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完颜昌
别名:挞懒
民族:女真族
国籍:金国
原来在金国竟然也有主和派,但是他们的下场很凄惨
看两宋交替之际的小说和影视剧的时候,总会出现熟悉的一幕:宋朝的“主和派”与“主战派”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最终“主和派”占据上风,于是北宋灭亡,南宋偏安,而宋朝的对手金国往往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其实,如果我们翻开史书,就会发现金国也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也有“主和派”!
金国“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宗室成员完颜昌,女真名挞懒,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叔叔完颜盈歌之子,完颜盈歌是女真部落的英雄,武力统一了女真各部落,为完颜阿骨打攻灭辽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颜昌与完颜阿骨打和金太宗完颜晟是堂兄弟,按照辈分计算,也是金国第三任皇帝金熙宗的爷爷辈。
完颜昌世系
完颜昌并非天生的主和派,而是在侵宋的战争过程中,逐渐转变的。
在金国攻灭北宋的战争中,完颜昌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书史上记载“挞懒、阿里刮破宋兵二万于杞,覆其三营,获京东路都总管胡直孺及其二子与南路都统制隋师元及其三将,遂克拱州,降宁陵,破睢阳。”,基本上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完颜昌因功升任右副元帅,后来还被封为鲁王。
完颜昌运气很好,没有像其他金国将领那样遇到顽强抵抗,比如完颜宗翰在太原府、完颜娄室在陕州、完颜宗望在河间府、中山府都遭到宋军极为顽强的抵抗,这四场战斗持续时间长且异常惨烈,成为两宋交替之际五场惨烈的城市保卫战中的四场,其中中山府的宋军甚至坚守孤城两年零两个月!
在战场上一帆风顺的完颜昌是坚定的主战派,主张以武力攻灭宋朝,活捉宋高宗。
影视剧中金国将领形象
但好运气在战场上是会用光的,完颜昌也不例外,接下来的战争中,完颜昌遇到了一块硬骨头——楚州(今江苏淮安),楚州保卫战正是两宋交替之际第五场惨烈的城市保卫战!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金国第五次大举南下侵宋,宋高宗弃守两淮,逃过长江,金兵分东西两路军进攻两淮和江浙,完颜昌率东路军在楚州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遂围城攻打。
南宋朝廷派遣赵立率领人马增援楚州,赵立突破金军重围,进入楚州城,率领全城军民,多次打退金兵,“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
金兵围攻几个月依然无法破城,完颜昌只好率主力退回到潍州(今山东潍坊)休整,留下部分兵马继续围困。
建炎四年五月,完颜宗弼(兀术)从江南搜刮劫掠满载而归,但水路被楚州所阻,财物无法运往北方,就派人与完颜昌联络,共同合围楚州并断其粮道,两位金国名将并肩进攻两个多月,楚州依然屹立不倒!
八月,完颜宗弼被调往陕西,完颜昌独自围城,九月,赵立被飞炮(抛石机)击头部身亡后,金兵才攻入城内,但依然遭到楚州军民的拼死抵抗,甚至有很多妇女抱着金兵投河同归于尽……(虽妇人女子亦挽贼俱溺于水)
如狼似虎的金兵
惨烈的楚州保卫战,宋军从建炎三年八月坚守到建炎四年九月,整整十三个月,给金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也给亲身经历此战的完颜昌,造成了极大的心里震撼!
完颜昌占领楚州后,又集结大军,南下占领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二州,却在缩头湖被张荣斩杀五千余人,这次战斗,创造了南宋抗金以来最辉煌的战绩,被称为“缩头湖大捷”,后来南宋还将其改名为“得胜湖”,也就是今天江苏兴化得胜湖。
完颜昌率领残军一路退到淮河以北,甚至连血战一年多才占领的楚州也放弃了,淮南东路大部分州县被南宋收复。
楚州之战和缩头湖之战,让完颜昌意识到南宋的战争潜力正被激发出来,宋军与金军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金国无力攻灭南宋,继续进行战争,只怕会自食恶果,而双方议和,则是维护既得利益的不二的选择,于是,转变为金国的“主和派”,并且将秦桧放回南宋。
秦桧在北宋末年,金人兵临城下之时,是坚定的主战派,后来被掳往金国,完颜昌欣赏秦桧的才华,就将其留在身边,放秦桧南归,应该是达成了某种约定。
几年后,完颜昌逐渐掌握金国朝政大权,与宗室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等人主张与南宋议和,而秦桧也已经成为南宋宰相,力主与金国议和,两人南北呼应,议和进入实质性阶段。
宋、金两国主战派将领强烈反对议和,但都被弹压下去!
