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覆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

中文名:徐道覆

外文名:Xu tao fu

性 别:男

含 义:始兴相

死亡时间:411年

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徐道覆简介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2年,孙恩兵败自杀,卢循被推为首领。403年,进犯广州,据始兴。409年,进犯建康。411年,兵败逃回始兴,被晋将军孟怀玉等攻破城池,被杀。

人物生平

徐道覆(?—411年),东晋起义军卢循的姊夫。随孙恩、卢循举兵十万起义。402年,孙恩兵败自杀,卢循被推为首领。403年,进犯广州,徐道覆占据始兴。409年,进犯建康。411年,兵败逃回始兴,被晋将军孟怀玉等攻破城池,被杀。

399年(隆安三年),司马元显征调因三吴门阀免除官奴身份而成为佃客的广大民众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充实兵员,称作“乐属”。此举激起当地门阀的愤怒不满;孙恩乘着人心不稳,率众乘机进攻上虞(今浙江上虞)并杀上虞县令,随后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孙恩部众增至数万人。

当时会稽郡、吴郡、吴兴郡、义兴郡、临海郡、永嘉郡、东阳郡及新安郡皆有人响应孙恩叛变,三吴八郡于是一时皆叛,孙恩部众亦增至数十万人。

402年(元兴元年),孙恩兵败自杀,残余兵众推举卢循为首领。

元兴二年(403年)正月,卢循,徐道覆入寇东阳。同年八月,攻打永嘉。刘裕征讨卢循到晋安,卢循窘迫,渡海到番禺,进犯广州,驱逐广州刺史吴隐之,自己主持广州事务,号平南将军,派人到京都进献贡品。当时朝廷刚诛灭桓氏,朝廷内外多事,便暂时任命卢循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徐道覆为始兴相。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攻打南燕,始兴太守徐道覆派人劝卢循乘朝廷空虚起事,卢循不听。徐道覆便亲到番禺,劝说卢循道:“朝廷一直把你当作心腹之患,刘裕还没有回来,不乘此机保住一时平安,如果在平定南燕之后,刘裕亲自率军队到豫章,派遣精锐部队越过南岭,即使以你的神武,也难以抵挡。今天这个机会,千万不能失去。攻克都城以后,刘裕即使回来,也无能为力了。你如果不赞成我的建议,那么我就率始兴的兵马直取寻阳。”卢循很不愿意这么做,但没有办法让徐道覆改变主意,只好听从他的。

当初,徐道覆暗地要造战舰,派人在南康山上砍伐可做船的木材,谎称要到下游城中去卖。后来又说劳力少无法运到下游,便在郡中贱价出卖,价钱减低几倍,居民贪图便宜,卖衣物而买木材。赣江水流急而且多石,出船很难,木材都储存在本地。就这样许多回,百姓的船板积存得极多,百姓却没有任何怀疑。徐道覆举事起兵。便根据卖木材的收据一一索取,不准隐藏不报,雇用许多人拼装战船,十多天便完成。率领士卒进攻南康、庐陵、豫章诸郡,守官都弃城逃走。

江荆都督何无忌,系江左名将,自寻阳驶舟西进,长史邓潜之进谏道:“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卢徐二贼,兵舰甚盛,势居上流,不可轻敌,今宜暂决南塘,守城自固,料彼必不敢舍我东去,我得蓄力养锐,待他疲老,然后进击,这乃是万全计策呢。”无忌不从。

参军殷阐复谏道:“循众皆三吴旧贼,百战余生,始兴贼亦骁捷善斗,统难轻视,将军宜留屯豫章,征兵属城,兵至合战,也不为迟。若徒率部众轻进,万一失利,悔将何及?”

