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徐熙
国 籍:南唐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金陵(今南京),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
出生日期:唐僖宗光启年间
逝世日期:975年(乙亥年)
职 业:画家
主要成就:江南花鸟画派之祖
代表作品:《玊堂富贵图》《石榴图》《春燕戏花图》
徐熙简介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杰出画家徐熙生平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江宁(今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
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一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但可知其卒于宋灭南唐之前。他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他经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每遇景物,必细心观察,故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在画法上他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的表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傅色。他在所著《翠微堂记》中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当时徐铉记徐熙画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图画见闻志》)。
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梦溪笔谈》)。宋代《德隅斋画品》中著录徐熙《鹤竹图》,谓其画竹“根干节叶皆用浓墨粗笔,其间栉比,略以青绿点拂,而其梢萧然有拂云之气”。米芾又谓他画花果有时用澄心堂纸,用绢则“其纹稍粗如布”。这种题材和画法都表现他作为江南处士的情怀和审美趣味,与妙在赋彩、细笔轻色的“黄家富贵”不同,﹝指黄筌与黄居父子﹞而形成另一种独特风格,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然而《图画见闻志》中记徐熙为南唐宫廷所绘的“铺殿花”、“装堂花”,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叠石,傍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存生意自然之态”。这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也构成了徐熙绘画的另一风貌。
“徐熙画派”又称“徐派”,“徐熙画派”的形成及后世影响
徐熙画派又称”徐家野逸“,简称”徐派“。中国著名的画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代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徐氏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自心自性自悟自得的花鸟画家,以其天才的杰出表现,画风影响了五代江南地域画家的艺术追求,别创野逸一格,由此形成徐熙画派,对后世花鸟画影响颇深。
虽江南一布衣,但志节高尚,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绘的汀花野竹、小鸟渊鱼、草木虫兽,皆妙入造化。徐氏的笔墨技巧,对于后世影响很大,至徐熙之孙徐崇嗣出,徐熙画派名声渐振。后经张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陈道复、文征明、徐渭等人加以发展,成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从而与黄筌的花鸟画派,两者互相竞争,影响了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花鸟画坛。
画派特点:
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独创”落墨法“。”没骨渍染,轻淡野逸“”下笔成珍,挥毫可范“,风格”清新洒脱“。[1]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故后人以’徐熙野逸”称之。
画派演变:
中国的花鸟画在五代趋向成熟,而写实就是其成熟的标志之一。黄筌始创的勾线填彩,奠定了工笔花鸟画的基础,具有开宗立派的历史意义。徐熙则以一介布衣,游戏笔墨,将当时已经成熟的水墨山水画的技法融入花鸟画中,开创了“落墨为格,杂彩副之”的“落墨法”花鸟画新风格,与黄筌的细笔重彩形成两大流派。此后一千多年花鸟画历经起落盛衰,但绘画风格一直在这两大流派的影响之下。
