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圣宪皇后历史上的甄嬛

中文名:钮祜禄氏

外文名:Xiao sheng xian queen

别 名:孝圣宪皇后,崇庆皇太后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692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1777年3月2日

职 业:妃嫔→皇太后

陵 墓:泰东陵

享 年:86

旗 籍:满洲镶黄旗

揭秘历史上的甄嬛原型 孝圣宪皇后简介

  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很多网友想知道历史上是真有甄嬛这个人,还是电视剧虚构的呢?实际上这部电视剧里面的人物还是真有原型的,在历史上的甄嬛的原型就是孝圣宪皇后。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甄嬛的原型孝圣宪皇后吧!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庚午,生雍亲王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生下乾隆后地位未获提升,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来并不受宠。雍正即位初,直接封为熹妃,估计跟乾隆被密定为储君有关, 居景仁宫。地位次于乌喇那拉皇后、年贵妃、齐妃。但后来随着年妃、皇后相继逝世,齐妃之子弘时失帝意,地位日渐升高。八年(1730年),晋封为熹贵妃,为雍正朝后期后宫统摄者。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弘历十二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逝世。其子弘历登基,是为乾隆帝。以遗命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徽号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同年十一月戊申,乾隆帝追封外祖父凌柱一等承恩公,谥良荣。外高祖额亦腾、外曾祖吴禄追封一等承恩公。

  皇太后中上徽号次数最多的,是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她当皇太后42年,共上徽号九次。她也是皇太后中最高寿的一位,终年86岁。

  孝圣宪皇后简介: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22年(雍正元年二月),册封为熹妃,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进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崩于慈宁宫,享年86岁。

孝圣宪皇后简介 历史上的甄嬛原型钮祜禄氏

  导读:甄嬛历史上的原型为孝圣宪皇后雍正帝妃,乾隆帝生母,钮祜禄氏的人生跨越康雍乾三朝,做太后的四十二年更是国家全盛时期,享尽荣华富贵。

  甄嬛,即孝圣宪皇后,雍正帝妃,乾隆帝生母,钮祜禄氏的人生跨越康雍乾三朝,做太后的四十二年更是国家全盛时期,不但享尽荣华富贵,更幸运地亲眼看见了自己的玄孙。

  1691年生,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最初在雍亲王府邸为妾,号格格,为低阶侍妾。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雍亲王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生下乾隆后地位未获提升,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雍正即位初,直接封为熹妃,居景仁宫。地位次于乌喇那拉皇后、年贵妃、齐妃。但后来随着年妃、皇后相继逝世,齐妃之子弘时失帝意,地位日渐升高。1730年,晋封为熹贵妃,为雍正朝后期后宫统摄者。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弘历十二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逝世。其子弘历登基,是为乾隆帝。以遗命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徽号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同年十一月戊申,乾隆帝追封外祖父凌柱一等承恩公,谥良荣。外高祖额亦腾、外曾祖吴禄追封一等承恩公。

  乾隆帝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再加上太后身体一直十分硬朗,也因此乾隆每次出巡,太后都同行。拜谒孝陵,秋猎木兰,同是每年必去的。遇到太后生日,乾隆帝率王公大臣奉觞称庆。

  太后的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寿辰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北京城郊万寿山原名瓮山,早在辽时便已经成为皇家园林,明代称“好山园”。1750年4月,在钮钴禄氏六十大寿前一年,乾隆下令在好山园旧址大兴土木,建造“清漪园”(即颐和园),并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山前建起为母亲祈福的“大报恩延寿寺”。

  乾隆四十二年,一向身康体健的钮祜禄氏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正月辛巳,正在圆明园过冬的钮祜禄氏偶感风寒,乾隆闻讯立即从繁亢的政务中抽出身来直奔圆明园长春仙馆看望母亲,侍奉老太太进餐养病。

  然而钮祜禄氏毕竟已是年老体衰,病情很快急转直下,但老天也没折腾这位老太太,给了她人生的又一次福气。十四天后的正月二十五,她安然逝于长春仙馆。

  她去世的第二天,乾隆为她为谥号为“孝圣宪皇后”,并普免天下钱粮一次。

  就在钮祜禄氏去世一个月的时候(二月二十六),乾隆还作出了一个决定:为母亲建造一座金发塔,盛放她生前梳落的头发。

  在钮祜禄氏下葬之前,乾隆都要每天前往灵堂祭奠行礼。王公大臣们都觉得乾隆自己已是将近七旬的老人,每天这样来回地奔波实在过于劳累,纷纷请求他隔几天再行礼一次。六十七岁的乾隆都一一回绝,仍然每天前往。

