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徐温
别名:徐敦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海州朐山(今江苏东海)
出生日期:862年
逝世日期:927年11月20日
职业: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
主要成就:独揽吴国大权、拥立杨溥称帝
爵位:齐国公→东海郡王→齐王(追封)
义子:李昪(南唐烈祖)
庙号:义祖(李昪追尊)
南唐烈祖李昪的养父:徐温的生平事迹简介
徐温(862年-927年11月20日),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东海)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诰(李昪)的养父。
功升谋议
徐温,字敦美,是海州朐山(今江苏东海)人,青年时以贩盐而为强盗。杨行密在合肥起兵时,徐温隶属其帐下,与杨行密共同起事的刘威、陶雅等人,号称三十六英雄,但唯独徐温未曾有战功。
天复二年(902年)六月,杨行密发兵讨伐朱温,以副使李承嗣暂时主持淮南节度使府中事务。军吏想要用大船运送军粮,时任都知兵马使的徐温说:"运路很久没有通行,芦苇堵塞,请用小艇,也许容易通行。"军队到达宿州,适逢久雨不停,载重的大船不能前进,兵士面有饥色,然而小艇先到。杨行密因此认为徐温才能出众,开始与他商议军事。
天复三年(903年)八月二十五日),杨行密派润州行营招讨使王茂章攻打安仁义,没有攻克,于是派徐温率兵会同攻击。徐温改换所率军队的衣服旗帜,都像王茂章的军队,安仁义不知道对方增加军队,再次出战,徐温奋力攻击,把安仁义打败。 同年九月,杨行密要诛杀朱延寿等人,徐温采纳其门客严可求的计策,让杨行密假装眼睛有病,事情成功之后,徐温因功升任右衙指挥使(一作右牙都指挥使),开始参与谋议。
袭杀张颢
天佑元年(904年)八月,宣州观察使台蒙去世,杨行密任命其子牙内诸军使杨渥为宣州观察使。徐温对杨渥说:"吴王卧病,而令嫡子出藩,这一定是奸臣的阴谋。他日召您回来,不是我派遣的使者及吴王的令书,千万不要立即回来!"杨渥哭着道谢而上路。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病重,平生的旧将都在外作战或防守,只有徐温一人在内,于是参与拥立杨渥之事。同年十一月,杨行密去世,杨渥继位。
天佑四年(907年),徐温与左衙指挥使张颢发动政变,共掌军政,杨氏大权旁落。天佑五年(908年),徐温与张颢弑杀杨渥,不久与张颢有矛盾,派钟泰章袭杀张颢。钟泰章同意后,挑选三十名壮士,宰牛烹羊,刺血立誓。徐温还是怀疑钟泰章不果断,半夜派人试探钟泰章的意图,佯装对钟泰章说:"徐温上有老母,害怕事情不成功,不如暂且中止。"钟泰章说:"话已经说出口,难道还可以停止吗?"徐温于是放下心来。第二天,钟泰章刺杀张颢,徐温趁机将纪祥等人全部杀掉,并把弑杀杨渥之罪嫁祸给张颢,将这些事禀告杨渥的母亲史氏。史氏胆战心惊地哭着说:"我儿子年龄小,居然遭到这样的祸乱,若能保护我们全家归还合肥,就是你的大恩大德。"
独揽大权
徐温杀张颢之后,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继位。从此徐温一人独揽大权,后逐步翦除杨氏旧将势力。徐温拥立杨隆演后,升任升州刺史,并在金陵训练水师。大将李遇对徐温的专权很愤怒,说出不恭敬的话,徐温派柴再用在宣州诛杀李遇。杨行密的旧将人人自危,徐温假装卑下,见到这些人如同见到杨行密,恭谨备至,诸将方才放心。天佑八年(911年),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天佑十年(913年),派遣招讨使李涛进攻吴越,会战临安,副将曹筠投降吴越军,李涛战败被俘。