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胡公满后裔公子完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母氏源于田姓。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胡母,姓,本陈胡公之后,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在文献《姓氏词典》中介绍:“母”姓的历史悠久,“母”姓是从复姓“胡母”而来,源于田姓,所谓“系出田氏”。
春秋时期,陈国胡公满的后人公子完出奔齐国,改姓田氏,后人以权财拢控齐国人心,逐渐掌握朝政,最终代姜齐为田齐。到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前301年)将其弟赐封于毋仰(即母乡、无盐邑,今山东东平),古时“母”、“毋”二字通假,其后人“远本胡公,近取母邑”,取姓为“胡母”氏。后裔子孙分衍为三个姓氏,即胡母氏、胡仰氏和母(毋)氏。
在史籍《稀姓录》中提到母氏名人,唐朝时期有母照,宋咸淳年间有进士母梦牛,明朝时期有母德纯。而当今中国母氏最为著名者,当属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科学家、南开大学原校长母国光教授。另外,当代中国诗人、散文作家母国政也是母氏家族的著名人物。
第二个渊源:源于母邱氏,出自,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母邱氏,实际为毋丘氏,以邑为氏。毋丘,即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邱”,是后人在“丘”字旁加“邑”而成。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母邱氏,其先食采母邱,因氏焉。”
对于“母邱”,近代著名考古学家罗振玉考证:“孙辑姓纂,讹‘毋丘’作‘母丘’列入厚韵,误。”例如,河南后汉末将大匠毋邱兴,生毋俭,为魏幽州剌史,奔吴,拜镇北将军、幽州牧、谯侯,生毋旬。
古时“母”、“毋”二字通假,毋邱氏后裔子孙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母(毋)氏者。
第三个渊源:源于复姓,属于以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历史上,复姓毋盐氏、毋将氏、毋车氏、毋终氏等诸姓氏,皆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母(毋)氏者。
第四个渊源:母姓融入少数民族姓氏
母姓早期为汉族人,因历史的变迁、移民、避难、统计出错等原因,迁徙到少数民族地区,而演变成今天的如:回族、满族蒙古族、羌族、土家族、藏族、苗族、等等。
如今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就生活着大量的母姓后裔。其祖先是因避难而到北川。
明朝时期,明王朝为平衡国内人口分布,加速经济建设,举行了数次大规模的迁民运动,期间,有整村回民迁徙到一个地方,姓名用原地方名。今宁夏泾源县回族聚居地有母家沟,指以地名为汉化姓氏,称母氏。
迁徙分布
母姓早期主要生活在山东一带,汉唐之间在山东东部形成郡姓望族,以平昌郡为郡望。后因战乱、仕宦、移民以及明清之际闯关东等原因,逐步扩展到全国各地。
母氏的的历史很久,但人数不多,
如今在山东省的单县、泰安、邹城,河南省的永城、新乡,
四川省的剑阁、射洪、阆中、苍溪、仪陇、蓬安、自贡、筠连,
重庆市,
河北省的乐亭、邢台、枣强、石家庄,
贵州省的遵义、仁怀,
云南省的昭通、宣威,
山西省的大同,阳高
辽宁省的昌图、葫芦岛,
湖北省的十堰,
江苏省的徐州、宿迁,
黑龙江省的肇东、伊春等地,
据《台湾区姓氏堂号考》一书记载,1978年全台户政口卡资料统计,全台只有94名“母”姓民众,均有母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平昌郡:三国魏置,后废,晋复置,治安丘(今山东安丘),后魏移治昌安(今河北安丘)。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国(约公元五世纪),将顿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治所在顿邱,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一带地区。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一是指今整个山西省。二是秦朝初期(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三是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四是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堂号
平昌堂:以望立堂。
宗族字派
字辈:
云南昆明母氏字辈:四茂荣华,盛世光前绪,忠心运定昌,传后有文章。
四川剑阁母氏字辈:川林生培德继文明。
四川剑阁(高观乡):归祖(只取一个字),永,林,仔,忠,仕,怀,万
重庆万州母氏字辈:文学光国,应天生德,万宗正世,兴朝发泽。
河南商丘母氏字辈:齐景山广振,乾坤传远祥,卫玺子丰疆,文恒武启邦。
历史网(www.7110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