于是,宋、金双方于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正式签订议和条约,史称“第一次绍兴和议”,金国废除伪齐政权,将其领土归还南宋。
南宋主战派虽然对议和极为不满,却无力改变大局,而金国主战派完颜宗弼等人却暗中串联,伺机武力夺权,绍兴九年,完颜宗弼发动政变,以谋反罪杀死完颜昌等人。
金国主战派掌控朝廷后,积极备战,于绍兴十年,撕毁宋金和议,完颜宗弼亲率大军南下侵宋,先在顺昌之战被刘琦击败,又在郾城之战、临颍之战、颍昌之战被岳家军击败,在宋军反击连连获胜之时,宋高宗连下12道金牌召回岳飞……
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再次议和,史称“第二次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在金国,主战派掌握朝廷大权,主和派被处死;而南宋正好相反,主和的秦桧掌权,并且得以善终,而主战的岳飞则被冤杀……
揭秘,金国无条件归还河南,赵构为何不派兵防守?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公元1127年6月12日),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称帝。这一年,赵构20岁!
作为一个本来不可能即位的人,突然不得不即位——因为只有他这个宋徽宗的儿子没有被俘虏!赵构的心情和买彩票中头奖没有什么区别——惊喜!
只是中彩票头奖面对的是巨额财富,而赵构面对的是破碎的江山——毫无处理政务经验的他,却在国家最为危及的时候即位,压力不可谓不大!
1138年11月,金宋第一次绍兴议和成功。金国什么条件都不提,就先提出归还河南地给南宋。《宋史 本纪二十九》记载:
“丙子,张通古、萧哲至行在,言先归河南地,徐议余事。”
意思就是:先把河南归还给南宋,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议论!这简直就是天下掉下馅饼来——尤其是北宋的都城汴梁就在河南。金国的这个议和条件好得让南宋很多大臣都不肯相信这是真的!
连赔款都不用出,就能白白的得到河南?!
1139年1月,赵构发布诏令:“河南新复州军官吏并不易置,蠲其民租税三年,徭役五年”,即河南各州的原来是齐帝刘豫所任命的官员,南宋都不更换,全部作为南宋官员依旧管理当地。派兵驻守什么的,更别说了。
在《宋史全文 卷二十下》中记载了赵构的话语:
“河南新复境土,所命守臣,专在拊循遗民,劝课农桑,各使因其地以食,因其人以守,不可移东南之财力,虚内以事外也。”
赵构的话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因其人以守,让河南休养生息,不派军驻守是为了减轻久经战乱的河南地人民的负担;
二、保存江南实力,不能为了救助河南而拖累江南。
但在南宋陈郁所写的《藏一话腴》中有一段资料道出了当时南宋朝廷对于金国归还河南地的真实目的的猜测——归还河南地是为了引诱南宋兵力驻守河南,从而在平原上歼灭南宋,重复北宋故事!资料摘录如下:
岳鄂王飞《谢收复河南敕及罢兵表》略曰:「夷狄不情,犬羊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暂图安而解倒垂,犹云可也;欲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又曰:「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又曰:「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以致疑,与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厚币者进。愿定规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幽燕,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未几虏渝盟,河南复陷。后六十年得虏之《南迁录》,见当时诸酋议论,锐意为取江南之计,归三京以诱吾归兵于平地。吾保河南则江防必虚;若吾不守河南,则是彼尝见归吾自委弃,在遗民当自归曲于吾矣。虏谋若此,鄂武穆之料敌,信不妄云。
用河南地引诱南宋重军北上,然后可以偷袭江南;若南宋不派军北上驻守,河南的百姓就会认为南宋抛弃了他们,从而责备南宋——好一条恶毒的计策!
