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萧琛
外文名:Xiao Chen
国 籍:中国
出生地:兰陵
萧琛是什么人?南朝学者、大臣萧琛人物生平简介
萧琛(478―529),一作萧璨,字彦瑜,兰陵人,南朝梁学者、官员。萧琛生于宋顺帝升明二年(478年),卒于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年五十二岁。(文艺辞典续编作生于升明二年,卒于中大同二年,年亦五十二岁。此依梁书本传重行推算)。祖父萧僧珍,为南朝宋廷尉卿。父亲萧惠训,为太中大夫。
个人简介
萧琛雅爱音乐、诗书及醇酒,能文且富辩才。受梁武帝所重用,晚年任金紫光禄大夫。因范缜着神灭论,否定因果轮回,故引起论争。而萧琛亦作难神灭论批判之,并阐扬其所持之佛陀观。著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文集。
藏书故实
南朝梁藏书家。字彦瑜,兰陵丹阳(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为齐太学博士。当时王俭当朝,未为王俭所识。后来王俭为丹阳尹,专门找他担任主簿,举为南徐州秀才,累迁司徒记室。在宣城任职时,曾遇到一僧人南渡,称其有《汉书序传》。僧曰:“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真本。”他再三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甚秘之。后来他将此书献于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普通元年(520),征为宗正卿,迁左民尚书,徙度支尚书,左骁骑将军,领军将军,转秘书监、后军将军,迁侍中。大通二年(528),为金紫光禄大夫。他常言:“少壮三好,音律、书、酒。年长以来,二事都废,惟书籍不衰。”著作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等。
萧琛文言文,萧琛传原文翻译,萧琛,字彦瑜,兰陵人
《梁书·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
萧琛,字彦瑜,兰陵人。祖僧珍,宋廷尉卿。父惠训,太中大夫。琛年数岁,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
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负其才气,欲候俭。时俭宴于乐游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俭坐,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为主簿,举为南徐州秀才,累迁司徒记室。
永明九年,魏始通好,琛再衔命到桑乾,还为通直散骑侍郎。时魏遣李道固来使,齐帝宴之。琛于御筵举酒劝道固,道固不受,曰:“公庭无私礼,不容受劝。”琛徐答曰:“《诗》所‘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座者皆服,道固乃受琛酒。迁司徒右长史。出为晋熙王长史、行南徐州事。还兼少府卿、尚书左丞。
东昏初嗣立,时议以无庙见之典,琛议据《周颂·烈文》、《闵予》皆为即位朝庙之典,于是从之。高祖定京邑,引为骠骑谘议,领录事,迁给事黄门侍郎。梁台建,为御史中丞。天监元年,迁庶子,出为宣城太守。征为卫尉卿,俄迁员外散骑常侍。三年,除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九年,出为宁远将军、平西长史、江夏太守。
始琛在宣城,有北僧南度,惟赉一葫芦,中有《汉书序传》。僧曰:“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
琛寻迁安西长史、南郡太守,母忧去官,又丁父艰。起为信武将军、护军长史,俄为贞毅将军、太尉长史。出为信威将军、东阳太守,迁吴兴太守。郡有项羽庙,土民名为愤王,甚有灵验,遂于郡厅事安施床幕为神座,公私请祷,前后二千石皆于厅拜祠,而避居他室。琛至,徙神还庙,处之不疑。又禁杀牛解祀,以脯代肉。
琛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普通元年,征为宗正卿,迁左民尚书,领南徐州大中正,太子右卫率。徙度支尚书,左骁骑将军,领军将军,转秘书监、后军将军,迁侍中。
高祖在西邸,早与琛狎,每朝宴,接以旧恩,呼为宗老。琛亦奉陈昔恩,以“早簉中阳,夙忝同闬,虽迷兴运,犹荷洪慈。”上答曰:“虽云早契阔,乃自非同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琛常言:“少壮三好,音律、书、酒。年长以来,二事都废,惟书籍不衰。”而琛性通脱,常自解灶事,毕狖余,必陶然致醉。
大通二年,为金紫光禄大夫,加特进,给亲信三十人。中大通元年,为云麾将军、晋陵太守,秩中二千石。以疾自解,改授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卒,年五十二。遗令诸子,与妻同坟异藏,祭以蔬菜,葬日止车十乘,事存率素。乘舆临哭甚哀。诏赠本官,加云麾将军,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赙钱二十万,布百匹。谥曰平子。
翻译
萧琛,字彦瑜,兰陵人。祖父萧僧珍,是宋代廷尉卿。父亲萧惠训,是太中大夫。萧琛几岁时,堂伯惠开抚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必定使我们家族兴旺。”
萧琛小时候,性格开朗而悟性好,有纵横才辩。起家于齐太学博士。当时朝中王俭握有重权,萧琛年少,未被王俭所认识,他依仗自己的才气想要伺望王俭。后来,王俭在乐游苑设宴,萧琛就穿起虎皮靴子,拄着桃枝拐杖,径直走到王俭的座位前,王俭跟他说话,他心中大喜。王俭做了丹陽尹的官,萧琛被征召为主簿,后考取南徐州秀才,又升迁为司徒记室。
