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中文名:王象乾

别 名:王子廓,王霁宇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桓台新城

出生日期:1546

逝世日期:1630年

职 业:太子太师

王象乾是谁?王象乾的仕途经历是怎样

王象乾(1546---1630年),字子廓,号霁宇,桓台新城人。明隆庆四年,亚元举人,连科进士,官佥都御史。曾经理播州,镇压苗族人民起义,后官至兵部尚书,以年老乞休。因边境多事,83岁时起用为总督,综理宣、大和山西军务。他机警有胆略,历任督抚多年,威震九边。累加太子太师,以病乞归。

王象乾,字子廓,山东新城人。祖,重光,嘉靖中进士,累官贵州右参议,三殿工与采木蛮中,以劳卒,赠太仆少卿。父,之垣,由进士授荆州府推官,擢刑科给事中。隆庆初,陈皇后失帝意,迁居别宫,之垣抗疏谏帝,报曰:“后有疾,移别宫以畅意耳,小臣何妄言” 之垣复疏争,不纳。万历间,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入为户部侍郎,总督仓场,致仕卒,赠户部尚书。

象乾举隆庆五年进士,授闻喜知县,迁兵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为保定知府。岁凶,借马价银万两赈诸邑,约明年岁输银粟还官。至期,获利数千,悉散贫民,资牛、种。迁河南副使。

王象乾的墓地传说是怎么回事?王象乾葬在哪儿

王母山位于淄川区双杨镇杨寨村孝妇河东岸,传说王母山北峰有一块巨石,它是我市一处重要的巨石文化遗存,也是一处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遗迹,该石顶盖长1.84米,宽1.64米,厚0.88米,成扁平型,下有高0.70米的三根石柱天然石支撑,形似石冢,当地称无梁殿或石棚,这是淄博境内发现最早的巨石文化遗存。1956年全省文物普查时,考古工作者发现,周围还发现了大制石器和赤褐色陶片。巨石文化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用具大石块树立或堆积的地面建筑物,是用以举行墓葬及偶像崇拜的场所。,欧洲太平洋沿岸多见此类文化遗存,我国辽东半岛和山东荣城沿海一带也发现有此类遗存。早在1187年(金朝时期)就有记载,淄川巨石文化在山东地区是最完整的,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可惜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这块遗址被破坏,但山上的庙会香火仍然旺盛。

据说明末官至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的王象乾的坟墓就在王母山的西边(王象乾生于(1547年-1631年),字子廓,号霁宇,新城(山东淄博桓台)人,明朝兵部尚书。王贵的第六代孙,王之垣之长子、王重光之长孙。隆庆四年乡试中举,隆庆五年(1572年)进士,先后任闻喜县知县,官至兵部尚书。多年镇守蓟辽,治军有方,威震九边,万历四十二年秋,称病归乡。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桓台建有四世宫保坊,相传为书法家董其昌手笔。后因边境多事,83岁时起用为总督,崇祯三年(1631年)卒,死后赠太师。),背靠王母山,面朝孝妇河,为什么没有葬在自己的家乡新城(今桓台县新城镇),而是葬在离家乡60多里地的淄川区双杨镇杨寨村王母山之西呢?原来是这样:王象乾的女儿嫁给了杨寨高家的高所蕴(淄川高氏九世孙)。高所蕴的父亲叫高举,乃明万历八年进士,官至浙江巡抚。当他选中高所蕴为自己的女婿时,其妻毕氏却没有看中。他对妻子说,女婿能刻苦学习,即使不能做大官,也应算个饱学之士。后来,高所蕴与他的女儿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高玮,字绳东;次子叫高珩,字念东。兄弟俩自幼聪颖过人,在父亲监督下读书,具有过目不忘之才,被乡亲们视为神童。他对这两位外孙十分钟爱。幼时他俩来外祖家临回时,他必亲送大门之外。官高位重的王尚书,竟然对两位年幼的外孙如此以礼相待,使亲朋好友无法理解。他却说,两个外孙日后能成国家栋梁而光大高、王两家的门第,不能用常礼来对待。后来,高氏兄弟果然不负外祖父厚望,双双在明崇祯十二年考中举人。高玮还是山东乡试解元,即第一名举人。文人墨客都说他们兄弟是陆机、陆云转世,苏轼、苏辙再生。后来,高珩在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到清初时官至刑部侍郎,人称高司寇或高少宰,成为淄川十四名士之一。