金国归还河南、陕西地给南宋,真的是一个重大的阴谋?真的是为了消灭南宋而做出的诱敌之计?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对这两本书的情况:
1、年代性:张师颜所写的《南迁录》是关于金宣宗南迁汴梁的事情,金国南迁汴梁是1214年,则距离金宋议和是75年,陈郁的《藏一话腴》比《南迁录》成书更晚,应该是宋理宗时写成。
2、权威性:《南迁录》的作者张师颜,除了名字之外一无所知,清朝所编纂的《四库全书》认定此书是南宋人为泄愤而编造的伪书,是宋殿前司军官华岳所写;《藏一话腴》的作者陈郁,其儿子陈世崇记载宋度宗称赞陈郁“文窺西漢、诗到盛唐”,又岳珂称赞“出入经史,研究本末,具有法度”,但元初的刘埙在《隐居通议》中骂陈郁父子卑鄙、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了陈郁以第四名和作为第一名的姜特立同时作为御前应制的八人诸色伎艺人名单中,和岳珂所称的“闭户终日,穷讨编籍,足不蹈毁誉之域,身不登权势之门”,形成强烈反差。
3、这两本书都是私人笔记,性质上都是属于野史。
南宋人认为金国退还河南地给南宋是诱敌之计的说法,最早并非出自《南迁录》、《藏一话腴》二书,而是来自宋末元初不知名作者所编纂的《宋史全文》(原书名《续资治通鉴》)。《宋史全文 卷二十下》绍兴九年正月,针对去年金宋议和的达成,知广州连南夫上书赵构,首先提出了金国归还河南地乃诱敌之计的说法。先摘录如下:
“臣窃惟大金素行凶诈,比年以来,两国皆堕其术中。大概彼以和议成之,此以和议失之。今陛下果推赤心信之,以其割河南之地遂恩之乎?陛下于太上有终天之别,于金人有不戴天之雠,方且许还河南之地,彼其计,实老子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兵」之术也,谁不怒发冲冠,握拳嚼齿而痛愤哉!陛下方感其恩,遂无赫怒整旅之志。盖用心不刚则四肢委靡,将士欲断发请战,有不可得,谁为陛下守四方者?是陛下十有余年宠将养兵,殚财曲意之计,一旦积于空虚不用之地,倒持太阿,交手而付之矣。臣伏读正月五日赦文曰:「戢宇内之干戈,」又奉圣旨,不得诋斥大金。如此,直堕其术中,使忠义之士结舌而不得伸,忠良之将缩手而不为用。臣恐将士解体,鱼溃兽散,如张良所谓谁与取天下者。陛下方遣侍从、宗臣祇谒宫庙陵寝,将亲见宫室之禾黍,陵寝之盗掘,此政诗人彷徨不忍去之忧也。恐有扶老携幼感泣而听语者,少者之哭,哭其父与兄也;老者之哭,哭其子也。陛下追悼,其因是谁之过欤?河南之民何啻百万,昔日乐生,今日效死。因民之欲,北向为百姓请命,而以王师甲兵之众随之,河北之人必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
监明州比较务杨炜也有相同的看法:
“属者金人求和,乃遣诏谕使,至以无礼臣我,举国喧哗,议论不一。阁下召来造朝,遽复合为一党,寂然无声,有识者谓阁下非不知利害之晓然,所以然者,卖谄取执政尔。金人割中原为一大饵,以钓江南。今欲竭一方求实中原,不知空空之地,孱老孤寡既不可赋,所谓按月所支、一切调度,何从出乎?加之供奉礼物动计百万,异时以有限之财充无厌之敌,是以江海实漏卮尔。日者乃始揭榜都城,有曰「敌人并无须求」,炜所不识也。诸公蒙蔽天听,是何异掩耳窃钟也哉?丞相秦公专误国之谋,倾心黠敌;参政孙公平生龊龊谨畏,天下初不以此责之。如阁下,姑欲爱惜名位,随群而入,逐队而趋,亦以谓敌必可信,和必可讲,则请直以此书上之天子,置以典宪,炜所不辞。”
从文字来看,赵构不派遣兵马驻守河南,是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杨炜的“不知空空之地,孱老孤寡既不可赋,所谓按月所支、一切调度,何从出乎?”的观点。
综上,赵构虽然选择了和议,但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采取了具有防备性的政策:官吏不变、免除赋税的安心人、休养政策。不变官吏以安人心、免除赋税以生养的两大政策,可以让河南的人民没有被抛弃感;不派驻兵马驻守,又不会对江南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
对于赵构来说,不管金国是否真心归还河南,还是以诱敌之计诱骗南宋主力北上,他找出了非常好的对策——江南既不疲困、河南又无遗弃感。破解了一个两难的局面,这就是赵构的高明之处。这也是南宋主战派所不能办到和理解的,若真如岳飞所建议的驻守河南——在平原南宋军绝对无力战胜金国的骑兵,北宋靖康之难将再次重演!
