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豆瓣分集剧情介绍共48集

第1集剧情介绍:党内剧变多争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7月6日朱德去世,随后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也去世了,这注定是不平凡,动荡的一年。邓小平也被革职了,他和妻子在一起照顾瘫痪了的儿子邓朴方。朴方说要自己来,不想麻烦父亲,但是邓小平却说自己试了水温的,擦起来舒服。邓小平一边帮儿子擦身,一边和他聊起了他的工作,他的儿子是修电气的,朴方说自己是凭本事吃饭,邓小平觉得很欣慰。擦完身子后,邓小平问起妻子飞飞和毛毛还有兰兰去哪了,卓琳说她们出去了,邓小平便要妻子等下跟他们讲最近有大事要发生,要他们尽量少出去。

很多学生和民众开始游行,半夜贴大字报。青年田源演讲呼唤邓小平出山,把居心叵测的江青赶出政治中心。群众们受他的感染救国情绪高涨,还唱起了国歌。这时有人来报信说有人来抓他们了,要他们赶紧走。群众们被疏散了,但是田源却不愿意离开,后来还是另一个青年建国把他拉走了。

田源他们躲在一处避难,小妹和燕子告诉他们是田伯伯要他们来的,现在他们已经上了清算名单了,现在中央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必然会有大的变动。田源气愤地站起来说自己要离开再也不回来了,建国却不愿意走了。田源便劝他要保存实力,最后建国答应去安徽,而田源决定去广州。燕子还塞了一笔钱给他们,要他们一路保重。

毛毛,飞飞她们回来了,可是家中院子里全是解放军,毛毛想问,飞飞赶紧把她拉了进去,说先看看父亲。毛毛带来的消息是江青在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兴风作浪,污蔑叶帅包庇邓小平,还要枪毙邓小平。她们从马头那里得来的消息是叶帅一个人还在支撑,他也觉得最后决战的时刻到来了。顿时房里的气氛变得很紧张,邓小平最后召开了家庭会议。

在家庭会议中,邓小平判断就在这几天党内要出现大的变局,全家都要做好出大事的打算。飞飞认为大不了最差就回农村去,邓小平对飞飞的觉悟很赞同,他说毛主席还在世的时候就说过四人帮把他当做眼中钉肉中刺,自己已经被打倒了三次,再来一次就是掉脑袋了。但是家人们都很团结,纷纷表示会坚持。邓小平很欣慰,家庭会议散会了。

第2集剧情介绍:平息四人帮国家重安定

经过一番激烈的党内斗争,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终于被粉碎了,全国上下都笼罩在喜庆的气氛中。然而农民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广大的农民生活还是十分贫苦,吃不饱穿不暖,物资极其匮乏。刘金锁自感责任重大,然而自己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连农民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他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农民。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刘金锁毅然辞去自己职务,踏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

在广州,失意的刘金锁遇见了之前的热血青年田源。田源空有一身抱负却因为党内斗争而只能告别建国燕子等一众好友,来到广州躲避政治迫害。两人一见如故,谈起理想,谈起中国的未来,在迷茫和赤诚的爱国之心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后,刘金锁和田源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志同道合的女战友。女战友名叫吴怡茹,是一名上海女知青。吴怡茹看似一个弱女子,但是却十分有想法有魄力,当下三人决定一起行动。

这三个人都是上了清扫名单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抓回去遭到迫害。党内斗争虽然结束,但是作恶分子势力强大帮手太多一时还没有完全清除。经过一番商量,吴怡茹提议趁着晚上人多混杂的时候三人跟着大部分的人群一起逃出去,他们管这叫做“扑网”。吴怡茹的提议得到了两人的赞同,三人开始等着晚上行动。但是事情进展得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中央的反动份子派出了很多人来追捕这三个人,尽管事先做了详密的计划,最后还是只有吴怡茹一人逃了出去,其余的两个人不幸被捕。

过了一段时间,“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公布了,那时已经到了1967年10月21日。这一天,北京群众集会庆祝,一派祥和繁荣景象,似乎“四人帮”给中国带来的阴霾终于散去了。王秘书特地给邓小平一家送来了螃蟹。邓小平一家一边吃着螃蟹一边谈论起国家大事来。王秘书试探着向邓小平透露了现在外面都在讨论是否撤销之前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让他重新出来组织工作。邓小平却说,这一切都要听从中央的安排,自己无条件服从党组织。

第3集剧情介绍:小平病发住院

全国都在庆祝四人帮被粉碎了,田伯伯也跟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战友商量着要请老同学曹慧他们一起来吃饭。老夏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老酒也拿了出来,大家一边吃着螃蟹,一边为祖国灿烂的未来而高兴。老夏要老同学把那天抓四人帮的场景再讲一次,当天晚上多亏了叶帅等老领导的当机立断,说着说着大家又问起了小平同志。虽然大家都希望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但是党内当时对于小平同志还是褒贬不一,所以小平同志出来工作还是有很大的阻力的。老夏在席间力挺小平同志,曹慧却认为他质疑党的决定,两人吵了起来,曹慧赌气离开了,大家不欢而散。

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要刘鑫转交给党中央,但是过了不久他却突发疾病了。大家都紧张地在外面等着,医生却把卓琳单独叫到了外面,她告诉大家首长得了严重的前列腺炎要马上治疗,但是上面的意思却是现在还不能去医院只能在家治疗。毛毛表示自己学医的能够帮忙,其他人也表示可以在自己身上练针。建红和建国带着刘妈回到北京,原来给小平同志看病的就是老夏的妻子。刘妈的儿子跑了她的身体又不好便过来看病,燕子和小妹都出来和刘妈他们打招呼。大家正高兴地聊着天,一阵口琴声想起,大家纷纷望过去,原来田源也回来了。田伯伯和田源父子相见,田源抱住了父亲,田父也流下了泪水。

小平同志的病并不见好转,在家治疗已经行不通了。经过清空和对医护人员保密工作的教育后,小平同志终于住进了医院,因为他还处在政治隔离状态,他连下楼晒晒太阳都是不合适的。医生们一直在讨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因为邓小平的年龄确实很大了。最后经过商量并上报了中央,邓小平在家人的陪同下进了手术室,在进手术室之前,卓琳握住丈夫的手,要他一定要挺住,全家人都会在外面等着他。

手术很成功,邓小平身体也渐渐恢复了。余秋里来看邓小平,同时还表达了大家都很希望他再出来工作的想法。老夏跟老田聊天时,老田表示中国需要一个管经济的人,这个人只能是邓小平,没有邓小平中国的经济就没办法了。老夏很赞同他的看法,老田说自己是邓小平的老部下了,但是现在自己连他好不好都不知道,这时高医生进来了,她告诉丈夫和老田说小平同志要见他,听他讲讲现在的情况。

第4集剧情介绍:中央再出左倾错误

老田见了邓小平同志,两人聊得很融洽。田源和建国回北京后立刻开始了活动,他们贴了一张写着“四五要平反,小平要出山”的大字报,结果刚一贴出来,建国就被抓走了。高医生知道儿子被抓走后很伤心,老夏安慰妻子说事情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了,建国一定会没事的,要她不要担心了。田源在家和父亲说起田源的事情,曹慧说中央没有做错,田源听了就不高兴便出门了。

身体渐渐康复的邓小平和孙女一起做健康操,这时他听到广播里说道中央作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指示,便知道中央又再一次地出现了左的错误,他愣了一下。这时邓夫人卓琳从屋里走了出来,她安慰小平说一定会过去的,他一定有机会再出山来为党效力的。晚上田源听到一阵敲门声,他一打开门发现是自己以前认识的好朋友金锁。金锁说自己是来找妈妈的,自己以前为了躲避政治迫害逃跑了。田源便反应过来原来金锁就是刘妈的儿子,他赶紧把金锁带进来。

中央左的错误还在继续,小平同志给中央写信希望中央能够正视现在的国情调整错误的方针。建国终于被放回来了,大家赶紧迎出来,高医生甚至都喜极而泣了。燕子给建国送上了水,建国拂去了她脸上的泪水,要她不要难过了,自己很好。小妹回来告诉姐姐说门口来了几个唱戏的,金锁听了这熟悉的声音赶紧冲出去,是二妞儿。他问二妞儿是怎么来的,二妞儿说自己是一路要饭要过来的。看着二妞儿和苏大爷狼吞虎咽的样子,大家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苏大爷说生产队的人早就都跑了,他还说现在大家就都看着他们了。听了这话金锁很难过觉得难道共产党还不上以前的封建社会了吗。

老田和田源吃饭,两人谈起了田源的婚姻大事,老田跟儿子讲他对于他的配偶就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和他有共同语言。建红和金锁走了,建红给母亲留了一封信,说她和金锁去努力了,为了拔掉中国的穷根,高医生看了女儿的信觉得感动又无奈。邓小平和卓琳去见了叶帅庆祝他的八十岁生日,其他的很多老战友也来了,大家一起为叶帅庆祝生日。在席间,叶帅和很多其他的领导人还沉浸在过去的错误方针中很无奈。邓小平意识到只有把教育抓好才能振兴中国,便开始主抓教育工作。

第5集剧情介绍:小平复出创建国防科大

老田和前妻曹慧见面,老田跟前妻道歉,曹慧告诉他邓小平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此后正式复出。老田是邓小平的老部下,邓小平复出了,那他的政治问题也就解决了。老田很支持邓小平,但是曹慧和他政见不和,她觉得邓小平在和中央的政策反着干,还警告老田不要和邓小平走得太近。老田却只想跟着小平同志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两人又再一次不欢而散。

几辆轿车驶进米良库胡同五号院,这时中央给邓小平同志和他的家人安排的新住处。邓小平的孙女眠眠很喜欢这里,她还想着要在池塘里养金鱼呢。院子里有两颗百年老松树,大家都沉浸在平反的喜悦中,邓小平站在松树下看着笑得一脸灿烂的妻子卓琳,不禁想起了年轻时两人的爱情往事。那是1939年的秋天,在邓发的撮合下他对穿白衣服的活泼的卓琳一见钟情。出身名门而且自己也很优秀的卓琳深深地吸引着邓小平,他主动接近卓琳,和他讲自己留学的经历。卓琳也被幽默风趣的邓小平吸引了,两人在革命战友的见证下喜结连理。邓小平想到这么多年卓琳的陪伴和对自己的照顾很是感动便抱住了卓琳,他跟儿女们说自己爱他们的母亲,爱这个家,也爱着他们,这一幕也被相机永远地记录了下来。

为了更快地投入工作赢得大家的信任,邓小平认真地准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发言,他要向大家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这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错误认识。开会的那天,邓小平还跟大家提出要忠于党,不能有私心和杂念,至此,邓小平在中央的一切职务得以恢复。经历了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再一次走向了党的领导地位。

邓小平认为教育和军队这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应该结合起来,他便开始筹划着要在湖南长沙办一个军事学校,这就是国防科大。因为生源问题,邓小平发现恢复考试很重要,现在很多高校都处于半瘫痪的状态,很多教授知识分子还没有得到平反,这些文革遗留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邓小平便开始首抓这些事情,因为教育是一个根本事业,现代化需要人才。

第6集剧情介绍:老知识分子平反惹争议

邓小平特意去看足球队的队员,他对裁判在球场上的黑哨表示不满,说要公平地比赛。想了想他又提出要送几名裁判去德国学习,中国也需要国际裁判。香港代表霍英东对于小平同志这么重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很感动,邓小平还跟大家讲起了自己在留学的时候对足球的热爱,他认为体育也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象征,也是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邓小平还亲自去看了足球比赛,青年们都在台下欢呼,霍英东感叹道这就是不可阻挡的人心。

