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武三思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时间:649年
去世时间:707年
主要作品:《仙鹤篇》《宴龙泓》
籍 贯:并州文水
官 职: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
王 爵:德静王
追 封:梁王
谥 号:宣
武三思是谁? 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怎么死的?
导读:武三思,生年不详,卒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朝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即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仗着自己姑妈武则天大行其道。最终,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武则天被兵谏之时,却在不经意中死在了血气方刚的李重俊刀下。
生平
武则天时期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死,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掌握着唐朝实权。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自己当皇帝,便大力起用武氏亲属,因此,武三思由右卫将军累进夏官(兵部)、春官(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史称武周。为尊崇武氏,武则天追封其先世祖先为皇帝,大封其侄及侄孙们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武三思性乖巧,善揣人意,善阿谀奉承,所以特受武则天信任。早在光宅元年(684年),武三思与其堂兄武承嗣,就屡劝武则天先杀掉“屈尊位重”的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等。垂拱四年(688年),以韩王、鲁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通谋,迫令他们自杀,并尽杀其党羽,为武则天称帝扫清道路。垂拱元年(685年)以后,武则天先后宠信薛怀义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三思、武承嗣对薛怀义“皆执僮仆之礼以事之”,“怀义欲乘马,承嗣、三思必为之执辔。”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们皆“争执鞭辔,谓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武三思还“赠昌宗诗,盛称昌宗才貌是王子晋后身,仍令朝士遥相屈和”。为了讨好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八月,武三思帅四夷首长请铸铜铁为天枢,借以“黜唐颂周”。“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武则天晚年,年迈体衰,厌居宫中,武三思遂创建三阳宫于嵩山,兴泰宫于万寿山,供武则天每岁巡游。“工役巨万万,百姓愁叹。”武三思讨好武则天及其宠臣,有其个人目的,他曾数使人劝说武则天:“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谋求当天子。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虽在宰相狄仁杰、吉项等人的劝说下,决定立子不立侄,并召回其被废20余年的儿子李显,立为太子,但并不怪罪武三思,仍继续信任重用,圣历二年(699年)以武三思为内史(中书令),让他担任宰相要职。武则天晚年,体弱多病,武三思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掌握着朝廷大权。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中台(尚书省)右丞敬晖、司农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等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二张及其同党,逼武则天传位中宗,但对武三思的能量和反扑,完全丧失警惕。
唐中宗时期
中宗是个昏庸无能之人,复位后,朝廷实权掌握在皇后韦氏、婕妤上官婉儿、娇女安乐公主手里。而武三思与韦后,上官捷妤私通,安乐公主又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之妻。因此,中宗复位仅两个月,武三思就通过上官婉儿、韦后的关系,重登宰相高位。张柬之、敬晖等—看形势不妙,遂数劝中宗杀掉武三思,中宗不听;要求“抑损其禄位”,中宗也不听。张柬之等知大势已去,除了愤慨悔恨,已无可奈何!武三思掌权以后,积极网罗亲信,迫害异己。他把打击矛头首先对准他最痛恨的帮助中宗复位的新任宰相敬晖、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等5人。神龙元年五月,中宗给敬晖等5人进爵为王,但却罢了他们的宰相职务。表面看来是尊宠功臣,其实是削夺他们的实权。