永明九年(491),北魏开始与齐建交 友好,萧琛再次受命到桑干,依旧做通直散骑侍郎。当时北魏派李道固作为使者来齐,齐帝设宴招待他,萧琛在御宴上举杯对李道固劝酒,李道固不接受,他说:“公庭上没有私礼,所以我不能受您这酒。”萧琛回答说:“《诗》中有这样的说法‘雨下在公田里,私田也随之受惠’。”在座的人都佩服萧琛的口才,李道固也便接受了萧琛的劝酒。后来萧琛又迁任为司徒右长史。出朝做晋熙王长史,上辖南徐州。回朝任少府卿、尚书左丞。
东昏侯夺取皇位后,时议认为没有朝见典制,萧琛建议根据《周颂烈文》、《闵予》来立即位朝见之制度,这个建议得到采纳。高祖平定东京后,用萧琛为骠骑谘议,兼录事,迁任给事黄门侍郎。梁朝建立以后,萧琛做了御史中丞。天监元年(502),迁任为庶子,出朝任宣城太守。不久任卫尉卿,又迁任员外散骑常侍。天监三年(504),拜官授职为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天监九年(510),出朝任宁远将军、平西长史、江 夏太守。起初,萧琛在宣城,有北方的和尚到了南方,赠给萧琛一个葫芦,里面有《汉书序传》。和尚说:“京城的遗老相传,认为是班固的真本。”萧琛坚决要求得到此书,这本书有很多与梁代时的版本不同之处,纸和墨迹都很陈旧,文字多是龙起飞一类的样子,既非隶书,也不是篆字,萧琛对此事十分保密。后来,他把书赠送给鄱陽王萧范,萧范就把它献给皇宫。
萧琛不久迁任安西长史、南郡太守。母亲去世,离职回家服丧,又逢父亲谢世。后被起用为信武将军、护军长史,不久迁为贞毅将军、太尉长史。出朝任信威将军、东陽太守,迁任吴兴太守。吴兴有项羽庙,当地百姓把它叫做愤王,很灵验,于是就在郡府厅堂事安设床 幕置神座,公事私事都来此请示祷告,前后两任郡守都在郡厅开辟神祠,自己居住其他地方。萧琛到任,把神位移出归还项羽庙,处理此事毫不迟疑,又禁止杀牛供神,用果干代替肉。萧琛频频任郡守,从不理家私产业,有不足则取俸禄,不以这样做为麻烦。普通元年(520),被召为宗正卿,迁左民尚书,兼任南徐州大中正、太子右卫率。调任度支尚书、左骁骑将军、领军将军,转任秘书监、后军将军,迁侍中。
梁武帝在西邸时,就与萧琛亲密而随便,每当朝中有宴,以旧恩情接待他,称他为宗老。萧琛也恭敬地叙述皇帝的旧恩,说道:“早鋍中陽,夙忝同荶,虽迷兴运,犹荷洪慈。”武帝回答道:“虽云早契阔,乃自非同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萧琛常说:“少壮有三爱好:音律、书、酒。年长以后,音律和酒都不怎么爱了,惟有对书的兴趣不减。”萧琛性情开朗洒脱,常常自己下厨房做菜肴,做完事吃完饭,常陶然自乐。
大通二年(528),萧琛做了金紫光禄大夫,加特进,给亲信三十人。中大通元年(529),为云麾将军、晋陵太守,食禄二千石,因患疾病解除了此职,改授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萧琛死时五十二岁。遗言令儿子们把他和妻子同坟安葬,以蔬菜祭祀,葬时仅有车十乘,一切事情都从简。乘车送葬的人哭得非常哀恸。皇上下诏赠给他本官,加封云麾将军,赐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套。赠钱二十万,布百匹,谥号平子。
萧子良简介 齐武帝萧赜次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生平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王。为齐武帝萧赜之次子,母亲为武帝皇后裴惠昭,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位后,他被封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后改南兖州刺史。次年,兼任司徒,转护军将军,镇守西州。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王。为齐武帝萧赜之次子,母亲为武帝皇后裴惠昭,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位后,他被封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后改南兖州刺史。次年,兼任司徒,转护军将军,镇守西州。
萧子良好结儒士,常与文友交流学问。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正位为司徒,居建康鸡笼山西邸,召天下有才之士,其中以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等最知名,时称“八友”。他组织这些名士抄写《五经》和百家著述,依据《皇览》范例,编成《四部要略》千卷。并写有劝人为善之作数十卷。此外,他崇尚佛学,在西邸集名僧讲佛论法,并集朝臣僧徒办佛事,还亲自进出为佛事打杂,因而时佛学大盛,《南齐书》本传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萧子良奉戒极严,自名为“净住子”。何胤的学生锺岏进议曰“食蚶蛎不为食肉”,遭到子良的怒斥。范缜不信佛,子良也以为不满。为政体恤百姓疾苦,遇有灾荒,则上奏朝廷宽减役税、开仓赈济,深受百姓拥护。汤用彤赞叹说:“竟陵王者,乃一诚恳之宗教徒也。”
永明九年(公元491年),萧子良升任尚书令、兼扬州刺史,不久改拜为中书令。永明十一年一月,皇太子萧长懋病逝,谥文惠,史称文惠太子。萧子良作为武帝次子,官至司徒,可谓政、文、佛皆通,他的身边又围绕着一群文士和武士,在群吏中也拥有声望,却未得到武帝青睐。出于多方面考虑,永明十一年四月武帝立太子的长子萧昭业为皇太孙,居东宫。同年七月,武帝病重,萧子良欲与侄子萧昭业争夺帝位,他密谋发动的宫廷政变草草收场。随即武帝去逝,萧昭业在萧鸾的帮助下登基称帝,按照遗诏,萧子良和萧鸾辅政。
隆昌元年(公元494年),皇太孙萧昭业即位,萧子良进位为太傅、尚书令,督南徐州。萧子良终日郁郁寡欢,忧郁而亡,时年三十五岁,葬于生前选定的祖硎山。被追赠为太宰、中书监、领大将军、扬州牧。
生子昭胄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