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利·勃兰特德国总理

中文名称:维利·勃兰特

外文名称:德文:Willy Brandt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吕贝克

出生日期:1913年12月18日

逝世日期:1992年10月8日

职业:德国总理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当选德国总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

前任总理:库尔特·乔治·基辛格

后任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

联邦德国第四任总理:维利·勃兰特曾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维利·勃兰特(亦作威利·勃兰特 Willy Brandt,1913年-1992年),德国政治家,1969年-1974年任西德总理,以和苏联集团和解的新东方政策打开外交僵局,尤其以1970年在华沙的华沙之跪引起全球瞩目。

为此他在1971年成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1974年5月6日他因为东德间谍入侵事件曝光被迫下台,下台后更被报料就任总理时的性丑闻。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勃兰特名列第5位。

原名赫伯特·恩斯特·卡尔·弗拉姆,1913年12月18日出生在波罗的海海滨城市吕贝克的一个贫困工人家庭,是一位19岁售货员的私生子。因而他只能姓母亲的姓,后来母亲嫁人,幼年的勃兰特寄养在别人家里,直到外祖父从沙场解甲归里后,才享受到一点家庭的温暖与乐趣。外祖父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信徒,母亲也常常参加社会主义的活动。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很早就对政治发生了兴趣,15岁时,就加入了社民党的青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学生时代的勃兰特经常向卢卑克社民党机关报《人民信使报》投稿。

1930年,不到17岁的勃兰特被社民党破例吸收为党员。一年后,因与党的领导人发生了意见分歧,转而参加从社民党分裂出来的社会主义工人党,并担任该党青年组织的领导人。

1933年2月27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希特勒利用这一事件宣布纳粹党是唯一合法的政党,禁止其他一切政党活动。面对希特勒法西斯统治,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活动部分转入地下,部分转向国外发展。"维利·勃兰特"是他在1933年为躲避秘密警察的检查而起的化名,但自那以后他就一直沿用下来。

1933年4月初,勃兰特被派往挪威。挪威工人党安排他负责政治流亡者协会的工作。稍后,又吸收他为党员,挪威工人党机关报《工人报》则特辟专栏,由他撰稿揭露希特勒统治下德国的真相,而稿酬则成为他的主要生活来源。很快他又从丹麦转到了挪威,在异国他乡坚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在马德里保卫战中采访报道。1940年德国入侵挪威,勃兰特又辗转逃亡到瑞典并入了瑞典籍。在瑞典,他成了一名记者,积极报道了德国对挪威的入侵。

1969年55岁的勃兰特当选为联邦德国第四任总理。面对国内外的一系列棘手问题,虽说并无治国妙方,但也敢大胆探索。在内政方面,他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为改变国内经济的困难局面提供了推动力,使联邦德国从困境中走了出来,继续朝着繁荣、发展之路迈进。与治理内政的成就相比,使勃兰特个人形象大放异彩的自然要算他的外交活动了。评价他的执政政绩在于大力推行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和"合作"的新东方政策,为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1年作为西柏林市长的勃兰特,从柏林墙事件中逐渐领悟到,两个德国的分裂已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因素。光喊"让墙滚蛋"的口号,墙是推不倒的。联邦德国只能寄希望于"渐变",他信奉的哲学是"历史是运动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在变。"1966年底,他在库尔特·乔治·基辛格内阁担任联邦副总理兼外长时,就及时地把握时机,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互设了贸易代表机构,与罗马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和南斯拉夫恢复了外交关系。这一系列外交行动,使联邦德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

1971 年,勃兰特作为联邦总理首次出访苏联。这次访问的重大成果是,双方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结束了这两个大国之间的长期战争状态。同时,他还同波兰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宣布双方"对谁都没有领土要求,今后也不会提出领土要求。"实际上承认了德波间的奥得尼斯河边界。不知是出自真情,还是一种手段,勃兰特在波兰访问期间,当来到犹太人纪念碑前时,他突然双膝下跪,在场的几百人无不为之惊呆。

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同年美国《时代》周刊把他评为"1971年新闻人物"。勃兰特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

与东德改善和发展关系,是勃兰特东方政策的另一个重大突破。1972年12月21日,两德经过艰难的谈判,终于签署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系的基本条约》,从而使两国关系解冻,为各自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1973年12月,他到布拉格签署了《德捷关系正常化条约》。与此同时,在勃兰特的力促下,美、苏、英、法四国达成协议并签订了《四国柏林协定》,进而确认了柏林的地位。

新东方政策,显示了勃兰特争取现实主义的政治勇气,缓和了二战后的欧洲紧张局势,也提高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声望。这位总理因此被西方人士称赞为制造缓和气候的先驱,在人们中被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和平缔造者。为表彰他为此作出的贡献,1971 年挪威议会决定授予勃兰特诺贝尔和平奖。作为联邦德国的勃兰特,为了德国人民的利益,向昔日的敌人伸出了和解之手。他热诚地为欧洲的和平奔波,在奠定欧洲和平事业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找到了修复东西欧之间关系的桥梁---缓和政策。

对于德国的统一,勃兰特是极其关注的,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他推行的新东方政策,就为两德之间建立相互信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还到东部讲演,创造缓和气氛。他主张东西德两部分应逐渐融合," 不要操之过急"。

辞职后的勃兰特并没有销声匿迹,仍旧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他先后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名誉主席等职。1976年他又被选为社会党国际主席。他上任后对社会党国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修改了社会党国际章程。为社会党国际规定了三大新任务:为争取缓和与裁军而斗争,为在南北关系上建立起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而斗争,以及为人权而斗争。勃兰特还经常以社会党主席和社会党国际主席的身份访问世界各国,足迹遍及欧、美、亚、非。舆论称他为一位"和平使者"。