那么金国归还河南地真的是诱敌之计吗?诱敌之计,只是南宋文人的一种大胆猜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饭:好好的金人为何归还河南地 ,还没有什么苛刻的条件?真没天理,绝不可信!
事实的真相是金国确实是真心归还河南、陕西给南宋,并非诱敌之计!原因有两点:
一、历史性:在靖康之难中,金国和北宋曾经议定过一条双方可以接受的盟约:两国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归金国、黄河以南归宋。只是后来金国认为北宋连第一次包围汴京后所达成的割让太原四镇的协议都没有履行,进而认定北宋无法履行而作废。1138年完颜挞懒提议归还河南地,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并非胡乱作为。
二、现实性:金国和南宋的战争从1127年到1138年,已经持续了11年,两国都需要休养生息,金国暂时还无法灭南宋已经成为现实;在辽朝灭亡后,蒙古草原的合不勒在金太宗去世的1135年时整合了蒙古部落,拒绝金国为攻打南宋而征调蒙古人去作战的要求,但在当年被金国完颜宗磐击败,蒙古由此反叛金国,并不断的骚扰金国,也就是说,从1135年起,金国就是两头作战:南宋和合不勒的蒙古。蒙古的反叛和威胁,才是完颜宗磐和完颜挞懒二人同意归还河南、陕西给南宋以达成和平,进而专心对付北方蒙古部落的真实原因!但当时南宋满朝并无一人知道这个信息,就算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敢提出联合蒙古灭金的计划——殷鉴不远,海上之盟还历历在目!
金国灭亡之战竟如此惨烈,一天之内竟死了2位皇帝
一、强弩之末
女真民族建立的大金王朝曾在12世纪20年代,短短数年之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了两个曾经繁盛一时的大帝国:契丹辽国和北宋。尽管这两次灭国都留下了后遗症——契丹贵族耶律大石远走西域建立了西辽,俨然以辽国继承者的身份继续着辽国的统治,康王赵构也在江南地区重新建立了宋朝——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前后近百年的时间内,大金王朝一直是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的霸主。
大金王朝在这段时期内一直与西北的西夏、南方的南宋呈三足鼎立之势,且一直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威胁着南宋北疆的安宁。
这种情况持续到13世纪初期,蒙古汗国的崛起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因为金朝统治者之前曾残酷压迫着蒙古族人,所以,为了复仇,成吉思汗一直将金朝视为最大的仇雠,誓灭之而后生。蒙古的铁骑时常攻击金朝的北疆,金国不敌,被攻占了大片领土。金朝贞祐二年(1214),在金朝付出极大代价的前提下,蒙古接受了金朝的议和。
可是,金宣宗完颜珣却被蒙古铁骑吓破了胆,那边议和一成,这边就匆匆忙着逃跑,留下一部分朝臣留守中都(今北京市一带),自己则火急火燎地迁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金朝统治者的迁都南逃,使北方顿时大乱,充分暴露出了金朝统治阶级的无能,只想苟延残喘,不想御寇卫国,导致民心丧失,开启了亡国模式。蒙古人见此,十分不悦,认为金朝的议和毫无诚意,不过是为了赢得时间逃跑,于是乎就快马加鞭杀来,包围了中都城。
金朝都元帅完颜承晖等人一方面率领军民死守中都京城,一方面遣使向金宣宗求援。可是,金宣宗怕得罪了蒙古人,竟然不发兵相救。苦苦坚守近一年后,次年五月,蒙古人杀进了中都城,完颜承晖等人自杀殉国。
此后,在蒙古军的接连打击下,金朝国势每况愈下。
