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贞纯皇后明宪宗朱见深第二任皇后

本 名:王氏

别 称:王皇后

字 号:孝贞纯皇后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西安清平乡楼峰

去世时间:1518年

谥 号: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

陵 墓:明茂陵

明宪宗朱见深孝贞纯皇后王氏简介

  孝贞皇后,王姓,其名正史无记载(-1518年),中国明朝时期皇族女性,西安清平乡楼峰﹝今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人。为明宪宗朱见深第二任皇后。

  宪宗为太子的时候,明英宗为其选择合适的配偶,于是选出十二名美女,最后留王氏、吴氏、和柏氏三人于后宫。明英宗中意王氏,但在太监牛玉的劝谏下,最后由宪宗嫡母钱皇后、生母周妃选中吴氏。

  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册立吴氏为皇后。一个月之后,宪宗欲废去吴皇后,周太后疼爱儿子,便随着宪宗废黜吴氏,改册王氏为皇后。 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宪宗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但王皇后为人非常小心隐忍,无故可废,因此王皇后终于得做皇后二十余年,但期间被临幸仅仅数次。

  明孝宗即位后,尊嫡母王皇后为皇太后。明武宗即位后,尊王氏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十二月,上徽号曰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王太皇太后逝世,年60多岁,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原本孝贞皇后是宪宗第二任皇后,理应不能系帝谥,不过由于宪宗元配皇后吴氏因得罪万贵妃被废,故而得以系帝谥也。

  站在今天的时代回头看,其实当了皇后也未必幸福。与她同时代的万贵妃侍宠而骄,横行后宫,王皇后便成为大明赫赫庙堂楼宇阴影中的影子,尚未学会绽放,就要习于凋零。

  轶事典故

  仙泉溪上,一座石桥跨越溪水两岸,古桥、老树、溪水、人家,构成一幅温婉美丽的江南图景。“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古朴的石桥上垂下丝丝缕缕的藤蔓,使得“积庆桥”三个字若隐若现,更添了一抹朦胧之美。在桥上纳凉的老人告诉我们,他们脚下的这座积庆桥,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明孝宗朱祐樘为报答王皇太后救命之恩而建的。何谓“积庆”——“积”是颂扬王皇后所积恩德,“庆”是庆幸弘治皇帝自身,在被万贵妃多次暗害之际,幸而得到王皇太后的保护,他才顺利登上了皇位。

  史书记载

  《明史孝贞皇后王氏传》

  孝贞皇后王氏,上元人。宪宗在东宫,英宗为择配,得十二人,选后及吴氏、柏氏留宫中。吴氏既立而废,遂册为皇后,天顺八年十月也。万贵妃宠冠后宫,后处之淡如。孝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武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号曰慈圣康寿。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明宪宗朱见深活了多少岁?明宪宗墓在哪

  明宪宗朱见深活了多少岁?明宪宗墓在哪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1487年在位)。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初名朱见浚。

  朱见深英明宽仁,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明茂陵,位于明十三陵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明宪宗朱见深,初名见浚。英宗长子,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一月二日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二日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二日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六日,复立为皇太子,改名见深。八年(1464年)正月二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成化。

妙龄皇后为何不敌半老徐娘?朱见深万贵妃畸形恋

  说起古代皇帝的龙床畸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是,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小皇帝不爱如花似玉的妙龄皇后,却喜欢一个并无半点风韵的半老徐娘,这恐怕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独一份”。这个小皇帝就是成化皇帝明宪宗朱见深。

  纵观朱见深的一生,不难看到,他的命运虽曾几度起伏,但是,他却像一直长不大的糊涂皇帝,被莫名其妙的畸形恋情所左右。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是明朝的第八任皇帝。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8月31日,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土木之变”,英宗不幸被瓦剌俘虏,皇太后便命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同时立英宗弟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天顺元年,即公元1457年正月,代宗病重,武清侯石亨等人发动政变,废掉代宗帝位,拥戴英宗复位,朱见深又重新立为皇太子。八年后英宗去世,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皇帝,次年改元成化。

  朱见深在位共二十三年,不仅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上谥号为景帝;而且平反了于谦冤案,让大量被贬逐的正直大臣复职,朝政颇有振兴的气象。但是,好景不长,朱见深渐渐沉迷于神仙、佛道和长寿秘术,纵情声色之娱和货利之乐,朝廷政务陷入一片迷茫之中。

  然而,朱见深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他竟喜欢一个比自己大十八岁的奶妈,而且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这位奶妈就是万贞儿。这位出生于山东诸城的奶妈的出现,不仅让皇帝朱见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后宫一时无人能敌;而且造成了明朝第一个外戚乱政的局面。

