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韦夐
字 号:敬远
出生时间:502
去世时间:578
韦孝宽兄长是谁 韦孝宽韦夐简介
韦孝宽兄长是谁 韦孝宽韦夐简介
韦孝宽(公元509年—公元580年),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一月,韦孝宽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赠太傅、十二州诸军事、雍州牧,谥号襄。
韦夐(502~578年),字敬远,北周时学者。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周书》本传未标明籍贯,《隋书》韦世康传称: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北史》称:孝宽兄夐。因韦孝宽和韦世康为京兆杜陵人,据此确定韦夐籍贯为京兆杜陵。)
韦夐少年好学,不慕荣利。20岁时,北魏朝廷曾召拜他为雍州府从事。他认为此职并非自己爱好,便假称有病,弃职离任。从此,隐居林泉,专心读书深造,时人称为隐士。后北魏曾10次征召,他皆不肯出仕。
宇文泰经营关中,闻韦夐清高、博学,曾派人去请他出山,被他谢绝。周明帝在位,对韦夐亦很尊重,曾写诗一首相赠,诗中邀请他参政。他回诗答谢,表示愿意谒见皇帝。于是,明帝命内府每日给韦夐送去河东酒一斗,赐其“逍遥公”雅号,以示尊重人才。南朝陈曾派其尚书周弘正出使长安。弘正慕韦夐的名声,请求允许拜访韦。晤谈后相见恨晚,弘正意欲邀请其南下,但他不肯应约。这说明韦夐当时在大江南北是很有声望的。
周武帝宇文邕上台时,为推进改革,广泛笼络各方人才。所以,常常邀请韦夐到皇宫中夜宴,与他论道。武帝欲取缔佛、道二教,事先诏韦夐论述佛、道、儒三教的优劣。他撰写《三教序》一篇呈送武帝。他认为“三教虽然宗旨不同,途径各异,观点不一,但目的相同,就是引导人们向善,没有优劣之分。武帝看后,选取儒学。武帝认为佛、道二教的泛滥,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形成了阻碍,因此下令禁止佛道二教。
当时,宇文赟为皇太子,闻韦夐之名,致书邀请他到东宫,当面请教立身处世之道。韦夐说:“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注:见《周书》546页。】劝太子要以节俭为荣,奢侈为耻,不要贪图其他欲望,专心求索治天下之策。
韦夐一生喜爱研究文史,留心收集文史著作。他手抄的文史书稿约数十万言,自己所写的文稿亦很多,到晚年自毁不存。他在临死之前,嘱咐儿子说,在他死后,不必另作新衣,只用旧衣殓葬,一切礼仪从简,不要收亲友的礼物。在祭祀时,也只摆素食蔬菜,不必杀牛宰羊等。
武帝宣政元年,韦夐卒于家,终年77岁。武帝派使者前去致祭,并赠给礼物。
《周书·韦敻传》原文及翻译,韦敻,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也
原文:
①韦敻,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也。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魏)太祖经纶王业,侧席求贤,闻敻养高不仕,虚心敬悦,遣使辟之,虽情逾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敻对玩琴书,萧然自乐。
②明帝即位时,晋公宇文护执政,广营第宅。尝召敻至宅,访以政事。敻仰视其堂,徐而叹曰:“甜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护不悦。有识者以为知言。
③弟孝宽为延州总管,敻至州与孝宽相见。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敻。敻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孝宽曰:“昔人不弃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于是乃乘旧马以归。
④敻子瓘,行随州刺史,因疾物故,孝宽子总复于并州战殁。一日之中,凶问俱至。家人相对悲恸,而敻神色自若。谓之曰:“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⑤建德中,敻以年老,预戒其子等曰:“吾死之日,可敛旧衣,勿更新造。使棺足周尸,牛车载柩,坟高四尺,圹深一丈。其余烦杂,悉无用也。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吾常恐临终恍惚,故以此言预戒汝辈。”宣政元年二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七。
(选自《周书•卷三十一》)
译文:
韦夐是韦孝宽之兄,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二十岁时,被征召为雍州中从事,因为不合心意,就称病离职。先后有十次被征召为官,均不出仕。当时太祖筹划大业,求贤若渴,听说韦夐保持高尚志节,不愿当官,心中非常敬佩,(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夐屈服(屈身、屈就)。(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韦夐的住宅,环绕着树林清泉,他对林泉而鼓琴读书,怡然自得。
明帝登基后,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朝政,大建宅第。曾征召韦夐到自己宅第,询问政事。韦夐仰视大堂,缓缓叹息道:“沉湎在美酒和音乐之中,住着高峻华丽的宅第,即使二者只占其一,恐怕也未必不会灭亡。”宇文护很不高兴。有识之士认为此话很有远见。
韦孝宽担任延州总管,韦夐到州城与韦孝宽相见。回来的时候,韦孝宽把自己骑的马以及鞍具、马勒送给韦夐。韦夐看到鞍具诸物装饰华贵,不想接受,就笑着说:“前人不丢弃遗落的簪子和坠落的鞋子,是由于怀旧之情。我虽然不及前贤遗风,但舍弃旧物而换用新物,也不是我的心意。”于是仍然骑着旧马返回。
韦夐之子韦瓘代理随州刺史,患病而死,韦孝宽之子韦总又在并州阵亡。一天之内,噩耗俱至。家里人相对悲恸,而韦夐神色如常。他对家人们说:“死生由命,人间常事,有什么值得悲伤的?”若无其事地拿过琴弹起来,同往常一样。
建德年间,韦夐由于年老,预先告诫儿子们说:“我死的那一天,可穿上旧衣安葬,不要另制新衣。让棺材能够放下尸首,用牛车载运灵柩,坟高四尺,墓穴深一丈。早晚祭奠更加麻烦,我不能一下子断绝你们的思念之情,可以每月的初一、十五祭奠一次。我常常担心临终时精神恍惚,所以预先把这话告诫你们。”宣政元年二月,在家中去世,当时七十七岁。
遗簪坠屦是什么意思?遗簪坠屦成语解释
遗簪坠屦指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出自《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成语解释
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成语典故
《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 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
汉 贾谊《新书·谕诚》:“昔 楚昭王 与 吴 人战, 楚 军败, 昭王 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於 隋 ,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 昭王 曰:‘ 楚国 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 楚国 之俗无相弃者。”后人合两事为“遗簪坠屦”,比喻旧物或故情。
《北史·韦夐传》:“ 孝宽 ( 韦孝宽 )为 延州 总管。 夐 至州,与 孝宽 相见。将还, 孝宽 以所乘马及辔勒与 夐 。 夐 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 孝宽 曰:‘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録新,亦非吾志也。’於是乃乘旧马以归。”
《周书·韦夐传》作“遗簪坠履”。
宋 曾肇《陈州谢上表》:“笃遗簪坠屦之仁,推藏疾纳污之谊。”
明 冯梦龙《永团圆·江边解闹》:“若是果然投江,必然留下物件为记,不免再到江边去,仔细寻觅一番,倘有遗簪坠履,也就是贤妻的芳魂所凭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