元光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224年1月14日),金宣宗驾崩,身后留下的仍是一个不安的国家。金哀宗即位后虽然力图振作,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已经日薄西山的大金王朝犹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剩余的时间已经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
二、亡国之战
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在三峰山将金军打得大败。又经钧州一战,金军良将精兵丧失殆尽,再也难与蒙古军抗衡。金哀宗只好放弃汴京,逃往归德(今河南省商丘市),再次兵败后,于天兴二年(1233年)六月被迫带着残兵败将逃到蔡州城(今河南省汝南县)。
金朝一方面将兵力集聚于蔡州城,加固城防,一方面遣使至南宋,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南宋王朝与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蒙古军。虽然大道理谁都明白,可是南宋举国上下却难以忘却“靖康耻”,对金朝巨大而强烈的仇恨,使他们非但不能与金军联合抗击蒙古军,反而使其坚定了联合蒙古灭掉金朝的决心。
南宋同蒙古商议着金朝灭亡后如何瓜分其领土:陈州、蔡州以北的地盘归蒙古,以南的地方归南宋。
见联合南宋抗击蒙古已经不可行,金朝宗室完颜仲德等人力劝金哀宗西进,经略巴蜀和陕西汉中一带地势险要的地区,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可是,金哀宗却顾虑重重,优柔寡断,迟迟拿不定主意,贻误了最佳时机,使蒙古、南宋的联军将蔡州城团团围困。
这年十一月,金军主动出城攻击蒙古军,试图杀开一条血路逃走,却被蒙古军阻击,不能前进,后又被宋将孟珙率军从背后跃马扬鞭,气势汹汹杀来。金军惨败,丢下几千具尸体,退回城里。
到了腊月,双方多次激战,均以金军的惨败而结束。腊月十九这天,蔡州外城被攻破,金朝大将高腊哥督军与敌方展开死战,终因敌我兵力相差悬殊而战败殉国。同一天,蒙古、南宋联军在付出一定代价后,攻破了西城。由于城内早已经构筑了防御工事,一时未能进入城内。
为了争取生机,抑或说为了延缓几日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金朝统治者将身体健壮的妇女也强行编入队伍,更丧心病狂、惨绝人寰的是,将城中军民“驱其老稚熬为油,号‘人油炮’”(《宋史.孟珙传》),待敌人杀到城下时,用“人油炮”阻击,以期烧死敌人,挡住他们攻击的步伐。
蔡州城被围三个月后,城内已经绝粮,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开始吃人了。老弱病残者首先被杀掉,守城金军割肉为食,析骨为炊。老弱病残和妇女吃完后,他们将从战场上下来的逃兵也给杀了,然后“构其肉以食”(《宋史.孟珙传》)。
金朝统治者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导致城内军心、民心动摇,致使不少人生有逃命或投降之心。所以,出战的将士们只要不战死,要么趁机投降,要么夺路而逃,再不愿回到蔡州城这个人间地狱了。为了保命,金朝统治者趁夜里出城,将战死的士兵尸体抢回来吃。可是,吃了人之后,许多将士面部浮肿,不久也倒毙,又成了别人的食物,人吃后,又往往得病而死。所以,吃人只能延缓其死,并不能保命。不多久,城内军民丧失大半。
金哀宗眼看城破国亡在即,万分痛心,不甘为亡国之君,还要做最后的挣扎。他将宫中的珍宝赏给臣下,杀掉自己的坐骑分给将士们吃。一通大肆收买人心后,他竟然化装成平民,带领一部分亲近之臣,企图从东门潜逃,将城里的军民抛下不管。不料两国联军将蔡州城围得水泄不通,纵使他完颜守绪插翅也难逃,折腾一番后,又狼狈逃回城里。
金朝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初九,见亡国之期已迫在眉睫,金哀宗万般无奈之下,下诏传位给东面元帅完颜承麟,令他继位带领军民御寇杀敌。完颜承麟深知国亡在即,不愿做替罪羊,死活不肯奉诏。金哀宗哭着劝慰完颜承麟:“朕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矫捷,有将略,万一得免,祚胤不绝,此朕之志也。”(《金史.哀宗本纪》)完颜承麟失声痛哭,只好接受。