科教工作在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监督下如火如荼地开展,邓小平点了一批在文革中被打为反革命但的确很有才干的知识分子来挑起大梁。这个举动在党内引起了哗然,大家纷纷觉得这是不是要为文革中的案子翻案,这不就是在批评毛主席吗?邓小平知道后,他对于党内的迂腐思想很无奈,但是他还是顶住了压力坚持要这些知识分子来顶大梁,不仅这样,他还要帮他们平反,还要提高他们的待遇。

老田和老夏也已经恢复了自己的工作,两人都开始积极投身党的事业。老田去按照邓小平的指示去专门接厦门大学的李国豪教授去开会,虽然有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支持,但是老田的工作开展得并不是那么顺利。李国豪教授被押到南京了,他只得远赴南京去见他。教授听了很是激动,他一个劲地请求老田跟上面说能不能不要限制自己的时间,让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老田很感动,尽管受了多年的政治迫害,这些老知识分子还是保留了一份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邓小平把各位教授权威召集在一起开会,邓小平亲切地和大家问好,还让大家不要顾及,大胆地对教育事业的规划提出建议。有位老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年轻的学者,这是中国新一代的希望。邓小平还把学者们推荐的一些年轻人的名单交给了老田,要他把这些人召集起来一起搞科研工作。

第7集剧情介绍:恢复高考田源紧张备考

很多教授在会议上对“两个估计”提出了批判,邓小平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自己要在中央经过讨论商量后才能给予他们答复。邓小平陈恳的态度让在场的每一位教授学者都动容,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座谈会已经开了三天了,大家都提出了很多问题,邓小平又再一次提出要重点讨论科学教育问题。这时招生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有人提出很多人虽然没有读过高中但是已经具备了高中文化,却因此丧失了高考的机会,国家流失了大批人才。邓小平便决定取消高考资格限制,但是又有一个问题摆了出来,那就是恢复高考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宁可推迟两个月,今年也要恢复高考。邓小平向大家保证今年一定会恢复高考。

田源要去云南了,曹慧特意来跟儿子收拾东西和送行,田源趁机跟母亲提出要她和父亲复婚,曹慧只是笑笑也没有说什么。邓小平在会议室提出,在教育中要摆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对于知识分子总体上是肯定的,打击知识分子都是四人帮整出来的事。他跟专家们说自己以前是打算过几年再恢复高考的,但是经过这几天和专家们的讨论,他认识到恢复高考的重要性,正式决定就在今年恢复高考。

曹慧和老田在北京香格里拉请田源吃饭,老田高兴地告诉前妻和儿子,田源不用走了,留下来复习功课,因为今年就会恢复高考。曹慧不信,因为已经八月份了,老田说邓小平同志说推迟两个月高考,高校也推迟两个月开学,田源很激动,说自己一定好好复习一定好好高考。田源饭都不吃了,兴冲冲地冲回家告诉建红建国他们恢复高考的事情,大家都很高兴。曹慧看着儿子这么兴冲冲的样子,总有种预感担心儿子又会闯祸,老田安慰她说田源已经长大了,自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第8集剧情介绍:高考取消应届限制

老何从大院子搬走了,田志远忙着搬家把房子腾给老夏,恢复文革前的格局,前妻曹慧过来帮忙,两人又因为政见不和有些不愉快。这时燕子和父亲来了,缓和了气氛。邓小平给了老田一份报告,是有关四人帮如何篡改毛泽东思想的。老田搬家的时候曹慧过来帮忙,老夏劝他俩干脆借着搬家把婚给复了。刚好收音机里传来那天老田看到的报道,老夏觉得最近喜事格外多,曹慧说不能高兴太早因为这次高考只能是应届生,这时妹子赶紧补充说他们学校好多高三的还比不上她这个高一的呢。

田志远晚上问田源他们的问卷调查做得怎么样,因为这关系到高考的生源问题,田源拍着胸脯说开展得很顺利,要父亲尽管放心。因为采纳了众多专家和田志远做的调查,邓小平跟其他领导人谈起恢复高考的细节问题,他要田志远跟大家谈谈自己的见解。田志远提出现在很多应届生的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应该要面向全国招生考试,包括那些下乡的青年。但是有人马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第一是时间不够,第二这牵扯到了毛主席提出的知识青年下乡接受教育的政策。不过也还是有很多人支持老田,一时间争论不休。

邓小平向丁肇中提出可以派人去其实验室学习,这样可以更快地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丁肇中答应了。因为丁肇中对美国很熟悉,邓小平便又询问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听了丁肇中的介绍后他颇有感触。最后在邓小平的努力下,高考终于恢复了,而且这一届的高考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没有应届生的限制。

高考恢复了,很多学生都蜂拥而至地到新华书店买课本,但是库存不足少量的书很快一扫而光,很多学生都没有买到书。田源等学生都很着急,同学们就只好相互借着看,或是抄课本,尽管情况恶劣,同学们高考的热情仍然很高。时间很快过去,高考的那一天很快就会来临了,田源建国他们坐上了去陕北的火车。建红把哥哥寄过来的复习资料给金锁,金锁却说自己不参加高考,建红却坚持要他参加,最后金锁答应了。

第9集剧情介绍:教科书改革提上议程

高医生在聚会的时候问老田和曹慧什么时候复婚,老田说等到田源高考完了再复婚,大家都很高兴。老夏看小妹的课本发现课本存在很大的问题,教科书上片面地把资本主义国家丑化得不成样子,老夏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便拿着课本去找老田商量。老田听了老夏的一番言论和解释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便决定要把这个问题反映给邓小平。邓小平在开会的时候,跟大家提了这件事情,要重新修改教科书,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要让教科书跟上时代的潮流。新编教科书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老夏便组织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中。老田劝他也要悠着点注意休息,老夏却觉得时间紧迫。

老夏觉得现在的教材政治性太明显,需要召集最优秀的专家来编写教材。邓小平接受了他的建议,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虽然召集那些专家很有难度但是邓小平还是要部下克服一切困难,还批转了一份报告给外交部,从国外购进一批先进材料来作为编写教科书的重要内容。因为夏默最熟悉这件工作,这个重任便落在了他的身上。

买国外教材需要一大笔外汇,邓小平便特意到了中南海请求批示十万美金。虽然很困难但是邓小平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解决了这个大困难。老夏正式开始了工作,经过前期调查得知国外资料非常丰富,而且购买渠道也很丰富,只是有一个难题,那就是资料太多难以筛选。外交部黄部长便提出要夏默带着专家直接去外国购买资料,而且这已经得到了邓小平的批准。

田源又收到了一批复习材料,他大方地把资料借给那些其他要高考的知青看。田源把资料给大州和杜鹃看,但是大州和杜鹃却觉得自己不想高考了。田源开导他们说高考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他们可以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只有参加高考,他们才能有美好的未来。杜鹃和大州被他说动了,还是决定参加高考。这时生产大队的队长找田源和大州,队长很生气,认为他们忙着学习结果耽误了生产,出勤率最近明显低了好多。队长狠狠地批评了他们,知青们的高考路越来越坎坷了。

第10集剧情介绍:知青高考报名多坎坷

高考报名开始了,建国没有报上。很多报上的下放青年都无比高兴在路上高歌欢呼,建国格外失落,好朋友看出他情绪不对便安慰他自己虽然报上名了但是这次高考的人这么多,也不一定能考上。建国说自己没事,却一个人偷偷跑到山坡上坐着,这时好朋友给他送来一封信是新华社给他送来的,建国看着看着就笑了,问他他还卖了个关子。而田源这个农场的高考报名更加不顺利,很多知青拿着报名表找场长签字。场长却百般刁难,觉得他们破坏了生产坚决不给他们签字。田源不满和他讲道理,最后场长甩出狠话说就是拿枪指着自己的脑袋都不会给他们报名的。

建国给田源打电话问他报上名了没有,田源说他们这儿的知青都被场长卡住了。建国便告诉他自己也被卡住了但是自己后来去县城直接报的名,还要他先别跟领导闹翻,直接偷偷去报名就可以了。原来这是邓小平的新政策今年高考报名不需要经过单位的同意,田源便带着知青们去县城报名了。报名的地方还有带着孩子的知青,田源他们正报着名场长就来了,但是却被工作人员告知政府文件规定报名自愿择优录取,不需要单位同意。场长灰溜溜地走了,田源和他的知青朋友们都报上名了。在安徽凤阳县,建红和金锁也报名了。

高考终于开始了,无数学子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考场,这其中不乏那些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上午考完了建红跟金锁对答案,结果一对发现自己错了很多,金锁安慰她要她下午好好考。说着说着金锁的胃就开始疼起来了,虽然他极力不让建红看出来,但是心细的建红还是看出了他的不对头。建红拿出苏打饼干,告诉金锁吃这个对胃好。燕子到夏家来问建红建国的消息,她也知道没有什么新消息但就是心里放不下。老夏的心态却很好,这时曹慧也来打探消息了,她很奇怪没有看到老田。老夏告诉她老田跟着邓小平同志工作去了,曹慧说田源连个电话都没有,自己心里急死了。老夏便要她放宽心,这个时候急也没有用。

老田跟邓小平同志反映高考情况,总体情况还不错但是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邓小平同志一一询问了,很是关心考试情况。

第11集剧情介绍:田源作文惹争议

田源高考的作文对文革和党做得不对的地方提出了批评,老师在判卷的时候有了争议,有的老师觉得应该直接给零分,有的却觉得可以酌情给分,一时间商定不了。有的老师便提出先判定零分,等商议完了再最后定夺。邓小平同志听了有关高考的消息,提出因为这次匆忙,下一次一定要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出卷。

广播里播报了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其他知青听了都觉得是田源的,田源说不是自己的。这时又有人问他有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邻村的大唐已经收到了,田源说没有。这时又陆陆续续地有知青的录取通知书送来了,但是田源的通知书也没有了来,他和大州默默地离开欢呼的人群站在外面,他们决定去县城的录取通知地看看情况。建国也去了,那里有很多人都在排队,有的人没有考上痛哭流涕。田源一查自己是高分但是政审却没有过,他曾经被拘留过,所以他的情况已经被报上去了。因为田源是县里的高分,所以县里在为他做最后的争取,但是他也要做好两手准备。

田源和大州也去他们那边县上查成绩,田源得到的结果是分不够,田源要求查分,但是工作人员却告知他今年不能查分。田源很着急,后面的同学又在催他,这时主任来了,他问了事情的经过,看了田源的名字,就把他带到了办公室。主任告诉田源他主要是作文的问题,体现了阶级立场做了零分处理,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田源的考卷争议挺大,已经交到上面了,就看上面怎么办了。田源很失落准备去昆明,他要大州自己先去查成绩,大州不放心他便跟着他一起走了。

建国从县城回来后就一直很沉默,大家都纷纷猜测这一定与录取有关。建红收到了安徽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很高兴赶紧回去跟刘妈报喜,刘妈也为她高兴。建红给金锁收拾被子的时候发现他藏着的试卷,金锁没有考完试就离开了考场。高医生跟老夏讲起孩子们的事情,一喜一忧,说着建国高医生忍不住哭了起来,老夏安慰她要她不要担心。邓小平同志看了几个老干部给他递上来的信,信大多与高考中很多学生因为政治审查问题而没有被录取。邓小平便召开了小会,邓小平听了大家的反应决定要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听了田源的案例觉得很气愤,他认为我们要对考生的前程负责,便要教育部的人复议这些录取有问题的学生。

