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丛姓历史来源

寻根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伊耆氏,出自帝尧时期枝国首领丛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国名纪》及《姓氏考略》、《庄子》等记载,相传上古帝尧时期有崇(今河南登封)、枝(今湖北宜城)、胥(今山东淄博)、敖(今江西上高)四个古国。

丛,就是其中枝国的首领,因此称作“丛枝”。这四个古国原本都不在帝尧的联盟势力范围,而帝尧为扩张势力,征伐了这四个小国,不久即高奏凯歌,这样,枝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尧的势力范围内的一个诸侯,丛枝亦从此成为帝尧属下之臣。

在丛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车骑将军金日磾,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池北偶谈》记载,金日磾当时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十四岁时即为汉军大将霍去病所掳,成为汉武帝刘彻廷下一名马夫,以后为汉武帝所赏识。

后因金日磾指挥匈奴俘虏为大汉王朝铸金人以祭天,所以汉武帝特赐其为金氏,名日磾,封为车骑将军。

汉武帝去世时,遗诏金日磾与霍去病之弟大将军霍光共同辅佐汉昭帝。金日磾尽忠职守,不敢怠惰,后因功被封为秺侯。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大汉朝廷为官,传历七代,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之时方逐渐衰落。

金日磾的后裔子孙后来逐渐迁居于丛家岘(今山东威海文登),遂以居地“丛家岘”之“丛”字为姓氏,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丛氏正宗。

丛氏族人大多尊奉金日磾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姬姓赵国丛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丛台,又称武灵丛台,位于今河内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三百六十余亩,始建于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执政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由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或称武灵丛台。

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赵雍,是战国时期一位很有作为的诸侯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赵语之子,周显王姬扁四十四年~周郝王姬延十六年(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赵武灵王勇于革新,奋发图强。

赵武灵王发现,当时赵国的将士们穿着宽袖长袍,乘战车作战,行动不便,而胡人紧衣短袖,利箭快马,行动灵敏。于是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射,对作战方式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终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胡服骑射”,就是赵武灵王顺应历史潮流、勇于学习外族长处的一大创举,被传为千秋佳话,历来为人称道。这座丛台,就是赵武灵王为休息娱乐和观看操练兵马而兴建的。

据史书记载,丛台上建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名扬于列国。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文人,如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多次游览丛台,赋诗赞咏。但是,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变化。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其中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连台毁坏。如今人们所见到的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当时是为了了望远方,以便统治县城,以后又进行过重修。

现在的丛台高二十六米,南北皆有门。从石狮雄踞的南门拾级而上,右侧的台墙上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展示了丛台的地理形态。南门外,矗立的石碑上镌刻着当代文豪郭沫若在1961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的诗句;北门内,迎面立着清朝乾隆大帝在公元1705年登丛台的题诗刻石,都赞颂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业绩。

相传,到公元八世纪末叶唐朝德宗李适执政时期(公元780~805年),忠臣吏部尚书梅伯高被奸相卢杞诬陷遇害。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脱后,到大臣陈东初(一称陈日升)家假为家僮。

陈东初与梅伯高结交甚密,是同年科举挚友,是前任吏部尚书,梅伯高出任吏部尚书就是他的保举。在梅伯高被害后曾血祭祀挚友。后来他终日寻梅伯高之子不见,心里一直非常难过。这一年,陈东初与妻子儿女在梅花盛开时饮酒赏梅,暗祝梅花如开得更盛,梅家则复仇有望。不料,当天夜里风雨交加,所有的梅花几乎都被摧残,陈东初见状大失所望,准备弃家入山。

陈东初的女儿陈杏元来到梅花前祝福,而梅良玉亦在梅花前暗自祝愿。第二天,果真梅开二度,陈东初大喜。在梅花二度开放时,陈东初终于得知自己家里的仆僮即梅良玉后,欣喜若狂,便将爱女陈杏元许配给他。

后卢杞又欲加害于陈东初,便奏明皇帝将陈杏元封为御妹嫁至外邦,并将陈东初夫妇下到大牢中。被迫到外邦和亲的陈杏元则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泪一程血地行至邯郸,双双携手登上武灵丛台,由此泣血哭别。

这段感人的历史被世人记作《二度梅》。传说,在梅良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丛台之名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长白山先民传》记载:

满族丛尼勒氏,亦称崇吉喇氏,满语为Congnile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还有一说为乌苏里江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有蒙古族、回族引为姓氏者,蒙语为????????或????????。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回族丛尼勒氏多冠汉姓为丛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丛枝、金日磾、梅良玉。