接着,武三思令韦皇后、安乐公主进谗于内,让走狗侍御史郑怡构诬于外,很快就一步一步地把敬晖等5人贬官、流放,直至残酷地杀害。杀害了敬晖等五王之后,大权尽归武三思,“凡不附武氏者斥之,为五王所逐者复之。”驸马都尉王同皎也是杀二张、帮助中宗复位的功臣,他非常痛恨“武三思及韦后所为,每与所亲言之,辄切齿”。武三思接到告密,即令党羽冉祖雍等,上书诬告王同皎与洛阳人张忡之,祖延庆等,“潜结壮士,谋杀三思,因勒兵诣阙,废皇后。”同皎等全部被杀。中书舍人岑羲因曾为敬玮等五王起草请削武氏诸王表,“语甚激切。”中书舍人偃师构当值,宣读此表,“辞色明厉。”武三思则贬岑羲官,出偃师构为润州刺史。朝官韦月将、高轸等曾上疏揭露武三思父子罪恶,有司秉承武三思的旨意,表奏“月将当弃市,轸配流岭外”。黄门侍郎宋璟坚持“月将所犯,不合至死”,大理卿尹思贞也借故要求推延刑期,武三思遂出尹思贞为青州刺史、宋璟为贝州刺史。武三思在排斥异己的同时,对阿附于他的兵部尚书宗楚客、御史中丞周利用等,大力提拔重用,作为自己的“羽翼”和“耳目”。时人把周利用、冉祖雍等斥之为武三思“五狗”。武三思常对人讲:“我不知代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真可谓以我划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典型。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后所生,韦后、武三思都很厌恶他。安乐公主,武崇训夫妻也经常侮辱太子,甚至呼太子为奴。武崇训又唆使安乐公主请求中宗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太子李重俊气愤之极,于景龙元年(707年)七月,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发羽林千骑兵300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及其亲党10余人。武三思死,中宗追封其为梁王,谥曰宣;追封武崇训为鲁王,谥曰忠。唐睿宗立,下令将死去的武三思、武崇训斩棺、暴尸,平其坟墓。
武三思“略涉文史”,曾与魏元忠等撰《则天皇后实录》20卷。
历史上的武三思是怎么死的
武三思,生年不详,卒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朝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即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仗着自己姑妈武则天大行其道。最终,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武则天被兵谏之时,却在不经意中死在了血气方刚的李重俊刀下。
世上最不靠谱的便是皇帝的恩宠,曾经有功于李显、有功于李唐复国的张柬之等人在武三思的打压下走入万劫不复的死局。他们先是被封王,在封王的同时被剥夺了权力,不久便被贬往陕西、湖北等地,接着又被贬往广西、广东、海南一带,最后武三思收网,对张柬之等五人痛下杀手。
武三思委派的杀手官员到达五位功臣流放地时,张柬之和崔玄暐已经病逝了,他们躲过了武三思欲加之身的羞辱。
桓彦范没有躲过,他在受尽折磨后被乱棍打死;
袁恕己也没有躲过,他也在受尽折磨后被乱棍打死;
敬晖也没有躲过,他被抓起来然后一刀一刀被活活剐死。
此时距离他们对武则天发动兵谏还政李显不过一年零六个月!
挥挥手,曾经的功臣五王灰飞湮灭,武三思的心情好到了极点,于是就说出了那句狂妄之极的话:“我不知代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
狂,无以复加!然而狂是没有好处的。一年之后,不受皇后待见的太子李重俊起兵发动了唐朝历史上的第三次玄武门之变。
李重俊并非韦后亲生,因此不受待见;武三思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也非常不喜欢李重俊;安乐公主心比太高,她梦想着废黜李重俊,改由自己做“皇太女”;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崇训仗势欺人,与安乐公主动仄侮辱李重俊,甚至称之为“家奴”。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公元706年七月六日,饱受屈辱的李重俊终于爆发,他率领禁军羽林兵三百余人冲进了红极一时的武三思家,手起刀落,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活活砍死。武三思,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武则天被兵谏之时,却在不经意中死在了血气方刚的李重俊刀下.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什么人?武三思怎么死的?
导读:武三思(7世纪-707年),唐朝并州文水人,唐朝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即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仗着自己姑妈武则天大行其道。最终,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武则天被兵谏之时,却在不经意中死在了血气方刚的李重俊刀下。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死,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掌握着唐朝实权。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自己当皇帝,便大力起用武氏亲属。武三思因为是武则天的侄子而获武则天起用,由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武三思性格跋扈,善揣人意,善于阿谀奉承,所以特受武则天信任。早在光宅元年(684年),武三思就屡劝武则天先杀掉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等。
垂拱四年(688年),武三思以韩王、鲁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通谋,迫令他们自杀,并尽杀其党羽,为武则天称帝扫清道路。武后曾欲立武三思为太子,为狄仁杰所驳,仍受武后所信任,唐中宗复位后,进位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降封德静王。
武三思影视剧照
武则天驾崩后,武三思为专权,构陷忠良,并以此为乐,与韦皇后、上官婉儿潜通,成了上官婉儿的情人,而儿子武崇训跟媳妇安乐公主密谋废节愍太子李重俊,让安乐公主当皇太女。
李重俊发动重俊之变,把武三思、武崇训杀死了,但重俊起事也旋即失败,被左右所杀。中宗追封武三思为梁王,谥宣,追封武崇训为鲁王,谥曰忠。唐睿宗立,下令将死去的武三思、武崇训斩棺、暴尸,平其坟墓。
揭秘韦后与武三思秽乱后宫:为何唐中宗充耳不闻?