徐熙为人“志节高迈,放达不羁,以高雅自任”,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他在《翠微堂记》中自谓:“落墨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工。”其画笔墨粗细兼施,纵横野逸,志在标新立异。但当时正是“诸黄”的富贵艳丽、工致精细画风占据主流,故被讥为“粗恶不入格”,排除在皇家画院之外。但徐熙在写实基础上求笔墨之变,却也适应了绘画由稚拙进入写实,又由写实转向写意的发展总趋势。因此,他的画风渐渐为人所识,对后代花鸟画发展的影响力甚至超过“诸黄”。
画派影响:
徐熙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他经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每遇景物,必细心观察,故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在画法上他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的表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着色。这种题材和画法都表现他作为江南处士的情怀和审美趣味,与妙在赋彩、细笔轻色的“黄家富贵”不同,而形成另一种独特风格,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徐熙的孙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勋皆善画。
进入北宋后,由于当时“黄家富贵”成为北宋宫廷花鸟画的标准,徐崇嗣不得不放弃了祖父笔下的野花野草,而是宫中的牡丹、海棠、芍药、桃竹、蝉蝶、繁杏等,都是富贵画,但他又标新立异,创造了一种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的“没骨”画法。
徐熙与黄筌都代表了五代花鸟画的新水平,具有重要历史地位。黄成为院派花鸟画的典范;徐开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由此形成了花鸟画中的两大流派。此后花鸟画的发展就是在这两大流派的基础上,不断地演进变化,逐渐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格局。一般说来,宫廷绘画中更多的是富贵的画风,而在民间则是野逸的画风在流行。
谁后世称之为“野逸派宗师”?五代野逸派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欣赏
徐熙 ,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因不屑于踏入仕途,终生置于画院之外,故后人称他“江南处士”或“江南布衣”。一生未进皇家画院,耳目所习皆为江湖田野,山果渊鱼,所画题材,多为花竹林木、菜蔬药苗、蒲藻虾鱼。他画翎毛,多为凫雁鹭鸶等野禽,骨贵清秀,后世称之为“野逸派宗师”。他不慕虚荣,不求奢华,处事宁静淡泊,专心绘画。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他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态,所作花木禽鸟,形骨清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色,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从而创造出“清新洒脱”的花鸟画新风格。北宋郭若虚曾赞其“学穷造化,意出古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他这种以“墨笔”为主的画法“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却能充分表现出“神气迥出”的“生动之意”。更有苏东坡题徐熙《杏花图》诗云:“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可见徐熙的画法以墨色为主,近手写意,同时讲究线与色的相互结合,这种注重表现对象精神特质的花鸟画新风格,被后人称为“徐体”。
徐熙虽身居画院之外,但在李璟、李煜两朝仍享有盛名。据说,后主李煜对他的作品十分看中,收藏其名迹很多,并将他的画挂于宫中。这种被称为“铺殿画”、“装堂花”的殿堂装饰画,据《图画见闻志》载:“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我们在此看到的《玉堂富贵》图,可能是这类挂在墙上的有装饰意味的绘画。但不同的是,此画以淡墨勾线,造型生动,以淡彩敷色,给入超逸清雅之感,从中不难看出徐熙也能工精巧一体的花鸟画。
然而仅凭画史的记载,以画家的在野身份来确认徐熙的画旨,过于强调其“野逸”的一面,对徐熙画风的研究不免失之于狭隘。其实,徐熙的祖父徐温为南唐列祖李昪的义父,李昪篡位后,徐氏家族与南唐主李昪仍保有特殊关系,每以“布衣”身份出入内廷,尤为异数。可见,名门出身对徐熙清雅淡泊的性情仍有潜在的影响;而后高贵的社会地位乃自然成全了足可与黄筌相媲美相并列的画史地位。因此,“徐黄体异”论的根本,是从审美与风格的角度出之。
徐熙《豆荚蜻蜓图》
旧传徐熙所画的《豆荚蜻蜓图》,就常被看作是其野逸题材的代表。画中蜻蜓造型丰满,背部与腹部的结构经墨色分染后,产生毛绒绒的视觉效果。这对翅膀的渲染,虚实得体,白粉复勒主翅脉,用笔极其熨贴,轻盈灵透的双翅与墨染的身体虚实相生,妙不可言。在“勾勒法”、“勾填法”的基础上,画家又直接以点染和撞粉法,传神描绘出豆花的娇嫩与豆角的饱满。这幅画不过咫尺大小,表现技法却极尽丰富多变。所以,简单地看待徐熙的“野逸”风格不免失之偏颇。