各支始祖

山东丛氏世系:据学者丛喜密转丛禾生年谱之《丛氏先代志略》记载:丛氏一族,起自文登……先世原始金氏,汉大将军敬侯金日磾裔,避曹魏乱,于黄初元年来(文登)地处丛山中,因以丛为姓,且名其山曰:“丛家岘”……因宋末金元之乱,必有一二世失考,与今族谱世系不能衔接,惟族谱所载始祖讳德佑……《丛氏先代志略》记载:丛氏原来姓金,是汉将金日磾的后裔。因东汉末年避曹魏之乱,于黄初元年东迁不夜居住,并且改为丛氏,因地处丛山中,其住地命名为丛家岘。又因为战乱,前代宗系失考,明朝修宗谱遂从丛德佑开始。丛氏先宗世系不全,是丛氏的一件大憾事。丛氏的祖先曾几次修谱,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把断缺的部分补上。近几年来,丛喜密兴于丛氏宗族资料的研究,力图理清世系丛氏为金日磾之后裔,金日磾又是汉武帝赐姓为金氏,那么金日磾就是丛氏的第一世祖了。其后金赏为第二世、金常为第三世、金涉为第四世、金汤为第五世。按《金日磾传》记载:金汤为汉平帝和新莽时人(公元前7~公元23年),向后推算,是迁至山东文登改金氏为丛氏的始祖,可能为金氏的十三世。现虽不知其十三世祖的名讳,但其世系大体可定。据文登北山村的老人讲:过去文登丛氏宗祠中供奉的最高祖名叫“金尼”,金尼之下皆丛氏。如果确有“金尼”其人的话,应该是改为丛氏的一世祖的父辈,那么金尼就是十二世了。又据史料记载:东汉献帝时(公元189~220年)有金祎其人,乃金日磾之后裔,他反曹被斩,金祎到改姓丛氏(公元265年)相距四十五年,相当于两代人的年数,由此看来,金祎就是十一世。据此可见:从金汤到金祎,中间相隔五世。年数为一百七十年。用六代均之,每代二十八岁,附合人口繁衍规律。据史料载,丛永为四十五世,宋朝大观年间人(公元1107~1110年),从十三世到丛永,其间有南唐时人丛鐇(公元937~975年),丛鐇距丛永相隔一百三十二年。用六代均之,每代为二十二岁,也附合人口繁衍规律,由此而推,他们之间相隔五世,丛鐇可推测为三十九世。从丛鐇向上追溯到金氏的十三世,中间有六百七十二年,用二十六世均之,每世为二十六岁,附合人口繁衍规律,由此看来他们之间相隔二十五世,在这二十五世的漫长岁月中,丛氏再未出现在史籍中。丛太为四十六世,南宋绍兴时人(公元1131~1162年),从太到丛璆,金贞祐时人(公元1213~1216年)相隔五十一年,是两代人的年限,因此丛璆应定为四十八世,从丛璆到丛德佑,元至元时人(公元1264~1294年)又相距四十八年,那么丛德佑当定为五十世,这与《丛氏先代志略》所说:自丛永至丛德佑有一、二世失考的论点相吻合。由于断代之原因,过去修谱,唯从丛德佑算起为一世。造成金、丛世系混淆不清,丛喜密经过考证,把金、丛二氏的世系形成了一个整体顺序:一世金日磾:汉武帝、昭帝时人,公元前134~前86年。

三世金常

汉元帝时人,公元前面48~前33年,四世金涉:汉成帝、哀帝时人,公元前32~前8年五世金汤:汉平帝、新莽时人,公元前7~公元20年……

郡望堂号

丛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许昌县,三国魏时设置,治所在许昌(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文登北齐置 。堂号丛姓以“许昌”、“文登”等为其堂号。

宗族特征

①丛姓无论是丛枝之后,还是金日磾之后,抑或他族改姓,是中华姓氏丛姓的重要一部,不可分割。

②丛姓以文登为源起,历经数千年风风雨雨,如今仍大部在文登周边地区繁衍,为他姓所不可比拟,诚为罕见。

③从北魏到明,丛姓见诸史册者甚少,其千余年的沉顿是何原因造成的,至今还是个谜,待有识之士去考证吧!

宗文登

丛姓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姓氏,但在海内外都有分布。不过无论是哪里的丛姓人,大都会说自己的原籍是山东文登。

原文登市文化馆丛树乐:丛姓啊,它是因为在文登由金姓而改为丛姓的,所以丛姓都源于文登。不管到了哪里去,都是从文登出去的。所以天下丛氏宗文登。

要说文登丛姓的来历,就得从西汉时匈奴人金日磾降汉说起。因为后来的丛姓,是金日磾的子孙迁到文登后改为丛姓的。

原文登市文化馆丛树乐:丛姓是金日磾的后代。金日磾呢,他是匈奴人,是匈奴休屠王的王子。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因为匈奴不断进犯中原,汉武帝就派霍去病去征服匈奴,那么金日磾就降了汉了。降了汉以后就没入皇门养马。他14岁的时候开始养马。有一次汉武帝要阅马,就是检阅马养得怎么样。出来当时是嫔妃两侧很多,很多养马的人牵马的时候,眼神都花红柳绿的看,眼都是左看右瞧的。唯独这个金日磾牵着马很严肃,目不斜视地牵着马走过殿,汉武帝的面前。汉武帝觉得很奇怪,就问左右,问他是谁?他说他是休屠王的太子。这样汉武帝当时就把他封为马监了。马监实际就是养马的一个官了。汉武帝当时就赐姓为金,就叫金日磾。

后来,在有人试图谋杀汉武帝时,金日磾由于救驾泰有功,从马监而封侯,成为朝廷重臣。金日磾的后代在晋朝太始元年,因为得罪皇帝,被削去爵位,整个家族逐渐迁到现在的山东文登一带,从此在这里定居下来。将自己的姓氏由金姓改丛姓。丛姓在历史上出过一些著名人物,如明朝时曾当过尚书的丛兰,辛亥革命时期的英烈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兄弟三人等等。

历史网(www.71101.net)

袁游全集 民族简史 历史地图 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