导读:武则天生有四子: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在武则天称制期间,李弘、李贤被武则天毒死和逼杀,李显曾即位为中宗,但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旦也曾在中宗之后为睿宗,不过“居于别院”,从未上过龙廷。不久,武则天自己称帝,改唐为武周。
在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成为武则天的男宠,由于武则天在私生活以及政治上需要这两个人,就处处纵容他们,以至张氏兄弟把持了朝政,尽为不法之事,不断私杀皇亲国戚。朝廷上的正直大臣十分不满,多次罗列罪状,想置张氏兄弟于死地,可都被武则天驳回。一些大臣见无法控制张氏兄弟,就采取了武力政变的方式。在大臣张柬之等人的策动之下,联络了一批朝中重臣、羽林军将领以及太平公主等皇帝亲族,突然发难,趁武则天卧病之机,攻入武则天的住处,在走廊里搜出张氏兄弟,就地处决,并顺手将武则天请下了台,迎还了中宗。政变后的第三天,中宗即位,去掉武周国号,仍称为唐,中断了十五年的大唐复立。
唐中宗李显在武则天当政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他先是被幽禁于皇宫别院,继而被流放到房陵,在房陵亦被软禁。在武则天当皇帝的十五年里,他们夫妻俩的确是胆战心惊地过日子,因为武则天已害死了两个亲生的儿子,李显唯恐什么时候厄运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所以每当京城有诏书传来,李显都惶恐地要自杀。这时候,妻子韦氏总是劝他说:“人世间祸福无常,最多也不过一死,你又何必如此害怕?又为什么要急着自杀呢?”就这样,夫妻俩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十五六年的惶恐岁月。
及至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政变,迎还了中宗,复称大唐,中宗当然立韦氏为皇后,把女儿也加封为安乐公主。由于他们受了许多苦,遭了不少的罪,当了皇帝之后,他们要大加补偿,因此,中宗复位不久,其荒淫享乐的苗头就露了出来。
中唐复位不久,边患不断,灾荒也接连发生。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陕西降特大雨雹,伤庄稼无数,个别地方颗粒无收;过了两年,山东、河南、陕西一代发生了大瘟疫,百姓染疫而死者不计其数,再加上朝廷内的武氏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唐朝的政局应当说很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韦皇后却一力怂恿中宗享乐,不问国政。例如,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二月,韦皇后陪同中宗登上玄武门,观看特设的宫女大宴,数不清的宫女如莺蝶纷飞,摆开一桌桌的宴席,气势既壮观又奇特。等宴会结束后,韦皇后又命宫女相互打斗,弄得中宗眼花缭乱,目眩神驰,而在这时百姓正在饥饿和瘟疫中备受煎熬。第二年元宵节,韦皇后又特命百姓张灯结彩,大庆元宵,她则陪着中宗,带着百官,穿着便服,夹杂在百姓之中共享太平之乐。从这些现象分析,应当说从这时起,韦皇后就有意效法武则天,想让中宗不问朝政,以便自己伺机掌权。
武则天虽死,她的武氏宗族并未失势,尤其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中宗结亲,更是站稳了脚跟。有一次,洛州长史薛季昶曾对张柬之说:“张氏兄弟虽被除去了,但武则天的势力并未彻底铲除,就像汉朝的吕后虽死,她的宗族吕禄、吕产还在一样。去草若不去根,最终还是要复生的。”
武三思之子既娶了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便有了靠山,而中宗复位后不久,武三思又与韦皇后私通,等于父子俩娶了母女俩,更是有恃无恐了。原来,韦皇后与武三思私通,是由上官婉儿牵线搭桥促成的。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武则天当政时,宰相上官仪曾劝高宗废掉皇后武则天,但被武则天的密探侦知,武则天就派人诬告上官仪谋反,杀了上官仪父子,把他家的妻女都没入掖庭为奴。上官婉儿在宫廷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长得十分聪明灵秀,又极富文才,善于吟诗作赋,为武三思所爱。武则天当政时,武三思常在宫中值宿,上官婉儿于是与武三思私通。唐中宗复位以后,上官婉儿马上被召幸,拜为昭容,专门掌管皇帝的制命,深受宠爱。中宗重当皇帝以后,生活日渐浮靡,所宠的宫女也越来越多,也就顾不上韦皇后,而韦皇后又耐不住寂寞,生性淫荡,就找上官婉儿想办法,经上官婉儿撮合,两人就干起了苟且之事。这些事,宫中几乎人尽皆知,只是瞒着中宗一人而已,韦皇后和上官婉儿还多次在中宗面前替武三思说好话,夸他德才兼备,就这样,武三思被中宗拜为宰相。
武氏势力复振,韦皇后也与武氏加紧了勾结,她希图有朝一日能借助武氏的力量登上皇位。朝中的正直大臣见中宗昏庸,朝政腐败,大有岌岌可危之势,就推举张柬之面奏中宗,要求除掉武三思,以加强李唐宗室的力量,其他官员也有类似的陈请。中宗不听,并把这些事告诉了韦皇后,韦皇后再转告给武三思,武三思立即打击报复,将张柬之贬出朝廷,使之死在襄州。其他正直官吏也一一遭到贬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