  在礼仪都行满之后,四月癸丑日乾隆往谒雍正泰陵,而同一天“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棺木也由北京城迁到了泰东陵。她的棺木所过之处,当地的该年赋税均减十分之七。

  五月,钮祜禄氏的牌位奉入太庙。

  十月,金发塔落成,共用六成金三千零九两九钱八分,塔高四尺六寸,底二尺二寸。塔内供有无量寿佛一尊及钮祜禄氏的头发。乾隆下令,于十一月初三日将金发塔安放于寿康宫东佛堂,继续为另一个世界的钮祜禄氏升天祈福。

  再往后,钮钴禄氏的谥号不断增加,从乾隆年间的“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一直到嘉庆年间的“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甄嬛传》背后的真实历史:雍正的家庭生活悲剧

  导读: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五十一、五十二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齐妃眼见儿子与皇后亲热的情景,深知自己的罪行会连累儿子前途。齐妃托付皇后照顾皇长子弘时,绝望自杀。这里,就有个问题:齐妃是谁?弘时又是谁?齐妃李氏,知府李文辉女。三子,弘昐、弘昀,弘时,只有弘时活至成年,其他两个皆殇;一女,下嫁星德。这里,我们要注意,雍正皇帝共得十子四女。

  长子弘晖(1697年),母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生于(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殇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实际上的第二子弘昐,因早殇而未序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六月初二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二月二十九日殇。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二子弘昀,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八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月二十日殇。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三子弘时,雍正削其宗籍。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十三日,殇于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日。四子弘历,清高宗,乾隆皇帝。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时为雍亲王格格);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知道吧,从1697年夏开始,直到1704年为止的这很长一段时间里,给日后的雍正皇帝生育过儿女的,就只有齐妃李氏了。附带说一句,齐妃李氏为雍正皇帝所生的女儿也是在这一时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齐妃李氏受宠的程度。

  雍正皇帝第一子弘晖逝年8岁,第二子弘昀逝年11岁。此后,弘时成为雍亲王府邸的大阿哥。弘历(乾隆皇帝)出生前,年已八龄的弘时,还是雍亲王的独子。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皇帝宣布秘密建储的决定时,却以“诸子尚幼”为理由,认为不可举行(公开)建储。当时弘时已20岁,绝非幼龄,况且其子,雍正皇帝的长孙永珅,也已3岁。雍正皇帝的上述话语,透露他在考虑皇嗣人选时,实际上已将弘时排除在外了。按常理而言,弘时应是雍正皇帝择嗣时的首要人选。因为他既在诸子中排行最先,又已成人,且有子嗣,其生母李氏在雍邸时已是侧福晋,其名份仅次于嫡福晋乌拉纳喇氏。弘时的上述优势,都是弘历所不具备的。可是,雍正皇帝建储时却弃长而择幼,选中比弘时小7岁,尚是一位少年,其生母钮祜禄氏在雍邸时并无正式位号的弘历。雍正皇帝为何不喜欢弘时呢?

  弘时20岁以前,先后经历了康熙皇帝两废太子,诸皇子为谋取储位拉党结派,明争暗斗,皇十四子允禵率师西征,收复藏地,康熙皇帝猝死,胤禛获取皇位等一系列大事。乾隆皇帝称弘时“放纵”、“不谨”,表明他具有率直、任性的性格特征。尽管尚无史料予以证实,但根据雍正皇帝其后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这一情况,似可判断早在雍正皇帝继位前,弘时对于允禩等人,即有一定好感,他对康熙朝晚期储位之争的看法,具有与其父胤禛截然不同的倾向性。因此,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秘密建储时,当然要将这位怀有异志之子,排除在外。尽管如此,雍正皇帝继位前,他与弘时之间并无明显的利益冲突。当父子两人分别完成从皇子到皇帝,从皇孙到皇子的角色转换后,由于具有居长、生母地位较高等优势条件,弘时对储位怀有希冀,也是情理中事。然而,雍正皇帝秘密建储后,这对父子的关系逐步恶化,双方矛盾的性质,也随之改变。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皇帝的秘密建储虽然做得十分缜密,但仅3个月后,便由他本人泄露了天机。是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皇帝周年忌辰,雍正皇帝并不亲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仅13岁的爱新觉罗·弘历代其前往。这是一个意味深长之举:在位皇帝特遣未来的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计已定,储位已有所属,并祈求先帝在天之灵的佑护。对于雍正皇帝这一举措最为敏感,且又因之最为沮丧者,莫过于弘时。一年后,他的疑虑再一次被证实。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祭景陵”。至此,弘时对储位的幻想已完全破灭,在怨恨与嫉妒心理的作用下,他进一步倒向雍正皇帝的反对派允禩一方,对其父所做一切持不以为然的态度。

