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曾参与策划夺门之变

本名:徐有贞

别称:徐珵

字号:字元玉;晚号天全翁

所处时代:明朝

主要作品:《武功集》

主要成就:参与策划夺门之变

官职: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明朝徐有贞:借土木堡之变上位的投机分子

明朝徐有贞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土木堡之变”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一些试图想要借此上位的投机分子来说吗,却是天大的好时机。徐有贞就是在这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吗,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徐有贞剧照

徐有贞原来的名字是徐程,他对与天文地理,阴阳术方面的东西特别有研究,无论在生在那个年代,都是不容小觑的人。但是你知道什么夜观星象之类的事情,在古代倒是常有发生,虽然在现在看来不是很可信,但成功的例子还是有的。

一开始的时候,徐程还是常常向皇帝建议,通过他的观星术发现,在明英宗亲自出兵攻打蒙古之战一定会失败,无论是凑巧还是上天安排,明英宗被俘入,徐程名声大噪,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在蒙古大军来袭的时候,徐程建议将国都南迁,遭到一片骂声,自己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于是他又开始谋划新的东西。

陈循是当时的内阁大臣,这徐程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真会占星术,他向陈循谏言,说我最近夜观星象,您马上要升官了,就拿玉来孝敬您,玉有高升的寓意,果然这陈循屡屡升迁,从此二人关系别提多好了。

因为这种占星术向来不是很靠谱,这徐程也毫不在乎,总是拿这个说事,于是自己在朝廷的名声越来越丑,在陈循的建议下,改名为徐有贞,这名一改还真起到好的效果了,徐有贞立马平步青云起来。

明英宗复辟之后,除掉了徐有贞的眼中钉于谦,这下徐有贞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一副小人得志的姿态,甚至开始对付起当时和自己一起支持复辟的友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再加上徐有贞依赖的是天这个不是很靠谱的家伙。

败下阵来的徐有贞被判入狱斩首,但是运气再一次眷顾了他,杀头那天京城忽降雷雨,古人大多迷信,就认为不吉利,徐有贞也就逃过一劫。之后还希望自能能够再被受用的徐,可没少好好努力,但没有什么实效,也就郁郁而终。

徐有贞书法

虽说徐有贞在政治仕途上不是很顺利,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其出色的书法能力,也不能因为他政治上的不顺心就否定他在学术上的造诣。


徐有贞书法

徐有贞擅长书法这时公认的,他擅长书法,尤其擅长行草,他的小行书更是精妙绝伦,他下笔尖峭,可以说每一笔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洒脱,这一点和他做官倒是截然相反。在书法的时候,徐有贞的笔法瘦劲豪放,一笔一划间都彰显着书法的霸气和侵略性。

那种在书写时候的神韵是一般人不可比拟,也轻易模仿不来的,徐有贞子在书法上可不会有半点占星术的影子,他力求变化,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书法作品往往就展现出一个人的另外一面,在书法世界里的徐有贞远离朝政,他的眼前在没有难以应付的官员,也不需要担惊受怕,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他有的只是那份属于自己的情怀,对书法的喜爱。

更有评论这样赞美徐有贞的书法,早年的时候,他学习古典书籍,中年的时候虽然没什么显赫的成就,但是规规矩矩就,晚年的时候,是他豪放气派展现的最突出的时候。

他的作品被后人抄写临摹《别后贴》更是被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里,可见徐有贞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他的弟子吴宽、外孙等人都受他影响,没没有给他丢脸,在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

鹧鸪图徐有贞

《鹧鸪图》是徐有贞作的诗,全诗抒发了徐有贞寄情山水,表达了想要归家的强烈思念之情。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诗歌方面的造诣还是比较高的。


鹧鸪图

诗的前两句给人饱满的画面感,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证当时的景象,但是在诗人笔下,一景一物却体现的如此清晰,萧瑟的秋雨淋湿的松软的泥土,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苦涩;雨点敲打着苦竹,时而节奏轻快,时而又舒缓,像扣人心扉的旋律时不时还传来鹧鸪的鸣叫。

