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辛亥豆瓣分集剧情介绍共10集

第1集剧情介绍:探索救亡

从1840年到1911年的七十年史,除了是一部国难深重的哀痛史,也是帝制从日益衰败到终于灭亡的变革史。与世隔绝,发展停滞的大清朝,无法正视巨变,更没有能力顺应乃至把握巨变,这个末世王朝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纷纷败象,不同于此前任何一个改朝换代之际的社会动荡,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动摇的是专制统治体系,冲击的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超稳定封建结构。

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巨大的民族危机,是几十年后辛亥革命最早的起因。而历来存在的社会矛盾,加上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危机,则让帝制败象更加凸显。从1850年起,大规模起义频频爆发,形成了对一个腐朽皇朝的剧烈撼动,这其中,以历时14年,影响力遍及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最为浩大,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声。

面对巨变,清末先后出现了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潮。但是末路穷途的封建帝制,根本不可能靠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富国强兵”,而维新思潮所导致的戊戌变法,更遭到彻底失败,从而宣布了当时的中国,改良之路不通。

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的完全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戊戌变法后改良一败涂地,政府极端无能,外人不可一世,百姓忍无可忍而演成了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则更使得清王朝朝不虑夕。八国联军杀进北京,《辛丑条约》带来空前的民族耻辱,更造成了中国人的绝对贫困加深加重,自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革命也因此成为伟大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第2集剧情介绍:播火传薪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他后来曾说:“直到我十三岁,我没听说过北京是皇帝权力的中心,不知道翠亨村是与香山有关。翠亨村的村民,很厌恶权威”。从13岁到16岁,他在檀香上学,开始萌生拯救民族、改造中国的强烈愿望。1885年的中法战争的结果使孙中山大受震动,从而“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他岁刻苦学医,但到1894年,已立志放弃“医人”,而把“医国”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一年11月24日,“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次年10月,兴中会准备举行首次武装起义,最终因事机不密而取消,孙中山则从此开始去国流亡。这次未遂起义,成为孙中山所组织的推翻帝制、建立政权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开始,革命,也日益成为近现代中国的主旋律。

1900年10月8日晚,兴中会组织的惠州三洲田起义正式发动,旗开得胜,接下来有连连获胜,但最终因“政情忽变,外援难期”而失败。

从1895年到1900年,是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大业的初创时期。虽然都失败了,但革命也在这“黑暗无似,希望几绝”中成长壮大,并使得更多的人觉醒。

第3集剧情介绍:反清起义

1895年到1900年这一“革命进行最艰难困苦之时代”,也是孙中山筚路蓝缕到处鼓吹革命的时代。革命宗旨的传播,为更大革命浪潮的掀起,作了准备。

1895年11月中旬,兴中会横滨分会成立。随后,孙中山又到檀香山重振那里的兴中会,旋赴美国,自西向东横穿美国本土,沿途宣传鼓吹。1896年10月初,到达英国伦敦。

1896年10月11日,孙中山在伦敦被清使馆密捕,经友人和舆论营救,13天后获释。他在英国住了半年,阅读考察、观察思考,融汇诸种学说,清晰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政治主张,初步形成“三民主义”思想。伦敦蒙难使孙中山成为一个有国际声望的革命者,他将经历写成蒙难记,利用影响,宣传革命。

1905年7月30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同盟会纲领。由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制定完成的《革命方略》,对这个纲领作了细致阐述。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第一期上,由孙中山撰写的发刊词第一次公开阐释了他的“三民主义”。《民报》和改良派的《新民丛报》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思想对决,成为当时最为壮观,且影响长远的一件思想文化大事,而革命也由此得到更广大的赞同。

这一时期,清政府也在推行新政,但事实上的冥顽不化和戏弄天下的所作所为,使得其更加众叛亲离。

第4集剧情介绍:武昌首义

同盟会的成立,使得“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从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开始,数年间,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虽都遭遇失败,但却在不断动摇帝制,革命力量也在失败中不断扩大。

1907年12月1日的镇南关起义,是孙中山亲临现场并指挥的一次起义。

多次起义失败,同盟会在诸多教训之后,有了新的指导思想,不再主要依靠会党,而是策反新军。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即体现了新的指导思想。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紧接着广州新军起义的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前的最后一次起义,尽管败得很惨,但悲壮的举动足以感天动地,长久激励后人。不过,在不断加重的险恶中不计后果、贸然发动,则也永远都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以“擒贼先擒王”的行刺行动来配合武装起义,在百多年前的革命中频频出现。从陆浩东、史坚如直到吴樾、汪精卫,十多年间行动不绝,尤以徐锡麟行刺恩铭最为震动。