徐温暗中派人对曹筠说:"我用你为将,你军有所求,我没有给你,这是我的过错。"并赦免曹筠的妻子儿女,不仅不杀,还厚待他们。同年秋天,吴越进攻毗陵,徐温与之战于无锡,曹筠被徐温以前的话所感动,临战奔归徐温,于是打败吴越军。天佑十二年(915年),徐温受封齐国公,兼任两浙招讨使,开始镇领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齐国。徐温居住升州,设立大都督府。天佑十四年(917年),徐温迁治金陵,以其子徐知训在广陵辅佐杨隆演,但大事都是徐温遥为决定。徐知训被朱瑾杀死,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李昪)从润州先入广陵,得专政事。
猜疑刘信
徐温虽然奸诈多疑,但善于任用将吏。天佑十五年(918年),江西刘信围攻虔州,久攻不下,派人劝说守将潭全播出降,又派使将此事上报徐温,徐温发怒说:"刘信以十倍于敌之众,攻不下一城,反而派人劝降,凭什么威震敌国呢?"并笞打使者,说:"我这是笞打刘信。"使者被遣回。又令增派军队,于是攻破谭全播。有人诬陷刘信逗留,私下放走谭全播,并说刘信要谋反。刘信听到这些话后,亲自到金陵见徐温,报告战绩,徐温与刘信赌博,刘信拿起骰子高声祈祝说:"刘信若要背叛吴国,愿为恶彩,如果没有二心,一定是浑花。"徐温赶忙阻止。刘信一掷,六个骰子都是红面,徐温很羞愧,亲自斟酒给刘信喝,但始终对刘信有疑心。等到后唐进攻前蜀时,徐温急忙将刘信召到广陵,任为左统军,假托在国内防备敌军,实际上剥夺刘信的守地。
信任严骆
徐温的门客众多,其中最受信任的只有骆知祥、严可求二人。严可求擅长出谋划策,骆知祥擅长聚财兴利。军旅之事,徐温经常询问严可求,国家财用,则经常请教骆知祥,吴国人称之为"严骆"。徐温也高兴自己被认为有智谋,特别赢得吴国民心。起初徐温跟随杨行密击败赵锽时,其他将领都争抢金帛财物,唯独徐温占据余留的粮仓,煮粥给饥饿者吃。天佑十六年(919年),徐温呈请杨隆演即皇帝位,杨隆演不许。又请即吴王位,杨隆演才接受。于是建国改元,任命徐温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武义二年(920年),杨隆演去世,徐温越位拥立杨隆演弟杨溥继位。顺义七年(927年),徐温请杨溥即皇帝位,杨溥尚未同意,徐温即病死,时年六十六岁,追封齐王,谥号武。其养子徐知诰建立南唐后,追谥徐温为忠武皇帝 ,庙号太祖。徐知诰恢复原姓,改名李昪后,再改庙号为义祖。
严可求的一个妙计救了徐温,自己却成为历史罪人
在历朝历代的历史的环境里,在政治斗争中,几乎没有谁对谁错,向来都是胜者王侯,败者为寇,但是我感觉是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首当其冲的应该不能踏破道德的底线,要师出有名,这样,做得的事情才是合乎情理的。
在下面的这个历史的事件里,虽然徐温和严可求在复杂的政治环境里,最终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胜利,但是这胜利却是来得不是那么的光彩。
在唐朝的末年,势力强大的朱温,终于随心所愿,篡唐自立,建立了后梁。唐朝一灭,盘踞在各地的藩镇,便蠢蠢欲动,就开始割据一方,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
而割据政权内部,也是充满了尔虞我诈,局面也是混乱不堪,矛盾重重。
弘农王杨渥,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他的性格孱弱,这就导致了军政大权被弘农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和右牙指挥使徐温控制着。