第12集剧情介绍:建国考上北大田源怒撕通知书

老田到老夏家准备和他们喝一杯,老夏说妻子正在为建国的事情而担忧,这时机不对啊。老田赶紧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邓小平同志发话了,建国的政审问题解决了。老夏和妻子都很高兴,直呼建国遇到贵人了。建国在打石场从广播里听到消息,他被北大录取了,他的录取通知书来了。建国不敢相信,旁边的人都喊他要他赶紧去拿,建国这才反应过来。建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很兴奋地冲到山顶上对着山谷大喊,他简直难以置信,他太高兴了。他对邓小平和祖国充满了感激,暗暗许下自己一定好好报答他们。

田源在出走四天后也回来了,他看上去好像恢复了平时的自信。全国录取已经结束了,大州觉得他和田源都没有什么希望了,大州还问他今年还报名吗?正聊着就有人告诉他招生办给他到了电话,田源赶紧兴冲冲地冲过去。田源的高考试卷几经周转改成了高分,他终于被录取了,田源激动地握住了主任的手。但是当他打开通知书的时候发现不是自己之前报的北大历史系,而是师专录取了他。田源问主任,主任跟他解释北大这样的学校招生名额早就满了,所以他能上师专已经很不错了。田源撕掉了录取通知书,说这个大学他不上了。

建国回到家,他把通知书给家人看,家人都很激动。从母亲口中他知道了田源的事情,老夏要他去看看田志远,安慰安慰他和曹慧,还要好好感谢老田,老田为了他的事情出了很多力。建国便带着燕子去看老田和曹慧,从建国口里他们大概知道了田源的事情,曹慧和田志远意见不一样,两人言语上起了争执,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燕子和建国见势便离开了,老田举起手来要打曹慧,但是忍了忍还是没有下手摔门而去。

学校开学了,很多新生都满怀希望地走进了大学,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在开学典礼上,经济学教授陈岱孙教授给新生致辞,他要学生们荡漾在知识的海洋里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接下来就是新生上台发言,这其中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也有很小的小年轻,有下放的知青,还有一对夫妻。轮到建国的时候,他简单地介绍了自己,他希望自己能和在座的每位同学成为朋友。

第13集剧情介绍:筹谋备开科学大会

邓小平来到郭沫若的家,郭沫若的夫人很热情的接待了他。邓小平问起郭沫若的身体,郭夫人告诉他郭沫若的身体很不好,起不来了。邓小平便到他的房间去看他,郭沫若激动地握着邓小平的手,邓小平要他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郭沫若虽然躺在病床上,但是在邓小平复出的这半年,他主抓教育科研工作,为中国培养人才,这让他十分感动。邓小平告诉他这次自己来就是请他去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的,郭沫若虽然很想去,但是他也清楚自己的情况,他觉得自己已经大限将至了。邓小平却在精神上极力鼓励他,郭老十分感动,表示自己一定把言发好,给其他人做好榜样。郭沫若说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的科学持续发展,自己的演讲题目就叫《科学的春天》。

田源前些日子腿受了伤,他躺在病床上,收到了吴怡茹的信。吴怡茹在信里告诉他自己经历了千辛万苦逃到了香港,找到了舅舅。她还告诉田源,香港和内陆差别真的很大,如果他愿意来,她可以帮他,她希望有一天能在香港的街头偶遇他。田源看了信很感动,田母却对香港很不以为然,要他好好复习准备明年高考,田源表示自己心里有数。

邓小平提出要将“四个现代化”,还要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正式对“红与专”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前因为片面强调“专”而忽视了科学,所以现在要发展“专”和“红”的辩证关系。老田建议让陈景润在科学大会上作报告,邓小平觉得这样很好,能够给大家带个好头。邓小平同志还提出要起好好让研究院起好带头作用。曹慧来到老田工作的地方,老田跟她讲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不方便,那些科学家们来一趟都很不方便。曹慧看到他这么辛苦,便要他注意自己的身体。

科学家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到北京,邓小平热情地和他们见面。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在即,邓小平问起准备工作,老田告诉他很多人对郭沫若的发言稿不满,因为其中没有引用毛主席的思想。邓小平却觉得一个字也不能改,不然就又把毛泽东思想给弄专制了。老田委婉地建议不能用毛主席二十年前的“又红又专”的理论来指代现在的知识分子,邓小平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建议。

第14集剧情介绍:平反冤假错案

邓小平帮助儿子一起锻炼,儿子问他相不相信自己,邓小平慈爱地看着孩子说自己会永远相信他的。陶斯亮和母亲因为父亲陶铸的事情找到邓小平这里。陶夫人告诉邓小平陶铸在安徽得癌症的时候写过一首诗,她念给邓小平听,邓小平便问起他们的情况。陶夫人告诉他老陶还在治病,陶斯亮还在宁夏,自己现在住在招待所里。从邓小平家里出来后,陶斯亮觉得很奇怪,因为她们带过去的资料邓小平根本就没有看,但是陶夫人却觉得陶铸的事情已经有着落了。果然,为了解决像陶铸这样的情况邓小平决定给中央写信。

邓小平本来要和叶帅商量,但是叶帅身体不好就只能留在北京了,邓小平知道后便决定去广州一趟。新上任的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写了一篇有关于为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平反的报告,大家看了都很激动。有人说要看看这新上任的部长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能不能真正为他们办点实事。大家正讨论着胡耀邦便出现了,他认真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遭遇,表示自己一定会为他们平反的,大家都很高兴。邓小平委托下面的人来重审陶铸的案子,但是却被专案组的人打回了,专案组的人坚持认为陶铸是反毛主席的反叛分子。陶斯亮很着急,陶夫人告诉她现在邓小平已经委派新上任的组织部部长胡耀邦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她相信,陶铸的案子一定会解决的。

陶夫人带着陶斯亮到了陈云的家里,陈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陶夫人开门见山告诉他这次他们来见他就是为了陶铸的案子,陶夫人说老陶是无辜被打倒的,在被打倒后,受到了严重的虐待,现在身体很差,需要好的医疗治理。所以,她请求中央能够重申陶铸的案子。陶铸的案子在中央很有代表性,会牵扯到很大一批中央的干部,所以她们只能找到陈云了。凭借陈云对老陶的了解,陶夫人相信老陶的案子自有公道。陶夫人离开后,陈云开始认真地审查老陶的案子。

第15集剧情介绍:鸭子问题引发深思

邓小平来到龙岭公社考察,群众们热情地敲锣打鼓地欢迎。邓小平还到了村民李双喜的家里视察,李双喜是队里的贫农,小孙女童言无忌希望邓小平多来自己极力,因为他一来家里就有新桌子。邓小平进了堂屋,发现家里,家里一贫如洗,连稍微像样点的桌椅板凳都是从队里借来的。邓小平问起李双喜,但是李双喜受了队长的指示,撒谎说自己家里情况还好。这时邓小平听到鸭叫声,便决定到养鸭的大娘家里看看。

邓小平看到偌大的院子里就只养了三只鸭子,邓小平很奇怪,斯大娘告诉他这是社会主义规定的,是上面的要求。邓小平问她想不想养第四只鸭子,斯大娘坚决摇头说自己不敢。邓小平却发现虽然只有三只鸭子,但是斯大娘准备的饲料却远远多于三只鸭子的食量。邓小平便把后院的小屋子打开了,原来里面还有二十多只鸭子,只不过嘴巴全部被绑起来了。大队干部赶紧责备大娘,大娘吓得就要把鸭子杀了。邓小平赶紧宽慰她,说这件事情不怪她,要怪也只能怪他们。邓小平还鼓励大娘多多养鸭。

在公社里邓小平还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青壮年都抛弃家中老人幼子偷渡逃港,这导致农村流失大量劳动力,生活更加贫困了。邓小平在部下的带领下看了界限,并得知逃港已经成风,感慨颇多。他回去后赶紧召开了会议,他把在农村的所见所闻全部讲了出来,他觉得政府的政策存在很大问题,很多人都弄不清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觉得这种形式主义的革命是失败的,中央需要调整政策,进行新的改革。

现在要开展现代化建设了,但是到底什么是阶级化斗争这个问题需要先得到解决。邓小平本来是打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但是现在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已经没办法回避了。还有很多报纸杂志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思想解放的重要性。邓小平受到了启发,他觉得中国不能再穷下去了,应该要先让国家富强起来。而这个突破口就是“两个凡是”,只有打破了这个错误思想,中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建国在学校里表现认真,但是却因为自己以前反对过四人帮有了关押的案底而被拒绝入党。建国找书记理论,但是无果。

第16集剧情介绍:思想文章惹争议

春旱较早,粮食供给不足,生产大队放下话来,不放一个社员离开。建红负责的那块地尤其是重点,队长要建红转告金锁这时候不要出乱子。建红找到金锁说了这件事情,但是金锁却觉得这样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跟建红说自己要向上面反应写信,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借地种粮。

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虽然只是一篇文章,但是学术问题背后所讨论的是政治问题,是思想路线问题。有很多人提出了反对,觉得这是对毛泽东主席的政策和思想的批判,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苗头。但是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很支持这种言论。老田和妻子也代表了两张不同的态度,妻子觉得这是错误思想的苗头,是反党的,而老田却认为这篇文章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夫妻俩政见不同,在饭桌上就吵了起来。

而中央已经对这篇文章表明了态度,中央觉得这篇文章是坎旗的,并对文章作者和报社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曹慧感叹,老田的这种政治态度太危险了,迟早有一天会倒霉的。而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却坚决支持这场讨论,他很希望邓小平能够站出来讲话。而下面的人也很疑惑,现在中央的意见分成了两大派,导致传达下来的意见都不一样,这让下面的人很难办事。虽然很多人都劝罗瑞卿不要过于冲动而毁了自己的前程,但是罗瑞卿还是毅然决然地决定忠于自己的思想。罗瑞卿不顾阻拦,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了邓小平,邓小平听了罗瑞卿的报告,陷入了深思。他觉得既然出现了这种争论,那么就很有必要在很正式的场合表明中央真正的态度,让这种老古董似的错误思想彻底远离党的方针政策。

于是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谈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号召人们打破精神枷锁,让思想来一个大解放。这不仅是在思想上,在科学,文化那些方面,也需要解放。干部,知识分子平反更是迫在眉睫。邓小平的讲话一经发表,再次引发人们思想的震动和思考。

第17集剧情介绍:邓小平亲迎科学先驱遗体

《光明日报》的那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表扬,他提出要借此在文化界和思想界做一篇大文章。罗瑞卿为了重新站起来,决定去西德做手术。临行前,他特意跟邓小平辞别。邓小平握着他的手,劝他不是自己舍不得他挨这一刀,而是国家舍不得啊,国家需要确保他的安全。罗瑞卿听了心里很感动,但是他只能告诉邓小平,自己已经向中央打了报告了。罗瑞卿的妻子也很担心他的安全,但是罗瑞卿却觉得在恐怖也不会比他上战场恐怖,他并没有把危险性放在心上。

有老知识分子跟邓小平反应,自己编写的书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删掉了。邓小平便要他把事情仔细讲清楚,原来被删掉的那一部分与检验真理有关。上面的人坚持要老知识分子删除,但是老知识分子觉得这是与文化主流相违背的,便坚决不同意,所以才把这件事情反映给了邓小平。正说着卓琳给他们送上了新泡的茶水,她看见邓小平面色凝重,便劝邓小平少动肝火,保重自己身体。邓小平仔细看了好几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觉得说得很对,便打电话给下面的人坚决支持这篇文章和其代表的主流思想。