徐熙《飞禽山水图》
无款,谢稚柳考证徐熙真迹,或传派作品,神品上上。
徐熙因不屑于踏入仕途,终生置于画院之外,故后人称他“江南处士”或“江南布衣”。他不慕虚荣,不求奢华,处事宁静淡泊,专心绘画。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他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态,所作花木禽鸟,形骨清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色,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从而创造出“清新洒脱”的花鸟画新风格。北宋郭若虚曾赞其“学穷造化,意出古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他这种以“墨笔”为主的画法“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却能充分表现出“神气迥出”的“生动之意”。
徐熙《花蝶图页》
图幅中大石左侧的竹竿上有篆文倒书"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经谢稚柳鉴定并撰文,认为五代徐熙所作。
曾经近代钱镜塘收藏,钤有"海昌钱镜塘藏"朱文长方印记。另有钱女"惠翔心赏"朱文长方印记。
无款,谢稚柳考证徐熙真迹,或传派作品,神品上上。
徐熙因不屑于踏入仕途,终生置于画院之外,故后人称他“江南处士”或“江南布衣”。他不慕虚荣,不求奢华,处事宁静淡泊,专心绘画。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他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态,所作花木禽鸟,形骨清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色,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从而创造出“清新洒脱”的花鸟画新风格。北宋郭若虚曾赞其“学穷造化,意出古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他这种以“墨笔”为主的画法“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却能充分表现出“神气迥出”的“生动之意”。更有苏东坡题徐熙《杏花图》诗云:“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可见徐熙的画法以墨色为主,近手写意,同时讲究线与色的相互结合,这种注重表现对象精神特质的花鸟画新风格,被后人称为“徐体”。
徐熙《雪竹图》立轴
雪竹图描写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作者用烘晕皴擦等法,描绘竹石覆雪的景象。石后三竿粗竹挺拔苍劲。其旁有弯曲和折断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细嫩丛杂的小竹参差其间,更觉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竹节用墨皴擦,结构清楚。竹叶用细笔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势。地面秀石不勾轮廓,只用晕染方法衬出,以示其雪。此图无款识。画中大石右侧的竹竿上,有篆书体倒写“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此画以线条墨色为主,工整精微而写实,为五代的佳作。
图幅中大石左侧的竹竿上有篆文倒书"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经谢稚柳鉴定并撰文,认为五代徐熙所作。
曾经近代钱镜塘收藏,钤有"海昌钱镜塘藏"朱文长方印记。另有钱女"惠翔心赏"朱文长方印记。
无款,谢稚柳考证徐熙真迹,或传派作品,神品上上。
徐熙因不屑于踏入仕途,终生置于画院之外,故后人称他“江南处士”或“江南布衣”。他不慕虚荣,不求奢华,处事宁静淡泊,专心绘画。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他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态,所作花木禽鸟,形骨清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色,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从而创造出“清新洒脱”的花鸟画新风格。北宋郭若虚曾赞其“学穷造化,意出古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他这种以“墨笔”为主的画法“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却能充分表现出“神气迥出”的“生动之意”。更有苏东坡题徐熙《杏花图》诗云:“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可见徐熙的画法以墨色为主,近手写意,同时讲究线与色的相互结合,这种注重表现对象精神特质的花鸟画新风格,被后人称为“徐体”。
徐熙《梅花双鹤图》 立轴
传为徐熙所作。
徐熙画笔质朴简练,黄筌画笔富丽工巧,分别开创了画史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两大花鸟画体系,直接导引了花鸟画在两宋的鼎盛时期的到来。
