 言: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祖籍:高平金乡(今金乡县卜集乡檀庄)
官 职:征南大将军
封 爵:武陵公
南朝名将檀道济简介 檀道济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众多良将忠臣因威望盛高、众人推崇以致帝王猜忌,招来杀身之祸的比比皆是,南朝刘宋大将军檀道济就是命丧于此,一身将相之才,却蒙受不白之冤,可见乱世之中,尽忠报国之心最终只能付之东流,固国之万里长城毁于一旦。
南朝名将檀道济简介
檀道济出身寒微,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在军队中打磨历练,从军二十余载,从底层士兵一路晋升至大将军,在当时重视门阀制度的魏晋时期,可以做到平步青云,可见其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与勇猛自有过人之处。檀道济一生金戈铁马、战绩显赫,将其累积的作战经验撰写成书,总结出三十六计,流传后世,成为重要的军事著作遗产。
檀道济在宋武帝刘裕建国之初,任职建武将军参军事、征西将军参军事。讨伐鲁平山,擒获桓振后拜官辅国参军、南阳太守。后又平定卢循造反,绞杀各地群起的盗贼,跟随刘道攻打桓廉、苟林的势力,攻占潼关,身先士卒,百战百胜,立下了宗宗汗马功劳,为宋武帝打下了半壁江山。
公元416年,刘裕北伐,檀道济领命率军作为先锋开路北上,长驱直入,所到之城池纷纷倒戈投降。直进至洛阳,攻城略地,捕获敌军四千余人。有人进言,将俘虏处死后尸首堆砌成山,以威慑百里之外。檀道济道:“讨伐罪人,哀愍百姓,正在今日。”遂下令释放众人,此举得到百姓感激,笼络人心。
檀道济到底是怎么死的
檀道济,一代名将,却蒙受不白之冤,《南史》中记载,檀道济冤死当日,南朝都城建康地震,各地生长白毛,百姓纷纷流传“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可见上天为其冤情鸣不平,那么南宋王朝自毁万里长城又是什么缘由呢?
檀道济为宋武帝披荆斩棘、打下半壁江山,声名远传,在军中势力更是根深蒂固,其左右心腹皆为死忠之士、百战之将,如此名望与权利并重之人,对王朝宗室是莫大的危险,又有奸人进献谗言,因此檀道济的存在就像是一根鱼刺横亘在帝王的咽喉之处,另刘裕寝食难安。又适逢文帝久病难遇,执掌朝政大权的刘义康及刘湛心怀夺位野心,一心想要斩除檀道济这颗眼中钉,以绝后患。
元嘉十三年,文帝召檀道济入京,其妻向氏担心檀道济安危,对他说道:“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而檀道济坚信自己一身忠义,必得陛下信任,宽慰道:“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不负国家,国家又何故负我心。”于是只身前往京都。此时,文帝病情多有好转,与之促膝长谈,并将边防之重任交付于他,岂料檀道济启程之日,刘义康刘湛假传圣旨,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檀道济,未经审判执以死刑。同时连带诛杀檀道济十一个儿子,及其心腹。
临行前,檀道济仰天长啸:“你们这是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冤死,举国百姓痛心。当时北魏将领皆庆幸,此后南朝将无将领守国,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兵至长江沿岸,南朝东线溃败,与敌军仅一江之隔,无人能挡,宋文帝无奈长叹:“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
檀道济简介 南朝时期宋将领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生平
檀道济,南朝宋将领。汉族,高平金乡人。祖籍高平金乡,出生于京口。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粮尽退兵,敌不敢追。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义熙六年(410年)八月,檀道济升为扬武将军、天门太守,率军镇压卢循起义,身先士卒,屡立战功。此后,檀道济不段迁升,先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又为太尉参军,拜中书侍郎,转任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因前后战功被封为唐县男,食邑四百户。补太尉主簿、咨议参军。又为临淮太守,梁国内史,冠军将军等职。
义熙十一年(415年),檀道济还参加了平定荆州(治江陵,今属湖北)刺史司马休之的作战。
当时羌族贵族姚苌建立起来的后秦,历来威胁东晋。刘裕在攻灭南燕和益州割据势力后,谋伐后秦。义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后秦国王姚兴派兵攻东晋雍州(治今湖北襄阳),被雍州刺史赵伦之击败。为晋提供了北伐的借口。二月,后秦国主姚兴病死,太子姚泓即位,兄弟争位相杀,关中骚乱。四月,西秦主乞伏炽磐侵犯秦边。六月,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北)匈奴部落聚众叛乱。同时,夏国赫连勃勃乘机起兵扰秦边境。后秦因此内外交困,国力大减。