面对这个局面,杨渥是忧心忡忡,心中自然是愤愤不平,就打算设计除掉张颢和徐温,但是由于他性格的犹疑寡断,自己又没有属于自己真正的实力可以施展,一时自己的愿望很难达成,所以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当张颢和徐温得知了杨渥的心思,他们两个人心中也是惧怕万分,感觉现在是如履薄冰,知道自己面对的危机是多么的严重。
于是怀有同样心事的两个人,不谋而合的走到一起,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秘密的除掉杨渥,然后,他们两个人再瓜分弘农,接着再向后梁称臣。
当张颢感觉时机成熟以后,就秘密的派了自己的部下纪祥等人,缢杀了杨渥。
紧接着张颢和徐温向外宣布了杨渥的死因是急病逝世。
这样张颢和徐温的一块心病就除去 了。但是令徐温更担忧的情况出现了,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张颢看到当时的情况对他有利,于是就想背弃和徐温的盟约,自立为王。
徐温隐隐觉察到,感到十分不安,但是有没有好的计策去应对,心中是焦急万分。这时,他的幕僚严可求见到徐温忧心忡忡的样子,便献上了自己计谋。
正是严可求连环的计谋,让徐温险中求生,一次一次的化险为夷。
张颢面对大好的时机,自立为王的欲望愈发的膨胀。
第二天,张颢便集合文武百官在王府大厅集合,并让全副武装的士族严阵以待,空气之中充满了肃杀的气氛。
张颢见文武百官已经到齐,以一副趾高气扬的口气问道:“现在主上已经去世了,总部军政大权,由谁了主持呀?
本来张颢以为,自己当上主上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他连问三遍,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应声。张颢见此情况不由得大怒。
严可求见机,便缓缓的走向前去,语重长心地对张颢说:“现在四方混乱,总督军政的责任十分重大,自然非您主持不可。但是,现在立刻让大家做出决定,恐怕太过仓促。”
张颢一副疑惑的样子,便问严可求:“为什么仓促呢?”
严可求把当前的情况和他分析了一番,说“刘威、陶雅、李简、李遇,他们皆为州刺史,跟先生都是平起平坐的朋友,您如果今日自立为王,他们自然不会甘心的,不如现在先扶立一位幼主,并且由您来辅佐,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渐渐归心的,那是再图谋大业,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张颢沉默良久,感觉到手的鸭子又飞走了,心有不甘,一时难以决定。
大家感觉严可求的意见甚是有理,于是大家一致推举杨渥的弟弟杨隆演做了淮南留王兼东部诸道行营都统。
张颢见木已成舟,神色非常的沮丧,但又不敢反对。
从此以后,张颢和徐温之间便有了隔阂和猜疑。
张颢意识到徐温是自己最大的对手,若要明着对抗,一定会是两败俱伤的。于是,心生一计,借着杨隆演的名义命令徐温出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
当严可求知道这一消息后,疾步来到徐温的面前向他陈诉其中的利害。
严可求向徐温说:“您放弃衙兵(相当于现在的警备部队)而去地方任职,恐怕即将大祸临头呀,张颢一定会借机把杀害杨渥的罪名全部推到您的头上。”
徐温见严可求分析的很有道理,心中不免的也乱了分寸,徐温当时对这一任命,也感到来得突兀,但没有想到事态是这般的严重。
徐温便慌忙的问:“那我该如何去应对呢?”
严可求一副心有成竹的样子,对徐温说:“您不必担心,我自由妙计。”
严可求马上动身去求见张颢,装出一副很担心的样子,对张颢说:“您和徐温同时辅佐幼主,但是现在大家都在议论,您现在把徐温外派,是有目的的,都认为您要夺取他的军权,要把他派到外面把他杀掉,这是真的吗?这对您的影响可是很不利的呀。”
张颢听到了严可求的这番话,自然是很惊诧的,没想到外面的舆论的风向是如此的严重。张颢惊讶的说:“哪有这回事,可命令已经发布了,怎么能再好改变呢?”
