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年姓历史来源

姓氏源流

年(Niá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襄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齐太公后有年氏。”上古西周初期,周族军师太公姜尚助周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后,受封而建立了齐国,所以又称之为齐太公。

齐国传至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齐襄公姜诸儿(公元前697~前687年在位),是位昏庸荒淫之君,在他当太子时,就跟亲妹妹艾姜私通。后来,艾姜嫁给鲁桓公姬允(姬轨)为妻,不久,鲁桓公到齐国省亲,这时齐襄公已经继位,他利用这个机会又跟艾姜在宫中淫乱。后来,这件事被鲁桓公察觉,齐襄公怕丑事败露,就暗杀了鲁桓公,但这事还是被齐国大夫、齐襄公的叔父姜夷仲年知道了。

姜夷仲年是齐釐公姜禄甫(姜禄父,公元前730~前698年在位)的弟弟,虽然同样是齐釐公之后,却只能称自己的哥哥为君,他却并无半点怨言,为了国家的事情任劳任怨、四处奔走,堪称齐国贤臣,却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儿子姜无知(公孙无知)。当时夷仲年长叹道:“兄妹淫乱,已无廉耻,今后齐国必有大乱。”于是他辞去大夫之职,回到自己的封地隐居起来,不再过问世事。过了不久,齐襄公果然被大夫连称等人谋乱杀死,之后立姜夷仲年的儿子姜无知为国君,即齐釐公。可叹齐釐公继位仅一个月,又被杀了,再次引起了齐国的内乱。幸好,在周庄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抢先继位的齐釐公之子姜小白非常英明,在管仲、鲍叔牙、召忽等一批贤臣的辅佐下使齐国转危为安,并迅速强大起来。姜小白就是后来的第一位春秋霸主齐桓公。

传说,齐桓公认为齐釐公为君只一个月就被杀,是一个凶兆,为了辟邪,就以前朝贤臣、祖父姜夷仲年名字中的“年”字为后代的姓氏,称年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年氏正宗。年氏族人大多尊奉姜小白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元末明初年遇春,属于音讹改姓为氏。年遇春,本姓严,其父为元朝一名武官,元末镇守滁阳,与起义军对抗中殉职。年遇春遂避难至安徽怀远县,隐居在县北许家河柘塘村。明朝初期占籍,遂以当地乡音讹“严”为“年”,为怀远年氏之始祖。该支年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有后来明朝时期著名的的户部尚书年富、清朝时期著名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的人民英雄年四旺等。

年富,公元?~公元1465年待考,字大有,安徽怀远人。据史籍《明史·年富传》上的记载:“年富,本姓严,讹为年。”明朝永乐年间,年富考试中榜,当了县官,他清廉而正义,做事认真积极,于是历官给吏科事中、陕西左参政、河南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山东巡抚、累升为户部尚书。年富为人廉正强直,始终不渝,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与王翱同称大明名臣。但是他“生性好疑,尤恶干请。属吏黠者,故反其意尝之。欲事行,故言不可,即不行,故言可。”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时朝堂上的奸佞贪官反而摸不着头脑,屡被年富或弹劾、或治罪,却莫可奈何。

年富一生历经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六朝,为明朝一代名臣,其后裔子孙繁衍昌盛,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年氏家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契丹族,出自唐朝时期契丹族遥辇氏部落联盟,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契丹民族中有一遥辇氏部落。契丹民族原来是东部鲜卑的一支。公元344年,由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政权攻破宇文部,契丹遂从鲜卑民族中分裂出来,后游牧与潢河与土河一带。在北朝时期,契丹分为八部,隋、唐时期又分成十部。在唐朝初年,契丹族人中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当时北方草原突厥称雄,契丹酋长就辗转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一朝以后,大贺氏联盟酋长窟哥率部内属,唐太宗置松漠都督府,其各部分置十州,授窟哥为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并赐姓李氏。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族人又建立了亲突厥的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领开始称可汗,依附于后突厥汗国。一直到(公元745年),后突厥汗国为回纥民族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族人一直为回纥汗国所统治。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当时可突于杀邵固后立屈列烈为主,屈列即史籍《辽史》中的洼可汗,是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的开始。但遥辇氏盟主地位的稳定是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形成的,也即当时亲唐的大贺氏势力与亲后突厥的遥辇氏两个贵族集团之间进行了一场严酷较量。邵固被杀后,邵固之妻东华公主逃奔唐王朝的平卢军(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可突于率部并“胁奚众”共降后突厥。

