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孛儿只斤·布木布泰)
别 名:孝庄文皇后,昭圣(太)皇太后
国 籍:清朝
民 族:蒙古族
出生地:蒙古科尔沁
出生日期:1613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1688年1月27日
职 业:侧福晋→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
陵 墓:清东陵之昭西陵(孝陵之南)
谥 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孝庄太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祖母下葬?孝庄太后的生平简介
因为按照清朝早期的葬制,不管皇后死在皇帝前还是皇帝后,都是要跟皇帝合葬的,那么孝庄太后应该是被安葬在葬有皇太极的清昭陵,然而如果按照孝庄太后的意思来,显然就是要违背这个祖制的。
另外地,顺治皇帝死在孝庄太后前,他的陵墓是当时清东陵的最高规制,如果真是将孝庄太后葬入,规格上并不好安排,太高了没有先例,低了不合适,并且地,清王朝还没有出现过为皇太后单独建陵墓的例子。康熙帝一向对孝庄太后很是孝顺,之于孝庄太后的嘱咐也是不敢轻易否决掉,之于祖宗法制也是不想轻易违背,最终只能是在东陵边大红门外东侧修建了暂安奉殿。当时孝庄太后的灵柩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用土掩埋后封闭起了殿门。
一直到康熙去世,孝庄太后的陵寝都没有解决,一拖就是37年。雍正三年(1725年),也就是皇太极与孝庄成亲100周年之际,雍正帝解决了孝庄太后的陵寝问题。他的方法很简单,就直接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将孝庄太后的灵柩葬入到地宫。当时雍正帝给出的书面官方原因是,自从孝庄太后的灵柩安排在暂安奉殿后,给予清王朝带来了国运,以致使清王朝从此蒸蒸日上,因而地,暂安奉殿对清王朝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能够带来吉运,所以就直接建成为孝庄太后的陵寝。这其实是一个十分讨巧的做法,符合中国人惯有的“中庸”思维。 昭西陵位于遵化昌瑞山一带,与清昭陵遥相呼应,取名为昭西陵,意为昭陵之西,更是有着纳入清昭陵体系的觉悟,毕竟也是没有葬在清东陵内,虽然算不上遵循祖制,与祖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也不算是违背得很离谱。从地域上来讲,昭西陵还是属于清东陵范围之内的,那么也就算是没有违背孝庄太后的意愿,把她葬在了儿子和孙子旁边,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级别上来讲,昭西陵是清王朝所有皇后陵中级别最高的,皇后陵墓中也就只有昭西陵的大殿是古建筑中最尊贵、最高级的形式——庑殿顶的,昭西陵还是清代陵墓中唯一一座有内外两道围墙的陵寝
清代后世帝王每次谒陵,必然也是最先拜谒清东陵大东门外的昭西陵,这也突显出了孝庄太后的辈分尊贵,既然是在清东陵之外,所谓的规制也就不用去苛求了,也不用在乎孝庄太后与顺治皇帝陵寝规格的高低了。地理上来说,大红门是清东陵的正门,昭西陵又在大红门东侧,对于谒陵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极大的便利。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太后与慈禧太后比到底谁更厉害,谁更漂亮?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下罕有当权的女性,清朝就出现了两位。这两位太后的政治手腕到底孰高孰低,谁更漂亮?
慈禧和孝庄在生活作风方面别的不说,三藩之乱的时候,孝庄拿出宫中金帛犒赏出征劳苦的将士;甲午战争的慈禧在干吗?