  雍正皇帝的继位,使允禩等人所拥戴的皇十四子允禵帝梦成空,他们做为新帝的反对派,受到皇权的制约和打击。雍正皇帝在秘密建储中以弘历为储嗣,弘时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永远丧失。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这一共同原因,使弘时与允禩等人在政治上相通相近,并对雍正皇帝产生极大不满。从实质上看,雍正皇帝与弘时的矛盾,具有维护或削弱皇权的性质,随着弘时与其父关系的恶化,他已逐步站到皇权的对立面,为皇权所不容。值得注意的是,雍正皇帝继位后与弘时之间矛盾的发展,呈现出显着的阶段性特征,从中也反映出秘密建储之举以及雍正皇帝对允禩等人的打击逐步升级,对于他与弘时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雍正皇帝继位初始,对弘时尚怀有父子之情,为其择师一事,颇费心思。元年(1723)冬,56岁的安庆府教授王懋竑被召见,授翰林院编修,“命在三阿哥书房行走”。王懋竑原籍江苏宝应,自幼师从叔父王式丹,“刻厉笃志,耻为标榜声誉,精研朱子之学,身体力行。”雍正皇帝特从千里之外,找来一位惟谨惟慎,具有浓厚封建正统思想的宿儒,专门辅导弘时的学习,用心可谓良苦。这说明他对弘时尚抱有一定希望,认为后者或许能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有所长进,改弦更张,使父子关系得到改善。

  福建漳浦人蔡世远被雍正皇帝选做弘历与弘昼的师傅之一。史载,王懋竑上任后,与蔡世远“同侍内廷,卯入酉出,敬谨奔走”。看来,雍正皇帝继位后,即阖家迁入紫禁城皇宫,弘时虽已完婚生子,但亦同住宫内,并未分府另居。雍正皇帝所称弘时“断不可留于宫庭,”即指此而言。

  清宫每年岁末,例由皇帝向大臣颁赐福字。元年十二月,雍正皇帝“命书房中有未得福字者,令亲诣养心殿”。适逢“三阿哥奉差出府”,王懋竑“不往书房,不得与赐,而蔡公独得之。次日,三阿哥言当请赐”,王懋竑“以小臣不敢请”,与户部尚书张廷玉相商,张廷玉对他的态度深表赞赏。这件事中,弘时的率直性格与王懋竑的谨小慎微作风,都表露无遗。弘时的“奉差”则表明,此时雍正皇帝与弘时的关系尚未破裂。雍正二年(1724年),王懋竑奔丧还乡,雍正皇帝令其“治丧毕即来京,不必俟三年满”。说明在他看来,王懋竑对弘时的规劝与教育,是无人能够替代的。是年冬暮,有从京师至江南办事的官员见到王懋竑,“促来春进京,且致三阿哥惓惓属望之意。”足见弘时对师傅王懋竑颇有感情。更重要的是,这反映出直至雍正二年(1724年)底,弘时的情况还属正常。雍正三年(1725年)八九月间,王懋竑扶病返京,但“养疴旅邸,不接一客”,半年后休致归里。有关史籍记述他返京后的情况时,都只字未提三阿哥,表明弘时这时已出事,雍正皇帝勒令他做允禩之子,当发生在三年(1725年)八九月之前。王懋竑的养疴与休致,同他为避祸端而生急流勇退之念,或许也有一定内在联系。

