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豫章王萧综之子萧直,属于以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据史料记载,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农历3月,梁王萧衍(公元464~549年,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武进)以宣德太后令,逼齐和帝萧宝融禅位。三十九岁的萧衍继任皇位,是为南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公元502~549年)后出家为僧,八十六岁逝世。
萧衍称帝后,平息了东昏侯萧宝卷的残余作乱,讨平反叛;放遣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被幽逼者,“分遣内侍、周省四方”,招集流民、发展生产,并亲耕劝农,推行屯田。与此同时,他大力兴办学校,实行以文治国,并大力提倡朝廷节俭。
不过,南梁武帝的节俭主要是对他本人和功臣们,但其皇室族人却又大方到了徇私护短的地步。后来,由于宗室成员所做的两件事,使他倍受刺激,这也是他后来要出家当和尚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他的六弟临川郡王萧宏,一个是他的次子豫章王萧综。
豫章王萧综是萧衍的次子,他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虽然当时有人怀疑萧综是东昏侯萧宝卷的儿子,但南梁武帝并没有歧视萧综,仍封他为豫章王,并将古豫章郡封为豫章国,还让他做大将军。到吴淑媛失宠之后,出于对南梁武帝的怨恨,就把七个月便生萧综的事告诉了儿子。从此,萧综就觉得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和逐渐南梁武帝疏远了。
后来,豫章王萧综投靠了北魏政权,但后来一直不得志,以致最后客死于北魏国异乡。
由于豫章王萧综背叛了南朝梁国,南梁武帝因而将其子萧直改姓为“悖”,以志其父糊涂反叛,其后裔子孙皆称悖氏。古代,“悖”也通作“孛”,因此亦称为孛氏,读音作bèi(ㄅㄟˋ)。
第二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出自唐朝末期靺鞨族“通用三十姓”之粟末部孛术律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术律氏,在金国时期称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满语为Bodori Hala,汉义“疣”,世居索伦地区(今黑龙江嫩江)。
满族、鄂温克族博都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孛氏者,读音作bó(ㄅㄛˊ)。
姓氏郡望<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至明朝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兰陵郡:兰陵郡始建于西晋朝元康元年辛亥(公元291年),是从原东海郡中分出来的,治所在丞县(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下领五县,其时辖地包括今山东枣庄、滕州市一带地区。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黜。兰陵郡又称济宁、氶县、枣庄。夏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时期,今枣庄地区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西周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地区东属鄫国、南属逼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战国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为齐之滕国。秦昭襄王赢则五十二年丁未(公元前254年),今枣庄地区全境属于楚国。秦朝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部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西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国、南部为楚国。东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属东海郡。三国时期,今枣庄地区全境属魏。两晋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初属鲁郡,先后置蕃县、薛县、公邱县、戚县,南部属兰陵郡,先后置氶县、鄫县、阴平县、昌虑县、合乡县。南北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大宝元年庚午(公元550年)以 后,今枣庄境内只有氶、蕃两县建置。隋朝时期,今枣庄境内北为蕃县,后改为滕县,南为兰陵县,后改为氶县。唐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后改为氶县。宋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为氶县。金国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置峄州。到了元朝,今枣庄地区北部置滕县,南部 置峄州。明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后降为峄县。清朝时期,今枣庄境内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县。民国时期,沿袭清代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今枣庄地区仍为滕、峄两县,由滕县专署领导,后属济宁专署领导。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枣庄升格为山东省省辖市。
历史网(www.7110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