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荀林父
名:林父
职 业:军人
别 名: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
死后谥号:桓
晋国中军将:荀林父的生平事迹简介
荀林父(?-前593年),姓不详,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
因荀林父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号,故多称荀林父。因死后的谥号为"桓",称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主要活动在晋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时期(前636年-前581年)。
荀林父之父为大夫,事迹不详。荀林父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即崭露头角,晋文公三年(前633年),城濮之战前,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的别名)。晋文公四年(前632年),晋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队伍)以御狄",荀林父担任了中行的主持。其后任上军佐、中军佐,至晋景公时出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
公元前620年,晋襄公死后,晋人讨论立嗣君,都主张立年长的,派先蔑出使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后因襄公夫人穆赢大闹朝廷指责朝臣:"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执政大臣赵盾等人就背弃先蔑而立了太子夷皋,是为晋灵公,引发秦晋令狐之战。晋以箕郑父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败秦于令狐,白乙丙力战得脱,公子雍则死于乱军之中。先蔑、士会见状,不敢归晋,不得已随同秦师回国。
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曾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还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不如借口生病而辞谢不去,免得祸患降临到您身上。在一起做官就是僚,我曾经和您同僚,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没有听从。等到先蔑逃亡出国,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儿子以及器用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僚的缘故。"
惨遭战败
晋成公七年(前600年),晋与楚争强,荀林父率师伐陈,以救郑,击败楚师。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荀林父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师与楚进行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参见邲之战)。
荀林父统兵救郑,到黄河,了解到郑已和楚讲和,就想回师,而将领之间意见分歧,中军副将先彀擅自率所部渡河,荀林父不得已,被迫令全军尽渡,驻军于邲。楚军由楚庄王亲自统领,庄王起初无意与晋决战,后采纳伍参的意见,认为荀林父新主中军,号令不行,他的副手先彀刚愎自用,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也各自主张,因此打起仗来,晋军必败。庄王遂命孙叔敖挥军北上,与晋军对抗。
此时,晋将魏锜求为大夫未成,赵旃求为卿未成,便擅自向楚军请战,希望能造成晋军的失败。此时楚军中亦有和战的争议,楚庄王采纳伍参的意见,决定与晋军决战,并采纳令尹孙叔敖的意见突袭晋军。
孙叔敖见晋军来挑战,决意先发制人,命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荀林父不意楚大军迫近,惊慌失措,下令晋军渡河后退,击鼓宣布说:"先渡河者有赏。"中军、下军争相上船,先上船的用力乱砍攀登船舷的人的手指,船中的断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来。晋上军因主帅士会早有准备,在敖山设伏应敌,得以不败。楚庄王由此开始建立了自己的霸权,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重任原职
荀林父在这次大战中指挥不力,未能说服主要将领服从他的意图,也未能约束全军统一行动,失败惨重。晋师回国之后,荀林父请求处自己以死罪。晋景公打算答应,士贞子(即士渥浊)劝谏说:"不行,城濮那一仗,晋军三天吃着楚军留下的粮食,文公还面有忧色,左右问有了喜事为什么还忧愁?文公说是因为楚国的子玉还在。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说:'没有人能再来害我了。'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不能强盛。现在上天惩戒晋国,如果杀了林父以增加楚国的胜利,恐怕会使我们不能强盛吧!林父事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想着弥补过错,是国家的干城,怎么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如同日月之蚀,哪里会损害它的光明!"景公于是让荀林父官复原位。此为"困兽犹斗"之典故。
连续获胜
其后荀林父接受教训,注意使全军贯彻一个明确的军事意图,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他又指挥了一次示威性的伐郑的战役,目的是威胁郑国脱离与楚国的同盟,与晋国重修旧好,晋国的军队很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晋景公六年(前594年),荀林父率师攻灭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东北),为此,晋景公赏赐他"狄臣千家"(狄人奴隶一千家)。并赏士贞子晋国的瓜衍之地,并且对他说:"寡人得到狄国的土地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的劝谏,寡人已失去荀林父了。"这也是荀林父在政治军事生涯中建立的最后一次功绩。
不久,年迈的荀林父自觉部分弥补了邲之战的过失后,宣布退出晋国政坛。其子荀庚继立,是为中行宣子。
士贞伯是怎么劝说晋景公不要杀荀林父的?
公元前596年,晋国和楚国爆发了邲之战,晋国失败了。晋军的中军元帅荀林父主动承担责任,请求晋景公赐死自己。晋景公也很无奈,他的本意是不想杀掉荀林父的,但是荀林父打了败仗,必须给国民一个交代,当他正准备下令处死荀林父的时候,士贞子却给晋景公讲了一个发生在晋文公身上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就是,晋景公不但没有处死荀林父,甚至让荀林父官复原职,还是让荀林父担任晋国的致政大夫一职,位列正卿。士贞子到底是如何说服晋景公的呢?而荀林父之后又经历了什么,他的结局如何呢?
士贞子的故事是这样的,他说,想当年晋楚城濮大战的时候,晋文公知人善任而派了先轸主导战役,所以那一战晋国很快便取得了胜利。当先轸他们带着楚军的军粮回到晋国王都以后,晋文公都吃了楚军的粮食三天了,可还是面有忧虑之色。旁边的人看到了,就又好奇又担心的问晋文公说:“如今晋国已经大胜,这可是一件大喜事,为何不但没见您高兴,反而还面露愁容呢?”晋文公就回答说:“那是因为楚国的那员大将子玉还在这个世界上啊!子玉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在楚国一天,晋国就危险一天。”后来,派去楚国那边的探子传回消息,说是楚国的子玉已经被杀死了。晋文公一听到这个消息,表情当即就放松下来,甚至还夸张的说道:“这下子再没有人对我们国家有威胁了!”