罗瑞卿在术后因并发症不幸去世。知道了这个噩耗,邓小平十分悲痛,亲自到机场迎接罗瑞卿遗体回国。邓小平对于罗瑞卿的离世很久都缓不过神,但是工作还是要继续,已经堆积了很多文件和事情要处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徽省的旱情问题。邓小平要省委第一书记万里书记首先保证百姓的生活和安全。金锁提出的借地种粮的方案已经报上去了,但是至今还没有什么回应。有人提议能不能先搞起来,但是金锁有顾虑,如果没有政策就先行动会出大问题的,这个责任金锁是绝对担当不起的。这时万里书记已经来到了金锁他们生产大队。听了金锁的报告,他觉得这个方法很可行。回到省里后,万里书记召开紧急会议,把借地种粮这一方法提出来和大家商量,调整了农业政策,制定出关于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的规定,核心是一切工作以发展生产为中心。

还有一个问题也很严重,那就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太大。面对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邓小平提出要搞现代化,就要打开国门,多派些人到西方学习。

第18集剧情介绍:中国掀起外交高潮

自邓小平发现问题后,中国便开始大量地派考察团去外国进行考察。而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古牧率领的考察团了。在西欧,西欧各国的领导人表示了对中国的向往,并提出只要能够和中国建交,他们可以给中国借钱。其中一个领导人还给中国代表引见了一位美国的哈里斯博士。哈里斯表示美国资源丰富,可以和中国互补,他特别希望能够在美国见到中国的代表们。对于西方国家的热情举动,古牧没有轻率做出举动,而是表示自己要回国经过商量后才能给他们答复。

谷牧率领的西欧考察团回国后,邓小平向他了解考察情况。就炼钢,和石油开采中国和西方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中国不仅技术落后,资金也特别匮乏,面对外国伸出的友谊之手,邓小平觉得可以引进外资。古牧和夏默也觉得现在正是中国对外建交的最佳时期。得知连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里斯都有兴趣和中国合作,邓小平提出要吸引外资,扩大开放。但是夏默提出,邓小平同志的想法能得到中国的其他中央领导人的支持吗?邓小平便在中央开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多数人都表示了支持,只有少部分同志觉得重心不能全放在经济上面。邓小平排除异议,决定引进外资。

这个消息一放出来,不仅西方其他国家,连美国也按捺不住,派出特使布热津斯基,前来中国访问。邓小平在北海仿膳宴请美国代表,特使给邓小平送上了美国航天员登月后取下来的石头。邓小平幽默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特使的谢意,他说自己现在最想的不是触摸月球,而是和美国一起触摸地球。特使也表示,中美关系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中心环节。特使也表示了美国和台湾的交往属于正常的交往,并不是不承认中国。就此,双方达成共识,为早日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杯。

邓小平来到东北考察。在大庆油田,他看到了职工生活的贫苦,觉得很有感触。他提出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提高工资,改善住房。

第19集剧情介绍:小平同志发表讲话点醒迷茫

邓小平到了东北吉林长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的吉林省省委第一书记王恩茂找到了邓小平。他向邓小平同志讲了自己的疑问和看法,现在中央还是有老干部对真理问题很不理解,他们觉得实践和真理问题是哲学问题。而且现在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卡在那里,现在光讨论哲学问题又有什么用呢?还有彻底平反问题,尤其是薄一波问题,刘少奇问题,那都是毛主席定的,如果平反了,邓小平在中央的地位将会很危险。前面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两个凡是”到底能不能突破,主席说的话到底能不能改。

邓小平听了他的意见,觉得很有必要开个会表明自己的态度,表明自己代表的党中央的态度。他召开了吉林省领导干部大会,他在会议上提出要走新道路,下面有人提出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邓小平表示了肯定,但是到底要怎么高举呢?大家都在沉思,邓小平解释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所以我们现在搞建设,就是在践行实事求是,就是在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现在摆在祖国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国家的贫穷,我们的爱国不能只表现在精神上,人民的日子过得那么艰苦,这不是正真的幸福。

见大家有所触动,邓小平同志更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如果社会主义是贫穷的社会主义,那我们还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呢?我们只有让所有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社会主义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话音刚落,会场就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邓小平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令人茅塞顿开。邓小平讲话内容以内参形式再次引起党内热议,掀起了一次解放思想的热潮。

夏建国、田源跟上时代潮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们决定排练话剧《惊雷》。排练开始了,同学们热情高涨,都很积极地参加,他们相信可以用这部话剧唤起人们的觉醒。看着越来越开放文明的社会风气,以建国和田源为代表的新一代的青年看到了希望。

邓小平考察鞍钢,鞍钢却发生了爆炸事故,很多老工人都受了重伤。邓小平觉得很痛心,便下决心一定要更换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革命。

第20集剧情介绍:工友大会欢聚一堂

邓小平觉得一个国家要硬起来钢铁很重要,技术也很重要。技术提上去了,那么就会有很多多出来的劳动力,但是留下来的必然是最精英的。而很多宫人也因为担心这个问题而忧心忡忡,邓小平便去鞍钢考察。西方国家很愿意和他们发展关系,而且意愿还很强烈,那么中国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而且这个机会不能错过。宝钢的建设工作逐步提上了日程,但是这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就是资金缺乏太多,在就是在上海宝山采用传统的方法产量真的很低,不值得投入,邓小平对这些问题也很苦恼。

老夏生日,大家来给他庆生。老夏演奏手风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大家都为她鼓掌,正说着曹慧就来了。老夏知道上次老田和曹慧闹得不欢而散,便特意把曹慧找来让他们两个和好。吃饭的时候,老田说如果不是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他们还在扫大街,建国也不可能能到北大上学。老田还感慨,经济建设刚开始,我们应该听邓小平同志的号召,把国家建设起来。曹慧因为一直和老田就政见不和,高医生见气氛已经尴尬起来了,便赶紧转移话题,缓和气氛。建国和田源也为邓小平在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激动不已,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一个新的时代要开始了。建国提议,大家一起举起杯来,为邓小平同志干杯,为祖国的未来干杯。

邓小平和大庆油田的宫人们见面,大家都很高兴。还有江西的工友们特意赶来见邓小平同志,大家都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很多建议。邓小平很高兴,他听着工友们一条一条的讲着,越来越觉得中国的经济必须狠抓,科技对于现代中国而言是那么重要。他也越发坚定了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引进外资的决心。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美国方面以推进留学生工作促进双方交流。邓小平表示恢复考和派遣留学生只是第一步,但这是一条新路,以后的路,还要走得很远。

第21集剧情介绍:邓小平访问日本

中央选派了五十二名工人赴美学习,这是中国首批选派出去的工人。老夏问起建国排演话剧的事情,建国跟父亲讲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为了平反冤假错案,这不就是可以破除“两个凡是”,不就是响应了党的号召吗?老夏觉得儿子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建国提议要他可以来北大看看他们。第二天排练的时候,建国正在和田源商量排演事宜,突然发现下面做了两个眼生的人,结果那两人把帽子一摘下来竟然是老田和老夏。老田握住了建国的手,一个劲地感叹他们的剧本写得好。

正当建国和田源准备继续排练的时候,北大的党委书记带着一批人过来了,建国赶紧要田源躲到后面去,但是还是被认了出来,他是云南的知青。那人便问他为什么还滞留在北京,田源说自己在养伤,给糊弄过去了。何书记便上台发表讲话,他说自己昨天看了剧本,他兴奋地一宿没有睡觉,他真的为北大的学生能写出,排演出这样的话剧而自豪,而高兴。他还提出了两点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好面对阻力的思想准备。何书记表示了对剧本的大力支持,建国田源很是感动。

建国和田源到处找剧场,但是却处处碰壁。没办法他们找到了夏主任,夏主任一听他们的来意,就很明确的告诉他们北京大大小小几十个剧院都不可能冒着掉饭碗的危险把场地借给他们的。田源和建国很失望,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先离开。邓小平专机抵达日本东京机场,日本外相亲自迎接。邓小平此行是中国建国后国家主要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日本,这也是中国外交上的一大进步。

邓小平决定改变行程,先去拜访日本前首相田中,因为田中对于中日建交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但是陪同人员劝他,因为田中涉嫌贪污被全日本唾弃,所以他去拜访他很不合适。邓小平提出可以发表声明自己见田中只是因为他对中日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任首相经过一番考虑还是同意了中方提出的建议,田中知道了更是感动得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第22集剧情介绍:建国田源为找剧院发愁

邓小平参观了日本的炼铁厂,他找陪同人员帮自己翻译机器上的说明。他问起陪同人员这台机器出厂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听了大家的回答,邓小平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当中国国内还在瞎折腾时,日本却在集中所有力量搞建设,中国水平起码落后了日本三十年。邓小平感叹如果能够把这样的机器送进宝钢,中国的钢铁会有多么大的进步。

晚上邓小平一个人在思考,他把老夏找过来,要他明天去跟日本有关部门商量一下,希望他们能派专家对宝钢建设进行支援。经过五十几位专家的研究和实践,宝钢地基问题解决了,所以宝钢建设越发急迫起来。老夏觉得邓小平的想法很好,这时邓小平又问起了《惊雷》这个剧本,他知道老夏的儿子建国就是这个剧的发起人。邓小平知道他们的剧本排练有很多阻力,他觉得应该对年轻人多鼓励,而不是盲目压制。邓小平的态度让老夏很感动。

邓小平第一次做新干线,他觉得这种速度能够催人前进,他跟陪同人员讲以后中国也要有这样的铁路。回迎宾馆后,他接见了黄华,黄华告诉邓小平,他的访日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邓小平讲中国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现在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中国应该抓住机会多派人到各个国家,和各个国家打好关系,尤其是中苏,中日,中美。中国已经不能再折腾了,国家发展重点必须集中在经济建设上来。

得知邓小平日程后,日本首相为邓小平送行。老田和老夏知道田源他们找不到剧院,便把剧本给有远见的胡乔木看了。胡乔木看了以后也相当重视这个问题,再加上邓小平的支持,他们便委派了秦主任来解决这个问题。秦主任亲自去了田源他们排练的地方,告诉他们问题已经解决了,中央很支持他们的活动,给他们安排了人民剧院,田源和建国都很高兴。

陶铸一案成了平反冤假错案的重中之重和代表,负责的工作人员面对责问表示自己已经对这个案子做了很多次的检查了,没有任何问题。陶铸挚友便送来了相关材料,证明了陶铸的清白,并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处理。

第23集剧情介绍:邓小平出访新加坡

邓小平继续外访之路,他出访了新加坡,李光耀总理热情地接待了他和他的妻子卓琳。另一方面,中央也在看会讨论全党重心转移问题。陈云同志讲话,他知道大家都有很多顾虑,中央还没有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矫正。他还提出现在中央会对六十一起重要的代表案例进行平反,这是中央的责任,与个人无关,这是陈云同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干部被打倒,对文革中被打成叛徒的干部应该平反。第三个问题就是陶铸的问题,他的材料现在在中央专案组,而且现在中央专案组和中央组织部并存的情况需要中央作出取舍。第四个问题就是彭德怀事件。第五就是康生同志的问题,中央应该在适当的事件对康生的错误作出批评。

曹慧作为特约记录者也参加了陈云的讲话,陈云提起去年自己要为邓小平平反的讲话并没有上中央简报,这一次,自己的讲话内容一定要上简报,要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为了接待邓小平,李光耀总理特别在他的座位底下放了个痰盂,而且还特意给他准备了烟灰缸。但是在宴会上,邓小平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并不能吸烟,但是他还是很感谢李光耀总理的善意。

李光耀总理表达了极度想要和中国合作的心情,宴会气氛一派融洽。曹慧把内容整理好后,就发了简报,她变把简报呈给陈云及在座的其他领导人看,大家都很开心。陶铸的女儿赶紧回到家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但是陶夫人却很忧伤,她想起了过世的陶铸。1965年应上级通知陶铸被遣去别处,当时他的身体就很差了,他没有让夫人陪自己照顾自己,而是让夫人照顾好女儿。陶铸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可能再也见不到亮亮了,他要夫人告诉女儿自己让他受苦了,但是自己是清白的,要亮亮一定要坚强。听到这里,亮亮在母亲怀里哭得一塌糊涂。