何无忌是个急性鬼,仗着一时锐气,径至豫章西隅,徐道复已据住西岸小山,带了数百弓弩手,迭射晋军。晋军前队,多受箭伤,不敢急驶过去,惹得无忌性起,改乘小舰,向前直闯。偏偏西风暴起,将他小舰吹回东岸,余舰亦为浪所冲,东飘西荡。道复乘着风势,驶出大舰,来击无忌,无忌舟师已散,如何抵当,顿致尽溃。独无忌不肯倒退,无忌执节督战,风狂舟破,贼众四集,可怜无忌身受重伤,握节而死。

豫州刺史刘毅立集水师二万,出发姑孰。到了桑落洲,正值卢循徐道复合兵前来,船头很是高锐,毅舰低脆,一与相触,便致碎损。客主情形,既不相符,毅众当然惊避。卢徐乘势冲突,连毅舟都被撞碎。毅慌忙弃舟登岸,徒步奔还,随行只有数百人,余众都被贼虏去。

卢循审讯俘虏,得知刘裕已还建康,颇有戒心,意欲退还寻阳,攻取江陵,据住江荆二州,对抗晋廷。独徐道覆谓宜乘胜急进。彼此争论数日,毕竟道复气盛,循不得不从,便即连樯东下。

徐道复原欲进兵新亭,焚舟直上,偏卢循不肯冒险,逡巡未行,且语道复道:“我军未向建康,闻孟昶已惧祸自裁,看来晋都空虚,必且自乱,何必急求一战,多伤士卒呢?”道复终不得请,退自叹息道:“我必为卢公所误,事终无成。若使我独力驰驱,得为英雄,取天下如反手哩。”

刘裕害怕卢循侵入,便在石头城设置栅栏,阻断祖浦,用以抵御卢循。卢循攻栅栏失利,战舰又被暴风吹翻,多人死亡。在南岸列阵交战,又大败,便进攻京口,抢掠各县,但没有得到什么。卢循对徐道覆说:“军队疲惫了!不能振作。可以据守寻阳,合力攻取荆州,慢慢地与京城抗争,还可以获胜。”

于是从蔡洲南奔,再次占据寻阳。刘裕先派众将士追击贼兵,自己率领大军随后进击,又在雷池打败卢循。

徐道复率兵三万,将抵江陵,城中惊哗,谣言蜂起,且云:“卢循已陷京邑,特使道复来镇荆州。”好在江陵士民,统感刘道规焚书德惠,不再生贰,誓同生死,因此秩序复定。刘道规使刘遵为游军,自督兵出豫章口,逆击徐道复。徐道复来势甚锐,突破道规前军,节节进逼。不防斜刺里刘遵战舰数艘横冲而入,把徐道复兵舰截作两段,徐道复前后不能相顾,顿致慌乱。道规得乘隙奋击,俘斩无算。再经来舰中的大将,帮同拦截,杀得徐道复走投无路,拚死的杀出危路,走往湓口去了。

刘裕军进次大雷(安徽省望江县)。越宿,见卢循,徐道复大军,舳舻衔接,蔽江而下,几不知有多少贼船,裕令轻舸尽出,并力拒贼,又拨步骑往屯西岸,预备火具,嘱令贼至乃发,自在舟中亲提旛鼓,督众奋斗。

裕又命前驱执着强弓硬箭,乘风射贼,风逐浪摇,把贼船逼往西岸。

岸上晋军,正在待着,便将火具抛入贼船,船中不及扑救,多被延烧,烈焰齐红,满江俱赤,卢循,徐道复纷纷骇乱,四散狂奔走还寻阳。

死亡事件

徐道复走还始兴,部下寥寥,只剩了一二千人,并且劳疲得很,不堪再用。偏晋将军孟怀玉,与刘藩分兵,独追道复,直抵始兴城下。道复硬着头皮,拚死守城。相持数日,即被攻入。道复欲逃无路,被晋军团团围住,四面攒击,当场刺死。

卢循到底做了什么 为什么徐道覆会说: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

接上回,刘裕真在坐着清荡河洛的美梦时,卢徐二人再生事端,甚至大军逼近建康城,刘裕只能飞马疾驰,还好紧赶慢赶,终于是赶上了,卢徐二人尚未攻入建康,同时人心也安定了下来,但是,对于刘裕而言,危机是越来越大。因为此时卢循已经坐拥十几万军队,占据相当多的地盘。

当年与刘裕一块起兵的老战友,北府名将、抚军将军刘毅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因为重病在身,一直没有出兵平叛。不过现在他听说刘裕回来了,病顿时好了大半,可不是高兴的,是心里气得。

