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令狐[令狐,读音作línghú(ㄌㄧㄥˊㄏㄨˊ),不可读作lìnghú(ㄌㄧㄥˋㄏㄨˊ)]
令狐
源出于魏氏,令狐是中国汉族复姓。毕万(参见魏姓)的孙子魏犨是晋国有名的猛将,曾跟随着晋文公姬重耳出亡多年,晋文公即位后封他为大夫,让他继承魏氏的封邑。魏犨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魏绛,次子魏锜,三子魏颗,后来魏绛继承了魏氏封邑;魏锜和魏颗都当了晋国大夫。当年魏犨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叫祖姬,魏犨对她是特别的出奇喜欢,因为那时魏犨要经常出去打仗,每次出征前都要交待家里人说:“万一我在外战死,你们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后来魏犨得了重病,临死前不知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却要家人让祖姬殉葬。他死后,小儿子魏颗认为他的要求是在神志昏乱时提出的,与他平时的主张不一致,不应该听从,所以坚持让祖姬改嫁了。这说明魏颗不是愚忠的人,而且对生命有进步思想。后来魏颗率领晋军同秦军作战,秦国有一员大将杜回,有万夫不当之勇,魏颗不是他的对手,只好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间。杜回是一员步将,只见他健步如飞,追杀过来。可是当分杀到草地中间的时候,忽然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魏颗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草丛中伏着一位老人,正在把长长的茅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杜回到了这里,就象陷入了罗网一样。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向前去,捉住杜回,打败了秦军。事后魏颗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祖姬的父亲,因为感谢魏颗的救女之恩,特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助一臂之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结草报恩”。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战功,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赏赐给他做封邑。后来,魏颗的一个儿子魏颉就以封邑名作为姓氏,称为令狐氏,魏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令狐的,即令狐颉。
得姓始祖
毕万、魏颗。魏颗是春秋时代晋国魏犨的儿子,为人明礼敦厚,任晋国将军之职。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战,威震当时的名将杜回,带兵攻伐晋国,大军在晋国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的地方扎营,准备会战,晋国面临重大威胁,就派魏颗将军出师对抗,两军大战之下,结果出乎意料,魏颗在辅氏地方打败了秦师,虏获了秦国猛将杜回,为晋国立了战功。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称令狐氏。
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春秋时代曾经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在公元前376年的时候,被其大夫韩、赵、魏三家分晋。当时瓜分晋国的魏氏,是传自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裔孙毕万,首先在晋国官拜大夫,声势一天比一天盛,到了毕万的孙魏犨,据史料记载,魏犨是春秋时晋国的一位名将,他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出亡多年,晋文公即位后封他为大夫,让他继承魏氏的封邑。魏犨当时有个宠妾叫祖姬,据说魏犨每次出征前都要交代家人说:“万一我战死,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但魏犨得了重病,临死前却要家人让祖姬殉葬。他死后,小儿子颗认为他的要求是在神智昏乱时提出来的,与他平时的主张不一致,不应该听从,所以坚持让祖姬改嫁了。后来颗在同秦军杜回交战中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间。杜回健步如飞,追杀过来。可是当他杀到草地中间的时候,忽然间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魏颗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有一位老人正伏在草丛中,把长长的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杜回到了这里,就像陷入了罗网一样。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上前,把杜回捉住,打败秦军。后来魏颗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是祖姬的父亲,他因为感谢魏颗的救女之恩,特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助魏颗一臂之力。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而姓了令狐,称为令狐氏。
姓氏源流
令狐(Línghú)姓源流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君主给周文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上古时,周文王有个儿子叫毕以高,毕公高有个孙子叫毕万,因功受封魏邑(今山西垣曲、荣河、河南济源一带),成为后世庞大的魏氏家族之鼻祖。春秋时期,毕万在晋国官拜上卿,声势一天比一天盛壮。到了毕万的裔孙魏犨时候,为晋国的一位名将,小儿子魏颗,后来在晋、秦两国大战中与秦国名将杜回的交战一鼓作气打败了秦军。
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战功,晋景公把国内的令狐之地(今山西临猗)封赏给他做了食邑。后来,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父亲的封邑为姓氏,其地住民中亦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令狐氏,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狐氏、胡氏、猗氏者,与毕氏、魏氏同宗同源。令狐氏族人皆尊奉毕万、魏颗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令狐姓地地道道是中华民族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姓氏,他们是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圣君周文王的姬姓后裔,不但具有极其荣耀的家世源流,跟著名的魏氏亦属兄弟,得姓至少在二千四百年以上,成长、发迹于山西。令狐,即今山西省临猗县的西方。在汉末三国以前,青史留名的令狐氏杰出人物,几乎都是山西人,像汉武帝时令狐茂,三国时的令狐邵,南北朝后魏的令狐仕等人,便都是山西令狐氏的好子弟。又有:汉朝令狐略;唐朝宰相令狐楚、令狐綯,文史家令狐棻;明朝经学家令狐鏓;清朝有令狐亦岱;当代有中共党政要员令狐安等。
源流三
源于改姓,出自唐朝时期胡氏族人,属于附望冒姓为氏。唐朝时期,有姓源繁复的胡氏族人,后仰慕当朝赵国公令狐綯,而改称令狐氏。由于令狐氏在全国也没有多少人,凡是有姓令狐的人来投奔令狐綯,他都像对待自家人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帮助解决困难,那时有人还为自己不姓令狐还感到遗憾呢。于是就有人冒姓令狐氏,前去攀高。著名诗人温庭筠知道了这件事后,就写诗讥讽这种人:“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胡氏改令狐氏的现象。
不过,确实有胡氏族人改为“令胡氏”,当时有一个姓胡的人,听说与宰相同姓有好处,便在自己姓前加个令字,以“令胡”去冒充宰相令狐綯的本家人。后以讹相传,称令狐氏,世代相传至今。
班行字派
(辈分,令狐氏族27代至88代)
怀应仕芝志开,(后自入播始祖滈祖派序起,从令狐氏族33代至88代辈分排行)元明正大世荣昌,克绍友恭永发祥,文美纯熙能敬式,秉忠廷宪守成长,光辉昭著在通达,师法先型任用良,德和哲贤广越秀,声前裕后满遗芳。
迁徙分布
令狐氏复姓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但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二位门阀。令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所谓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位置,根据《水经·冻水注》所记载的“令狐即猗氏地”,即今山西省猗氏县的西方。令狐姓望出太原郡,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今山西省的太原市、运城市平陆县,江苏省的苏州市,湖北省的武汉市,南桐县,重庆市,贵州省的桐梓县,河南省的洛阳市,陕西省的西安市等地,均有令狐氏族人分布。
历史网(www.7110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