邓小平虽然远在新加坡还是放心不下国内的事情,他看了中央简报上面陈云同志提出的六个问题还有其他同志的一些发言,他觉得很欣慰。中央的态度越来越明确,同志们的思想也渐渐开放了,中国的政治和工作重心也逐步走向正轨。

第24集剧情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

邓小平回国后听取大家的意见,大家都希望中央有个明确的态度,还希望邓小平同志能在中央政治会议结束的时候发表和讲话,统一意见。邓小平觉得这次会议开展的很成功,大家贯彻了毛主席的思想,有错必纠。而且他还建议,在会议上同志们提出的大是大非的问题应该在中央再仔细梳理一下,上报给华国锋主席。中央研究了大量的意见,终于开始了大规模正式的平反工作。

但是这次的大规模活动也给一部分人带来了冲击,曹慧的同事就很不能理解,他觉得突然一下子什么都是错的,那这样的话我们的党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呢?曹慧的思想早就渐渐转化了,她认识到变则通,有错必纠,大家现在必须要换个思路来看问题了。亮亮给已经过世的父亲写了一封信,并把它寄到了人民日报,在信中,她叙述了父亲的一生,还有父亲的铮铮铁骨和对党对国的热爱。这封信被发表了,建国买了五十份,发给同学们看。

吃饭的时候,邓小平发现饭桌上的气氛很不对劲,卓琳便把思亮写的《一封终于发出去的信》给他看了。现在不仅是中央,全国都掀起了一股勇于纠错,思想解放的热潮。对于“两个凡是”的问题,华国锋同志承担了责任,很多同志也做了反省,邓小平在讲话上告诉大家要以大局为重,还要增加三个政治局常委。

虽然视力逐渐下降,但是邓小平还是坚持看中央简报。还有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就是,上海宝钢的水源问题也解决了,上海人民决定把黄浦江上游的水让出来。老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宝钢的工人们,他鼓励大家要抓紧时间筹备,早日开工,我们的钢产量不能永远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大家受了鼓舞,都很有信心和干劲儿。

有很多知青联名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希望能够早日返城。这信是通过曹慧的手递上去的,她问老田有没有息息,老田觉得邓小平同志太累了,不能再拿这种事情麻烦他了。

邓小平一直在想亮亮的信,他亲自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发言,最后敲定题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要改革开放,要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他还很关心工人待遇问题,产量日日攀升,这些都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

第25集剧情介绍:新宣言新篇章

金锁正带着村民和知青们开荒,建红兴奋地跑过来告诉他自己跑了半个月总算是把化肥给弄过来了。金锁很感谢她,建红见自己十多天不在社员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十足,问他是怎么办到的。金锁告诉她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大家相信会有更多的好政策颁布下来,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宝钢终于建成了,在建成仪式上,老夏拨打了邓小平办公室的电话,希望能够让他听到宝钢建成的第一声。邓小平接了电话,夏默告诉他今天不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日子,宝钢也正式建成了,底下工人们响起了一片欢呼。邓小平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宝钢开工的炮声,无比欣慰和感动,中国的重工业总算是要发展起来了。工人们怀着无比的热情开始挥洒泪水,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国石油公司也在线看了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知道中国已经决定改革开放,他们马上就能和中国做生意了。石油大王哈里斯提出现在就是进军中国的最好时机,那是一片沃土,不可忽视。他还表示,自己能够感觉到美国正在调整自己的政策,中美马上就要建交了,他们的合作将会更加便捷。为了响应这种趋势,美国时代周刊的杂志更是决定将邓小平作为封面人物重点推出和宣传邓小平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英国领导人也表示,中国不会再关紧大门,他们不会因为香港问题而排斥他们,只要英国持续保持强大的经济实力。蒋经国也看了时代周刊,他和邓小平是莫斯科的同学,他表示中国大陆的经济会马上发展起来,对台湾也会调整政策。邓小平时代对台湾很有好吃,问题就是现在美国的态度,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官方还是他们派出去的情报人员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全国知青会议召开了,田源跟知青们一起讨论知青的返城问题,他给大家念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的内容,大家都很关心自己能不能回城。但是整个内容都被念完了,也没有提到知青们的返城问题,大家都很失望就都散了。田源一个人坐在外面吹着口琴给自己排解,他感到很无奈。另一方面,彭德怀和陶铸的追悼会也在北京举行,大家都在为他们曾经在文革中犯下的错误忏悔。

第26集剧情介绍:哈里斯曲折会见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都气氛都不一样了,老田为了追求年轻染了头发,曹慧要他洗了,老田说洗不掉了,曹慧觉得他是为了找第二春就走了。虽然老田追出去跟她解释自己是为了外交活动,曹慧还是以要赶稿子为由离开了。邓小平访问了美国,他发表讲话,中美关系正处在重要转折,两国人民合作发展是大局趋势。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发展而努力,是中美两国的责任。

邓小平在美国的讲话引起了热议,石油大王哈里斯更表示自己以后还要到中国去。香港的船王知道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也约见中国外交人员,表示自己很希望在中国投资。香港问题是在中国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定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中国拒绝香港商人在中国投资的理由。

香港问题涉及主权问题,外交人员不能自己做主,便决定请示邓小平。邓小平在美国参观了肯尼迪大剧院,还听了儿童合唱团合唱的中国歌曲,他和卓琳走上台和那些小朋友拥抱。哈里斯打听到邓小平在美国的休斯敦参观美式飞机,便带着夫人杀了过去,他希望当面和邓小平谈谈投资中国石油的事情。但是等他赶到航天中心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邓小平三个半小时前就离开了,而且现在很有可能会和德克萨斯的石油大亨见面。

哈里斯赶紧赶到那里,夫人对他的举动很不理解,觉得他这样做太丢面子了。哈里斯跟夫人解释,中国的改革开放让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太重要了,自己必须要争取到和他们合作,虽然夫人还是不怎么理解,但是也没有那么抵触了。他和夫人去赴宴,但是他们并不在邀请名单内,虽然他坚称已被邀请。最后,他在名单上找到了一个熟人的名字撒谎混了进去。夫人觉得很丢脸,他们并没有座位,但是哈里斯还是带着夫人去了五号桌,今晚他一定要见到邓小平。

邓小平听明哈里斯的来意,表示中国很愿意和他合作,而且现在中国十分需要他的帮助。

第27集剧情介绍:知青返城问题成热点

老田给曹慧做了饭,曹慧觉得很稀奇,说他的独身生活可以继续下去,但是老田还是希望两人复合。曹慧跟老田讲起今天自己跟邓小平开会的时候的事情,邓小平在文革时受了很多苦,但是提起毛主席还是充满了尊敬,还要高举毛泽东思想大旗帜,这让她很感动。正说着建国走进来给她看了田源和众知青书写的要求返城的联名信,希望她能够帮忙。曹慧很想帮自己的儿子,但是报社工作刚刚开展起来,所以她也不知道能够帮到什么程度。

曹慧带着建国去找领导,虽然领导表示知青返城是青年报纸关注的重点,但是中央领导人态度不明确,他们也不能贸贸然地刊登。曹慧突然想起中国青年报有个栏目是群众来信,可以在那一栏上刊登。而且邓小平同志也能看到这封信,只要邓小平同志关注到这个问题,那么知青返城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邓小平看了信后觉得问题很严重,要立刻解决,他便要负责这一方面的负责人来向自己汇报工作。负责人自己也有三个孩子在农场,他深知知青返城的迫切心态,便如实地向他反映和报道了知青的现实状况。正说着王震就来了,他和邓小平商量要深入了解情况,先摸清楚形式,不要一味地压制知青。知青的生活情况确实很艰苦,发展生产,改善知青的生活条件这个问题要先得到解决。

王震表示自己很愿意听这些知青诉说,自己很愿意负责来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也在中央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要安抚知青们,让他们安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再有这么多的怨言,另一反面,中央也要调查实际情况,真正地为知青解决问题。中央很快就派了调查小组过来调查情况,知青们很高兴。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知青们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经过商量,田源等广大知青决定进京请愿。田震知道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田震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和他们拉起了家常,说起了自己的故事。田震平易近人的态度让田源他们觉得很感动,随后,田震又告诉他们中国现在处于特殊时期,农业生产对于中国真的很重要。知青们想要返城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奉献,但是现在国家确实需要他们留在农场。田源被他的一番话所感动,知青们理解了国家的困难,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都决定返回农场,投身生产。

第28集剧情介绍:知青农场再次爆发

知青们马上就要离开回云南了,建国和大家一起吃饭,说自己很舍不得他们。虽然知青们都为不能留在城市遗憾,但是他们觉得有邓副主席和中央的关心,他们愿意为祖国留在农村。既然中央有了明确的指示,他们就要响应党的号召,大家都为自己失去的青春,爱情,美好的明天干杯。建国也站起来,表示他们都在续写历史的篇章,没有遗憾。

可是回到云南后,农场领导对于知青罢工跑到北京的事情无比愤怒。田源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表示自己会响应中央的号召,继续努力。但是领导们却不依不饶,觉得不能让他们表态了事。田源和知青们早就对农场的经营方式和干部作风问题很是不满了,他们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农场领导们闹了起来。晚上知青们商量,既然他们为了顾全大局换来的是这么一个结果,他们就坚决要写信给王震和灯小平反应农产的官僚主义。他们又再一次地写了联名信。

邓小平看到信后很生气,他跟田震讲知青问题已经必须要解决了,官僚主义已经深深地伤害了知青们的心。他表示要派个专门的调查组来再次进行调查知青们的真实生活情况,田震表示赞同,自己马上就去着手办这件事情。在调查展开之前,邓小平约见了负责的鲁局长,他跟鲁局长特别强调了这些问题,还说要他放开办。

有了邓小平的话,虽然专案组压力极大,但是他们还是很认真负责地顶着压力对知青们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进行了深入了解。调查完后,他觉得问题很严重便给邓小平打了电话,告诉他问题的严重情况。并请求中央能够改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因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很需要这些思想先进,力量充沛的年轻人。

邓小平听后赶紧召开紧急中央会议,但是对于知青是否回城,却一直争议不下。赞同的一方觉得知识青年放在农村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容易引起动乱,因为知青的不满已经蓄积已久,反对的一方则觉得大批知青返城会给城市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并没有这么地方能够接纳他们。

总是如此,邓小平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最后讲了一句话“让孩子们回来吧”,这让千万人潸然泪下。

第29集剧情介绍:返城知青自谋出路

知识青年大都返城了,但是邓小平还是很关心他们的就业问题。因为有很多返城的知青因为没有工作,而到处惹事。邓小平决定召开会议专门解决这个知青问题,果然会议一开始,各地代表们就叫苦不迭。负责人赶紧把话题扯了回来,这次开会不是诉苦,而是解决问题。大型工厂,街道办事处等地方都接纳了一批知青,但是这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这时有人提出,有很多脑袋灵活的知青们自己摆摊做生意,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这是不合法的。如果中央能够放开政策,就再好不过了。但是又有人提出反对,这可不就是把剪掉的资本主义尾巴又捡回来了吗?最后大家都表示,希望邓小平站出来,向中央反映来解决知青就业问题。

邓小平听了同志们的意见,便把同志们召集到一起,有人就提出中央放开政策,鼓励知青自谋职业,改革经济体制。邓小平觉得可行,这一改,不是死了,而是活了。说做便做,中央相关人员在邓小平的建议下开始进行工作。

