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兑姓历史来源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商末周文王姬昌,属于以职业称号为氏。

传说,商王朝末期,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不得回周原,闲极便创造易卦,将自然现象分为八卦,即“乾、坎、亘、震、巽、离、坤、兑”。

姬昌还以朴素辩证法分别创造了八卦歌诀、八卦代数、八卦方位、八卦所属、八卦生克、八卦旺衰、八卦五行等,即:

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坎旺于冬,衰于春。

八卦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火-离:离为火;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等等。

兑,指西方,当时周原在殷商的西方,东方的殷商为巽,兑克震,姬昌暗指自己若能脱困,一定要克殷商。

兑,为水,水以泽,就是在典籍《正韵》中注释的:“易兑为泽。泽者,水中之锺聚也。”泽为柔,柔者仁,后周武王举师伐纣,应验了以仁克虐之说。“仁义之师”,在古代就称作“乾兑之师。”在典籍《荀子·议兵篇》中说明:“仁人之兵,兑则若莫邪之利锋。”

后在西周的王廷军队(中央政府军),就叫做“王兑”,亦称“王队”,直至周幽王姬宫湦十一年(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因“王兑不兴,命丧烽火戏”,致使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姬宜臼创建东周王朝,才裁撤了“王兑”之号,改称“王师”。其实,“师者,西座以列”,还是“兑”。

在西周王朝的核心军队将士中,有以军队称号为姓氏者,称兑氏、兖氏,亦称队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西周时宋国君主微子后裔兑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兑,就是古代兵器“戈”,相传是商王朝末期纣王的庶兄微子启所发明,以前的长兵器无戈,后微子启创戈亦缚,成为一时非常先进的长距离攻击型兵器。制造戈的巧匠,就称作“兑工”,即典籍《尚书》中所记载的:“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

周武王灭纣王后,微子启将兑工之技献于武王,迅速武装了西周军队。直至西汉初期,戈仍然是军队的主要作战武器。

在兑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兑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满族觉尔察氏家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觉尔察氏,满语为Giorca Hala,是满族著姓,以地为氏,世居长白山、佛阿拉、觉尔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赵氏、肇氏、孙氏、常氏、陈氏等。

在觉尔察氏族中,有著名的觉尔察·安费扬古,为明朝末期后金政权的开国五大勋臣之一,后为满洲镶蓝旗统领,在他的家族后裔中,有一位三等轻车都尉觉尔察·敦兑,其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朝末期以先祖名字为汉化姓氏者,称兑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满族乌扎喇氏家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乌扎喇氏源于蒙古族,亦称兀札喇氏、吴扎拉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jara Hala,世居黑龙江萨尔察(今黑龙江支流俄罗斯境内布列雅河流域)。清朝中叶以前即冠汉姓为吴氏、乌氏、武氏等。

满族乌扎喇·嫩兑,是满洲镶白旗人,他以云骑尉军职在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从征三藩耿精忠时,在攻克温州的战役中阵亡,清廷予以追赠骑都尉。

在乌扎喇·嫩兑的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朝中叶即以先祖名字为汉化姓氏者,称兑氏。

分布

今河南省的新郑市龙湖镇王许村、荥阳市、濮阳市范县,山东省的鱼台市、青岛市,北京市,黑龙江省的鹤岗市等地,均有兑氏族人分布。

郡望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梁 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历史网(www.71101.net)

袁游全集 民族简史 历史地图 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