王象乾一生浏览了边关和内地的许多山山水水,他非常注重“风水”。他的老家新城是平原之地,无山可依。要选有山的地方只能向南。而在南边,他女儿家的杨寨之东,就有个山头叫王母山,此山较为突出,是巨石文化的遗址,香火不断,且西临孝妇河(孝妇河是中国孝文华发祥地之一,她有着泰山的灵气,沂蒙山的淳朴,她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在杨寨地段转了一个弯,偷偷探了一下王母山,看了以下这块神奇宝地,便依依不舍的匆匆北区...),草木繁盛、环境优雅、土地肥沃.风光秀丽。他到杨寨看望女儿,饭后闲游,就相中了这个地方。当他晚年同妻子毕氏商量以此为他们的墓地时,毕氏并不乐意,以为离乡背土,埋在女儿家的地界,不合乎风俗,担心死后没有人给他们上坟。他是个思想解放的人,认为女儿和儿子都是一样,女儿和外甥就近给自己上坟也是很好的。他在边关既是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也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被当时的人们奉为“神人”。为了让妻子高兴,他就装神弄鬼地预言说:“咱俩死后合墓时,将有死鱼上树、活鱼打鼓、一百辆车子为我们送葬。”他的妻子把他的预言说了出去。当时有位细心的人就记住了他的话。当他死后和先于他而死的妻子合墓时,这人紧随其后,想看看他的预言是否灵验。这一天正是杨寨大集,有些人从鱼摊上买了干鱼别在腰间,然后爬到树上观看丧事。这不就是死鱼上树吗?有些人在孝妇河边钓鱼,当送葬的锣鼓队经过时,他们急收鱼杆回头看热闹,就把上钩的鱼甩了起来,打到了鼓上。这不就是活鱼打鼓吗?但那些看热闹人的小推车、大排车仅有九十九辆,凑不起一百辆来。这人正在对他的预言产生怀疑,却发现有人肩扛一辆棉花车子(纺纱线工具)缓缓而至,正好凑足了一百辆车子。这事被当地人叹为观止,流传至今。