“这事好办,您只等听候佳音便可。”严可求不失时机地说。
第二天,严可求便邀请张颢和众将一起探望徐温。
严可求故意责备徐温道:“古人连一顿饭的恩德,都不会忘记,何况您是杨家三代的老将!现在,杨家的幼主刚刚登位,正是多事之秋,您却只为自己打算,逃到外地逍遥快活,这不是有负先主托孤的重任吗?”
徐温连忙装出羞愧的样子,连声说道:“对!对!这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过错,既然大家都这样说,那我就留下了吧!”。
张颢对严可求的做法,时间久了,也渐渐感觉到,严可求所做的,大都是为徐温着想。时间久了,待羽翼丰满后,必成自己的大患。
想到这里,张颢便派了一名刺客去刺杀严可求。
当刺客突然出现在严可求的面前的时候,严可求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逃生了,便请求刺客准许他写信给杨隆演告辞。
刺客感觉严可求这一要求也是正当的,便应允了。
严可求面对刀刃架在脖子上,却毫无畏惧,提笔直书。
当刺客看到严可求措辞忠烈悲凉,竟然临时改变了主意,对严可求说:“您是忠厚之人,我不忍心下手!”只把严可求的财宝掠去复命。
张颢大怒,却也无可奈何。
经历了昨晚的凶险,严可求马不停蹄地来求见徐温。把昨晚的事情陈述了一遍。
面对此种惊险的情况,徐温决定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两个人决定先行除掉张颢,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
徐温命自己亲军将领鈡泰章私下选取了30名壮士,埋伏于衙堂。
当徐温准备妥当以后,便邀请张颢来衙堂来有要事相商,张颢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徐温和严可求便在衙堂把张颢杀掉了。
一除掉张颢,徐温立即宣布张颢谋杀杨渥、弑主叛逆的罪行。
从此,徐温便掌握了弘农的军政大权。
从这个历史事件可以看出,虽然徐温最后在复杂的政治环境里,取得了胜利,但是徐温曾经弑主叛逆的行为,是掩盖不了的,他违背了道德的底线,任何的奇谋妙策,都是徒劳的。
五代时期强盗出身的徐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高位的?
乱世出英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历史的大手推动下,有些人从默默无闻到闻名于世只不过需要一个小小的机遇。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成功与失败就在于你是否能抓住那个转瞬即逝的机遇。很显然,五代十国时期有不少人抓住了机遇,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徐温算是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从草根出身到官居高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请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五代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的养父——徐温的传奇人生。
徐温年轻的时候日子并不好过,独自一人在外经商,以贩卖私盐为生。后来由于生意惨淡,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他迫不得已做了强盗。不过此人算得上一个有原则的人,他只抢劫那些为富不仁的商贾巨鳄,和一些剥削百姓的大贪官。抢来的钱在填饱肚子之后,如果有剩余的人,他有时还会分给穷困潦倒的难民。徐温本来胸怀大志,绝不想这辈子都做一个强盗,可是命运他无法掌控。还好上天给了他一个机会,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这天,徐温正在为晚饭发愁,到大街上胡乱转悠一圈,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猎物下手,恰巧碰到有人征兵。徐温心想:一直当强盗也不是长久之计,不如投身行伍,别的不说,最起码不会饿肚子了。遂即,徐温加入了杨行密帐下。起初,徐温只是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来参军的,直到后来杨行密亲自找他谈过话,才改变了他的想法。从此,徐温心中想着建功立业,打仗时永远第一个冲在前面,由于表现突出,被升为行军司马。
由于徐温职位升得太快而又战功不足,手下的人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难以服众。当时朱延寿等人一直在作乱,伺机谋反,徐温主动请缨带领一支精兵对朱延寿发起突袭。经过一夜的激战,成功杀死了叛军首领朱延寿。经过这次行动,杨行密手下的人再也没有说闲话的了,反而对徐温阿谀奉承起来。徐温的地位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为杨行密手下第一权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