大州的鸡蛋因为不在编制内,所以卖不了,而且杜鹃也被领导骂了一顿。他失落地走在路上却正好遇到了田源,田源开他的玩笑,却发现大州真的已经苦恼得没办法了。为了帮朋友,田源就在路边上喊着卖上了,很快便销售一空。邓小平要古牧拜访荣毅仁,他希望荣毅仁能够重新出山,组建机构,和资本家打交道。荣毅仁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不仅可以带起国内的资本家,而且还有国外的。

邓小平为了吸收资金,他想起了自己在新加坡的经历,他提议可以购买外汇。还有中国有很多华侨都是很富有的,手上有大量的资金,而且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很愿意在中国投资。荣毅仁的侄子回国后发现国内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便很愿意回过投资,荣毅仁很欣慰看到国家的改变。

田源和大州见有利润,便一直在菜场门口倒卖鸡蛋。田源更是提出两人可以练煎饼摊,大州也觉得很可行,两人一拍即合,便开始摆摊了。无奈好景不长,曹慧在菜市场撞见田源,她觉得很失望,自己这么养大的儿子,却做了在她看来最低贱的一行。曹慧很失望,批评儿子没出息。

第30集剧情介绍:小平五老热议中国经济

田源回家后跟父亲和母亲讲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是个变革的时代,自己希望跟上潮流。他们已经被耽误了,但是他不服,他要靠自己的手,干出一番他们返城知青自己的事业来。老田很赞同田源的想法,但是曹慧却不愿意让他干这一行,她觉得他是个有知识的人,现在他这个样子是避长就短,舍近求远。田源希望母亲能够支持自己,自己不光要自己做,还要带着知青们一起,他要给他们做榜样。纵使这样,曹慧还是不能理解儿子。

老夏从同事口中得知,邓小平宴请工商界的五老吃火锅,他觉得很惊奇,越发敬佩。邓小平热情地接待了五老,他感叹他们是现在中国最有力的支柱,他希望他们出山办企业,带头吸引外资。他先向几位介绍了新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让几位老资本家知道了现在中国的情况。另外他还提出了知青进城问题,让经济发展问题更加迫切。五老也纷纷发表意见,资本主义国家很希望和中国合作,在中国资源更丰富,劳动力更廉价,市场更广阔。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工商业的帽子还没有摘掉,这让很多华侨和外商处于观望状态。邓小平一听,就提出这个问题一定会解决。五老也很激动,还拿出自己起草的建议书给邓小平看,他们的爱国之心全在这张纸上了。邓小平便提出几人边吃火锅边继续谈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田源和陆大州拿到了营业许可,正式开始了煎饼生意,两人很高兴。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根本就没有人来买,煎饼摊生意冷清,两人连张都开不了。正当他们两个坐在路边彷徨的时候,田志远来了,他买了他们的第一张并,还鼓励两个人继续创业。

邓小平授意荣毅仁领衔成立一家信托公司。大量外商即将在中国投资,那么制定一部外商投资的法律就迫在眉睫。遇到难题的夏默找到邓小平,邓小平表示合资企业也是可以办的,做事要灵活,对国家有利的都应该推广。邓小平的一番话,让夏默有了信心,开始大胆尝试。

第31集剧情介绍:中国确立中外合资法

邓小平提出中国搞改革开放搞建设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现在既然已经认识到和西方的差距,那么就应该取长补短,向西方学习。说着他还举了自己以前去看的别的国家汽车厂的例子,大家都表示了赞同,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邓小平鼓励大家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像汽车这些奢侈品也会在中国变得普遍的,大家要有信心,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荣毅仁给邓小平上交了一份建议书,虽然现在中国已经开始逐步和外国合作,也有了引进外资的想法,但是在有关法律方面真的还很缺乏。这让很多外国投资者和华侨处于一种观望状态,暂时不敢放开手脚在中国投资。邓小平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合资法的出台确实已经迫在眉睫了,这不仅仅是对于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有历史性意义,对于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具有转折性的。

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里斯在开会的时候表达了自己想要和中国合作的想法,但是他的合伙人却坚决反对,理由是中国并没有一部与外商投资有关的法律,他们的合法权益在中国根本就得不到保障。邓小平在中央把合资法的事情提出来讨论研究,而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关限制合资比例的问题。美国哈里斯和中国的合作因为合资法的问题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邓小平要法律专家们赶紧制定出一部可行的合资法。

紧张的法律编排工作开始了,由于中国并没有这一方面的经验,邓小平便要他们多借鉴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法律。荣毅仁还提出了发行债券的提议,虽然开始遭到了质疑,但是他仔细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和重要性,表示只要想做,只要敢做,就一定可以做到。他的自信和认真的态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件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

虽然专家们都参考了很多国家的相关法律,但是合资法关键条款争议很大,到底要不要限制合资比例还牵扯到了中国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中央意见分成两派一时争论不休。这时邓小平站出来做了决定,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让大家豁然开朗,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邓小平的倡导和支持下,在众多专家的努力下,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合资法律,这必然会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32集剧情介绍:哈里斯访华

邓小平和廖承志商议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台湾问题。廖承志告诉他去年他提出的建议,党内经过商议,都很赞同台湾回归。邓小平表示要尽快和台湾当局联系,可以先不改变台湾的制度,保证台湾人民现有的生活水平。廖承志又说起了香港问题,现在英国面临大选,这时候解决香港问题已经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形势,更是明确表示一九九七年是收回香港的最佳时机。

随着中国合资法的确立,国内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一大批国外的投资者。石油大王哈里斯跟助手表示自己一定要亲自去中国和中国的领导人见见面,商议投资的相关事宜。老夏最近身体不佳,高医生照顾丈夫要他在忙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身体。两人正说着就听到隔壁老田家有争吵声。两人赶紧赶过去,老曹过来给老田做饭两人因为意见不合拍就吵了起来,见气氛尴尬,高医生把曹慧拉到自己家里,老夏便劝老田要让着曹慧,珍惜她。老田表示自己相信国家一定会发展起来的,到了那一天曹慧也会转变自己的看法的。

两人正聊着天却突然接到电话,哈里斯来不了中国了。两人赶紧赶到中国民航局,得到的解释是因为领空限制,美国飞机不能降落,更何况是美国的私人飞机。两人商量了很久都没有办法,只得跟邓小平汇报了这件事情。邓小平听后便拍板决定做个特例处理,给下面的人打了电话,务必要让哈里斯顺利来华。

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哈里斯终于如愿来到北京,邓小平听说了亲自去接见他。两人见面,哈里斯迫切地希望和他进行一次谈话。哈里斯向邓小平介绍了美国的市场经济,表示这对于经济发展很有帮助,也是当代世界的一种潮流。邓小平也向他介绍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同时也承认了其所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问题。突然,邓小平想出可以让这两种经济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融合优势,哈里斯也十分赞同,觉得这样很好。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创举。

英国方面担忧租借到期的问题,英国高层领导人就这件事情进行了商量,大家都很希望早日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高层接触。香港问题也提上了日程。

第33集剧情介绍:商议设立经济特区

英国撒切尔夫人对中国中央领导人对于香港问题的态度很没有把握,她要港督麦理浩去试探一下中国对待解决香港问题的态度。邓小平觉得还是要找些懂行的人来管理经济,不能让外行来管内行。香港虽然是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只要能让经济发展起来什么经济制度并不重要。

大州带着娟儿做上了个体经营户,虽然生意冷淡,但是田源安慰他们生活一定会好起来,日子也会越过越好。大州受了鼓舞,带着娟儿回家,两人幸福地在一起很满足。田源告诉母亲,他和大州的煎饼摊要成立食品公司了,曹慧却跟他提起要他去相亲。田源不愿意考虑这件事情,老田开他玩笑是不是还惦记着香港的那个姑娘。曹慧更是提出要在报纸上登个征婚启事,专门找口琴女。晚上田源又拿出口琴看,其实他一直都忘不了那个女孩还有和她一起度过的那几天。

邓小平接见了麦理浩,他听了麦理浩的顾虑,笑着告诉他虽然中国收回香港的立场不会改变,但是会以香港的发展为重。他请麦理浩转告那些存有疑虑的投资者,让他们放心,政策并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利益。邓小平表示在本世纪到下个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香港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习仲勋提出自己想要中央给自己权力,他希望让广东先走一步。立刻就有人表示了赞同,广东毗邻香港,澳门,这是个很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优势搞出口加工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办工业。但是也有人存在异议,他们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做法,如果这样做,大陆不就乱了,公有制经济不就乱了?万一失败了,那中国该何去何从?不仅如此,这还牵涉到关税,法律问题,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大问题。

邓小平听了大家的意见,他觉得广东在中国还是个很特殊的地方,所以不需要有太多顾虑。他鼓励习仲勋大胆地尝试,但是这样毕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经过一番思虑,邓小平决定把广东设立成经济特区。他还要习仲勋赶紧拟出计划书,吸取新加坡那些国家的经验,先富带动后富,拉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34集剧情介绍:外商租地投资办厂

对于设立经济特区,还是有很多人反对,习仲勋向他们解释如果让社会主义束缚了发展,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活力和意义。而且,邓小平主席跟他很明确地提出,中央没有钱,所以发展只能靠他们自己,那就只有引进外资了。习仲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说服了广东的其他领导人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因为政策开放了很多,一直漂泊在外的罗启明回到了中国,老夏特意去深圳接他。罗老很多年没有回到祖国了,他激动地跪在地上,在心里喊道,祖国,我回来了。

罗启明很想在祖国投资办厂,老夏要他先不要着急,因为中央决定在广东建立经济特区,会有更多优惠的政策。中国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罗老对此充满了期待,他要告诉更多的港商这个好消息。罗老开始了对投资的考察,他带着外甥女怡如到大陆,准备买地。怡如走在海边,耳边回荡起几年前田源吹奏的口琴曲子,她忍不住想起了田源和金锁帮助自己逃到香港的经历。和田源一样,她也忘不了田源。

虽然罗启明有很高的热情,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投资办厂却是困难重重。公社干部坚决不同意他投资办厂,虽然罗老一再强调这是上面的政策,是邓小平主席请自己回来的。公社干部态度也很强硬,罗老便生气地离开了。他跟老夏讲了自己的事情,老夏表达了歉意,但是也表达了中央的决心。老夏告诉罗老,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得到好消息了。

虽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就掀起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浪潮,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案子没有得到解决。胡耀邦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邓小平,听了他的报告,邓小平决定支持胡耀邦继续平反冤假错案。老夏继续为特区的事情奔波,但是中央财政给特区的拨款实在是杯水车薪,没有办法满足需要。老夏便提出在这种情况,就只有一个办法,把土地租出去给外商港商们,让他们投资办厂。邓小平知道了他们的困难,觉得夏默的建议可行,便决定支持他。

田源和路大州的煎饼厂终于开张,他们满怀希望。但是事情发展却不顺利,因为是个体私营企业,他们根本无法取得国营农贸公司的合作供货,资金短缺。不仅如此,他们也得不到优质原料,连生产都成了问题。在公有企业的排挤下,他们生意冷清。田源和大州有点灰心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第35集剧情介绍:金锁大包干得认可

在和邓小平一起吃饭的时候,罗启民提出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和民航合作建立一个食品公司。邓小平听了觉得很好,航空公司提供食品的质量确实也与航空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在父亲的介绍下,田源决定和罗启民合作开食品公司,他和罗老约好在香格里拉见面。吴怡茹也去了,她坐在钢琴前弹了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正是当年她和田源经常哼唱的歌曲。田源来了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看到那熟悉的背影,便十分激动,怡如也看到了田源,两人深情相拥。怡茹赶紧把田源介绍给罗老,罗老表示自己听他的事情已经很久了,要他把自己的计划讲一讲。