徐黄皆多产画家,仅《宣和画谱》记录的画迹就分别达到二百五十九件,三百四十九件。只是鹤画不多,徐氏为《鹤竹图》一件,黄氏也不过《竹鹤图》三件、《六鹤图》二件、《双鹤图》、《独鹤图》、《梳翎鹤图》、《红蕉下水鹤图》各一件,总共九件而已,今皆不传。据说黄筌任职后蜀画院待诏时,奉诏在偏殿壁上为鹤写真,作《六鹤图》,计绘"唳天、警露、啄苔、舞风、梳翎、顾步"情态六种,"精彩更愈于牛",画成之后,竟被真鹤误以为同类而相与亲近,偏殿由此得名"六鹤殿",其写实本领之高强可见一斑。
两宋的画院制度保证了花鸟画创作的高度繁荣,高手迭出,佳作累累,连宋徽宗赵佶也画过《瑞鹤图》之类以鹤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匀净的石青天空勺祥云缭绕的楼宁之间翻飞着仙鹤二十,白羽黑翎,仙姿翩翩,显然已不是一般的写生之作,而是为赵宋朝廷祈祷于安祥瑞的寓意画了。
徐熙《玉堂富贵图》紙本
花中之王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自古以来被人们所喜爱,同时,也是历代画家用来表现吉祥、富贵、美好的题材。如把牡丹与白头翁画在—起,就叫作“富贵白头”。中国古代著名花鸟画画家徐熙的这幅画,将牡丹和玉兰、海棠相配,因此得名《玉堂富贵图》。
《玉堂富贵》此图是一幅竖轴画,画中牡丹、玉兰、海棠布满全幅,花丛间有两只杜鹃,图的下方,湖石边绘了一只羽毛华丽的野禽。枝叶与花鸟,先用墨笔勾出轮廓,然后再敷以色彩。玉兰、牡丹、海棠,白的淡雅,粉的娇媚,在石青铺地儿的映衬下,更现端庄秀丽之气韵。这种满纸点染,不留空隙的画法,显然是受了佛教艺术的影响。
徐熙虽身居画院之外,但在李璟、李煜两朝仍享有盛名。据说,后主李煜对他的作品十分看中,收藏其名迹很多,并将他的画挂于宫中。这种被称为“铺殿画”、“装堂花”的殿堂装饰画,据《图画见闻志》载:“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我们在此看到的《玉堂富贵》图,可能是这类挂在墙上的有装饰意味的绘画。但不同的是,此画以淡墨勾线,造型生动,以淡彩敷色,给入超逸清雅之感,从中不难看出徐熙也能工精巧一体的花鸟画。
黄筌和徐熙之间有关系吗?"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故事
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评价来概括二家的不同艺术风格. 1.师承关系不同,黄筌师承唐代的刁光胤等所谓的"正统派".徐熙师承关系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2.题材不同,黄筌多取材于宫中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熙善画自然中的题材. 3.表现技法不同,黄筌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熙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 4.格调不同,黄筌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熙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情趣和朴实淡雅的格调. 黄,徐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
原文
国初,江南布衣徐熙①、伪蜀翰林待诏黄筌②,皆以善画著名,尤长于画花竹。蜀平,黄筌并子居宝、居寀、居实,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名一时。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轧己,言其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也。
本段注释
①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唐时不仕,后入宋。与黄筌并为五代宋初花鸟画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
②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人。仕前、后蜀,入宋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与诸子及弟惟亮并善花鸟画,自成一派。
本段译文
本朝立国之初,江南处士徐熙、后蜀翰林待诏黄筌,都以善画著名,尤其擅长画花竹。后蜀平定后,黄筌及诸子居宝、居寀、居实,以及弟惟亮,都入宋而隶籍于翰林图画院,擅画名于一时。此后江南平定,徐熙被征至京师,也送到图画院供职。品评他们的绘画风格,黄氏父子兄弟画花,妙在着色,用笔极为鲜艳细致,几乎看不到墨迹,只以淡淡的色彩染成,他们自称为"写生";徐熙画花,则是用墨笔画的,特别潦草,然后在水墨上略施彩色,神气便迥然而出,别有一番生动的韵味。黄筌妒忌徐熙超过自己,就说徐熙的画粗糙拙劣不入流,徐熙遂被罢去图画院待诏的职事。徐熙之子于是仿效诸黄的风格,更不用墨笔,而直接用彩色来画,称所画为"没骨图",且精工与诸黄不相上下,黄筌等也不再能指摘其瑕疵,因而得以列入图画院入品的作品中。然而所谓"没骨图"的气韵,已远不及徐熙的作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