王象乾葬在杨寨,他的子孙们也都在其祭日前来上坟。但回去后不是暴病就是遭劫而亡。他两个孙子都在未成年时夭折。尤其是在明末的一次劫难中,他的本家子孙就死了几十人。后来,还是他的外甥高珩等人告诉王家亲戚,说他的外祖父生前就曾预言:只有外甥门上的人来上坟才会吉祥,因为他把王家的刚阳之气和虎豹之威都带到了(月庄)杨寨。王家的人前来上坟就容易“碰硬”,会出现灾祸。后来,王家的人就不再去给他上坟了。王氏家族从此只出文官不出武将。而淄川高氏家族就居住在王母山、孝妇河的对面(西面),代代相传,人丁兴旺,科甲相继,忠厚传家,人才辈出,功绩卓著,堪称名门望族,六世祖高冔(读xu)。明嘉庆丙寅年,饥死者众多,冔与王夫人(她就是窎桥王家五世祖王逵之女,王崇义,进士,先后任刑部郎中,宁波知府之姐)议曰:天岂容吾有粟乎?便号召乡里日食其家百余人,多全活,死者待以棺葬之,其善事不可枚举也。七始祖汝登公弘扬祖德,慷慨急难,助人为乐,曾捐资建淄川城北五里河桥,修淄川灵虹桥,修学宫。为淄川灾年开仓放粮,两赈饥荒,取粮者如市,有田四千亩,家鲜担储。公为人“敦仁好事,温恭长者,事亲以孝闻”。明万历年间,八世举祖进士任完县蒲圻县知县,两地皆有惠政,提升巡抚浙江,为官清廉,言事侃直,无避忌。以德于民,民赞曰“中承公有文武略,建节两浙去后悠羊社之思。”离浙后,乡人建“抚浙去思碑”颂之。举祖晚年归里静居,萧然如寒士。淄川高氏家族旧有“一科两个举,一门三进士”,“四大家族,八大乡绅”之一的美称。七世祖封公(高汝登)位据显赫地位,遐迩闻名,百姓仍然恩戴,而倍受尊敬。山东境内,无人不知,都称他为“高老佛”,群众为其建祠堂,百姓祭拜,皇上表彰,当地民众描述说:“孝水(孝妇河)流域笼罩白云,老天恩赐沃土滋润,根深才能叶茂;百姓繁衍在福地,谁说无神,时刻有祥龙看顾;你看不见,是因祥龙潜伏河底,所以这里才如此美丽。也从客观上应验王象乾了的话。以上这些,仅为传说而已,其迷信内容不可相信。但就在王母山山峰的北侧,从八十年代开始(以月庄、杨寨为主)入续建起了建材企业、建材市场,九十年代改名为淄川建材城,现占地3000多亩,2000余户商铺,成为全国最大的建材集散基地,当地百姓越来越富裕,过上小康生活,这福气不得不说是有高、王两家族带来的,这就说明了当地群众对他们(指王象乾、高汝登)的崇拜,以致把他当成神仙而奉若神明。

王象乾的墓就在现在王母山西边张博公路(省道803线)和张八铁路之间,御葬,传说下葬时皇上赐金头像一个,原有石牌坊,还有石马、石羊、石虎、石人。他在当时的军界威信很高。死后成千上万曾追随他戌边保国的将士都来为他扫墓。但他生前立下规矩,谁来扫墓都要种一棵松柏树,以示他们的战友之情如松柏不老、千秋永在。这座王母山很快种下了千万棵松柏树,因此人们又把王母山叫做“千松岭”、“万松山”。高氏祖茔在月庄村东北,北有石龙横卧,南有千松岭(王母山)映照,孝水涓涓北去,苍松翠柏,敝日遮天,墓碑林立,不堪胜焉,茔中有石门,冥堂,诰命碑,石马,石虎,华表,风采各异,规模宏大,威严肃穆,乃一谕葬也,现在列为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王象乾的墓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以破四旧为名,牌坊、石羊、石虎、石人被破坏,极个别人想捞去钱财便挖掘了王象乾的坟墓,什么也没有,传说中的金头像也没有找到。后来杨寨村在此建起村办企业,王母山主峰还见在,并建有庙堂,香火不断。王母山下的双杨镇现已发展强大,被列为全国百强乡镇行列。

王象乾生平简介,他有着哪些轶闻趣事

万历十七年

进右参政,分守口北道,驻宣府。自顺义王俺答受封后,他部皆纳款。宣府所直诸大部:曰哈剌慎、曰老拔都、曰永邵卜、曰火落气,并骄悍,岁市赏银二十七万,犹时跳梁。象乾裁之,衷甲(似乎应为裹甲)坐市台,召谕诸部长,皆慑不敢动,卒裁四之一。象乾机警有胆略,善骑射,熟外蕃故事、一切土俗及种落家世。以暇,呼大小诸部长,犒以牛酒与马,射为戏,诸部长皆喜曰“那颜爱我”。那颜者,犹大人也。史车二部长久报塞,忽叛去,巡抚王世扬用象乾计招之归。象乾寻以修边备功加右布政使,二十二年擢右佥都御史,代世扬巡抚宣府,累进右副都御史,加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在事七年,边境无事。