无论是作为总理,还是作为党魁,勃兰特的权威是巨大的。然而,他并未因此成为滥用权力的专断者。1992 年10 月8 日,德国国家电视台向全国播发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 联邦德国前总理、社会党国际前主席维利·勃兰特,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享年79 岁。

勃兰特华沙之跪为何能受到世界人民的称赞

为什么说勃兰特惊世一跪成就了德国呢?勃兰特的“华沙之跪”有什么特别意义吗?针对德国总理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死难同胞纪念碑献花、下跪之举,引起世界各个爱好和平人士的一致称赞。德国人的表现,让世界看到了新的德国,不再是纳粹的时代,充满了和平和谐的气息,勇于直面历史罪责,着实让世界为他骄傲。  

勃兰特惊世一跪成就了德国

至于勃兰特惊世一跪成就了德国,就是因为勃兰特在国际组织上为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德国纳粹时代的历史做了虔诚的忏悔,为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好感,因此,说勃兰特惊世一跪成就了德国一点都不为过。反观日本呢?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对亚洲人民优其是对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但是在二战后呢,日本政府却迟迟不肯认罪,特别是在小泉政府上台后,竟然不顾各国人民的反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中摆放了众多甲级战犯灵位,就这样,日本在对我国造成“南京大屠杀”的惨案后,不但不悔改,还肆意篡改历史教材,不敢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因此,中日关系一直都停止不前,日本表面上是个谦逊的国家,但是,在历史罪责面前,却选择了否认、逃避,这让很多国家人民都感到不屑。

勃兰特用个人的下跪之举,赢得了该有的尊重,还让各国人民知道,正视历史是需要勇气,但更值得敬佩。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为什么说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呢?从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的行为来看,人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什么?勃兰特作为联邦德国的第四任总理,他其实可以不跪,但他站在德国的立场上来看,似乎又是有责任赎罪的,勃兰特的“华沙之跪”震惊世界。  

勃兰特下跪

勃兰特为了民族所放下的罪行来忏悔,对犹太人死难同胞纪念碑下跪的时候,他,不仅仅需要的是勇于承担历史罪责的勇气,还需要一种人性上的升华,这种升华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勃兰特精神”。勃兰特说过,承认历史错误的时候,可以洗刷我们的良心,一个民族只有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时候,才能坚定步伐走向未来,因此,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那么勃兰特下跪的举动缘由又是什么呢?

追溯到二战时期,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特别是对犹太人的掠杀,更是使德国的形象一落千丈。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对国家和民族的正确认识,反省自己的过错和罪行,这是一个国家的态度,是一个民族的责任。

战后,德国政府对被害的犹太民族做出了巨额的赔偿,再加上勃兰特的“华沙之跪”,德国表现出来的真诚和歉意获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勃兰特下跪赎罪也受到世界人民的称赞。这个举动承载了历史的重担,承载了正视历史的勇气,为勃兰特鼓掌。

勃兰特诺贝尔和平奖

勃兰特诺贝尔和平奖是在什么情况下获得的?为什么勃兰特诺贝尔奖有关系?勃兰特作为联邦德国的第四任总理,因为在出访波兰时,对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跪一事震惊世界,他的一跪不仅仅是他个人对德国法西斯的所做作为产生愧疚,对于德国这个国家,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他证明了德国是用于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  

勃兰特

勃兰特获诺贝尔和平奖也是众望所归,毕竟勃兰特的华沙之跪是的却带给波兰人民很大的感触。向世界证明了德国是一个直面历史罪责的国家,虽然这个举动令很多民众都没有想到,但勃兰特在事后也向大家表明,那个“跪”,纯属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发生了,没有任何征兆。那么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资格又是什么呢?和平奖主要是给那些“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剪常备军队,以及那些组织和平会议的人或贡献最大的人”。由此可见,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之无愧,他为了缓和波兰和德国的关系,为了正视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所说得贡献不仅仅是哪个“华沙之跪”,更重要的是勃兰特对和平共处的渴望,对欧洲紧张局势的缓解都起了很重要的桥梁作用。勃兰特在国际组织关系上的协商谈判是1971年勃兰特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可以看出,一个渴望和平的人始终是可以得到世界人民的仰望,一个敢于面对历史责难的人,终究是值得世界去敬佩。

  日本怎么看勃兰特下跪

日本怎么看勃兰特下跪?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刚结束对捷克和波兰的访问,之后,勃兰特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走到华沙犹太人死难同胞的纪念碑前,带着满怀歉意的沉重心情,勃兰特对着纪念碑弯下了双膝,跪在了冰冷的石阶上。  

勃兰特下跪

勃兰特这一跪,震惊了世界,勃兰特口中念念有词,“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息”。他虔诚的代表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这样的举动震惊全世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德国对波兰做出“灭绝犹太人”之后的深切悔意。之后,联邦德国更是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这一举动令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拍手叫好。因此,勃兰特在1971年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那日本方面呢?日本怎么看勃兰特下跪呢?

一段令人感到屈辱和痛心的南京大屠杀,让那么多的通报遇难,日本人竟然没有任何举动,那个表面谦和的民族,口口声声说着人道主义,主权完整,却没有一个领导敢于承认那段历史。日本怎么看勃兰特下跪,可能在心里有些感触,但他们不会因此而承认错误,否则就是在否认他们的历史,在日本的教科书上,也没有提到“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质,什么叫改造,什么叫大东亚共荣圈,都是在实施暴行的外面附上了华丽的包装罢了。

在日本有良心的日本人可能会提出承认历史,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己遭到日本民众的抵抗,因此,日本只是一个不愿承担历史罪责的国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