虽说都是北府旧将,可多年相处下来,他看着刘裕败桓玄,平南燕,一步步称为国家的顶梁柱,朝堂上的第一人,心里特别不痛快,他自认才能不在刘裕之下,功劳也不小,对刘裕很不服气。

之前他力阻刘裕北伐南燕,也是因为知道如果刘裕功成,就再无人能够制衡他,如今,南燕已平,慕容超成擒,刘裕的事业和功名直上九霄,自己再不奋起直追,恐怕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掉了。

所以,这一回,他不待刘裕有所行动,强支病体,亲自率兵像卢循开战。

可惜,此时的卢循已不是常人所能抵抗的。

刘裕得知后,不禁心急如焚,赶紧写信给刘毅:“我以前常与贼军作战,深谙其作战之术,他们新近又连连获胜,兵锋正锐,不可轻视。你最好等我休整好了,再一同整军与贼开战。”为了成功阻止刘毅,刘裕还专门派了刘毅的堂弟刘藩前往劝谕。

但是刘毅也是一等一的豪杰,他读完信,掷之于地,对堂弟刘藩说:“难道连你也看不出?当初平桓玄,我可是因为谦虚才把首功推让给刘裕的!都认为我不如他?简直笑话!现在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厉害!”

接着他自己带着两万水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逆江西进,去战徐道覆。

徐道覆虽不是名将,却也通晓兵法,他听闻刘毅前来搦战,忙飞报卢循:“刘毅兵众极盛,成败之事系之于此战,你我宜合师力摧其军。此战如若克捷,不忧不得天下。”

此时卢循在长沙刚刚打败了刘裕的弟弟荆州刺史刘道规,占了巴陵,正准备出洞庭,西征军事重镇江陵,以据长江上游。听了徐道覆的报告,便舍江陵与徐道覆连旗而下,约十多万兵将,乘千余艘战船,与刘毅大战于寻阳东北的桑落洲(今江西九江附近)。

刘毅虽然对刘裕很不服,但你就是不如人家。

桑落洲一战,刘毅大败,其与数百人仓皇弃船上岸,仅而获免,遗弃战船、辎重、器械无数,物资堆积如山,尽为贼军所得。

唉,好不容易安定了的东晋朝廷又被刘毅军败的消息吓坏了,毕竟刘毅也是北府名将,也是大佬。京师人心惶惶,惕惧异常。

不过还有个稍微好一点的消息,北伐南燕的军队终于赶回京师,但经过长途急行军,疲乏不堪,且大部分都受伤染病,战斗力极差。而京师建康,素来易攻难守,其守军也不过数千,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皆有畏惧之心。

与此同时,贼军在击败刘毅之后,接连攻克江州、豫州二镇,战士十余万,舟车百里不绝,楼船高十二丈,极其强盛。

当初跟随刘裕一起起事讨伐桓玄的孟昶(chang,三声)探得贼势猖獗,舳舻蔽江,有众十数万,不禁魂驰魄散,想出了一条趋避的计策,拉着皇帝北上,以避卢徐。

当然了,刘裕不同意渡长江北上。

孟昶就一再坚请。

刘裕心烦得很,不由恼怒说:“如今重镇外倾,强寇内逼,人情危骇,均无坚定的信心。如果天子北渡,那么就会土崩瓦解,长江以北又怎么去得了呢!即使能够渡江北上,也只不过苟延一段时间罢了。现在士兵虽然少,却尚可一战。如果真能克敌制胜,那我们君臣一同庆幸,如果京城被攻破,那么君臣同归于尽,假如厄运一定要降临,我必当以死来护卫社稷,横尸宗庙,实现多年以来以身报国的志愿,决不逃窜到荒草林野之间苟且偷生。我意已决,卿勿再言!”

