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丘姓历史来源

起源源流

丘、邱(qiū)姓同源,邱姓最迟出现于汉代 。汉以后,偶有丘姓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姓名人寥寥无几,五代十国时学者邱光庭为其一。清朝雍正三年之后,这个家族大多都用“邱”为姓,源出有四:

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有宛丘,邾国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丘穆棱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南北朝北魏王侯拓跋嗣将鲜卑王族丘敦氏·豆真始改为丘氏。见模公墓志铭:“豆真将军、镇守来国、归而命氏······”。[ ;匈奴族丘林氏族改为丘、林、乔三姓,也成为河南丘氏的一部分,这些外族后文化上汉化,成为中原的丘氏汉族。西汉初东胡族乌丸部为匈奴所灭,余部东奔内蒙古与晋冀辽相接的地区,称乌桓,乌桓山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乌桓人有丘姓;东汉末十六国西秦时羌人中有丘姓。

得姓始祖

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穆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穆,丘穆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穆为得姓始祖。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穆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丘、邱二姓同源,故而丘姓传播迁徙历史亦是邱姓传播迁徙历史。

丘姓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开基始祖为丘穆公,世居河南卫辉府封丘县。春秋时,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有大夫丘弱,鲁国(今山东西南部)有孔子学生丘吾。

先秦时期,丘姓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东地区,后向西进入陕西地区。

秦汉时,丘姓南迁到江淮地区,陕西、浙江、内蒙等省均有丘姓。如西汉有扶风人(今陕西兴平东南)丘欣;汉平帝时有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今属浙江),后成吴兴一带望族。东汉有乌程人(今浙江吴兴)丘滕,还有云中人(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丘季智。此期,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临海王,移居山东;丘和居开封府林村;丘茂平迁福建汀州上杭县。

魏晋南北朝至五代时期,丘氏除上述地区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苏、山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河南光州固始丘姓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 。丘穆一支传至四十七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等地,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另外,此期陕西扶风一带丘姓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唐初又有中原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

宋代,丘氏称盛于福建,分布相当广泛,同时已有迁入今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省者。北宋中叶,河南丘休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

明代,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姓聚居点。如世代执掌新添卫军事长官的丘氏家族(入黔始祖系山东即墨人丘安),出名的后裔有云贵两省第一位翰林院检讨、官右庶子的丘禾实和山海关上立有塑像、官至右佥都御史、辽宁巡抚的丘禾嘉。丘休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者。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姓移民入居。

从清初开始,闽、粤丘氏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此二地丘姓又多属丘休秀派下,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字体变更

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

西汉武帝刘彻纳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对策,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避孔丘讳,令丘加“邑”(“阝”)部改为邱。金明昌三年(1192)金修曲阜孔庙,命臣庶回避孔丘之名,其域内丘姓改邱姓。但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泛的一次丘改邱姓,是清雍正三年(1725)因尊孔避讳孔丘之名,雍正帝诏令丘加邑(“阝”)为邱。天下丘姓多改姓邱,邱姓始成一大姓氏。

1912年,民国参议院议员丘逢甲、丘复等,以姜太公子孙得姓于姜太公封国之国都营丘,早于孔丘,无先人避讳后人之理为由,在粤闽两地登报呼吁族人恢复祖先肇姓之丘。因此,闽粤台部分族人闻之响应。但国之多数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户籍等诸多问题,仍然使用邱姓。故今丘、邱通用。台湾省丘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曾被迫改姓冈本、冈林、冈田等日本姓,1945年光复后,奉令复为丘姓。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邱”作为“丘”之异体字予以淘汰。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乃确认“邱”作为姓氏使用时为规范字。

郡望堂号

堂号

文庄堂:明朝人丘濬,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熟悉当代典故,著《大学衍义补》,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军事等方面,博采前人议论,加按语抒发自己的意见。代表作有《丘文庄集》。

此外,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河南堂”、“吴兴堂”、“扶风堂”、“敦睦堂”、“砚耕堂”、“思敬堂”、“忠实堂”等。

郡望

郡望有扶风、吴兴、河南等。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丘氏,是以丘穆为其开基始祖。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此支丘氏,是以汉丘俊为其开基始祖。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

历史网(www.71101.net)

袁游全集 民族简史 历史地图 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