八月,刘裕乘机兴师伐秦。以其长子刘义符和亲信刘穆之等留守建康(今南京),亲率大军,兵分五路征讨后秦。檀道济和龙骧将军王镇恶率步兵为前锋,自淮、肥一带向许昌、洛阳(今河南许昌东、洛阳东北)方向进攻;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水军,趋石门(今河南荥阳北),自汴水入河水(今黄河);直指洛阳;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部由襄阳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策应洛前锋主力,从南面进攻洛阳;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部由襄阳趋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南),牵制关中的后秦军;冀州刺史王仲德统领前锋诸军,经泗水开巨野泽(今山东巨野北)入河水(今黄河)。
九月,檀道济和王镇恶进入后秦境,连战告捷。秦将王苟生献漆丘(今河南商丘东北)降王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今河南沈立)降檀道济。其它要点屯守兵力,亦望风降附。檀道济又破新蔡(今属河南),执杀太守董遵,进克中原重镇许昌,擒获秦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
十月,檀道济与王镇恶会师成皋(今荥阳西北)。后秦阳城、荥阳(今荥阳东北)二城皆降。镇守洛阳的后秦征南将军姚洸求救于长安。后秦主姚泓派越骑校尉阎生率骑兵3000人,武卫将军姚益男率步兵1万前往助守。同时遣并州牧姚懿自蒲阪(今山西水济西南)进屯陕津(即茅津,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黄河上)为后援。不久,成皋、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守军相继降晋。檀道济与王镇恶、沈林子等长驱而进。石无讳退还洛阳,赵玄战死。檀道济进逼洛阳,姚洸出降,俘秦军4000余人。有人提议将俘虏杀死以为“京观”,檀道济不同意,说:“伐罪吊民,正在今日”(《宋书·檀道济列传》)将其全部释放。于是羌人感悦,归者甚众。檀道济的此举,为刘裕进关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秦援军阎生、姚益男等得知洛阳失陷,不敢往援,晋军占领洛阳。
解密南北朝名将檀道济之死:效命疆场却蒙冤而死
南北朝时期,南方朝廷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刘宋时期尤盛。公元431年1月,南朝宋文帝北伐魏国失败,前锋将军到彦之退驻到河南滑台一带。
一代名将檀道济率兵救援,大败魏军,打到山东济南,正在高唱凯歌时,另一魏将叔孙建派轻骑烧了宋军的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想当年官渡之战,袁绍就是因为乌巢粮草被焚,引发连锁反应,最后惨败于曹操。檀道济不免忧心,加上刚刚得报己方几个士兵投敌,魏将安颉得消息率大军紧追而来,心中暗暗着急。细细思考后,他有了主意。
当天晚上,宋军军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古时计数的工具,约始于春秋,明代才被珠算代替)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有人偷偷地向营里望了一下,只见袋里都是雪白的大米。魏兵的探子看到后,快马加鞭回去报告。安颉得到情报,第一反应是自己被前面来投降的宋兵骗了,盛怒之下便杀了那批降兵。
第二天一大早,檀道济穿着便装,乘着马车,带着队伍沿着大路向南转移。安颉以为檀道济用的是诱敌深入战术,便不敢追赶,眼睁睁看着南军从容而去。这便是“唱筹量沙”的来历,也是檀道济留给后人的第一个成语。
除“唱筹量沙”外,一生跌宕起伏的檀道济还为后人留下了其它的成语。
檀道济祖籍山东高平,出生于江苏镇江。他自幼父母双亡,与兄弟姊妹流浪在外。生逢乱世,二十多岁的檀道济与兄檀韶、檀祗投到名将刘裕麾下,从此开始了百战不殆的战争生涯。镇压孙恩、桓玄之乱中,檀道济崭露头角,以军功封吴兴县五等侯。
416年,刘裕率晋军伐后秦。时任将军的檀道济一路飘红,过成皋(今河南荥阳),攻洛阳,次年8月后秦亡国。
刘裕篡晋建宋朝后,檀道济作为国家栋梁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宋武帝刘裕死后,帝位经儿子刘义符和刘义真后,传到第三子刘义隆宋文帝手中。因为他名声太高,几个儿子也都掌管兵权,部将又个个骁勇善战。一向以“精明、善忍”的宋文帝对此很不放心。再加上朝中大臣的挑拨,宋文帝便起了除掉檀道济的心思,但因念其功高劳苦,又狠不下心来。刘氏近臣也认为,有文帝在,檀道济便可制。不巧的是宋文帝病了,太医发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文帝四弟、司徒刘义康和领军刘湛等商议后,假作诏书召檀道济入朝,先撤其官职,次派人逮捕并关进大牢。更让檀道济意想不到的是,朝廷居然宣布他犯“谋反罪”。
檀道济一直单纯地希望自己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一样效命疆场,马革裹尸。但只要谋反罪成立,不但不能上阵杀敌,自己家族也要罹难。所以,当时他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然后脱下帽子丢在地上,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史书原文作“目光如炬”,这便是关于檀道济的第二个成语。
公元436年4月9日,檀道济被杀。临刑前,他大吼道:“乃坏汝万里长城。”相传檀道济人头落地之后,京城地震,还生长出许多白毛,正好应了当时的童谣“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自此之后,大家便常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叫做“自毁长城”,这也是檀道济留给后世的第三个成语。
檀道济:北府军最后一名名将为何会被满门抄斩?