田源跟罗老讲了自己的煎饼厂,罗老觉得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提出要和田源合作。能够和在国际上都有名气的大企业合作田源也很高兴,罗老为了给两个年轻人创造更多的空间就先离开了。怡茹给田源送了一块电子表,她问田源这几年过得好不好。虽然很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田源依然告诉怡茹自己很好,怡茹也是。因为她是北京的负责人,所以两人会有很多合作机会。

公社积极性不高,夏建红在开会的时候斥责他们工作懒散,没有积极性。她拿金锁的梨园生产队和其他队作对比,其他生产队队长很不满,就告诉她金锁在偷偷摸摸地搞“大包干”,把地都给分了。建红很生气,她找到金锁,金锁没有办法就承认了。建红斥责刘金锁搞“大包干”,这是违背国家政策的。建红担心金锁犯资本主义错误,她希望他能够在事情被上级发现之前改正自己的错误。

金锁没有和她争吵,而是把她带到田地里,让她看长势喜人的庄稼,要她等到看了秋后的收成再决定是不是要检举自己。建红见金锁说得很诚恳,细细一想也觉得很有道理,便答应帮他保密。但是这件事情还是走了风声,万里也知道了。他到安徽梨园公社了解情况,金锁告诉他在公社体制下做好做坏没有差别,这导致社员们都没有什么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加上技术的落后,产量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这么多人口的基本需要。

万里被金锁说动了,加上他也确实看到了“大包干”的成果,就明确表示自己支持金锁搞“大包干”。

第36集剧情介绍:梨园公社齐聚首

万里在开会的时候提出现在很多农民连饭都吃不饱,而金锁的梨园公社却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搞了“包产到户”。国家要变,形式也要变,他更提出马上就要开两会了,自己要向中央反映这个情况。现在为了大家的生活,他鼓励大家都开始“大包干”,还说哪里有那么多资本主义,如果错了由他来承担所有的责任。

中组部复查证实王光美同志没有问题,儿子女儿回家吃饭的时候,她在餐桌上宣布了这个好消息。不仅如此,王光美同志还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她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女儿婷婷提出自己要写信给邓小平复查爸爸的案子,王光美拦住了她,告诉她现在中央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个人和这个家庭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

政协会议召开了,邓小平发现王光美同志总是坐在最后面,而且总是等别人走了才最后离开。刘少奇的案子至今都还没有平反,王光美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让别人难做。邓小平觉得既然王光美同志没有政治错误,那么就要给她好好宣传一下,不要再让别人歧视她。

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刘少奇作为曾经的国家主席,那么大的案子一定要尽快审理清楚,还他一个清白。这更要强调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了,中国才能团结起来,才能强大起来。在一次开完会后,王光美又像前几天一样留在最后,她一直想向邓小平同志表达自己的谢意,但是又因为刘少奇案子的原因不敢上前,怕给邓小平带来麻烦。没想到,邓小平竟然特意将她叫到台前,当着很多人的面跟王光美握手。他安慰王光美同志不要担心,因为刘少奇同志是清白的,他的案子一定会得到审理的。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万里邀请邓小平爬黄山,邓小平跟他约法三章:不能妨碍群众游山,省委其他同志不陪同,轻车简从。万里打算呢在爬山的时候,跟邓小平提出了“大包干”的想法,把金锁所在的梨园公社的例子讲给他听。

田源、夏建国、任燕等年轻人也因为各自不同的任务一起去了梨园公社。他们有很久没有见面了,大家聚在一起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很是开心。尤其是听到金锁的“大包干”,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第37集剧情介绍:黄山再聚议大事

在万里的陪同下,邓小平和家人一起爬了黄山,中途他们在半山腰休息,因为邓小平身体不好,夫人卓琳提出就爬比较好走的前山,但是邓小平却希望做到坚持。金锁,田源建国他们在梨园公社见面了,在金锁的帮助下,田源和怡茹找公社签了合同,大家都很高兴。

为了庆祝,金锁邀请建国田源他们一起去爬黄山。结果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建国上前问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抱歉地告诉他请他们等一下,因为邓小平在上面。建国有很多话想和小平同志说,但是却苦于没有途径,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本来万里邀请邓小平爬山就是为了找个机会,让金锁自己跟他汇报梨园“大包干”的思想,这会儿公社却没有了金锁的身影。万里很着急,找人赶紧去找金锁。

邓小平不愿意扰民,要工作人员放行。建国他们就打算继续爬,但是有两条不同的路,他们就分成了两队,为了照顾怡如,田源还有金锁走的前山,建国小妹和燕子选择了道路艰险的阶梯。邓小平跟大家讲起了长征时候的艰苦事情,大家都深有感触。建国知道邓小平就在前面,赶紧加快爬山进度去追。

邓小平遇到了很多爬山的百姓,他们都热情地和他握手,感谢党和中央出台的那些好政策。看着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邓小平也很欣慰。建国终于在快到山顶的地方遇到了邓小平,他很激动。建国向邓小平表达了自己的谢意,要不是他,自己根本没有办法上大学。

到了晚上,邓小平突然想起游客们的住宿问题,他觉得这些旅游资源是可以好好开发的,应该要让更多的人来见识见识中国的大好河山,那么住宿问题就成了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不仅如此,交通问题也要解决,旅游这个事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旅游业发展好了,可以拿出很大一笔钱来支持经济建设。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正需要大笔资金,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可以很好地拉动内需,解决这个问题。万里听了,觉得主席说得很对,他表示自己要为祖国的旅游业和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万里还跟邓小平提了要见金锁建红的事情,邓小平早就知道梨园“大包干”提高生产积极性和效率的事情了,他也很期待和这两个充满了思想的年轻人见面。第二天,在万里的安排下,邓小平见了刘金锁和夏建红。

第38集剧情介绍:经济特区建设取得进展

刘金锁汇报了“大包干”的情况,邓小平觉得很好,还亲切地问他有没有困难。金锁说没有,邓小平问他怕不怕,金锁坦然自己害怕,因为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文章来批评“包产到户”。邓小平安慰他,有这种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论方法如何,只要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过程又是比较合理的就可以,那就是“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邓小平还讲,自己搞改革开放到了现在也是有很多非议的,但是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自己知道自己没有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他能坚持下去。现在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如果人民不能过上好日子,再多的理论再好的理论都是白搭。金锁受了邓小平的鼓舞,坚定了要包产到户的信心。

邓小平再次跟万里提出要利用黄山资源,发展旅游业千方百计提高人民收入。万里表示有邓小平的支持,他们不怕受批评,只要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夏默在广东和习仲勋继续开展经济特区的建设工作。夏默提出由于资金缺乏发展受阻,应该要出租土地吸引外资。但是反对声却不绝如耳,虽然古牧和夏默努力跟大家解释,但是反对派以他们要颠覆社会主义为理由坚决不同意。

没办法的古牧和夏默一筹莫展,这时习仲勋却灵机一动,他提出既然这样可以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中寻找依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堵住他们的嘴。夏默觉得可行,大家便开始了查找工作。经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的努力,他们终于在《列宁全集》中成功找到了依据。

离开黄山的邓小平到了上海,他会见了上海的市委领导。因为老一辈的革命领导人大多思想陈旧,已经没有办法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了。为了更好地和国际接轨,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展中国经济,邓小平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问题。尤其是在文革结束后,思想得到了解放,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从乡村回到城市接受高等教育,还有是以前被打倒了的年轻知识分子,这都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39集剧情介绍:刘少奇冤案终平反

特区建设工作突破重重阻碍终于开始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经过商量谷牧和夏默决定向邓小平汇报。这个问题就是特区条例制定中的税率问题,税率到底是和其他地区一样,实行全国统一,还是采取税率优惠制度,来吸引更多外商华侨在经济特区投资?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久。

听取大家意见后邓小平一锤定音,同意采取税率优惠制度。既然是经济特区,就没有必要墨守陈规,何况特区建设缺乏资金,中央拨款杯水车薪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吸引外资来进行特区建设,优惠税率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还指出有争论是好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还有一个大事在中央乃至全国都引起了轰动,那就是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冤案要被平反了。刘少奇同志在文革中被戴上了走资派反动革命份子的大帽子,不仅身体上受到了摧残,精神上更是抑郁不得志,最后病死在看守所。这是中国革命的耻辱和悲哀,改革开放后,很多被打倒的知识份子都被平反了,唯独刘少奇的案子牵扯太多迟迟得不到解决。在邓小平的强烈要求下,中央成立了专案组,终于为刘少奇平反了。

对于这件事情,曹慧很有感触。她以前一直觉得中央思想不可以变,为这些曾经被打倒的人平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推翻。但是现在,她认识到了中央也可能曾出现过错误的思想,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转变,让思想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让祖国发展得更好。田志远看见前妻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很高兴。之前两人因为政见不和已经闹过多次矛盾,复婚的事情更是一拖再拖。现在曹慧有了这样的觉悟,他觉得自己和曹慧又能找到共同语言了,他向曹慧提出了复婚。

邓小平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之前的历史决议起草不符合他要提出的思想中心,要求重新再写一份,并指出了三条中心思想。第一就是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条。

第40集剧情介绍:邓小平支持包产到户

中央召开农村问题研讨会,万里邀请夏建红去北京参加农村问题研讨会。建红很高兴,她希望能够在会中介绍“大包干”,引起大家的重视。建红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在会议上,结果却出人意料,反对的声音很多。

建红向大家介绍“大包干”的好处,在人民公社体制下,人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劳动工具又很落后,导致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本来应该是一个农业大国的中国连人民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相反在实施了“大包干”的梨花村的产量却很高,大家生产积极性也很高,粮食还有很多剩余。尽管优劣对比这样明显,但是还是有人提出“大包干”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社会主义。

这种争论最后被反应到了邓小平那里,邓小平知道“大包干”是现在唯一能够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他也清楚中央有很多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老干部是反对的,为了更好地支持建红万里的工作,让中国早日走上“大包干”之路,摆脱贫穷,他决定就农村改革发表重要谈话,说服那些反对派。

在讲话中,邓小平提出他们大家的努力都只是希望得到一个结果,那就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既然现在有更好的办法,那就不应该再墨守陈规,“大包干”和包产到户是基层农民的要求,这应该得到支持。邓小平还提出,思想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除了农业发展问题,邓小平还提出了经济特区建设问题。有很多人在反对经济特区的发展,觉得这是大资本主义,但是殊途同归,虽然这条路和社会主义的一般道路不同,但是目的都只有一个,让中国强大起来。会场顿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看到邓小平这么支持,建红很感动。她下定决心要把“大包干”发展起来,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包产到户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41集剧情介绍:全国掀起大包干

邓小平讲话结束后,夏建红回到梨园公社。她跟村民们传达了邓小平讲话,邓副主席对他们的“大包干”和包产到户给了高度评价。邓小平还准备让全国向梨园公社学习,来提高生产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听了建红的话后,社员们深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金锁还鼓舞大家,他们要做中国第一村,要成为全国人民的榜样。

梨园公社社员们比之前更加努力,由于中央政策的调整,很多地方都开始宣传起“大包干”来。还有些生产队听了梨园公社的事情,派了专门的代表过来学习先进事迹。金锁和建红很有成就感,更是不遗余力地告诉前来学习的生产大队提高产量的秘诀。一时间,梨园成了样板生产队,吸引了更多社员前来学习。

继英国和中国友好往来后,意大利当局也决定调整对中国的态度。但是意大利国内意见不一致,毕竟他们对中国并不了解。为了更好地和中国发展外交,意大利方决定先派记者到中国了解情况,判断中国形式。北戴河,主管外交工作的胡乔木告知邓小平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请求采访他。

