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清末世界首富

中文名:伍秉鉴

外文名:Howqua

别 名:伍敦元

国 籍:清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广州黄埔府

出生日期:1769年

逝世日期:1843年9月4日

职 业:商人、慈善家

信 仰:儒家

主要成就:成为世界首富

祖 籍:福建泉州

资 产:约2800万两白银

伍秉鉴:清朝时期的世界首富

伍秉鉴是清朝时期的世界首富,他被选为“近千年世界最富有五十人”里六位华人富豪之一。2001年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个《纵横一千年》的专辑,统计出了上几个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六位中国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坤、刘瑾、宋子文和伍秉鉴。

伍秉鉴(1769—1843年),字成之,号平湖,又名伍敦元,别名忠诚、庆昌,商名伍浩官,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他成为清朝中叶富商,是广州十三行怡和行的行主。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所有的财产估计了一下,共约2600万元,而在这个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资产也不过700万元。在当时,伍氏的资产是一笔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这位“世界首富是个什么样的人?

17世纪后期,广州十三行这个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伍秉鉴便是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1801年,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伍秉鉴走上十三行舞台时,是潘振承创办的同文行。伍秉鉴让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潘氏成为行商总商,更让伍家的资产达到十三行的顶峰,这自有其独到之处。

在那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伍秉鉴“征服”了洋商。在西方人眼中,伍秉鉴“诚实、亲切、细心、慷慨”。一位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美国波士顿商人,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欠款在身,离家多年却不能回国,伍秉鉴撕掉了借据,让他放心地回国。

其实,伍秉鉴在经营中是工于心计的,在一些外商的日记、笔记中,伍秉鉴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虽不懂得幽默,但伍秉鉴在外国人眼中仍然充满人格魅力。从1811年到1819年,伍秉鉴向濒临破产的行商放债达200余万银元,使多数资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于他。伍秉鉴就是这样在洋行中恩威并施,影响力举足轻重。直到十三行没落,他一直担当行商领袖,即十三行公行的总商。

清末世界首富伍秉鉴逝世

在174年前的今天,1843年9月4日 (农历闰七月十一),清末世界首富伍秉鉴逝世。

网络配图

伍秉鉴(1769—1843年9月4日(距今174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在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

1801年,伍秉鉴接手怡和行,善于笼络其他行商,1811年,伍秉鉴担任英国公司羽纱销售代理人,他将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长期担任十三行公行的总商。伍秉鉴又善于与洋人建立良好的情感,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被认为是当时的中国首富,财产有2600万银元,建在珠江岸边的豪宅,可与章回小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英国商人称赞他“善于理财,聪明过人”,又说“他天生有懦弱的性格”。

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伍秉鉴包庇外商走私鸦片,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1817年,一艘由怡和行担保的美国商船被官府查获走私鸦片,伍秉鉴被迫交出罚银16万两。林则徐封锁商馆,断绝粮、水等供应,伍秉鉴暗中供应给外国人食品和饮水。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时,伍秉鉴和其他行商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战后,曾独自承担《南京条约》中外债300万中的100万,朝廷恩赐三品顶戴。同年在广州伍氏花园病逝,谭莹撰墓碑文说:“庭榜玉诏,帝称忠义之家;臣本布衣,身系兴亡之局。”他的五儿子伍绍荣接手事业,以刻书闻名。

《南京条约》规定,广州行商不得垄断贸易,开放五口对外通商,十三行不再拥有外贸特权。鸦片战争让十三行遭到前所有未的冲击,居十三行之首的怡和行更所当其冲,晚年的伍秉鉴告诉美国友人J·P·Cushing说他想移民美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广州十三行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从1760年到1842年的182年间,中外贸易史所称的“广州贸易时期”,其实就是“十三行贸易时期”。这里曾经是中西贸易中心,中国的商业中心,世界最富有的财团所在地。

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伍秉鉴 (Howqua) (a.k.a. Wu Bingjian) (1769-1843)职业:贸易人,资产:千万银元,成名原因:在他那个时期最富有的商人。美国铁路大王约翰 福布斯是十三行总商伍秉鉴的干儿子。

揭二十世纪中国首富伍秉鉴的钱竟是这样来的

伍秉鉴——二十世纪时期的中国首富,在清朝这个动荡的朝代里,作为首富,不知道他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