377年,前秦天王苻坚一统中国北部,他磨刀霍霍,准备一举南下。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子谢玄在广陵、京口一带招募军队,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名曰北府军。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保住东南半壁江山。在此后的南北对抗中,刘裕凭借北府军占据上风。但在436年,北府军的最后一员名将被杀,这支军队也随之落幕。而自毁长城这个成语也来自这员被自己人杀害的北府名将,他就是檀道济。
檀道济与北府军其他人的身份一样,都是来自北方的流民,他祖籍高平金乡,出生于京口。檀道济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哥哥檀韶生活。长大后随哥哥参加北府军,后来刘裕(点击红字,查看《气吞万里如虎:叱咤风云的南朝第一雄主》一文)起兵,兄弟也就跟随刘裕征战四方。檀道济因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勇冠三军,所向摧破,得到了刘裕的赞赏,被封为冠军将军。
檀道济虽然是战将,但也颇有仁德之心。416年,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担任先锋,一路上连战皆胜,俘虏了许多战俘。有人建议将战俘杀死,把尸体堆在一起成为京观。但檀道济却说“讨伐罪人,哀愍百姓,正在今日。”随即下令将战俘释放。此后檀道济率兵发动奇袭,突入潼关,最终帮助刘裕平定后秦。
刘裕死后,其子刘义符即位,辅政大臣谢晦、傅亮、徐羡之将其废掉,檀道济被迫参与其中。宋文帝(点击红字,查看《悲情皇帝:封狼居胥成笑柄,最终还被儿子杀死!》)即位后,先后除掉谢晦、傅亮、徐羡之等人,唯独没有对檀道济下手,因为宋文帝知道,此时北魏政权崛起,多次南下挑衅,这是因为檀道济的存在,北魏军队才不敢大举南下,檀道济是自己的“万里长城”。
檀道济戎马三十年,他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此外他最著名的战例当属“唱筹量沙”了。430年,檀道济率军出战,但粮草吃紧。檀道济军中有个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的情况告诉了北魏。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
当天晚上,檀道济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营寨里查点粮食。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北魏的侦察兵见米袋里面都是满满的。他立即报告主帅,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所以不敢进兵。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檀道济最终凭借“唱筹量沙”之计顺利退兵。
檀道济功高盖主,手下的猛将也被人比作关羽、张飞,更重要的是皇帝没有忘记他也曾参与废立。436年,宋文帝重病,辅政的彭城王刘义康,担心檀道济会谋反,召檀道济入朝。临行前,妻子劝檀道济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大祸!”但檀道济不听劝告:“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没有辜负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辜负我心呢?”
当檀道济准备坐船回驻地的时候,他收到了被逮捕的诏书。檀道济被捕时,狠狠地把头巾摔在地上,说道:“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最终檀道济与其子,以及麾下的猛将全部被处斩。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十分高兴,说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于是连年南侵。
世界上的事往往是当你困顿的时候,才发觉他是那么的弥足珍贵。451年,也就是檀道济死后的十五年,北魏皇帝拓拔焘(点击红字,阅读《北魏雄主:饮马长江震天下,最终却被宦官杀!》一文)率大军抵达瓜步山,饮马长江,与刘宋都城建康隔江相望,江南地区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不惊骇。宋文帝登上石头城北望,看着北魏军旗幡招展,他面有忧色的说道:“若道济在,岂至此!”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写下一首诗,抒发了对刘宋朝廷滥杀无辜的不满,“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