(南宋、蒙古和金朝的版图)
第二天,就是正月初十这天早晨,完颜承麟在城内举行了登基大典,宣布新皇帝的年号为盛昌,当即改元,将金哀宗的天兴三年改为盛昌元年。
典礼尚未进行完毕,敌军已经攻破城,杀进来了。新皇帝完颜承麟只好草草结束登基大典,随后火速进入角色履行职责起来,督军迎敌。
此刻,金哀宗已对大金王朝的前途绝望透顶,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灵位畅快淋漓地大哭一场后,他跑到幽兰轩,学起人家《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了。金朝的末代皇帝完颜承麟战败退回保子城,听说金哀宗自杀后,率领群臣奔入幽兰轩哭奠,上其谥号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庙号哀宗。
正在此时,蒙古、南宋两国联军杀到,完颜承麟督军迎战,死于乱军之中,金朝彻底灭亡。
三、皇帝之最
完颜承麟作为一个皇帝,因为在位时间太短,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无需评说他的功过是非。不过,他创造了几个“最”,足以使他名载史册:
一是在位时间最短。
从即位到驾崩(被杀),时间上相距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时辰,甚至更短。有人估计,他当皇帝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可能就四五十分钟,不能说没有道理。或者,他当皇帝的时间比四五十分钟更短。因为登基大典未毕,敌人已经大举入城,此时城内的金军因为之前或战死,或饿死,或病死,或杀死,或逃亡,余下的已经很少了,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加之金哀宗的自杀,金军士气愈发低落,逃命的、投降的大有人在。所以,他能用来抵抗敌人入侵的军队数量实在是不多了。
二是年号使用时间最短。
盛昌,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以及世界历史上使用时间最短的一个年号了。实际上,它使用的时间,如同完颜承麟在位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盛昌年号的使用途径,只有一条,或者说只有一次,那就是即位诏书宣布时被人宣读了一下,仅此而已。估计,许多城内的文臣和将士,都不怎么记住,只是在耳朵眼里嗡一声而已,随即便被敌人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淹没了。
三是一日死二帝,最为悲催。
金朝盛昌元年(1234)正月初十这天,金朝两个合法的皇帝——哀宗完颜守绪和末帝完颜承麟——在不到一个时辰之内先后驾崩,打破了一个记录:一国两帝瞬间双双殉国。这是最为悲催的两个皇帝,遍览中外史书,仅此一例。
(据称,完颜家族后裔,泾川)
位于今天河南省汝南县城北汝河湾处的张彦庄,就是当年的“葬颜冢”,见证着曾经强盛无比的完颜帝国瞬间灰飞烟灭的历史悲剧。帝王的悲剧往往被后人放大,掩盖了当时受奴役的军民们更大的悲剧。他们所极力保卫的金朝统治者,却视他们的生命如同草芥,出战时让他们冲锋在前,稍有不顺,就有可能被点天灯、做“人油炮”,甚至成为统治阶级充饥的食物。所以,一代王朝的覆灭不是什么悲剧,普通军民的生命权随时被剥夺,才是最大的悲剧……
落日余晖下,站在汝河畔,我仿佛又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声,刀剑的碰撞声,炮火的轰隆声,金军将士死不瞑目的咒骂声,得胜一方的欢呼声,更有那无数平民恐惧而又绝望的痛哭声,萦绕耳畔,久久难去,将我的两行浊泪从心底死命地拽了出来,宛若两道洁白的孝布向滴着血泪的历史上空疾奔驰去……
2018年3月5日于蔡州(汝南)城
步兵对骑兵,利用自杀式战法,岳飞如何击败金国铁浮屠?