转左侍郎兼前官,代李化龙总督四川、湖广、贵州军务,兼巡抚四川。播州杨应龙初平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设流官,其遗党吴洪诡称杨氏聚众沙溪作乱,结水西宣慰使安疆臣为援,象乾至,讨平之。水西与播接境,自乌江北膏腴地六百余里为杨氏所侵。杨氏有难,复入水西。至是,议清疆界。李化龙谓先属播地,宜归之朝廷,象乾亦主之,贵州巡抚郭子章以先讨应龙时,檄疆臣协讨,许裂土酬功,今不当夺其故地,与象乾异议。象乾遣使责疆臣退地,子章不得已,亦遣使趣之。贵州巡按毕三才劾两人亵国体,南北言官遂交章诋象乾贪功启衅(衅)。兵部尚书萧大亨主言官议象乾“以中外多庇疆臣,乃尽发其罪,言征播之役疆臣伪报歼应龙子惟栋,他首功可知。至佯败弃阵,送药往来,欺君助逆,迹已昭然。令还我侵地,不咎既往,已属至仁。若因其挟而于之,彼不以为恩,而我益示弱,德威两失矣”。因乞休致,并发疆臣遣使入京行贿状,而兵部执如故。四川巡按李时华亦主子章、大亨,即如其议,请敕两地,按臣勘奏。奏上,竟以地畀疆臣,增官进秩,其母亦赐祭。自是,安氏益强,竟为后患。象乾亦丁父艰归。寻,总叙宣府安边功,命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服阙起用。

三十六年

蓟辽总督缺官,诏起象乾任之。先是,朵颜长昂屡犯辽东,边臣革其额赏,长昂死,子赖晕大(《明史》作赖晕歹)、蟒金儿(明史》作蟒金,且为长昂从弟)愠结诸部,频寇钞。后又结虎墩兔、脑毛大、拱兔将窥蓟门。象乾至,檄诸将控要害,遣使谕诸部长。诸部长素慑象乾,愿献马、牛、羊、骆驼赎罪,通贡如故。象乾及蓟镇巡抚刘四科许之。他部小长秃、王烧饼、拨计等亦誓不复叛,象乾皆许诺。初,插汉拱兔愤杜松、哈流兔之袭,大肆猖獗,及朵颜纳款,象乾遣使招之。给事中朱一桂、宋一韩交章诋其失,象乾疏辩,兵部尚书李化龙言:“今日之事,非战则款,军中事得便宜不必自疑阻。” 帝乃报“可当”。

是时,蓟镇稍息兵,而辽左时告警。三十七年十二月,长定堡失事,象乾坐停俸半年。明年四月,入掠烂蒲河,象乾遣兵击败之。又明年八月,泰宁炒花等犯镇安堡及清河,皆败去,他部以儿邓等代为乞款,辽左亦稍安。

二品三年满

进兵部尚书。四十年正月,召理部事,叙清播州地及平贵州苗功,加太子太保,世廕锦衣卫指挥佥事。四川建昌番作乱,议大征,象乾上机宜十事,后果有功。吏部尚书赵焕罢,命象乾兼署其事,疏荐(荐)邹元标、赵南星、钟羽正、王德完、区大伦、冯从吾,不报;俄言“两京大臣及在外督抚多缺官,纪纲废驰,陛下何不为宗社计” 亦不报。福府庄田定三万顷,有司所括尚少十之六,象乾乞尽免之,语极危切,帝虽不从,王卒自减一万顷。

四十二年正月

象乾以去岁边饷银缺至一百八十三万,言近日脱巾之变一见于遵化,再见于蓟门,三见于永平,九边效尤,祸乱叵测,请令廷臣各抒所见,汇奏御前。比奏上,而帝不报,象乾不得已,请借之兵、工二部,太仆寺及南京户、兵、工三部,得一百十有四万,不足则取天下盐课,乃报可。帝遵太后遗诏,大赦天下,中及起废。象乾虽齐人,其掌铨政不为用,数见排诋,象乾亦数引退,诏乘传归。