慈禧和孝庄参政程度不同,慈禧是在台前;孝庄在幕后。孝庄在顺治后期到康熙前期在政治上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她培养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顺治帝要出家,孝庄制止了他,避免了一场政治纷乱;孝庄在清朝身历五朝、阅历丰富,康熙14岁亲政后,明天御门听政后就去孝庄太皇太后这儿请安,向她汇报朝政大事,征询她的意见。后来康熙擒鳌拜、平三藩的过程中都和孝庄商量,受孝庄的指导、支持。康熙十四年,三藩之乱正在进行的时候,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机叛乱,孝庄向康熙推荐了图海去平叛,结果一举平定。这说明孝庄虽然不临朝,但对朝廷官员很了解,也证明孝庄是积极参政的。
两个人是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掌政方式,总的来说,孝庄是贤,顾全大局,操心为国,推陈出新。慈禧是一己私欲,集权于一生,排斥新思想(扼杀戊戌变法)。所以前者是清朝最有名的贤后,后者是历史罪人。
1.时代背景,孝庄刚当太后,清朝刚入关,本身她儿子的皇位就不能服人,长不过豪格,贵不过博果尔,而大权又集于多尔滚,可想而知他们母子的处境,加之清朝刚入主中原,百姓中对清的排斥,亲贵中想独揽大权,社会矛盾是相当大的,正是有这位伟大的女性,在其中周旋,智斗多尔衮,主张满汉平等,说服满族亲贵,当慢慢集权的时候,又把权力放到顺治帝,顺治朝的时候,政策性的方向主要由孝庄定,由顺治帝执行,并辅助康熙成为千古一帝。而慈禧,好像处境要比她好的多,却一位依仗已经陈腐不堪的满族宗师,排斥新思想新技术,这一点从她封了宗亲三个铁帽子王,极力阻止戊戌变法就知道。
2.掌权方式,孝庄主要是在乱世混乱中看清形势,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知进退。周旋于各种势力之中,以求平和稳定,在当时的政局中让形势趋于平稳,未掀起大乱,是居功至伟的,一方面依仗鳌拜,索尼等压制宗亲势力,一方面又安抚宗亲,并开始重用汉人范,洪等人,推行新制度,让国家趋于稳定。而慈禧属于那种强压手段政策,一位的排挤异己,并用屠杀的手段进行打压,让人诚服,并想集大权于一身,控制幼帝,阻碍幼帝。所以孝庄死后,人们是对她真心悼念,而慈禧死后,甚至坟都被人挖了。一句话,孝庄是诛心,让人心里诚服,而慈禧是屠杀,让人表面诚服。
3.生活方式。孝庄崇尚节俭,从饮食起居,到生活习惯,无不从简,以素食为主,不铺张,并把宫里省下来的钱用于犒赏士兵和赈灾,入京后一生居于慈宁宫,更没有修别院兴土木,并教导两任皇帝体恤民情。而慈禧生活奢靡,扩建颐和园,畅春园,集珍宝于圆明园,宫里银子不够就到民间取,甚至不惜挪用军备。相比之下,孰是孰非一眼便明。
4. 教育后代:慈禧不如孝庄
皇太后的一个重要工作是为皇家培养接班人,这项工作孝庄远比慈禧做得出色。孝庄培养了顺治帝和康熙帝,她主要是教导幼帝如何勤政爱民,当皇帝有所作为的时候,她便退居二线,放手让皇帝去处理和锻炼,但遇到政策性的错误的时候,她还是会去向皇帝劝导,真正皇朝处于危险时刻,她还是挺身而出,一句话,她是培养千古帝王,为帝王排除一切阻碍和危险。而慈禧,他培养的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几乎无所作为,老婆说:你每次就那么几下就完事了,看看隔壁老王多厉害,也不学学人家,赶紧去读读,李塘的往事,这篇文章,老王就是在他那调理后变厉害的,不 了解的可以百度搜索一下。那是因为皇帝已经没有实权了,慈禧是把权力集于自己身上,而忽视了对帝王的培养。其实在孝庄时期,皇帝是有实权的,不出大的政策性的错误,一般都是由皇帝自己裁定。
5.相貌:慈禧更胜一筹
能被选入宫中做妃子的,相貌都不会差。孝庄被野史称为“玉儿”,就是因为相貌出众;而更有野史记载慈禧貌美如花。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下的话,慈禧的相貌肯定要比孝庄略胜一筹。
从现存的慈禧照片和画像上看来,慈禧晚年非常有风度,而孝庄的画像就体现不出这一点。皇太极当初选孝庄入宫时,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慈禧则是咸丰皇帝从成千上万的美女中选出来的,相貌如何,不言自明。
6. 政治权术:孝庄难比慈禧
孝庄太后所处的清初年代,皇权还远没有达到清末那样至高无上的高度,真正决定朝中大事的是“八旗议政会议”,所以孝庄的权力也就不可能有多大;慈禧则不同,她当时在政府中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无人可以与她抗衡。所以说,慈禧应该有和武则天相仿的权力,孝庄和她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7. 个性,慈禧个性强,孝庄从来都是忍。