说到岳飞的岳家军,大部分人都会一阵敬仰。岳家军当年是南宋的顶梁柱,先后经历了很多大战役。金国骑兵的战斗力十分强大,就是依靠强大的骑兵,金国才先后灭掉了北宋和辽国。面对强悍的铁浮屠和拐子马,以步兵为主的岳家军,如何击败强大的金国骑兵呢?
一、金国军队以骑兵为主,而且是轻重分离
众所周知,由于缺少养马地,宋朝军队的战马数量稀少。因此在北宋时期,宋朝始终未能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宋朝军队以步兵为主,在地形和先进武器的结合下,步兵也有可能击败骑兵。但是由于骑兵拥有速度的优势,所以即使战败之后也可以迅速撤退。北宋军队也曾经多次击败辽国和西夏军队,不过都是击溃型的战役,很少出现围歼战。这其中就是骑兵的速度优势,让步兵打都打不着。很不幸,金国军队还是以骑兵为主,而且比当年的辽国骑兵更为强悍。金国骑兵分为铁浮屠和拐子马,铁浮屠是重骑兵,战马和士兵都是全身披甲,而且一队一队用铁索连接。铁浮屠主要负责冲击对方的步兵大阵,反复冲击几轮以后,对方的步兵方阵就散了。
接下来就该拐子马上场了,拐子马是轻骑兵,专门负责在两侧袭击步兵方阵。待铁浮屠冲散步兵方阵以后,拐子马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到时对方步兵就是屠杀的对象。金国的这套战术屡试不爽,依靠铁浮屠和拐子马,金国先后灭掉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辽国和繁华的北宋王朝。虽然这其中有很多机缘巧合,但金国骑兵的强大战斗力也是不可否认的。在北宋末期,一位宋朝官员称金国军队是“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南宋王朝建立之后,其军队也是以步兵为主的。在南宋初期的几次胜利中,宋朝军队基本上都是依靠地形优势。不过这一条在岳家军中不适用,在郾城、颖昌、洛阳几次大决战中,岳家军都获得了胜利。
二、岳家军的自杀式战法,让后人敬畏
由于自身骑兵数量不足,与金国骑兵硬拼是不行的。岳飞在北伐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击败金国骑兵,完全是依靠自身士兵的优良素质和灵活的战斗。当金国重骑兵铁浮屠冲杀过来时,岳家军的士兵必须保持冷静。在战场上最怕的就是大溃散,步兵再快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骑兵,到头来还是被追杀的对象。由于铁浮屠全身披甲,利用普通的武器是没有用的,但战马的马腿无法披甲,这是唯一的机会。岳家军的步兵通常使用扎麻刀、短斧等武器,等金国骑兵靠近之后,专门砍骑兵的马腿。这样一来,战马就会栽倒。由于一队战马是相连的,一匹战马栽倒就会带倒一片。这个战法说法轻巧,实际上则要付出很大的牺牲,不是悍不畏死的军队做不到这一点。
如果岳家军士兵成功的砍倒了金国骑兵,那这个士兵极有可能被战马压在下边。如果士兵没有成功,则肯定会被金国的骑兵群撞倒。其他的宋朝步兵也是一样,将士们完全是九死一生。依靠这套战术仅仅能够击败金国骑兵,还谈不上什么围歼战。熟不知对付骑兵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的骑兵。岳家军虽然骑兵数量不多,但还是有骑兵的。岳家军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就是背嵬军,这支骑兵部队人数不多,由岳飞的养子岳云率领。岳云是出了名的赢官人,他率领背嵬军负责冲击金国军队的方阵。在颖昌大战中,金国元帅完颜宗弼的女婿,死在了岳云的大锤之下。步兵不要命的阻击再加上精锐骑兵的冲击,岳家军几次战胜金国骑兵。可是最终十二道金牌结束了一切,真是长使英雄泪满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