清朝后期的时候朝廷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封锁了所有的对外通商,当时有设立“十三行”用以对外通商。正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反而成全了伍秉鉴。祖籍是福建的伍家在康熙年间就举家迁徙,定居在了广东,并且开始经商。伍家在伍秉鉴的父亲手里时,成立了商行并且已经加入对外贸易。等到伍秉鉴三十二岁接管家族企业后,伍家的商业开始了迅速的发展。

网络配图

在经商方面极具天赋的他以自己超前的理念跟欧美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通过与国外商人的广泛交易,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其中还包括在东印度公司周转不灵的时候向其放贷,成为了该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中国的茶叶在国外一直是热销产品,但是欧洲人对质量是严格把关的,在所有的外销茶叶中,伍家的茶叶被英国商业认为是质量最上乘的,从而获得了最高价的待遇。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伍秉鉴长远的目光。

当然伍秉鉴的商业发展并不只是局限于茶叶经营,他在国内还有地产、店铺等,在国外则投资铁路的修建,同时还进行证券交易以及保险业务等,其伍家的怡和行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而他则被一些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秉鉴把财产转移到哪儿去了

都说伍秉鉴是二十世纪时期的中国首富,但是他究竟有多少钱你是否说的清楚?在他死后,这些钱又去了哪里呢?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说明吧,相信看了之后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能成为榜首了吧!首先我们应该知道那个时候一两白银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百块钱,而伍秉鉴的身价换算下来就是现在的四十亿;另外你知道清政府一年的税收是多少吗?身为两广总督的林则徐,那么大的官他一年的俸禄又是多少?当时清政府一年税收是四千万两,林则徐则一年赚两万两,而伍秉鉴他的身价就是当时朝廷的半年收入,需要林则徐不吃不喝赚一千年的!想必现在大家都知道他多有钱了吧,那么这些钱又都去了哪里呢?

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者签订了很多的条约,其中都有写到割地赔款给西方列强,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据记载,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下令商行出资三百万银元用以偿还债务,其中伍秉鉴一个人就出资一百万银元。而在此之前,伍秉鉴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事业,曾经花巨资向清政府购买了一个三品的官职。但是这并没有保住他的家财,因为做的是跨国的生意,所以与外国的商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鸦片战争爆发后,因为这一理由,清政府多次向伍秉鉴开口要钱。之后就更不用说了,再有钱的商号也经不起政府的这样压榨,加之做生意需要资本的同时好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所以作为封建王朝末期的富商,伍秉鉴的财富根本无法长期保持,也就是说他的财富是跟着他的人一起消逝在了历史的场合中。

网络配图

伍秉鉴后代有钱吗

伍秉鉴是清朝时期的首富,但是作为他的后人却并不像他那么富有,这是为什么呢?

伍秉鉴的生意的确做的很大,鼎盛时期甚至把资金投资到了美国,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有句古话叫做树大招风,也正是因为跟外国商人来往密切,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才成了清政府的重点“照顾”对象。伍秉鉴曾经为了求一个安宁,花巨资跟朝廷买了一个三品的官职,但是却并没有得偿所愿。

《南京条约》签订后,他一个人就为清政府偿还债务一百万银元,之后的丧权条约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只有这些也就算了,家大业大的他就当花钱买平安了,只要生意还能够做。但是落寞的王朝是不会轻易放弃这只肥羊的,他被多次以通敌之类的借口罚款,生活都不得安宁,当然更无心生意了。以至于他生意越做越小,花销却越做越大。

也有一种说法是瘦死的骆驼也会比马大,伍秉鉴多少还是有些家业留给子孙后代的吧,这个应该是真的有的,只是多与少的问题,相信伍秉鉴被清朝剥削之后,应该也没有多少可以留给后代了,最多也只是一点祖业,毕竟清朝当时国库亏空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说,虽然伍秉鉴非常有钱,但是他却没有多少钱留给后代,再加上伍秉鉴的后代没有多少可以守成的人,更遑论是那些可以创业的人才,所以伍秉鉴的后代的日子只能越过越落魄。

伍秉鉴后人在哪里

伍秉鉴是清朝时期的首富,但是他的后人却很少被人提及,那么作为他的后人,到底是去了哪里呢?