试图配合徐锡麟,在绍兴发动武装起义的秋瑾,则以她“鉴湖女侠”的忠肝义胆,影响了无数后来的革命者。

四川的保路运动引爆了辛亥革命。以“拒借洋款,破约保路”为宗旨的保路运动,因为同盟会早已决定要“外以保路之名,内行革命之实”,最终成为四川各地不断爆发的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节点。

第5集剧情介绍:阳夏之战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中部总会组建于上海,并与武昌起义的直接发动组织,湖北新军中的文学社,另一革命团体共进会建立了联系。辛亥春末,文学社与共进会决定联合组织起义,开始不断密商起义的具体时间。

几经周折,起义时间确定为10月16日。但10月9日上午出现故障,28人被抓,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当晚就义。武汉三镇全部戒严,形势更加刻不容缓,共进会在新军工程第八营的总代表熊秉坤与他人反复商量后,决定把发难时间定在1911年10月10日晚7点。

熊秉坤打响首义第一枪后,楚望台军械库被占领,各处新军纷起响应,10月11日晨5时,起义军基本占领武昌全城。仓促中,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被拉来当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都督。

多次讨价还价之后,袁世凯以钦差大臣,随即又作为内阁总理大臣,指挥北洋军与以黄兴为总司令的起义军作战,不数日,冯国璋占领汉口。在得到“若能赞成共和,必可举为总统”的许诺后,袁世凯提出停战议和。12月9日,南北停战。

共和深得人心,连立宪党领袖张謇,也指出“不要再来捧持落日,要来扶起朝阳。”革命者的无量鲜血,即将换来一个没有皇帝的中国。

第6集剧情介绍:创立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在革命中诞生。

但是,南京临时政府一开始就生存得十分艰难。

各国都没有与临时政府建立任何正式关系,这给临时政府造成了巨大压力。而包括革命党人在内,把外国承认看得无比重要、对帝国主义武力干涉非常担忧,则又增大了这种压力。

财政困难更使临时政府步履维艰。由于关税及其征收全部属于列强,没有得到外国承认的政府无从借到外债,而南京又并不能对“拥号称尊,各不相统”的各军政府统一号令,更收不到赋税,立宪派尤其企图以财政扼住南京,以造成其非妥协不可的态势,临时政府难以为继。

立宪派也不断在对临时政府直接施加压力。他们的目的,是一方面让袁世凯迫使清帝逊位;一方面让袁世凯非当上总统不可。“南北统一”、“赶快议和”成为立宪派的一致主张。独立各省中,由立宪派掌权的占多数,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临时政府的最大压力来自革命党内部,由反对专制而聚在一起的同盟会,一直是政见纷纭,争执不断的。对袁世凯妥协,散布“非袁不可”,则是许多革命党人在临时政府成立后所热衷的。

在重重压力下,孙中山同意议和、表态让位,已是势所必然。

尽管只存在了三个月,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功绩仍然巨大,它制定和颁行的一系列政令、措施,不仅作用于当时,也对后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最为重大。建设现代中国的基本原则,也是经由南京临时政府而得以确立。

第7集剧情介绍:帝制终结

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下诏退位。次日,袁世凯表示“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同时,他又宣布“现值组织临时政府,所有旧日政务目下仍当继续进行”,将他原内阁中的各部大臣,改称为各部首脑,以此表明他的政权与清王朝的继承关系。

南京方面,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请辞大总统。随后《临时约法》颁布,旨在扼制袁世凯的野心。

由袁世凯操纵的一场兵变,使南方所要求的袁世凯南下就职没有能够实现,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此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表面上统一了南北,但中国政治格局的“南方”“北方”并没有改变。

北京政府的首届内阁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天,第二任总理只当了不足两月。《临时约法》并未造成总统“虚位”,倒是内阁形同虚设。如此形势下,宋教仁等开始促成同盟会和其它党派的联合,希望做大做强一个议会党,真正实现议会政治。

1912年8月24日下午5时30分,孙中山抵达北京,25日,联合5个党派的国民党在北京成立,孙中山出席成立大会并被推为理事长。在后来的选举中,国民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9月9日,袁世凯任命孙中山为全国铁路督办。

9月25日,袁世凯通电公布了与孙、黄会谈后形成的“八大政纲”。他还得到了孙中山“十年以内,大总统非公莫属”的保证。

第8集剧情介绍:讨袁护法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暗杀,所谓政党内阁,即在血腥中被证明为不过是一厢情愿。