老孟再次泣陈,还自请先死。

孟昶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个本事,那就是对战争发展的分析。前面刘裕伐桓玄,平南燕,他都准确的作出了战争的预判,而北府名将何无忌与刘毅的失败,他也早早的指出,这一回,他看不到朝廷的希望了,认定了贼军一来,京师必然陷落。即便刘裕再厉害,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刘裕见他这样,也很是无语,就说道:“你先别死,看我先打一仗啊。”

孟昶知道刘裕不可能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呈上奏表,说:“刘裕北伐的时候,文武百官都不同意,只有我赞同刘裕出兵的计划,导致强敌乘虚而入,社稷危急,这是我的罪过。现在我只有以死来谢罪。”把奏表封好后,仰药而死。

依照老孟的预测,京师救无可救,确实,当时卢、徐几十万大军摧压而来,京师已危如累卵,而且徐道覆早已定下计划,他和卢循两军合势,利用优势兵力从新亭(南京市西南)至白石(南京市西北)登陆,焚烧船舰,背水一战,实施强攻,占领石头城,进而拿下建康。

这条计划若是顺利实施,以当时刘裕所能统帅的兵力来看,如老孟预料,确实无法抵挡,但任谁也想不到,孟昶饮药自杀却悄悄的改变了整个战局!

卢循起初听从了徐道覆的意见,将舰队驰向新亭。

刘裕自宣布了内外戒严,便发动居民修筑工事,沿江置栅筑垒,并将可堪战斗的士兵集结于石头城,京师守备粗具。

不日,他登城瞭望,见了卢循的舰队,不由大惊失色,汗如雨下。

可见,卢循如能将徐道覆的计划贯彻到底,刘裕将难以招架。

起兵以来,卢徐二人接连打败了北府兵名将何无忌和刘毅,贼人声威大振,不过卢循昔日跟着孙恩时,被刘裕打怕了,不意听到了刘裕已返京的消息,便有些惊慌失色,竟准备退还寻阳,改守江陵,据荆、江两州与刘裕打持久战,毕竟之前数次正面硬刚都没刚过。

徐道覆是个明白人,知道万不能让刘裕喘过气来,遂一再游说卢循,这才大着胆子向建康进军,他调军驰赴新亭,这时候卢循突然听到了尚书左仆射孟昶绝望自尽的消息,卢循顿时乐开了花。

他对徐道覆说:“你看,我大军未至,孟昶就望风自裁。根据这个趋势来判断,敌军不久必自相溃乱。如果决胜于一战,既不是战胜敌人的必胜之道,又会损伤我的士卒,不如按兵待之。”然后不等徐道覆招呼,挥军回泊于石头城西岸的蔡洲(今南京市西南十二里江中)。

徐道覆见卢循竟然退缩蔡洲,心里那个气啊:“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使我得为英雄驱驰,天下不足定也。”

刘裕一直密切关注卢循动向,当看见其船只纷纷停泊在蔡洲,不由大为高兴,乘卢循顿兵蔡洲之机,派人广伐树木,在石头城和秦淮河口等地全部立起栅栏,又在淮口筑查浦、药园、廷尉三垒,派重兵坚守。

而卢循卢老道则安心也很有耐心的等着晋军自行溃乱,但等来等去,晋军一扫疲态,反而还有些强盛了!卢循这才后悔先前不从徐道覆之言,立刻对晋军展开猛攻。

可惜,战场时机,稍纵即逝,这期间,让刘裕不但建设好了各种军事设施,还顺利地集结起自江淮入卫的军队。

卢循数战晋军,败多胜少,偏偏又遭暴风,战舰吹翻不少,死者众多。

无奈之下卢徐二人退据寻阳,准备袭取荆州,据天下三分之二,使士气复振,再寻取机会掉头进攻建康。

公元410年七月初十,两人拔军向南撤退,同时刘裕大发水军追赶,同时又命建威将军孙处等人率领部众三千人从海上绕道,前去袭击番禺。

刘裕叮嘱他们说:“此贼行破,应先倾其巢窟,令奔走之日,无所归投,非卿莫能济事。”

卢循退败之师,无心恋战,沿路遭到东晋各地地方军的袭击,背后又有刘裕追着打,可谓苦不堪言。

他们先是在江陵被荆州刺史刘道规打得满地找牙,被迫走还盆口(九江附近)。不久,又得知老巢番禺已被孙处等人端掉的消息,接着又在大雷(今安徽望江)遭到刘裕的纵火猛攻,退往左里(今鄱阳湖口),而刘裕进至左里再击,贼军被杀过万。