总的来说,孝庄属于在乱世中寻求平衡,运筹帷幄,力求各方面均衡,安民心,以求一碗水端平,她考虑的是整个大清王朝的兴盛,一心辅助帝王,成就帝王,自己甘于操劳,属于牺牲自我成全帝王的典范。而慈禧,属于寻求自身和自己集团的利益,对民心不太看重,一味镇压,以武力服人,并不把实权交予皇帝,让皇帝成为碌碌无为帝王,属于牺牲帝王,而成全自己集团利益的典范。
康熙为什么近40年,都不让祖母孝庄皇太后“入土为安”?后世对她的评价
孝庄太后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女性,孝庄太后的一生跌宕起伏,她辅佐过三代皇帝,而在那个政权变动的时代,孝庄太后也是用自己的冷静和智慧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而这些经历也成就了她在政坛上的地位,她是大清最了不起的女人。
孝庄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比她年长二十岁的姑父皇太极,随后孝庄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而后皇太极猝死,朝野上下动荡不安,很多有野心的王侯都希望可以登上帝位,为了稳定局势,孝庄太后在此时开始联合各方面的势力,其中和多尔衮的关系尤为紧密。
在孝庄太后的努力下,他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登基,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虽然福临已经登基,但是毕竟他还是个年仅六岁的小孩子,所以当时皇位也是岌岌可危,很多的有野心的王侯并没有的因此而停歇。
顺治在位期间朝野动荡,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就驾崩了,这个时候年仅八岁的玄烨即位,也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登基之后,尊孝庄为天皇太后。因为康熙在年幼的时候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照顾,所以孝庄就负责抚养康熙,也是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虽然孝庄在政治方面有卓越的才华,可是却不会过多的过问政事,当年康熙对于孝庄非常的尊敬,虽然知道孝庄不喜过问政事,可是每次在做决定之前,康熙还是会先请教孝庄的意见,这也让年幼的康熙在政治方面开始渐渐成熟。
康熙和孝庄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亲密,而在孝庄太后七十五岁的时候,因为病重而离开了人世,但是让世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个时候康熙没有将孝庄和皇太极合葬,而这一拖就是三十八年。
原来在孝庄还没有去世之前,她就曾经说过,自己在去世之后不要和皇太极合葬,因为当时太宗陵寝已安,如果让孝庄和皇太极合葬的话,那么就要重新动土,这样很不吉利。再者孝庄的内心还时刻惦记着顺治和康熙,所以希望可以将自己葬在顺治孝陵的周边,可以一直守护着他们。
在孝庄去世之后,针对孝庄合葬的问题也一直都是僵持不下,让康熙感到非常难办,最后持续了三十八年也没有安葬孝庄,直到雍正三年的时候,才开始动工修造西陵安葬孝庄陵寝。
康熙帝: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雍正帝: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赵尔巽: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
杨珍:孝庄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苏跃:皇太极把她看作一位聪明颖慧,贤达有为的贤内助;顺治帝福临则把她看做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而不是母亲;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历代女子中,我对孝庄敬重有加,其贤德为后宫争相效仿的对象,其才能卓越,又为正统所出,不被世人所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