不仅生动的描述了画面的形之美,秋雨的冰冷,苦竹的萧条,鹧鸪的悲鸣。而且生动的记录下一同构成场景的声之美,整个前两句都向读者渲染了一种悲凉冷清的景象。

诗的三思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全部,画中秋雨敲打下的苦竹,鹧鸪感人不已的悲鸣,都勾起了世人的思乡之情。触景生情是每一位诗人的表现,加之徐有贞身在江南,却一直在仕宦之外,可以说并没有得到重用,仕途不是非常顺利,有这样浓厚的思乡之强完全是寄托在他正处于瓶颈的境遇。

所以深藏在作者心中的悲凉之情,此刻正好被悲啼的鹧鸪唤醒,顿时情感奔涌而出,细腻而明感的诗人,最终败给了眼前这悲秋带来的凄寒,诗人一边感慨为什么会让自己见到这番景象,同时又是对自己未来仕途的担忧,真想重归故乡,做一只快乐的鸟。

全诗再现了画面,并蕴藏了丰富的情感,给人一种特殊的抒情效果。

石亨徐有贞

石亨和徐有贞均是明朝时期的官吏,是与明朝夺门之变有关的人,石亨甚至可以说是主力军。石亨是一名勇将,而徐有贞则是一名文官,或者说是一名政客。


徐有贞图

据记载,石亨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人,十分擅长骑马和射箭,在战斗方面十分优秀。多次打败瓦喇。而徐有贞,一开始的名字是叫徐珵,作为政客的他主要是为皇帝出主意。他是一个喜欢功名利禄的人,看重权势,但是由于本身能力和其他方面都不是特别出众,所以一直没有被重用。他比较喜欢玩小聪明,喜欢贪图小便宜。石亨与徐有贞的交际主要是因为明朝时期的夺门之变。当时,武将石亨和公公曹吉祥密谋将被关押在南宫的朱祁镇扶持为王。而徐有贞因为喜欢功名、看重权势,所以,就特意与这俩人交好。于是,三人开始在这场谋位之战中组成联盟。在扶持之人上位之后,石亨和徐有贞都在官职上有了迁升。后来,石亨和曹吉祥在朝廷上的权利越来越大,大到有人看不惯了,于是上书请求罢其官职,而徐有贞本来就是墙头草类型的人,所以,为了再一次获得权势,他开始挤兑石亨,这就形成了三人互相挤兑的局面,使皇帝失去了对三人的信任,最终,徐有贞被贬,而石亨也因权势被夺,自杀而死了。石亨和徐有贞都是有野心的人,他们的胜利注定因他们的贪念而结束。


石亨和徐有贞有什么关系 石亨和徐有贞的结局

石亨徐有贞

石亨和徐有贞均是明朝时期的官吏,是与明朝夺门之变有关的人,石亨甚至可以说是主力军。石亨是一名勇将,而徐有贞则是一名文官,或者说是一名政客。

据记载,石亨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人,十分擅长骑马和射箭,在战斗方面十分优秀。多次打败瓦喇。而徐有贞,一开始的名字是叫徐珵,作为政客的他主要是为皇帝出主意。他是一个喜欢功名利禄的人,看重权势,但是由于本身能力和其他方面都不是特别出众,所以一直没有被重用。

他比较喜欢玩小聪明,喜欢贪图小便宜。石亨与徐有贞的交际主要是因为明朝时期的夺门之变。当时,武将石亨和公公曹吉祥密谋将被关押在南宫的朱祁镇扶持为王。而徐有贞因为喜欢功名、看重权势,所以,就特意与这俩人交好。于是,三人开始在这场谋位之战中组成联盟。在扶持之人上位之后,石亨和徐有贞都在官职上有了迁升。

后来,石亨和曹吉祥在朝廷上的权利越来越大,大到有人看不惯了,于是上书请求罢其官职,而徐有贞本来就是墙头草类型的人,所以,为了再一次获得权势,他开始挤兑石亨,这就形成了三人互相挤兑的局面,使皇帝失去了对三人的信任,最终,徐有贞被贬,而石亨也因权势被夺,自杀而死了。石亨和徐有贞都是有野心的人,他们的胜利注定因他们的贪念而结束。

揭开诬陷于谦的徐有贞:他的结局竟是这样!

