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王闰之
别 名:二十七娘,王季璋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
职 业:家庭妇女
夫 君:苏轼
堂 姐:王弗
品 性:性格温和,知足惜福
王闰之原名为什么叫二十七娘?王闰之生平简介
王闰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苏轼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她则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和,知足惜福。
人物经历
王闰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苏轼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她则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顺,知足惜福。
苏轼后来在哀悼第二位岳父的《祭王君锡文》中说:轼始婚媾,公之犹子。允有令德,夭阏莫遂。惟公幼女,嗣执罍篚。恩厚义重,报宜有以。(《苏轼文集》卷六十三)
“犹子”便是侄辈,这说明王君锡是王弗的叔叔,闰之即是王弗的堂妹。“罍”是烧茶的泥罐,“篚”为采桑用的竹筐,这两个字虽是谦辞,却恰如其分地表明闰之的当时的身份:一个擅长炊茶采桑、地地道道的村姑。
名字由来
根据自己在娘家的排行,新娘子原叫二十七娘,“闰之”这个名字,显然是苏轼给取的,她所出生的庆历八年闰正月,而闰之恰恰生于这个闰月里,“闰”的字面意义就是不期然而然地“增多”,对于苏轼来说,青年丧妻,只好无奈地给孩子找个继母,也与“闰”字吻合。
考察苏家族谱,我们发现,苏家的女人与当时社会大多数女性一样,都没有正式名字。苏轼祖母称史氏,母亲也只叫程夫人,而苏辙的妻子一辈子安于“史氏”之称,惟有苏轼的两个夫人和侍妾王朝云,都和男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名、字,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从这一点来说,嫁给苏轼这样一位大文人,是她们莫大的幸运。
不仅如此,闰之比王弗更进一步,有了自己的字:季璋。由此可见王闰之在娘家排行老四。
王闰之陪着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与繁华的
宋词谁的文学成就最高?我们就会想到宋代文学当中成就最高的应该就属苏轼了,在前面很多文章当中,我们都已经了解到苏轼的生平以及他的,各种诗歌等等。这篇文章,我们来看一下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来了解一下这位苏轼有这样高成就背后的妻子是如何支持他的?
宿舍的第一任妻子叫王弗,而王闰之是苏轼,第一任老婆的堂妹,王闰之与苏轼相差整整11年。算起来,其实苏轼是王润之的姐夫,而据说王润之从小就特别的乖巧听话,自从堂姐嫁给苏轼之后,苏轼的名气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王润之就偷偷的暗恋着姐夫。
有史书记载其实,王润之暗恋她姐夫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可能也是因为看到姐夫对堂姐的深情,而感到这个男人如此优秀。如此,钟情于自己的堂姐,觉得这就是有责任心的男人,并且苏轼文采又好,人品又特别的高尚所以被仰慕者,众多也是很正常的。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去世得比较早,而在堂姐去世不到一年,王闰之和苏轼的婚事就定了下来,可见这个王润之也是急性子,而王弗留下来的两个孩子,在后来王润之也是对他们特别好,就当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一样对待对苏轼来说,中年妻子去世了找个继母也是,没什么可说的。
在当时女人地位是很低的,像苏轼一家,他的祖母以及他的儿子弟弟等等,这些人的老婆都没有名字,唯独苏轼的老婆,第一任和第二任都有名字,说明当时苏轼还是很有名的,威望也比较高所以老婆才能跟着沾光,可见嫁给苏轼他们也算是比较幸运的了。而王弗就是第一任妻子,他比第二任妻子要好一些,因为他还不仅有名字还有自己的字。
