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豆瓣分集剧情介绍共集

中国探月第1集剧情介绍:

绕月探测工程千百年来“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代代相传,那么我国的绕月探测工程是如何成为现实的呢?发射一颗卫星,不是简单的用火箭把它打上去就行了,这颗卫星之后怎么走,进行怎么样的工作,它是如何才能成功上天的,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国曾经成功发射了很多卫星,像气象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等等,以前的这些卫星与我们这次发射的探月卫星有什么不同?面对庞大而复杂的绕月探测工程,它的背后有怎么样庞大而有力的团队?在祖国日益兴旺的今天,探月工程的实施不仅展现了我国科学发展的实力,更凝聚了人民对国家强大的宏愿。

中国探月第2集剧情介绍:

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探测工程”的五大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它是中国第1个月球探测器,将走近月球直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其能否正常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所以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它的外形是什么样?与人造地球卫星相比,这种远离地球的空间探测器会遇到哪些新的难题和挑战呢?

中国探月第3集剧情介绍:

探索之路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正是对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探索,才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造就了伟大的民族。探索宇宙奥秘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探测月球的历史,交织着成功的辉煌与失败的遗憾。第一次探月高潮对人们今天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欧洲、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或组织都不约而同地宣布了各自的新的探月计划,从而在全球掀起了第二次探月高潮。21世纪探月高潮有什么新特点?美国为什么重返月球从绕月开始,不直接登月?我国探月的路线选择是重复别国还是规划自己的探月计划?从神话到现实,中国老百姓的月球情结深厚凝重,中国科学家的探月追求也矢志不虞。

中国探月第4集剧情介绍:

远距离测控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后,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嫦娥一号卫星距离地面最远可达44万公里,是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距离的10倍以上。嫦娥一号要经历14天飞行、10次变轨、进入高度为200公里的绕月探测轨道地面上的千里眼时刻关注着蔚蓝的天空对在几十万公里之外飞行的卫星进行测控,稍一差池就会前功尽弃。科技工作者提出利用“USB+VLBI”联合测轨的方法,提高定规精度。月球是我国航天器从来没有造访过的星球,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要经历的空间环境是很复杂的。比如它要先绕着地球转,然后再绕月球转,地球又带着月球和地球旁的卫星在绕着太阳转。另外,嫦娥一号要到达的地方距离地球38万公里,这是绕地卫星与地球距离的10倍以上。这次嫦娥一号的征途非常遥远,它的一举一动都要在我们的有效控制下,这样才能完成它的使命。在专家那里,这叫“测控”,那么,测控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控制嫦娥一号呢?

中国探月第5集剧情介绍: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火箭”一词根据古书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在敌我双方的交战中,人们把一种头部带有易燃物、点燃后射向敌方、飞行时带火的箭叫做火箭。这是一种用来火攻的武器,实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带“火”的箭,在含义上与我们现在所称的火箭相差甚远。唐代发明火药之后,到了宋代,人们把装有火药的筒绑在箭杆上,或在箭杆内装上火药,点燃引火线后射出去,箭在飞行中借助火药燃烧向后喷火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飞得更远,人们又把这种喷火的箭叫做火箭。这种向后喷火、利用反作用力助推的箭,已具有现代火箭的雏形,可以称之为原始的固体火箭。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早期月球探测活动失败多数失败在火箭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升空。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消息表明,长征三号甲火箭迄今已成功实施了14次发射。为什么要选择用长三甲火箭?

中国探月第6集剧情介绍:

认识月球月球伴随着地球已经40多亿年了,是我们人类肉眼能看到的第二个最亮的星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以外最亮的星球,它已经默默地陪伴着地球走过了四十多亿年的历程,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人们就对夜空中这时而盈若金盆时而缺似弯钩的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月球从来都不是一个充满了浪漫气息的星球。真实的月球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的谜底都远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要想得到答案,人类必须身临其境地探索、找寻。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对月球的研究和探测正在逐步深化,开始由观测、探测、实地考察进入月球开发利用阶段。

中国探月第7集剧情介绍:

奔月起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选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理由是什么?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的发射中心都建在海上,你知道么?建在海上有什么优点呢?在发射中心,工程进场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卫星和火箭的测试,需要多长时间呢?在什么天气条件下,火箭不能发射?在发射窗口很小的嫦娥一号在发射时,对气象预报提出怎样更高的要求呢?