7月12日,二次革命爆发。江西、江苏、安徽、上海、广东、湖南、重庆相继独立。孙中山发表声明要求袁世凯辞职。

但是在短暂的掀起声势后,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即完全失败,孙中山、黄兴等大批革命党人再次流亡日本。本欲以军事行动对抗袁世凯的扩张,结果却使袁世凯的势力扩张到长江以南。在基本形成军事强权之后,袁世凯开始加紧建立专制统治。

10月6日,袁世凯以恶劣手段当选正式大总统。

11月4日,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6年元旦,袁世凯宣布改元洪宪,当了中华帝国的皇帝。

在袁世凯还没有称帝前,1915年11月21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宣布组成中华民国“护国军”,25日,护国战争正式开始。在举国一致的讨伐中,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宣布废止洪宪年号,称帝83天,不过一场大梦。6月6日,袁世凯病死。

此后,军阀混战局面形成,《临时约法》被一再践踏,1917年7月6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南下广州,准备武装讨逆护法,9月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由此,中国开始出现南北两个政府。

由于没有实力,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1920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组军政府,第二次护法运动开始。1921年4月,广州的国会非常会议决定在广州组建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当选非常大总统。但陈炯明叛乱使第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在所有失败中,这一次失败对孙中山的打击最为惨重深刻。艰辛和挫折,使孙中山迫切地要去走一条新的道路。

第9集剧情介绍:国共合作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12月在桂林,共产国际正式代表马林就给了孙中山三个建议:改组国民党;创建军官学校;谋求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

1922年8月,中共党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等,由孙中山亲自主持,正式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从这时起已经开始。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苏俄特派全权大使越飞的《孙文岳飞宣言》发表,国共合作由此确立。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再回广州,第三次建立起非常政权。同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决议案》。决议案确立了国共两党关系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规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中国革命份子集中于国民党。”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多次演讲,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阐述为什么要国共合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和党章,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毛泽东等10名共产党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占到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宣布建立军校的目的:“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国民党“一大宣言”明确宣布,国民革命“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中国共产党,则通过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和切实加强对工农运动的领导,使“扶助农工”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此后不久,上海、青岛先后发生罢工,拉开了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以及全国各地一系列罢工的序幕。

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农民运动讲习所总共在广州办了六届。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国共合作也造成了国民党的迅速发展,国民党组织得到最大发展的地方,也是共产党员最多的地方。到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国民党已经建立起正式省党部12处,特别市党部4处,临时省党部9处,党员人数达到了20万。

并肩战斗,共同努力,国共两党把国民革命从中国的南部推进到了中部和北部,扩大到了工农兵学商,形成了广泛的联合战线。“打倒列强除军阀”,正在整个中国高唱入云。

第10集剧情介绍:中山遗愿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认为北伐机会已到。18日,中国国民党发布《北伐宣言》。20日,广州革命政府组成的“联军”在韶关誓师北伐。

因冯玉祥临阵倒戈,吴佩孚打败,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冯玉祥控制北京后,即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对于时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民会议”主张,强调“国民之命运,在于国民之自决”。

11月13日,孙中山偕宋庆龄乘永丰舰启程去北京。但是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和他的北上,无不遭到列强和北方军阀势力普遍敌视。在军阀势力的支持下,11月24日,段祺瑞已经在北京出任集总统总理于一身的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而此前,段祺瑞曾多次表示,在没有与孙中山见面、谈妥之前,他不会出任职务。段祺瑞的背信弃义,对于北上谋求和平统一的孙中山,是很重的打击。

12月4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到达天津。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久已潜伏的肝病,与深沉的愤懑和常年辛勤、劳顿风寒,累积成一个总爆发,12月4日晚上,孙中山颓然病倒。

12月18日,当得知段祺瑞已承诺将尊重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孙中山厉声痛斥。一怒之下,病势大增。

12月31日,孙中山到达北京。他早已病入膏肓,1925年3月12日,在临时行辕病逝。

辛亥一个世纪之后,可以告慰中山先生的是,他的遗愿正在实现。由他最先提出的“振兴中华”,从一个伟大的理想,正在变成伟大的现实。但是,当年中山先生顺应民心,以衰病之身毅然北上所要谋求的统一,至今有待完成。对于中华民族,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奋斗目标,统一,更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使命。

百年辛亥,见证了民族的百年奋战,走向辉煌。从百年辛亥开始,我们也必将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走向复兴、完成统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