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萧普贤女
主要成就:临朝称制
皇太后萧普贤女曾苦撑危局平定内乱,结局却悲惨
在大辽王朝有一位叫萧普贤女的契丹女人,她苦撑危局,史册中未载她的生辰,却记下了她的死期,她是大辽国最后的“萧太后”。
萧普贤女是北辽宣宗耶律淳的皇后。
1122年,萧普贤女被辽宣宗耶律淳封为德妃。同年六月,耶律淳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病死,由萧普贤女摄政,遗诏立天祚帝第五子耶律定为皇帝,但他在天祚帝身边,不在燕京,只能遥立。德妃被立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改建福元年为德兴元年。
耶律大石支持了这次拥戴,因而进人北辽政权的核心层。面对金国的军事压力,耶律大石分析局势,认为北辽管辖领地十分狭小,只有燕、云、平及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因此主张向金国称臣,同宋国结好。然而金、宋两国都不接受耶律大石的"好意”,尤其是宋国,认为这是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天赐良机,对北辽重兵压境,战争迫在眉睫。
此时北辽宰相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宋朝的童贯,欲劫持萧普贤女并割地于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内应,为自己的今后做准备。事情败露后,萧普贤女捕杀了李处温父子。
北辽又要应付金国的军事压力,又要平息内讧,实在有些忙不过来。1122年,宋军趁机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攻打北辽,声威赫赫。在宋军的压迫之下,北辽涿州守将郭药师投降,北辽门户大开,危急中萧普贤女派奚王萧干和耶律大石率两万辽军在卢沟河与宋军对峙,不久即击败了宋军刘延庆和北辽叛军郭药师部对燕京的进攻。
当年十一月,萧普贤女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北辽皇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把守居庸关,但没能守住,金兵直奔燕京。
北辽的国运到此为止,因为金兵来了。金兵可不像宋军那么无能,虽然金军数量远不及宋军,但战斗力极强,北辽抵挡不住,连连败北,只好放弃燕京。1123年农历二月,金兵攻占燕京。
在去向何处的问题上,北辽小朝廷内部发生争吵,奚王萧干力主去奚王府立国,因为那里是他的地盘,而耶律大石则主张去夹山投靠天祚帝耶律延禧,理由是辽朝在西北地区还有相当可观的实力。实力派人物奚王萧干当然不会听耶律大石的号令,他领着自己的部队回了奚王府,而耶律大石则挟持萧德妃,率领残军投奔在夹山的天祚帝。
萧普贤女和耶律大石带着随从的官员仓皇逃走,一起投奔天祚帝,萧普贤女思忖自己已立天祚帝的第五子耶律定为帝,天祚帝总不至于降罪,便出古北口,经天德军,赶到四部族(今地不可考)投奔天祚帝。
对于兵败来投的萧普贤女,天祚帝怨恨耶律淳自行称帝而废自己为湘阴王,当即命令左右将萧普贤女捆绑起来杀死,并追废耶律淳为庶人,并将他从宗室谱籍中除名。
揭秘:被侄子杀死的北辽太后萧普贤女是个怎样的女子?
辽国的历史上除了有像萧太后那样出色的女人外,还有一位女人也很厉害,她就是北辽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太后萧普贤女。
萧普贤女是北辽开国皇帝北辽宣宗耶律淳的德妃,耶律淳去世后,她被推举为太后开始主政北辽。在她当政期间,共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击败宋军的打击。第二件处死李处温父子,第三件,城亡之际,选择投奔天祚帝。
按理说如果不是金人攻打大辽,萧普贤女的身份还只是一个王妃,在家相夫教子,根本就没有机会会过问朝政。即便是她有政治野心,也没有机会给她施展才华抱负的空间。
可历史偏偏给萧普贤女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在金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天祚帝选择了逃走,丢下了都城燕京,当时大臣耶律大石拥立天祚帝的叔叔秦晋王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当时萧普贤女是耶律淳的德妃,并不是皇后。可惜耶律淳也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同年六月,耶律淳去世,临终前遥立天祚帝第五子秦王耶律定为皇帝,而萧普贤女就成了太后,开始临朝摄政,也可以说是太后摄政。
这个时候可以说特殊的历史状况,把萧普贤女推到了台前,也推到了权力的核心。可当时的北辽已经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小国,北有金人压境,南有宋朝虎视眈眈,稍有不慎都会灭亡。当时萧普贤女也是非常用心执政的,她面对南宋的攻打没有退缩和害怕,而是选择有作战经验的大将耶律大石出面打败了宋军,也坚定了北辽的战斗气势。
只是再能干的女人,遇到这种危机危急的局面,她也会犯难,何况是萧普贤女。她做了很多努力,但最终也没有改变北辽被金国灭掉的事实,可见萧普贤女是一个很有政治才干的出色女政治家,只是她生不逢时,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最后以至于无法解决。
所以萧普贤女在经历了打败南宋,处死李处温父子后,她最后还是选择了投靠天祚帝。她觉得天祚帝不会杀她,甚至会感激她,可她想错了,天祚帝也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忌恨叔叔耶律淳篡夺了他的皇位,更是痛恨这个女人霸占了他多年的位置。
于是一怒之下,天祚帝杀死了萧普贤女,萧普贤女没有被敌人杀死,也没有被困难打倒,最后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可见这个女人的一生也不容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