从此以后,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契丹社会形式从原始氏族制度解体,大量的汉族文化开始进入契丹民族的文化体系,统治机构形式、规章法典制度、文化礼法典制等等多仿照汉族封建体制建立,当时其族人中即有以“遥辇”的谐音汉字“年”为汉化姓氏者,称年氏、辇氏等,在宋朝时期逐渐融入汉族、土族、蒙古族、女真族等其他民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年尼雅氏,亦称尼扬尼雅氏,源出辽国时期契丹族遥辇氏,辽国被金、宋联手所灭之后,部分族人被裹胁入女真部落,逐渐融入女真族,满语为Niyangniya Hala,汉义“马箭”,世居费达木村(今辽宁新宾)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年氏、白氏、杨氏等。

⑵.满族扎拉哩氏,亦称查拉里氏、贾拉喇氏,源出元朝时期旧姓“扎剌儿”,以部为氏,满语为Jalari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区、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年氏、张氏、詹氏、白氏等。

得姓始祖

姜小白。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釐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姜小白进宫劝谏,齐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公元前685年,齐襄公的族弟以公孙无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齐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杀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姜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姜小白继位。姜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认为父亲为君只一个月就被杀,这是一个凶兆,为了辟邪,就以祖父名字“夷仲年”中的年字为姓,称年氏,世代相传。齐桓公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年氏后人奉姜小白为年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一十二位,望族出怀远郡。明朝时期,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年氏又有新的血液加入。这新的血液,就出自严姓。年姓的望族居怀远郡。据《明史·年富传》记载,“年姓本姓严,后讹为年。”年姓望居怀远郡(治所怀远县,在今安徽省北部怀远县境内;年富墓葬于怀远县境内,其后族人一直居住此地至今)。山西太原,阳泉,长治皆有分布。

今安徽省的蚌埠市怀远县,宁夏的盐池市,辽宁省的沈阳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松江区,青海省的西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陕西,台湾省等地,均有年氏族人分布。

各支始祖

年遇春:本姓严,其父为元武将,元末守滁阳殉职后,严遇春避难之怀远,居县北许家河柘塘村。明初占籍,以乡音讹“严”为“年”,称年遇春,为年氏之始。明朝户部尚书年富、清朝大将军年羹尧即出此族。是为安徽怀远始年氏一世祖。

家谱文献

安徽怀远恭定堂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卷首载旧谱序及各支概况,余五卷为世系,(明)年富初修于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现代)年铭恒等重修,2001年计算机排印本。

字辈排行

安徽年氏兵严堂字辈:“有宝德庆安康”。

安徽怀远年氏字辈:“常言名(明)介四(士)福立庆同宗字在成为善心前后济公”。

上述用字有误,

安徽怀远年氏字辈十六——三十五世班辈:“长延铭界嗣,福履庆同宗。志在诚为善,心存厚积公”。

三十六——五十五世班辈:“兰桂芳香恒,松柏青茂荣。孝悌传家宝,意正路广平。”

——怀远年捷

郡望堂号

郡望

怀远郡:即怀远县。历史上的怀远县有二:①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周建德三年(甲午,公元574年),在原汉朝饮汗城置怀远郡、怀远县(今宁夏银川掌政乡洼路村),隶灵州管辖,此为银川设治之始。唐高宗仪凤二年(丁丑,公元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水患冲毁。第二年(戊寅,公元678年),在旧怀远县城西唐徕渠东侧(今宁夏银川)筑怀远新城,为后来银川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在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早在唐虞时代,怀远就是涂山氏国的聚居地,为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南宋宝祐五年(丁巳,公元1257年)置怀远军及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均属淮南西路;南宋咸淳七年(辛未,公元1271年)置淮安军及五河县,辖今五河县,属淮南东路。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钟离县,均属安丰路濠州;今固镇县属宿州,五河县属泗州。元至正二十七年(丁未,公元1367年),濠州升为临濠府。明朝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怀远县,东属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宿州、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凤阳县。临濠府先后改为中立府、凤阳府、宿州及怀远、灵璧县、五河、凤阳各县均属凤阳府所辖。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淮泗道,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五河、怀远、凤阳五县分领。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将宿县地区怀远、固镇、五河三县划归蚌埠市管辖

堂号

怀远堂:以望立堂。

恭定堂:资料有待补充。

兵严堂:年羹尧治军以军纪严明为最,族人因以为耀,因称“兵严堂”,后避年氏之祸,族人有改陈氏、连氏者。

历史网(www.71101.net)

袁游全集 民族简史 历史地图 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