天启元年

辽阳破,廷臣请用象乾,帝特遣官齎敕,召之至京。兵部尚书崔景荣谢事,即命象乾代。象乾以年老目瞆不欲署部事,疏陈守御关外及招抚插汉诸部方略,帝大称奖。会蓟辽总督文球罢,敕象乾兼右都御史代之。二年正月,王化贞弃广宁逃,列城尽溃,军民男妇求入关者数十万,象乾闭不纳,哭声震山谷。阅三日,熊廷弻至,象乾乃开关门纳军民,而与廷弻计兵事。及廷弻罢,行边尚书张鹤鸣经略,尚书王在晋先后至,共为守关计。而已,朵颜赖晕大、蟒金儿、煖太束不的朗素等三十六家及哈剌慎罕孛罗势伯彦、黄台吉等诸部遂乘间局关外地。辽左素富饶,诸部恣掠夺,阳言助朝廷守边,象乾百方慰抚之,乃稍输器物、粟米,设誓。又偕在晋至欢喜岭定抚事,乃还镇密云。时廷议专以抚事属象乾,象乾亦以东事方亟,不可复生患于西方,以抚事自任。已而,插汉虎墩兔、炒花、小歹青等俱临边索赏,象乾与在晋定月饷及新旧额赏,岁约百万,诸部皆就款如朵颜,自关以东,颇息警。后孙承宗代在晋,尽逐诸部出之外。三年冬,参将王楹出边为朗素部下所杀,承宗怒,将讨。象乾恐坏抚局,留其贡使于喜峰口,令缚杀楹者,而加其应增之赏千余金。承宗言“赏即应增,不宜增于此。” 日疏刺之,言官亦诋象乾。象乾方丁继母忧,候代疏辩,且乞罢。帝优旨嘉劳之。已,从承宗议,废总督不设,象乾乃得归。

崇祯元年

虎墩兔以部将入新平堡议事,被歼,怒,大入大同。廷臣多请召象乾,帝从之。象乾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命仍故官,总督宣、大、山西军务。至京,召见慰劳甚,至时,年八十三矣。帝咨以方略,奏言“插汉虎墩兔与顺义王卜石兔、哈剌慎伯言、黄台吉俱元小王子之后。去岁,卜石兔为虎墩兔所袭,尽收其众,势益盛。今诸部惟永邵卜最强,众三十余万,合卜石兔兵可御插汉。” 帝曰:“虎墩兔不受款,奈何” 对曰:“当渐图之。” 帝曰:“我不款,如何”象乾造膝密奏,语不尽闻。帝命与袁崇焕计议,赐宴而出。象乾抵阳和,遣使招谕虎墩兔,与定约。廷议以象乾老病,令大同巡抚张宗衡暂理督府事,阳和副使宋统殷代行文书,象乾专抚事,不中制。象乾命统殷及总兵王牧民等诣杀虎堡,与议款,定赏八万一千而还。卜石兔、永邵卜故有马市,岁进马五万二千五百,易银三十二万。是时,卜石兔为插汉所逐,得其顺义王印,因言代卜石兔守边,愿仍进马给马价。象乾不得已,许之。款事既定,宗衡不知,上书力言“插部饥困,可图,款非策。” 帝颇疑之,象乾力争,帝卒用其言以定款。时插汉实衰弱,畜牧匮乏,欲互市而马不可得。因卜石兔时有折价例,援以请,象乾因言“互市之马悉驽骀,无济战守,不如从其请,少予之价,可省金钱十数万。” 兵部尚书王洽等言:“有马斯有价,无而畀以价,与督臣前疏‘有一马乃予一马之价’何自相背也” 帝心知其非重违象乾意,从其请。象乾衰病益甚,乞归,疏十四上始许乘传去。明年五月卒,赠太师。