  促使雍正皇帝与弘时关系急剧恶化的具体原因与过程,已无考,但看来与清除反对派的进程,息息相关。雍正皇帝清除反对派的斗争始于雍正二年(1724年)。翌年二月后,因“三年服阙”,雍正皇帝不再有所顾忌,打击力度随之加大。所以,雍正三年(1725年)春夏之交,弘时因储位落空而与皇父的矛盾迅速激化之际,也恰是雍正皇帝清除反对派的斗争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正是在此期间,弘时的立场完全转向允禩等人,同雍正皇帝的关系彻底破裂,按照他的禀性,甚至还可能公开表示对允禩等人的同情,以及对雍正皇帝的非议。这自然需要极大的勇气,而允禩等人也会以各种方式,予以拉拢。弘时在受到被逐出宫、勒令为允禩之子的严惩后,并未退缩,依然故我。因此,四年(1726年)二月,雍正皇帝将允禩、允禟等人从玉牒除名仅仅一个月后,对弘时也予以同样惩处。三年(1725年)春夏之间,雍正皇帝公开表示与弘时父子之情已绝,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这不仅是为“教导”其他皇子,更重要的是为了警告仍“以允禩为屈抑”的诸王大臣们,“使知儆戒”。弘时被除宗籍,交与允祹“养瞻”后,其心情与处境皆可想见。仅仅挨过一年半,24岁的弘时便郁郁而终,也是不难预料之事。

  弘时事件,不仅是雍正皇帝个人家庭生活中的一幕悲剧,而且是那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满族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的产物。雍正皇帝在清除反对派的斗争中株连甚众,打击面过宽,以致遭到众多皇室、贵族成员及朝臣们的抵制与暗中指责。这一不满情绪与舆论势头之大,甚至冲击到雍正皇帝本人的家庭,连其亲子也加入反对派营垒,站到了他的对立面。雍正皇帝对弘时的严惩,只是可以泄愤于一时,却无法改变他在清朝最高统治集团中的孤立处境。乾隆皇帝继位后,立即着手解决宗室成员所受惩处问题,释放允禵等人,恢复弘时的宗籍,并辅以其它一系列纠偏措施。这固然是为了促进宗室内部团结,以巩固统治,但也间接表明,即使是雍正皇帝所选定的嗣皇帝,对于他的有关做法,同样怀有异议,只是隐而不露罢了。

  弘时事件发生在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由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向秘密建储制嬗变的转型时期,是两种皇位继承模式交叉碰撞下出现的一个历史现象。弘时对储位的希冀,表明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观念,对他已有较深影响,使之不自觉地以此做为要求雍正皇帝立己为嗣的根据。他在价值观等方面,同清朝入关初期的皇子(如顺治皇帝之子,实际为皇长子的福全以及康熙皇帝长子允禔)相比较,已有明显不同,受到汉文化熏陶而留下的印记,在他身上更为突出。

  秘密建储的实施,并不能完全消除皇子对储位的希冀,更无从根绝他们的权力欲望。弘时在雍正初年政治风云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生动实例,此后清朝的历史,也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揭秘真实甄嬛曾红杏出墙:心上人为其服毒自杀?

  导读:这一章我给大家讲解雍正帝的二号甄嬛——熹贵妃钮祜禄氏。在《甄嬛传》第55集,雍正皇帝使用了只有皇帝才可具有的权力——赐姓,剧情是将甄嬛的“甄”姓改为“钮祜禄”氏,同时,晋升她的宫中封号为熹妃,并指定甄嬛为皇四子弘历的生母。讲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甄嬛的原型其实是大家熟知的乾隆皇帝的生母。所以,今天讲解的二号甄嬛实际上就是电视剧中的甄嬛本尊。

  大家一定会问,《甄嬛传》中的甄嬛真的就是历史上的熹贵妃吗?这部电视剧中的甄嬛和历史上真实的甄嬛(也就是熹贵妃)到底有没有关系呢?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发现有以下信息相吻合:甄嬛的出身与历史接近。《甄嬛传》中说,甄嬛的父亲是一位大理寺少卿,这个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庭长,掌刑狱案件审理,也就是一个正四品的官僚。而档案《清列朝后妃传稿》记载熹贵妃身世:“四品典仪官凌柱女”,典仪官就是监督典礼仪式的侍卫官。所以,二者虽然官职不同,但品级基本一致,都是四品的官僚。四品官,其实就是一个中等官僚。

  《甄嬛传》中说甄嬛是选秀女入宫的,这点和历史记录是吻合的。关于熹妃入宫,档案上确实记载为选秀女进宫的,这段历史,在王闿运《湘绮楼集》中有极为生动的描述,说熹妃是承德人,家中贫寒,没有一个可以使唤的下人,到她六七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生计,要她去集市上做生意,卖些小东西,比如酱油、醋、酒、栗子面等。奇怪的是,每当她所到之处,这里的买卖会非常火爆,生意会很兴隆,大家认为她是一只吉祥鸟,都愿意她来到自己的店铺,生意好红火。所以,这个时候,她已经是小有名气了。13岁的时候,她到京师,正赶上选秀女,便“当选入宫” 。

