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发明可喝的氧:这样的方法都能被他想出来

 氧气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也都真的氧气属于气体,要用嘴巴和鼻子来吸进身体,然而你想过没有把氧气喝进肚子里,近日中国一团队就发明出了可以喝的氧,携带方便就像拿着矿泉水。

  2002年的一天,还在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做主治医师的徐礼鲜接到任务,要去格尔木给患有高原病的患者治病,徐礼鲜教授于是带领了一支医疗队赶赴现场。

  当时由于高原缺氧,徐礼鲜教授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了高原反应而缺氧,后来立即口服了一瓶5%的高氧葡萄糖,5分钟左右氧饱和度逐渐上升了5%。

  这件发生在徐礼鲜教授自己身上的事情,从此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那还不如直接发明一款可以喝的氧,从消化道也能够提高动脉的养分压和氧饱和度。人体供氧,最重要的就是呼吸道供氧,但是许多病人肺弥散功能下降的病人,使用呼吸道供氧效果很差。如果另辟蹊径发明另一条供氧通道,就是静脉辅助供氧这个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疗效确切、容易推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肺弥散功能障碍、呼吸中枢抑制和战地一线危重伤员的救治。

  有想法就要去付诸实践,于是徐礼鲜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按照以上的思路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一款可以喝的氧应运而生。

  2009年1月,徐礼鲜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历经11年完成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特殊环境缺氧防治新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个成果不仅证明了人体除可呼吸供氧之外,还可能通过“输氧”和“喝氧”来改善缺氧状态。

  从静脉供养,它也能提高动脉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维持时间大概十分钟左右。而通过口服从消化道辅助供氧,它可以维持四十分钟左右,供氧效果提高了四倍之多。徐礼鲜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的这一最新科研成果,也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体供氧的单一模式。

  网友评论:从此,在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的我军士兵再也不怕缺氧了,长期以来困扰高原部队的缺氧难题得到了更彻底的解决,高原地区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徐礼鲜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为我们国家的国防事业也做出了新的贡献。科技创新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新的希望,让我们为徐礼鲜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点赞喝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