王闰之是苏轼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女人,因为在苏轼被贬期间,到处流浪,是这个王润之一直陪伴在苏轼的左右。王润之不曾过有任何怨言,而苏轼在这个阶段当中,辗转了很多地方,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挫折。而王闰之陪伴左右,更是能见证他苏轼一生的坎坷与繁华,并且陪伴苏轼的时间长达25年。虽然夫妻之间在一起时间的长和短,并不能体现出这对夫妻是否恩爱,但是至少能见证一个特点,妻子不会在丈夫最需要的时候离开,而是能与丈夫共进退,共荣辱这是非常一个重要的特点。
王闰之如此一个重要的女人,在苏轼的诗词当中有没有体现出来呢?答案是有的,比如在提洋浦西池当中。当时就写写到苏轼其实是很落魄的,但又非常的喜欢喝酒上到山上去,还大声的笑,他妻子送他出门,他其实是要去蹲大牢,而妻子不能,一起去陪伴她,妻子十分的伤心。这些真实事件都被苏轼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可见他在宿舍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在王闰之去世之后,苏轼给他写的墓志铭,上边写的字数要比王弗和王朝云的多,对王闰之这一生的付出作了真实而客观的评价,并且认真的记录下来。并且对王润芝与他这一辈子甘之如饴的生活做了大加赞赏。此外写到自己妻子去世,自己是如何的悲痛。更加促使他想着要回归田园的心态,可是他要回归故里,是去眉山老家,还是要去常州定居,这使他非常的踌躇。弟子们都推荐他去。可是这时候他却说,我应该问一下闰之的认知,可见当时闰之虽然去世之后,在他心里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实闰之和苏轼有很好的默契,苏轼在官场都看透了,闰之在苏轼背后默默的支持着,苏轼的所作所为,但是两个人都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回归故里回到家乡,只有家乡才是他们的美好回忆。当时闰之嫁给苏轼的时候,认知已经21岁了,可是那时候的规定是20之前,女子必须要出嫁,所以很多史学家们就猜测,可能她的堂姐在生病,快要去世弥留之际,就已经安排了自己的堂妹,要接着自己为照顾苏轼。
闰之生性柔顺,贤惠,并且端庄,美丽,大方得体,在苏轼心情郁闷的时候,闰之都能很好的逗苏轼开心,所以在生活上其实,照顾苏轼,照顾的非常好并且反观苏轼为闰之写的诗,也能看到两人情有独钟。
宋朝苏东坡和他的三位夫人王弗、王闰之和王朝云
(一)第一次婚姻幸福美满,夫人芳年早逝
苏东坡和王弗原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好玩伴。至和元年(1054年)春,苏东坡奉父母之命娶王弗为妻。苏东坡将及弱冠,坦率豪爽、倜傥不羁,王弗二八芳龄,貌美温柔,知书识礼。月老用红线把他俩拴在了一起,性格正好互补,那亲密无间、恩爱非凡的模样儿硬是人见人羡。
当时,苏东坡正处于十年寒窗时期,天天都在夜以继日地学习。做完家务后的王弗,常常来到书房坐在桌旁,静静地陪伴他。
开头苏东坡不以为然,只是认为老婆撒娇腻人而已。古代的学习,背功特别重要,不少书藉文章,诗词歌赋要背下来才行。有一次苏东坡背诵《汉书》时,其中有点遗忘,一着急就疙疙瘩瘩了。这时王弗轻轻笑笑,接着背一两句提示他。苏东坡好生奇怪,随口问她另外几本书的内容,她有的能背出来,背不出来的也能把书中的主要内容说清楚。这下令苏东坡刮目相看了,嗬,不知从小的玩伴,还是个高水平的书香小囡呢!
22岁的苏东坡经过笔试、殿试,取得进士第四名,成为了朝廷编制内人员。
从嘉佑六年(1061年)春开始,历任大理评事(掌管刑狱的京官)、凤翔府签判(辅佐州府掌管文书的官)等职。
那时做官称为宦游,就是工作调动频繁,经常要到陌生地方接触陌生人。家属嘛按政策自然随行。
才华横溢、坦率豪爽的苏东坡与人谈话时,不管是否了解对方,想啥说啥,毫无防备之心。
王弗不仅“知书”,还十分“识礼”哩。她如母亲关心儿子一样,每逢苏东坡外出办事或交友,她都要反复提醒他多加小心。
每当苏东坡与到家来的客人谈话时,她总是悄悄躲在屏风后听,客人走后给苏东坡加以品评,把来客的性格特点、是否值得深交的建议一一给苏东坡道出。开初苏东坡没放在心上,后来事实证明,夫人判断的准确率几乎高达百分百。他非常佩服王弗的眼光和见识。从此很乐意听取王弗的意见和劝告。
天公不成全情深意笃的一对伴侣哟,苏东坡在京城任职期间的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年仅27岁的王弗突发急病去世,给苏东坡留下了铭心刻骨的悲痛。
妻子逝世十周年忌日,远隔亡妻坟茔千里之远,在密州太守任上的苏东坡独酌消愁,谁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喝得酩酊大醉后伏桌神游......
梦幻中看到妻子坐在窗前,对着镜子在细心梳妆打扮。他想叫妻子发不声,妻子看着他也说不出话。苏东坡多想给她诉说十年来的思念和忧伤啊......