  可是,大家知道,这个时候,雍正还不是皇帝,还是一个王爷,是康熙帝把钮祜禄氏赐给了胤禛,所以,《湘绮楼集》记载:“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她是以秀女身份进入的雍亲王府邸。这里需要向大家说明清代选秀女的制度。所选秀女,共有两种,一种是由礼部主持的,每三年一次,选中秀女,一部分留给皇帝做妃嫔,一部分由皇帝赏赐给宗室王公;还有一种由内务府主持,一年一次,但选中的秀女都是宫女,给后妃使用,因为,清朝的皇帝是不使用年轻宫女的。所以,甄嬛就是这样,由礼部主持的选秀女活动中,被选中的。由于钮祜禄氏出身并不显赫,所以,她进入王府,地位并不靠前,她的前面有王妃、侧妃等,而她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格格。可是,钮祜禄氏这个女孩子很机灵,她居然有了身孕。

  甄嬛生有一子,与历史相符。所以,《甄嬛传》中甄嬛生有一子,而且在雍正帝死了之后,做了皇太后,这一点是与历史相符合的。资料中记载,钮祜禄氏生有一个皇子,那就是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后,弘历继承了帝位,进入乾隆纪元。这些记载都是与历史相符合的。

  也难怪大家这么喜欢《甄嬛传》,原来人物塑造是有原型的。我想问大家,你们对甄嬛这个人的印象怎么样呢?我先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在复杂多变的宫廷斗争中得到了历练。甄嬛年幼入宫,不谙世事,甚至于都不想被皇帝宠幸,更不要说与其他妃嫔争宠了。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诸如:遭下人冷遇,太监康禄海因为甄嬛不被皇帝宠幸,而离开了碎玉轩,使她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朋友成为敌人,更使她要在宫中争得一席之地,剧中安陵容背弃了甄嬛,成为皇后的嫡系,千方百计陷害甄嬛,宫中斗争险象环生……在这么多事件发生后,甄嬛成熟了,她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出击,而且更加足智多谋。

  二是甄嬛的感情世界遭到封建礼制的无情摧残。甄嬛入宫后,偶遇风流倜傥的果郡王允礼,经过巧妙的剧情安排,两个人产生了感情。可是,在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制下,这种感怎么能够遂愿呢?最终,果郡王服毒身亡,甄嬛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感情打击。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允礼。雍正帝即位后,大肆打击异己,包括兄弟。由于允礼没有卷进储位斗争,因而没有遭到打击,得以善终。雍正六年,被晋封为果亲王,直到乾隆三年才去世,终年41岁。果郡王一共有两位妻子,生有一对儿女,但是很遗憾,都夭折了。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女。乾隆即位后,把雍正帝谦妃所生弘曕过继给他。而电视剧中,弘曕的生母是甄嬛。

  那么,甄嬛和果郡王是否有见面的机会,并产生感情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本不可能。过春节,皇家要举办乾清宫家宴,那是皇帝和后妃们在一起聚餐,而不会邀来王爷,更不会要后妃和王爷们共餐,这是有严格规定的。那么,《甄嬛传》中,甄嬛和果郡王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应该是两段历史嫁接过来的:

  第一,努尔哈赤大妃衮代与努尔哈赤子代善的暧昧关系,是一段母子恋情。努尔哈赤晚年,曾流露出要传位给代善,并要把衮代托付给代善的想法,因为满洲人早期有“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三朝北盟会编》)这样的记载,丈夫去世,儿子可以娶后母;哥哥死了,小叔子可以娶嫂子,这个叫作“收继婚”,早期满洲有这种习俗。所以身为大妃的衮代听了努尔哈赤的一番话,便早作打算,和代善提前交往,闹出了关系暧昧的传闻。资料《满文老档·太祖》记载了努尔哈赤的话:“吾曾言曰:吾身殁后,大阿哥须赡养诸幼子和大福金。以有此言,故大福金倾心于大贝勒。”

  第二,皇太极去世后,庄妃和小叔子多尔衮的下嫁传闻,是一段叔嫂恋情。关于这段历史,史家多有论证,我在这里不做过多阐述。我的观点是有其实而无其名,也就是庄妃为了保住儿子的地位,不得已委身有权势的小叔子,但碍于皇家颜面,没有举行所谓的大婚典礼。所以,甄嬛和小叔子果郡王的关系,就是这两个故事嫁接过来的,后一段故事则更加接近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