法拉奇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和意大利领导人进行了谈话,此行他不仅要收集中国一些情况,还有弄清楚中国到底值不值得意大利和它交往。不仅如此,借鉴于英国的经验,意大利觉得有必要给中国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处于一个稍微有利的位置。

法拉奇到了中国,他在意大利一向言语犀利,讽刺当局揭露事实,从来不避讳婉转。中央领导人大多很担心这一点,怕法拉奇出言不逊给中国在国际上造成不好的影响。之前由于国际形式,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封锁态度,再加上双方文化政策差距太大,中国如果想要在世界活跃起来,必须先要改变自己的形象。

基于此种考虑,邓小平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法拉奇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和好的评论,中国在国际上给大家的印象也会发生好的变化。最后邓小平决定,主动接受挑战。通过这个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第42集剧情介绍:法拉奇高度赞扬邓小平

邓小平接受法拉奇采访。在采访中法拉奇言辞犀利,甚至提出来中国现在的多方面的转变,尤其是文革平反,是不是颠覆了毛泽东的时代。他更加尖锐提出,现在中国在经济上的一些措施,如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包产到户,这都是与过去强调的社会主义相矛盾,而与资本主义有很多共同之处,这是不是存在着中国“非毛化”的问题。

这一系列尖锐的问题让会场的气氛一度尴尬,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应答。但是邓小平不避问题,实事求是,坚定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功绩。他反驳法拉奇,中国一直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不会改变的。此外,中国并没有改变它社会主义的性质,只是借鉴了西方可取的地方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邓小平用智慧和理论说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会场响起来了热烈的掌声。采访结束后,法拉奇赞扬邓小平是她采访过最睿智的一位领导人。中国现在的状态很好,它以一种开放积极的姿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这是值得肯定的,更值得意大利和它建交的重要原因。

因为知道国内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但是却因为资金的匮乏而没有形成很好的旅游业。为了帮助国内发展旅游业,香港船王包玉刚找到国家旅游局的卢局长,希望以个人名义捐赠向国家捐赠一千万美元建设旅游饭店,来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包玉刚希望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但是他找了很多领导,都遭到了拒绝。

包玉刚觉得很不能理解,后来,在别人的告知下才明白虽然中国现在在走向开放,但是中央还是有人对资本家有很大意见。他捐了这么多钱,是要树碑立传的,但是党内这一小股人坚决不同意为资本家树碑立传,怕颠覆社会主义,从而才会这样层层推诿。得到这个解释包玉刚很难过,他只是想为祖国发展尽点力量,并不想要别的。就这样还遭到了猜忌和否认,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无比担忧。

第43集剧情介绍:华北军事演习受关注

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在会上中央领导人一致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会议中邓小平提出了党的拨乱反正思想,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于毛泽东思想,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因为当时有很多质疑中央出现颠覆毛泽东思想的声音。毛泽东思想得到了高度肯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再一次得到肯定。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

因为现在国际形式还是很严峻,但是中国的军事实力却还不足以让中国人民安定生活,不足以让中国在世界上处于好的位置。为此中国中央决定大力发展军事,中国在华北举行军事演习。邓小平也观看了演习,虽然他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但是他很清楚,这还远远不够,中国要做的还有太多。

邓小平对比了中国和多个国家的军事,他发出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号召。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邓小平的讲话在国际上得到争相报道,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对此褒贬不一,有的对中国充满了高度赞扬,有的认为这是不切实际之举,太过不自量力,还有的对中国充满了忌惮。

经过中央会议决定,邓小平被认命为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让撒切尔夫人很是担心,目前香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中方表示坚决要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而邓小平更是态度极其强硬,坚决不妥协,英国没有办法再回避有关香港回归的问题。另一方面,香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也使中国和英国的关系一度恶化。英国国防大臣和香港总督都向首相撒切尔夫人汇报中国情况,撒切尔态度也很强硬,她表示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绝对不会妥协。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各不让步,中英关系更加紧张。

第44集剧情介绍:中共召开十二大

要解决中英问题,就要先解决香港问题。经过商量,英国首相撒切尔决定出访中国。在英国撒切尔夫人一直以雷厉风行和强硬的作风闻名,她希望这次依然能够通过她的强硬的外交手段解决香港问题。撒切尔夫人即将访华,中央也召开了紧急问题。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毋庸置疑中国有权收回香港。但是这势必恶化和英国的关系,而以中国现在的状况不太适合和英国交恶。为了解决这个两难的境地,邓小平确定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方针。这个方针不仅能够表明中国的立场,更能够维持两国友好的关系。尽管如此,邓小平还是做了打算,不管怎样,香港中国一定要收回来。

还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中国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在即,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关于经济建设到底该走怎样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这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决定前往北戴河,商议十二大相关的这些问题。

十二大终于召开了,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为6个部分,主要包括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第45集剧情介绍:中英谈判

之前田源吴怡茹就到了金锁建红所在的梨园生产大队考察,当时就提出想建立梨园食品加工厂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时机已经成熟了,梨园食品厂成立了。面对现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国内越来越放宽的经济政策和众多不可预料的机遇,刘金锁、夏建红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如果还和以前一样采取那种古板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梨园食品加工厂没有办法生存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金锁提出,可以将社队企业改成“乡镇企业”,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优惠的政策。建红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可以跟上级反应,看看情况。经过商量,“乡镇企业”的构思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因为这样既能够发展经济,改善村民生活,同时还可以兼顾中国社会主义的国情。于是这个想法被反映到了中央,希望得到中央支持。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中国,邓小平接见了她,中英双方领导人展开了会谈。邓小平与撒切尔的谈话主题很快转到了焦点问题香港问题上,撒切尔夫人针锋相对,态度强硬,要继续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控制。邓小平态度也很坚决,他提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可或缺。邓小平更明确提出中国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

在会谈上,邓小平更是创举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思想,香港现有的各方面的政策不用改变,香港可以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因为香港现在的发展情况,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会更利于发展,而且也不会让香港的资本家有抵触心理。

撒切尔夫人没有想到中国领导人态度这么强硬,现在中国在进一步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英国在分析形式后觉定退让,不与中国交恶。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握住了邓小平的手,充满感慨,中国的时代将要来临了,英国期待与中国进一步的合作。邓小平再一次以自己出色的外交手段赢得了外交胜利。

这次会谈为解决香港问题定了调子,英国承认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开始愿意转变态度,通过外交手段和中国开始谈判,商议中英香港问题。至此,中英两国政府从僵持到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香港问题,经历了长达22轮的艰苦谈判。

第46集剧情介绍: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建设工作日益提上日程,其中争论也有很多。有人认为,这能吸引外资解决中国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还能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还有很多人反对,觉得这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唱反调。更有思想顽固的极个别中央官员提出,这样搞下去迟早要出大事。

中央关于经济特区的争议不断,邓小平为了要考虑双方意见,综合最佳方案,他决定亲自去特区视察。视察工作开始后,在深圳的那几天,每天邓小平都会在习仲勋等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外出查看情况。但是令大家感到不安的是,邓小平几乎不置一词,只看不说。大家都猜不透他的态度。

吴怡茹和舅舅是经济特区建立后的第一批来大陆投资建厂的港商。邓小平一间一间地参观这些新投资的工厂,当然也包括吴怡茹负责的。吴怡茹详细地给他介绍了工厂的建成过程,运作模式以及所引进的先进技术。邓小平觉得很满意,点了点头,和吴怡茹谈起了与港商有关的问题。

吴怡茹告诉邓小平,很多港商都像她舅舅一样,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很希望国家经济能够发展起来,人民过上好日子,祖国走向富强。他们更希望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但是由于国家政策一直没有放松,他们苦于没有机会,现在设立了经济特区,大家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在谈话中,邓小平得知吴怡茹当年曾经逃港。那个时候上山下乡活动在全国掀起一股大风浪,很多知识青年被迫下乡耕田。有人甘于平静辛苦的农村生活,有人却选择了赌一把,逃往香港。吴怡茹就是这样认识田源的,在田源的帮助下她去了香港,找到了舅舅,在香港有了立足之地。田源没有成功,他留在了大陆,吴怡茹在香港见识了很多,但见识得越多,就越知道了祖国与别的国家的差距。

这种差距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感,她渴望回到祖国,渴望改变祖国。有很多逃港的年轻人和她抱着同样的想法。所以,现在像她一样回来的人越来越多。邓小平听了很是欣慰。

第47集剧情介绍:邓小平高度赞扬经济特区建设

邓小平在深圳经济特区视察工作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对特区明确表态,既没有称赞,也没有批评。大家心里都很没有底,非常着急,有人提议让夏默前去打探消息。夏默找到邓小平同志,问他对于经济特区建设的看法。

邓小平同志还是没有讲话,只是拿了纸和笔要写字。夏默在一旁看着,等邓小平写完后,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来邓小平以题字做出回应,对特区给予高度肯定。夏默把大家的忐忑不安告诉了邓小平,邓小平笑着称赞他们,说他们是经济特区建设的大功臣。

邓小平觉得经济特区的建设很到位,本来中央经济困难,没有很多财政拨款。但是特区建设时,大家通过引进投资和出租土地的方式自己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不仅如此,经济特区建设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丰厚的收入,这更是令他惊讶的。

回到北京后,邓小平立刻召开了会议。在会议上,他向大家介绍了经济特区建设的良好情况,高度赞扬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创举。邓小平表示特区只是一个试点,现在既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应该进一步推进,他提出要参照特区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打造经济繁荣圈,彻底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田源建国金锁等几人再一次聚在一起,他们一起经历了下乡,高考,见证了中国在短短几年的变化,觉得很有感慨。建国表示如果没有邓小平,自己不可能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田源高考因为作文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而名落孙山,但是他依然在内心充满了感激。邓小平在经济上的改革,让他有机会从另一条途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金锁更是因为包产到户的事情对邓小平充满了尊敬之情。

田源告诉建国金锁自己准备和吴怡茹结婚的好消息,几个好朋友都为他们感到高兴。田源还提出要不让金锁建红,建国燕子也和他们一起结婚好了,这样更热闹。三对恋人一拍即合,便决定一起走向婚姻的殿堂。

第48集剧情介绍:天安门大阅兵

结婚的日子很快到了,三对新人一起举行了结婚仪式,现场很热闹。老田和老夏看着孩子们幸福的样子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些孩子们经历了很多,能够走到一起不离不弃真的是一种缘分。结婚仪式结束后,田源发表结婚祝词,他很激动地说,非常有幸生活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伟人的带领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田源表示如果没有邓小平,自己还在乡下插队,而且很有可能一辈子就待在那里了。现在深圳经济特区已经成全国学习的榜样,在邓小平的号召下,十四个沿海城市逐步开放,中国经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邓小平更是对于大家的疑问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复,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邓小平已经八十岁了,家人决定给他好好庆祝一番。一家人齐聚一堂,和乐融融,庆祝邓小平的八十大寿。吃饭的时候,邓小平表示自己很感谢家人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妻子卓琳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邓小平也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为了工作,他对这个家的关心并不够。家人们都很感动,他们知道邓小平工作很累压力很大,他们以他为荣,虽然邓小平平时很少过问家里的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对家里的关心不比任何一个人少。

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会有一个阅兵仪式,这是向中国人民展示祖国实力,给国人树立信心的时刻,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实力的时刻。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这一天,按照计划,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阅兵。他看着走过去的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心中充满了自豪。围观的群众忍不住欢呼呐喊,邓小平向游行队伍挥手致意。中国在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的大浩劫后终于又开始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的努力,更是整个国家所有人民奋斗的成果。

这时,学生方阵走到城楼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表达出全体人民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敬意。这是一个伟人的时代,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怀念的美好年代!

(全剧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