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王龁
别 称:王齮
字 号:信梁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秦国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公元前244年
主要成就:击败赵国、魏国
职 业:将领
隐藏在白起光芒下的名将——秦国宿将王龁
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将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公元前259年,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楚、魏联军大败秦军。
公元前257年,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不久王龁进攻汾城,随即攻克魏国的宁新中。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人物简介
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将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投降秦国,使韩国的上党郡同韩国的联络切断,上党郡太守冯亭以上党郡归附赵国。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派时任左庶长的王龁率军攻打韩国,夺取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往并投降赵国,赵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屯兵,接应上党的百姓。同年四月,王龁因此攻打赵国,赵国派将领廉颇率军还击秦军。秦、赵两军士兵时有交战,赵军士兵冒犯秦军侦察兵,秦军侦察兵斩杀赵军副将茄(姓氏不详,名茄),战事日益扩大。
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夺下两座城堡,抓获四名尉官。七月,赵军高筑围墙,坚壁不出。秦军实施攻坚战,俘虏赵军两名尉官,攻破赵军阵地,夺下西边的营垒。廉颇固守营垒,采取防御态势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军坚守不出。赵孝成王多次指责廉颇不与秦军交战,秦国丞相、应侯范雎派人到赵国花费千金施行反间计,大肆宣扬道:“秦国最惧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带兵,廉颇容易对付,他即将投降秦国。”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因廉颇军队伤亡很多,而且屡次战败,但却坚守营垒不敢出战,再加上听到许多反间谣言,便信以为真地派赵括取代廉颇率兵反击秦军。
秦国得知赵括当上将领,就暗地里派白起担任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下令军中有敢泄露白起出任最高指挥官者,格杀勿论。赵括一到任上,就发兵攻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两支突袭部队逼近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但是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入,而秦军的一支突袭部队两万五千人已经切断赵军的退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的快速部队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断绝它们的联系,把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赵军运粮通道也被堵住。这时秦军派出轻装精兵实施攻击。赵军交战失利,就构筑壁垒,顽强固守,等待援军的到来。秦昭襄王得知赵军运粮通道已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封给百姓爵位各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救兵,断绝他们的粮食供应。
同年九月,赵国士兵断绝口粮已经四十六天,军内士兵们暗中残杀以人肉充饥。困厄已极的赵军扑向秦军营垒,发动攻击,打算突围而逃。他们编成四队,轮番进攻四、五次,但仍然不能冲出去。他们的将领赵括派出精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他们与秦军厮杀,结果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部队大败,赵军士兵四十多万人向秦军投降。白起认为赵国士兵变化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要出乱子,于是用欺骗伎俩将这些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名年纪尚小的士兵放回赵国。此战前后秦军共杀死赵军达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史称长平之战。
屡攻赵国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十月,白起兵分三路攻打赵国,派王龁率军攻打并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正月,当时五大夫王陵奉命率军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王陵进攻邯郸,但战果甚少,进展不大,秦国便增派部队援助王陵继续作战。结果王陵部队损失五个军营,秦昭襄王因王陵作战不力而将其免职,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统率部队。八、九月,王龁围攻邯郸,但没能攻克下来。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同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二月,秦国调动更多士兵驻扎在汾城附近。当时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下来。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王龁几次败退,告急使者往返于秦国。魏无忌率领援军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于是撤除邯郸围军退走,回转投奔汾城附近驻军。二个月后,王龁进攻汾城,随即跟随张唐攻克魏国城邑宁新中,将其改名为安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赵国将领乐乘、庆舍率军攻打王龁军队,将王龁军队击败。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地设置为太原郡。
辅政去世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其子秦始皇即位。秦始皇即位后,以吕不韦担任相国,李斯担任舍人,王龁与蒙骜、麃公等人担任将军,共同辅佐朝政。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秦国名将王龁和王翦是什么关系?为何王龁被阵前换将,王翦老要田
王龁是战国末期秦国将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秦赵襄王时,时任左庶长的王龁率军攻打韩国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因此引发了,秦国与赵国的长期的对抗,赵国呈防御状态,两军对峙良久。
后丞相范睢使用反间计,说秦国最惧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王便派赵括为将带兵,代替廉颇当上将军,与秦军队战。而秦国与赵国已经对峙了半年有余,秦赵两国此时都因为粮食不继,而都有撤军之意,但是秦昭襄王的目的就是拿下赵国,统一天下。
当秦国得知赵括当上将军,就暗地里派白起担任上将军,换王龁为副将。这就是王龁临阵被换的原因。就这样,赵括一到军中,便发兵攻秦,秦军亦在白起的带领下,先是假装战败而逃。最终赵括被白起引入包围圈,赵国40万军队全部被秦军坑杀。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而王翦也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他是在王龁之后。王龁是王翦的叔叔辈。王翦奉秦始皇,从郡上发兵,准备一举歼灭赵国,结果遇上赵国的名将李牧,僵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之后,王翦势如破竹,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聪,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
后来秦始皇准备吞并六国的时候,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没有60万人,不可攻打楚国,而吕行则认为,20万人足矣。秦王以为王翦老不堪用,便任用吕行和蒙恬,率兵20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吕行中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秦军大败,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快车奔往平阳向王翦致歉,并答应王翦任何请求。
王翦统兵60万大军启程,当时王翦不停的向秦王要很多的良田园林,然后又为自己的子孙要更多良田和宅院。出关之前又连续五次请求秦始皇,给予良田。因此所有人都担心王翦是不太过分了,然而王翦却说,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军队都在我手中,这个时候只有向秦王提很多的要求,才可以表明我除了金钱以外,别无它求,这样才能消除秦王的顾虑呀!这就是,王翦为何都要钱老要田的原因?