徐有贞,原名徐珵,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的外祖父,因诬陷明朝著名功臣于谦而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为后世不齿。准确的来说,徐有贞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人家称他“矮子肚子里疙瘩多”,意思是他知识渊博,无书不精,是一个博学广闻的名士,书法也好。他也曾经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兴建“广济渠”,还曾参与治理黄河,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没有将自己的才学用到治国安邦上,反而仗着自己的小聪明投机钻营,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利益,最终留下骂名。徐有贞是进士,但他最拿手的学问却是观星象,历史证明这门奇特的学问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额外的好处。正统八年大明朝廷出了大事,明英宗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

蒙古人马上兵临北京城下,面对蒙古人的威胁,郕王(即后来的明代宗)召集群臣商议,徐珵根据星象的变化,居然别出心裁的建议迁都,这个荒诞不稽建议当堂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和嘲讽(明朝早期的文官还是有些硬骨头的),徐有贞从此名声就坏掉了,多年不获升迁。

徐有贞不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更加挖空心思去升官,转而去拍内阁首辅陈循的马屁,又通过收买于谦的门生,求于谦在代宗面前推荐他担任国子监祭酒,但是代宗一听说是这个人马上就摇头反对,鄙夷地说:“就是那个建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心术不正,任国字监祭酒之职岂不败坏了诸生的心术!”,徐珵升官无望,以为于谦没有推荐他,便对于谦心生怨恨,他也知道徐珵这个名字已经彻底臭大街了,便在陈循的建议下,改名叫徐有贞。

历史给了徐有贞第二次机会,远在蒙古被俘的明英宗被放回来后,一直梦想着复辟重新登基,徐有贞看准机会,与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一起发动夺门之变,拥戴英宗复位,徐有贞因为有功,被升为内阁大臣兼兵部尚书,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

在这次夺门之变中,徐有贞确实立了大功,兵变开始前大家还在犹豫,徐有贞却通过夜观星象得出结论,“时至矣,勿失”,最后果然成功,看样子这观星象的学问确实意义重大,但是徐有贞升官后的所作所为却让所有朝臣不齿。

徐有贞升了官,可能是以前在于谦手下太久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很快以谋反罪名下令将于谦,王文等人下狱,并鼓动群臣上奏皇帝杀掉于谦,其实这些人与徐有贞没有任何私怨,只是徐有贞自己觉得在于谦手下太久,政治抱负不能施展(于谦死在这人手上确实有点冤枉),这还不算,他就连首辅陈循也不救,要知道陈循对他有知遇之恩,他的名字就是陈循帮他改的,做人做成这个样子,真是为了升官不顾一切了。

刚开始明英宗对于杀于谦还是有些犹豫的,因为他不糊涂,知道于谦有功,徐有贞却又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意思是指英宗复辟师出无名,但是经过调查后发现于谦谋反没有证据,徐有贞又答复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正是这句话,杀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贞的千古骂名。徐有贞的这句名言被后人提炼成了更加精练的两个字“意欲”成为足于秦桧杀岳飞的“莫须有”相提并论的冤案。

我们到现在也无法理解徐有贞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皇帝杀于谦的心态,仅仅是因为于谦没有举荐他升官,或者是自己在于谦手下窝的时间太久了,不能施展抱负就起了杀心,也可能他就是想再立功升官,在皇帝面前表现一把。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怨恨,也直接导致了他的败落。

杀了于谦后,这位徐有贞和同处一个阵营的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也有了矛盾,这是很自然的,徐有贞毕竟是个读书人,既想独揽大权,又看不上大老粗石亨和太监曹吉祥,最后终于被两人诬陷流放云南,这次再也没人给他喊冤了,直到几年后,曹吉祥谋反,他才被放回老家闲居,天天练武希望能够重新出山,十年后在家乡人鄙夷的目光中病死。

徐有贞是明朝投机政客的一个样本,他为了一己私利用尽手段向上爬,不惜诬陷著名的英雄于谦,却最终败落。徐有贞在回到家乡后,有了一个外孙子叫做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被列为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在明代,人们号称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这也算是徐有贞为中国文化事业做的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