  明朝成化年间的瓷器被历代藏家誉为瓷器之冠。为了讨万贞儿的欢喜,朱见深便命景德镇烧造了许多小巧的瓷器送入她的寝宫。如可以在手中把玩的豆彩鸡缸杯,还有用于喝酒的豆彩小酒杯。这些器物都是朱见深与万贞儿畸形恋情的见证。在这些器物的底部,都有双蓝方框的底款,内书“大明成化年制”。这些字都是朱见深亲手所书,是区别其它朝代器物的重要标识。成化年间的豆彩瓷器由于烧造数量极少,保存不易,到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十分珍贵。近年来的香港苏富比曾经拍卖过一只成化年间的豆彩鸡缸杯,比拳头还小的一只杯子,竟然拍了二千三百万港币,成为当时中国明清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

  朱见深即位时不到十七岁,当年七月便立皇后吴氏,八月,废之。从结婚到“离婚”,有如闪电,不要说在古代,即便婚姻自由开放的现代,这样短命的婚姻也不是很多见。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万贞儿这个来自山东的奶妈。 “贞儿”这名字听起来挺可爱,可以给人想象的空间;但实际上在成化元年,这位“贞儿”年已三十五岁了,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半老徐娘。其实,不只是半老,而且其貌不扬。在统记明代史事的纪传体史书《罪惟录》中,描述她“貌雄声巨,类男子”,连母后周氏都曾大惑不解地向儿子讨教:“彼有何美,而承恩多?”

  此时正新婚燕尔的吴皇后就更想不通了。吴皇后年方十九,花样年华。据有关史料记载,她聪明知书,多才多艺,又正值妙龄,谁知入得宫来遇上万贞儿这么一位徐娘半老,却擅宠宫中,还倨傲无礼,全不把皇后娘娘放在眼里。吴皇后如何咽得下这口气?于是“恶之,数加诘责。”并一怒之下“摘其过,杖之。”然而,令这位皇后娘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打在万贞儿身上,疼在朱见深心里,于是便发生那桩朱明皇家“闪电离婚案”,吴皇后一下子被打入了冷宫。

  妙龄皇后不敌半老徐娘,老丑女人打败了可餐秀色,明显悖于常情。那么,万贞儿有什么能耐可以玩转乾坤,让少年天子甘心情愿地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呢?原来,这万贞儿乃宣德时的宫人,朱见深两岁立为太子时,就被派来做奶妈兼贴身侍女。从此以后,朱见深经历着童年、少年和青年各个时期,而这些不同时期都是在万贞儿的身边度过的。一个已经熟透了的女人,一个刚刚懂得男女之间关系的小男人,他们之间会经常发生什么呢?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一段关于宝玉与丫环袭人关系的描写应该是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红楼梦》第六回“初试云雨情”一节中写到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缱绻之后,“迷迷惑惑,若有所失,遂起身解怀整衣,袭人过来给他系裤带时,刚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冷粘湿的一片,吓得忙褪回手来,问:‘是怎么了?’宝玉红了脸,把他的手一捻,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省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了一半,不觉把个粉脸羞得飞红……”其实,朱见深的母后周氏也曾因不解而质询自己的儿子,朱见深回答说,“臣有疝疾,非妃抚摩不安。”不难看出,朱见深与万贞儿的 “肌肤之恋”,同贾宝玉与袭人的“云雨情”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皇后被打入冷宫,朱见深又立了王皇后,但是,这位年轻貌美的王皇后依然不是万贞儿的对手。据有关史料记载,王皇后在和朱见深共同生活的二十三年中,“终其身不十幸。”也就是说朱见深跟她同床共枕只有十次之多。由此可见,朱见深尽管立了新皇后,但是,万贞儿依然是他龙床上的常客。因此,成化二年万贞儿就生下了皇长子。朱见深立刻晋封万贞儿为贵妃。

  然而,这不过是上天开的一个的玩笑。皇长子正月出生,还没有来得及取名,到当年十一月竟然夭折了。于是,万贞儿在美梦破灭之后,就变成了一个狠毒杀手,一个专门谋害胎儿或婴儿的超级杀手。当时,“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但是,有一次万贞儿失手了。原来又一个宫女被宠幸后,传出怀孕消息,万贞儿照例下药堕胎,但中间环节却发生了一些为她不知的情节,这孩子终于被秘密在别宫抚养。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弘治皇帝。

  万贞儿对失子之痛所发起的疯狂自我补偿,开始让自己的亲属大捞特捞,她的三个兄弟喜、通、达,贪黩无厌,仗着姐姐,直把国库当作自家银行。“车载银钱,自内帑出,道路络绎不绝,见者骇叹”,府库几为之掏空。但是,这一切,朱见深都不在乎。成化二十三年,即公元1487年,万贞儿病亡。消息传来,“上不语久之,但长叹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自此,“悒悒无聊,日以不豫”。当年八月,朱见深果然因过于悲痛而驾崩,时年十一岁。葬于北京昌平明茂陵。于是,朱见深与万贞儿二人之间这一段畸恋孽缘总算走到了尽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