醒来时,满面的泪水直滴答。他摇摇晃晃地起身来到书房,冥思片刻,情意绵绵哀思切切地提笔填写了一首《江城子》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整首词凄婉而悲怆,把人的生离死别抒发得淋漓尽致,历来认为在悼亡词中居榜首,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词。
(王弗)
(二)第二次婚姻相濡以沫,历经艰苦的岁月
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小名叫“二十七娘”。
这名儿是按家族同辈排序取的,史书载,“二十七娘”嫁给苏东坡后,苏东坡以其出生在闰正月、在家排行老四为据,为其取名王闰之,字季璋。
苏东坡十分欣赏王闰之和王弗的容貌及性格十分相似,并把自己和堂姐生的儿子视为己出的承诺。
不幸的是,王弗生前对苏东坡“有啥说啥”的担心这时兑了现。
元丰二年,苏东坡调任湖州知州,在例行向皇上表示感谢的奏章中,写了“难以追陪新进”的牢骚话,被当时掌权的“新党”抓住把柄,以讥讽朝政的罪名,抓进大牢,受尽百般折磨。
后来全靠皇太后搭力,才被开释,贬职任黄州团练副使。
这团练副使不仅没有任何职权,还不准出黄州地界,只能说比坐牢、软禁好一些。
这职位估摸和弼马温一样,同属“未入流”,薪饷少得很,每月仅四千五百钱,很难养活一大家子人哦。
(王闰之)
王闰之不呕气不埋怨,开动脑筋想办法,每个月老苏发饷后,将钱均匀分成三十份,用根绳索吊在房梁上,每天早上用长叉取下来一份使用。如当天有点剩余钱,就放在一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买点酒肉办招待。
苦日子就这么慢慢熬着过。
有一天老朋友马正卿来访苏东坡,见他日子过得如此清苦,动了恻隐之心,找到自己昔年同窗、时任黄州太守的老徐设法,将城东一块闲置的荒坡地拨给老苏家种粮食蔬菜,解决吃饭问题。
苏东坡闻之大喜,想起白居易当年在东坡植树种花的事,这么个窘迫样子还借此酸溜了一把,写了首《步东坡诗》,并自号“东坡居士”。
他本人绝对没想到,以后苏东坡这名头比苏轼那姓名还响亮几分哩。不过,苏东坡天天忙于看书写诗交友,上坡种粮食蔬菜的事只能由王闰之带着家里的其他人承担,他只是偶尔去看看。
随后的日子里,苏东坡一直没能回到京城,辗转于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担任知州。由于长年四处奔波,生活不稳定,日久积劳成疾,元佑八年王闰之辞世。悲痛万分的苏东坡含泪写下《祭亡妻同安郡君文》,追念她在自己坎坷的人生中悉心的陪伴,感谢她对长子苏迈视同己出无微不至的照顾。
(王闰之)
(三)第三次婚姻相伴晚年,慰藉孤独心灵
苏东坡年轻时曾到杭州任通判,很喜欢一个叫王朝云的小歌女。据说苏东坡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欣赏其俏丽的容貌和美妙的歌舞有感而写的。
后来苏东坡收王朝云为侍女,两夫妇对她很好。起初只能认几个字的王朝云,不仅做事勤快,还十分聪明好学,经过数年的努力,向苏东坡学会了识字和书法,还能写诗填词。她崇拜爱戴苏东坡,决定终身追随他。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王朝云长大成人了,由侍女改成了侍妾。王闰之逝世后,王朝云成为苏东坡事实上的妻子。囿于当时的社会习俗,入仕之人不能娶门不当户不对的女子为妻且只能为妾。
王朝云十分理解苏东坡。据说有一次苏东坡吃完饭,摸着发福的肚子,玩笑着问仆人们,自己肚里装的啥?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有说机智的,有说才学的。苏东坡不吭声。王朝云说,装的是不合时宜。苏东坡心悦诚服地说:知吾者,朝云也。
王朝云的确说得对。苏东坡坦率豪爽、倜傥不羁的性格难为权贵们所容!“新党”和“旧党”,不管谁掌权,都说他是对方的人,不仅不给好果子吃,反而让其吃够苦头。“新党”的章惇为相掌权后,不舍个人恩怨,昧着良心把他贬职到岭南。那些年代把年近花甲的人弄到路途遥远、疾疫横行的那地方去,加上去的人心情忧郁,说白了就是在置之于死地!
看着苏东坡难得再有翻身的机会了,平时跟随他的人都纷纷离去,只有王朝云,无怨无悔,不畏难难地陪伴他来到惠州。苏东坡深受感动,作了一首《朝云诗》赠送她。
王朝云花了不少心思,精心照料苏东坡的日常生活。由于自己身体本来就不好,加之水土不服,在惠州两年后,王朝云病逝了。按照王朝云的遗愿,苏东坡把她葬于惠州西湖。惠州西湖原名丰湖,是根据苏东坡的诗句“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雨到西湖”改名的。王朝云与苏东坡相识于杭州西湖,分袂于惠州西湖,是段悲情浪漫史吧?
(王朝云)
苏东坡思念王朝云不已,填写了一首《西江月.梅花》词追忆她: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遗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四)笔者点评
苏东坡的一生是坷坎的,但也是幸福的,因为有三位美丽善良、对他痴心不改的女性接力终身陪伴他。
笔者有感而发,在此赋诗一首作为本文结束语:
王弗闰之和朝云,接力助夫世间行。
“情为何物”东坡释,千秋永传三女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