网络配图

伍秉鉴其实是有儿子的,但是他的儿子却被自己的弟弟伍秉均过继走了,因为当时的伍秉均没有儿子,秉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他求到了伍秉鉴那里,所以伍秉鉴的次子伍元兰就过继给了伍秉均。巧的是伍元兰也没有孩子,然后他就再次过继了自己哥哥的孩子伍长绵,也就是说找到了伍秉钧的后人,实际上就找到了伍秉鉴的后人。

说了这么多,那么伍秉鉴的后人到底在哪里呢?我们现今能找到的应该是他的第六代和第七代,也就是伍丕舜和伍凌立。据伍凌立说他的父亲伍丕舜曾经在美国留学,回国之后在华南农大担任教授,已经在二零零一年去世了。另外在伍家的已知后人中,还有一个是东方宾馆的大厨,一个则从加拿大归国。而伍家的族谱,现今已经流失,能找到踪迹的是荔湾区地方志中的部分族谱,其中就有伍丕舜和伍凌立的名字。

另外他还说大家都在互相寻找着,现在已经找的族人都已经取得了联系,另外联系不到的,应该是定居海外了。所以说,流传至今,伍秉鉴的后人能寻找到的已经不多了,并且已经不再是清朝那个辉煌的伍家了,经过历时的沉淀,现在的伍秉鉴后人也和其余的人没什么两样,都像普通人一般的活着。

清朝后期首富伍秉鉴把财产转移到哪儿去了

伍秉鉴——二十世纪时期的中国首富,在清朝这个动荡的朝代里,作为首富,不知道他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后期的时候朝廷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封锁了所有的对外通商,当时有设立“十三行”用以对外通商。正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反而成全了伍秉鉴。 祖籍是福建的伍家在康熙年间就举家迁徙,定居在了广东,并且开始经商。伍家在伍秉鉴的父亲手里时,成立了商行并且已经加入对外贸易。等到伍秉鉴三十二岁接管家族企业后,伍家的商业开始了迅速的发展。

在经商方面极具天赋的他以自己超前的理念跟欧美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通过与国外商人的广泛交易,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其中还包括在东印度公司周转不灵的时候向其放贷,成为了该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中国的茶叶在国外一直是热销产品,但是欧洲人对质量是严格把关的,在所有的外销茶叶中,伍家的茶叶被英国商业认为是质量最上乘的,从而获得了最高价的待遇。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伍秉鉴长远的目光。

当然伍秉鉴的商业发展并不只是局限于茶叶经营,他在国内还有地产、店铺等,在国外则投资铁路的修建,同时还进行证券交易以及保险业务等,其伍家的怡和行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而他则被一些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都说伍秉鉴是二十世纪时期的中国首富,但是他究竟有多少钱你是否说的清楚?在他死后,这些钱又去了哪里呢?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说明吧,相信看了之后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能成为榜首了吧!首先我们应该知道那个时候一两白银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百块钱,而伍秉鉴的身价换算下来就是现在的四十亿;另外你知道清政府一年的税收是多少吗?身为两广总督的林则徐,那么大的官他一年的俸禄又是多少?当时清政府一年税收是四千万两,林则徐则一年赚两万两,而伍秉鉴他的身价就是当时朝廷的半年收入,需要林则徐不吃不喝赚一千年的!想必现在大家都知道他多有钱了吧,那么这些钱又都去了哪里呢?

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者签订了很多的条约,其中都有写到割地赔款给西方列强,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记载,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下令商行出资三百万银元用以偿还债务,其中伍秉鉴一个人就出资一百万银元。而在此之前,伍秉鉴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事业,曾经花巨资向清政府购买了一个三品的官职。但是这并没有保住他的家财,因为做的是跨国的生意,所以与外国的商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鸦片战争爆发后,因为这一理由,清政府多次向伍秉鉴开口要钱。之后就更不用说了,再有钱的商号也经不起政府的这样压榨,加之做生意需要资本的同时好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所以作为封建王朝末期的富商,伍秉鉴的财富根本无法长期保持,也就是说他的财富是跟着他的人一起消逝在了历史的场合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