子嗣

王氏自重光而后,子姓科第最盛:之辅,举人,户部员外郎;之猷、之都、象蒙、象节、象斗皆成进士。之猷,按察使;之都,开封知府;象蒙,御史;象节,检讨;象斗,主事。而名位尤可纪者,有象晋、象恒、象复、象春、象坤、象云等数人云。

象晋,字子进,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迁礼部主事,丌诗教、韩浚用事,象晋与同乡不附,浚佐京察,贬其官二秩。天启初,起浙江按察知事。崇祯中,屡迁河南按察使。南阳王藉衅典大狱,株连许州诸生五十余人,悉平反之。迁浙江右布政使,致仕,归。年九十三而卒。子与胤,字百斯,崇祯元年进士,由庶吉士改御史,坐事被谪,不复仕。流贼陷京师,遣伪官至新城,与妻于氏、子诸生士和登楼自经死。士和妻张氏,十五年城破,先自经死。

象恒,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由知县授御史。大风折正阳坊,火焚隆德殿,疏陈时政缺失,语甚切。直杨镐出师,力言非策,引哥舒翰守潼关为戒。已而,果败。天启初,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苏州诸府。织造中官李实劾罪松江知府张宗衡、苏州同知杨姜,象恒白二人无罪,力诋实报闻。卒,赠兵部右侍郎。

象复,字完初,由选贡生历官保定同知,忤魏忠贤削籍。崇祯元年,给事中仇维桢劾吏部郎中周良才,言“象复一外吏耳,署新城县事,不肯拜忠贤祠。忠贤遣其侪夜半叩城门,不启,由此发怒,呼吏部尚书周应秋与良才文致其罪。象复遂削籍,以冢宰之尊特纠一外吏,有此法乎乞治良才罪,还象复官。” 从之,仍起佐保定,寻,谢事归。四年十二月,李九成等犯新城,象复偕其子举人与夔佐有司拒守,兵败,皆死之,父子尸抱持不可解。赠光禄少卿,与夔赠宛平知县。

象春,字季木,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有私,谪上林苑典簿。天启中,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坐东林党,削籍。

象坤,字子厚,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万历中,历官山西左布政使,有清操。都御史温纯乞显陟一人以风天下,谓莫如象坤云。

象云,天启五年进士。历知大同、永清二县。崇祯二年冬,永清被围,象云坚守,以功徴授御史。四年春,疏劾王永光“推用巡抚之谬言,用一仙而山西坏,用一王元雅而蓟镇坏,用一王慎行而陕西坏,用一郝土膏中州有危乱之形,用一熊文灿闽海有寇掠之警;中无确见,提掇随人,外寄于无赖之张道濬,内委与聋瞆之吴鸣虞;政以贿成,官由邪败,陛下何爱此人,使破环天下” 不纳。其年,坐事镌秩调用。已劾周延儒、温体仁,谓白“二人辅政以来,天下有三满五尽之患。何谓三满秦、晋、齐、鲁率遭寇盗,江西、川蜀、闽越又皆见告,是盗贼之乱满天下;士怨于朝,民怨于野,军怨于边,是怨怒之气满天下;犴狴充盈,赭衣载道,得情平反曾无一人,是网罗之设满天下。何谓五尽海内自西徂东,自南徂北,无一乐土,则封疆败坏之尽;言官职在进言,而即以言罪之,法官职在执法,而以法罪之,则人才摧折之尽;正派未已,又有加派见徴,未已又有预徴,小民一年输二年之赋,则在下之脂膏尽,在上之积贮亦尽;二辅※(原文看不清楚)职旷官若此,陛下犹优容不斥,日复一日,臣恐天下益危,天下之事益难而败坏尽。” 帝虽不用其言,亦不罪也。官终山西参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