秦庄襄王身边的4大名将 秦始皇能一统天下多亏了他们
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八卦,当时的八卦要谈,古代的八卦也要谈。秦庄襄王之所以在史书中仅仅只有只言片语,无非是源于与赵姬、吕不韦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赵国的苦难日子中,夜深人静之时,赵姬为自己锦袍漫舞,浅笑如花。又会有哪个女人会在那么艰难的岁月中陪伴自己度过。当然,唯独不好的,就是这个女人曾是吕不韦的姬妾。在赵国共患难过,在困顿岁月中秉烛夜谈过,当年贫困潦倒之时,赵国可以信任的唯独只有吕不韦。
这样的君臣关系因为缺乏明确证据,导致后世多依靠一家之言私下判定,而且这个一家乃是后世灭亡秦朝的汉朝,要知道汉朝的开国者本非来自贵族,其渊源于穷乡僻壤,更具有屌丝情趣,对如此八卦更是作为茶余饭后之谈资,常常挂在嘴边的,这便成为汉朝污蔑和抹黑秦王朝的最佳武器,是司马迁撰写史书时的直接素材。且不说吕不韦的功成名就,吕氏本人的运筹帷幄还是比较有水平的,至少后来秦庄襄王践行承诺,与吕不韦共享秦国而后,秦国朝臣是睁大眼睛,想看看这个低贱商人一朝得势,会如何推行秦国国政的。大家想看到的是吕氏出丑的局面出现,可惜的是吕不韦让他们失望了。吕不韦与秦庄襄王君臣之间的配合,实在是非常默契。
秦庄襄王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优待宗室功臣,凡当年在昭襄王时期受到指控的功臣们,皆在此时得以拨乱反正,商鞅、张仪、白起、范睢等,对秦国大业贡献过汗马功劳的人物,当年即便有过,但过不掩功,况且功劳多大于过,凡是在秦昭襄王时期受到重用的功臣,均能在秦庄襄王的朝堂中有得一席之地。秦庄襄王干的第二件事情,便是派遣吕不韦攻灭西周。秦庄襄王要看看这位帮助自己荣登大位的商人,到底只配做个商人,还是会有更大的可能性。
当然,西周国穷途末路,宜阳之战后,西周的存亡仅仅是在秦王的一念之间。对秦庄襄王而言,西周国自诩为天朝上国,一朝存在,就一朝可以名正言顺的天子名义,率领诸侯列国攻打秦国。虽然秦国已经强大,可是潜在的威胁不得忽视,因此秦庄襄王下定决心,一鼓作气攻灭西周,也就在情理之中。吕不韦作为主要将领,也在此战中奠定自己的绝对地位。吕不韦的角色,自此发生转变。他即是当得了游走列国的大商人,也是打得了列国诸侯的猛战将,更是干得好辅助君王的好丞相。当然,吕不韦除了在秦庄襄王继位之路上起了绝对作用外,帮助秦庄襄王纵横捭阖,为覆灭六国在战场上发挥至关作用的,是另外三位名将。
一位是麃公。麃公在秦王嬴政即位之初,就成为秦王国的重要将领。其建功立业的时间,必然是在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时期,也才可能受到嬴政之重用。根据城市考古的成果,麃公率兵所攻占的卷城,即今日的河南省平顶山附近,属于中原核心区域的边缘地带。战国时期的卷城乃是楚国北进中原的重要据点,位于荆襄夹道咽喉处,历来为兵家重地。当时麃公在此城斩首三万敌军,震慑诸侯。秦王嬴政能派麃公掐断此地脉络,足见得出麃公在秦军中之声威。
一位是王龁。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作为立有巨大功勋的人物,王龁的名声,虽没有白起强盛,却也可以震慑列国。而且多年跟随白起东征西伐,在白起离世而后,在军中最有名望的也就是这位将军。他建功立业的时间则集中于秦昭襄王后期和秦庄襄王时期。但在秦昭襄王时期,东征西伐的名将太多,以至于王龁的光环被掩盖,而且在这个时期王龁还曾被合纵联军所击溃。到秦庄襄王时期,王龁在战将中资历最高,经历的大战最多,赢得的胜仗也最多,便直接成为朝中显赫的战将。在进攻赵国的战争中,王龁攻克秦国梦寐以求的上党郡,此郡即是当年引发长平之战的重要城池,在白起死后,几度易主,终在秦庄襄王时期被王龁攻破,并自此正是纳入秦国范畴,设为太原郡。在秦国攻灭六国的战争中,王氏战将纷纷涌现,如王翦、王贲,此时多半亦已在军中服役,而王龁,就成为秦国朝堂中王氏家族最早的著名战将。
还有一位则是蒙骜。蒙骜之名气则比王龁更大,蒙氏家族在秦始皇时代的辉煌,便从蒙骜开始。蒙骜自秦昭襄王时就屡获胜绩。三晋故土近百座城池,皆被蒙骜所攻破。蒙骜的主要活动时期,也是在秦昭襄王后期,其战功卓著,比前面两位的战斗力都要强,也可能是继白起而后最能继承秦国战神称号的将军。自秦庄襄王时期统领秦军出征,到秦始皇时代,韩赵魏等国疆域几被蒙骜全盘拿下。战国声名在外的信陵君也畏惧蒙骜之兵锋,合纵燕、赵、韩、楚、魏五国,方才抵挡住蒙骜的连胜战绩。韩赵魏每个诸侯国,皆被蒙骜攻破数十城。白起震慑列国胆魄,蒙骜则以摧古拉朽之势,辗轧三晋故土,为秦始皇最终一统天下奠定坚实根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