中国探月第8集剧情介绍:

奔月之路中国已经发射过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但是还没有发射过人造月球卫星。从地球到月球不但距离遥远,将近40万千米,而且月球自身还在围绕地球进行公转,平均运动速度1.023千米/秒。因此,如何让嫦娥一号卫星与运动着的月球精确交会,并沿着卫星在月球上的工作轨道运行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世界探月历史上,多次发生卫星距离月球很远飞过,与月球“失之交臂”,也曾发生过卫星未能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撞到月球表面上“粉身碎骨”。由此可见,嫦娥一号飞行轨道的设计是整个工程中一项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

中国探月第9集剧情介绍:

飞行控制嫦娥一号月球探卫星的工作轨道是绕经月球两极的轨道由于月球质量的不均匀,导致卫星工作轨道出现偏差,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能够自身进行维护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月球卫星,在飞往月球和环月工作阶段,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工作状态,需要保持多达22种姿态,卫星的飞行控制和姿态控制,是航天高技术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卫星在每次变轨时,能够被地面测控系统观测到,嫦娥一号卫星首先要进行一次远地点加速控制,这使得卫星的近地点变高。然后,嫦娥一号卫星要绕地球飞行若干圈,进行三次近地点加速,获得离开地球奔向月球的初速度,沿一条近似半个椭圆的轨道奔向月球,并在奔向月球的途中对轨道进行修正,当卫星距离月球最近时,进行第一次减速制动,使卫星准确地被月球捕获,再经过两次制动,调整卫星的速度,进一步拉近卫星与月球的距离,使嫦娥一号成为围绕月球飞行的人造卫星。

中国探月第10集剧情介绍:

探测数据解析在地面站接收卫星发回的一种是科学数据,一种是卫星遥测数据。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十几天的旅行,进入绕月轨道之后,卫星上的各种科学探测仪器将陆续开启,对月球开展综合探测。那么科学家怎么遥控这些仪器?大量的探测数据怎么回传地球?这些科学数据又是如何被分析和应用呢?当我们获得了嫦娥一号传回的数据之后,这些数据是我们都看不懂的——只有两个阿拉伯数字组成:0和1,这些数据是怎么经过科学家的手,变成老百姓能看懂的图片和模型呢?

中国探月第11集剧情介绍:

有效载荷(上)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了各种类型的探测仪器,这些仪器用于完成工程科学目标规定的各项探测任务,我们称这些探测仪器为卫星的有效载荷。嫦娥一号卫星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绕月探测科学卫星,承担着重要的科学探测任务,这就是嫦娥一期工程要实现完成工程规定的4个科学目标:伽玛射线用来获取月球元素分布与含量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3、探测月壤厚度和评估氦-3资源量;4、探测4—40万公里间的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中国探月第12集剧情介绍:

有效载荷(下)激光高度计可以精确测量从卫星到星下点月球表面的距离用来实现这4项科学目标的设备就是在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的8种有效载荷探测仪器,它们分别是: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探测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以及把这7种有效载荷集成在一起的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用一台CCD立体相机就可以拍出月球的三维立体影像月球表面物质是研究月球形成和演化历史最为直接的基础信息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了这些有效载荷后,又是如何来实现预定的科学目标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个神秘的仪器是怎样工作的吧!

中国探月第13集剧情介绍:

环境与天文地球有地震,月球上是否也有月震?与地震有什么区别?月球到底是怎么样来的呢?月食和日凌等天文现象,对月球探测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月球上没有大气,假设一个地球人在没有任何措施下站在月球上,生命能维系多久呢?

中国探月第14集剧情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展望中国探月工程于今年正式启动实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2007年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实现绕月飞行的目标;争取分别在2010年前和2020年前实现“落”和“回”的目标。“绕”就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以获取月球的三维立体图像等;“落”就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试验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勘察,就地对月球进行探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等;“回”就是不仅向月球发射软着陆器,而且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中国人有望与地球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对亲手拿到月球样本充满渴望,中国人什么时候能登上月球?这其中,还有很多的技术需要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