士贞子说完了这个故事,又接着说道:“城濮之战后,传来了楚将子玉的死讯,这才是晋国真正的胜利,也是楚国最大的失败。楚国杀掉了子玉这样优秀的将领,说明他们不懂得爱惜人才,这就是他们楚国两世都不能超过晋国的原因所
在。现在老天爷又将这种情况摆到了晋国面前,如果您杀掉荀林父,楚国就胜利了,反之,晋国恐怕不能强盛。自荀林父入朝以来,那是一个忠肝义胆啊!现在他明知自己犯的错只有一死才能抵消,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主动承担了这个风险和责任,这是晋国的一位大贤臣啊!我们怎么能够杀掉这样一位贤才呢?而且,这一次荀林父虽然失败了,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从前的战役中,荀林父的表现不好啊,他的功绩还是很多的。所以,臣认为不可以杀掉荀林父。”
晋景公听后恍然大悟,想着,对呀,荀林父可是几代元老,所立的战功赫赫,仅仅因为一次失败就杀掉他,那就太可惜了,白白让楚国占个大便宜去了。所以,晋景公最终将跪在地上的荀林父扶了起来,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还鼓励他,开导他,让他下次努力。荀林父感动极了,这可是晋景公对他的信任啊,自己一定不能再次辜负国君所托!
后来,荀林父更加尽心尽力的辅佐晋景公,帮助晋景公治理国家。他也总结了邲之战失败的各种原因,接受了失败的教训。荀林父明白,一支军队,只有上下一心,统一指挥和行动,才能成为一支雄军。荀林父亲自组织了一次伐郑的战役,这是他自邲之战失败以来的第一次试水,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思路是不是对的。结果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荀林父取得大胜。原本投靠了楚国的郑国,由于惧怕晋国的威势,转而又投靠了晋国。这对晋国来说可是一个大好的消息,有了郑国作为晋国南下的屏障,同时又作为阻止楚国势力北扩的一大障碍,晋国的外围局势就好转了。
荀林父在这次战役以后,还率师攻灭了赤狄的潞氏,获得了晋景公赏赐的狄人奴隶一千家,曾经帮荀林父说话的士贞子也受到了奖赏。此后,荀林父认为自己已经弥补了邲之战带来的伤害,就主动提出了告老,退出了晋国政坛。
晋国著名战将:荀林父是个怎样的人?
荀林父是晋国的著名战将,横跨晋国最为巅峰的时代,历经文、襄、灵、成、景公五代晋国国君,可谓是晋国的五朝元老,而且跟赵盾相比,荀林父的执政时间更长,所推行的对外战争也更多。晋国的三军和六卿制度,在晋文公时代受到晋国国君的控制,始终处于服务晋国大业的格局。但到晋灵公为赵盾兄弟所弑杀后,卿大夫团队的实力逐渐超越国君,赵盾把持朝政数年,此后的晋国权臣,即非这个荀林父莫属。
荀林父出道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至少在晋文公荀林父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上,在著名的城濮之战中,荀林父就担任晋文公的御戎,就是晋国国君的专职司机,可是站在权力身边的人物。在春秋战国时代,能担任国君司机的本来就是贵族子弟,而能跟随国君参加重要战争的,又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荀林父这个人出身上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的,荀林父本身就是贵族。
荀林父作为国君身边的人,很早就已经成为家族的负责人,在晋文公“作三行以御狄”而后,荀林父当过上军佐,当过中军佐,可谓是军中根植深厚。但自晋文公而后,晋国内政渐渐出现团队派系化,三军六卿逐渐脱离国君管控,具有了独立发展的能力,赵盾家族的权力在晋灵公时代达到巅峰,再是到晋成公时期,荀林父都没有找到更多的机会。直到晋景公时代,荀林父就才被任命为中军元帅,成为晋国军政内阁的一号人物。
在赵盾执政的数年之间,尤其是在晋国储君的争夺战中,荀林父始终处于半中立的态度,即是一方面附庸于赵盾家族,一方面又扶持亲附秦国的先蔑、士会。而这些举动既为荀林父赢得政治上的同盟,更为其在外交策略上的“秦晋之好”而确立先机,在成公、景公时代,晋国得以放松对秦国的警惕,而主要将力量集中在南方楚国,其间作为有亲附秦国关系的荀林父,必有功劳。
当然荀林父在对楚国的邲之战中失利,导致晋国数年之间都受到南方楚国的遏制,楚庄王甚至引领大军北进中原直达黄河岸边,荀林父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是非常清晰的,在率领大军归国以后就主动申请晋景公赐死,但因荀林父在军中威望甚重,尤其是卿大夫们的各大派系此时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军中将领,荀林父并没有因此遭受任何惩罚,反而继续担任中军主将,独掌军政大权。
而荀林父的晚年生涯,通过对郑国作战和对赤狄的作战胜利,为自己的邲之战挽回颜面,晋景公甚至赏赐其“狄臣千家”,荀氏家族此后在三军六卿中即占据三个席位,分别是荀林父、荀首、荀庚,可谓是垄断晋国国政的第一家族,这皆赖荀林父数年之努力耕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