徐、卢两人开始分道扬镳,徐道覆逃返始兴,卢循往番禺方向狂奔。

公元411年二月,始兴被晋军攻陷,徐道覆身死。

三月,卢循一度摆脱了追兵,围攻孙处镇守的番禺,连攻二十余日不下,而晋军已从后尾击而至,卢循于番禺城下又损万余人,只得远遁合浦(广东合浦东北)。

孙处等人率军摄踪而来,卢循弃合浦走交州,一路交战,到了交趾郡龙编县南津(今越南慈仙、仙越地区),终于穷途末路,卢循鸩杀妻子十余人,投水自尽。

至此,由孙恩所兴起的“五斗米教”,前后闹腾了十一年多,终于被刘裕彻底平灭。

至此,刘裕终于不会受制于叛军,他也开始专注于朝堂之上,看着傀儡般的司马德宗,想想昔日的桓玄,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萌生:这个皇帝该是我的!

徐道覆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在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这场长达约十一年的起义,可以说是揭开了东晋司马氏灭亡的前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看成是东汉末年起义的一种承袭,因为孙恩与卢循的这场起义是带有五斗米道的宗教形式的,说白了也是一场愚弄百姓的世族门阀间的漫长战争。

孙恩本就是永嘉南渡的世族出生,而卢循更是东汉名儒卢植之后,与老百姓没有半毛关系。徐道覆作为两人的姻亲,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起义军的高层决策人物。孙恩死卢循继,而卢循死自然就是徐道覆了。在东晋末年的这场孙恩卢循的起义里,作为主要高层之一的徐道覆还是很有能力的。也可以算作是刘裕的一个劲敌。刘裕攻打南燕之时,徐道覆向卢循言明厉害,建议卢循乘朝廷空虚之际再次起事,而作为义军头领的卢循可能是在接受东晋朝廷的招安后享受安逸了,并不愿意,但徐道覆坚持起事,两人的关系也在那,也就勉强同意了。这一次起事,并不是突然的,而是徐道覆依据东晋朝廷内外形势,早就做好了的预谋。在最初的时候,他暗中积累造船用的木材,用计谋瞒过朝廷耳目,从而能在起事之后,一举拿下许多郡县。

利用江左名将何无忌的急性子,用惑敌之计,欲擒故纵,率军伏击何无忌,使得其兵败重伤,而后握节身死。后又与卢循所部结合,在己方战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一举击败豫章刺史刘毅。而也是在这个时候,卢循与徐道覆两人发生了战略上的矛盾。卢循听说讨伐南燕的刘裕回来了,欲占据荆州南郡与东晋对抗,而徐道覆认为当乘东晋还未反应过来之际,迅速东进。两人争来争去,不仅使得东晋军队有了喘息之机,也使得卢循有些消极怠战。

其实,当时的刘裕也立足未稳,所幸卢循的这番犹豫,只是单独的面对徐道覆的进攻。等到卢循终于慢吞吞的有动作的时候,刘裕已经做好了防备,结果卢循在接连失利后,坚持选择退兵去夺浔阳。正是这番犹豫不决,使得刘裕以及东晋朝廷喘过气来,这场卢循与徐道覆的起事最终平息。这场起义的场面其实也是宏大与惊心动魄的,牵涉了几乎整个东晋朝廷,三言两语也不可能完全说得尽,卢循身死后,为什么东晋朝廷揪着徐道覆一路追击不放?原因无非是徐道覆的威胁与影响并不比孙恩卢循两人少,好比于黄巾之乱,主要头头虽死了,却长时间的未能平息。能在有机会杀死徐道覆的时候放过,想想也不可能的事。

客观而言,徐道覆此人并不好评价,毕竟孙恩卢循徐道覆领导的这场起义,是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的,归根结底并没有代表着百姓的利益,孙恩等人利用宗教信仰,为的也只是作为世族本身的利益,而这一场起义,实则是东晋世族门阀相争的一个典型缩影罢了,苦的终归是什么也不懂的老百姓。

单纯的评价徐道覆的话,是个难得的谋将,当初卢循迅速的采取姐夫的意见,恐怕东晋末年的天下之事就有些难料了。刘裕自己也分析过,倘若卢循迅速的东进,后果当真难以预料。可以想象,当刘裕知道只有徐道覆率本军东进的时候,那松了一口气而窃喜的模样。然而就是机会错过就没有了,但他能作为刘裕的对手,显然还是很合格的,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