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招商 QQ 7384656
广告位招商 QQ 7384656
在腐朽的政風中走向滅亡
外戚宦官專政,是東漢後期特殊政治事件,對當時的朝野震動頗大。大凡每個封建王朝後期,政治腐敗,經濟崩壞,皇帝昏庸無能,這就為外戚、宦官操縱朝政提供了絕好的條件,東漢末年的外戚宦官專政是對這個問題的最典型說明。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建立政權後,為防大權旁落,對外戚的防範極嚴。所以,劉漢政權機制運轉還屬正常。章帝死後,其子繼位為和帝時,年僅11歲,難以視政,只好由其母親竇太后臨朝聽政。母后聽政,必然要倚重其娘家親屬以為輔助,其兄弟竇憲等掌握實權,由此開始了外戚專政的局面。但是漸漸年長的和帝開始對其舅父竇憲等不滿起來,於是,宦官鄭眾等趁機為和帝謀劃,將竇憲黨羽一舉收捕,奪回政權,鄭眾等宦官因此得以封侯陞官,宦官開始得勢,這也是宦官與外戚的第一次交鋒。此後,東漢政權就在外戚與宦官的爭奪打鬥中搖來晃去,皇帝就似任人擺弄的布娃娃,完全成了傀儡。
和帝死,出生僅百多天的殤帝立,不到數月死。於是,鄧太后與其兄弟鄧騭迎立年僅13歲的和帝之侄為安帝,鄧太后掌握大權,引用外戚,但她汲取竇太后的覆滅的教訓,盡量恭謹守法,禮待宦官鄭眾、蔡倫等人,尚保平安無事,鄧太后死,安帝親政,鄧氏一門立遭貶黜,鄧騭等兄弟子侄7人被迫自殺。鄧氏被滅,宦官並未得勢,安帝又引其母家耿氏,妻家閻氏等外戚掌權,但更加驕橫無度,政治也愈加腐敗。安帝死,閻氏掌大權,迎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少帝病死。對外戚獨攬朝政,宦官早心懷不滿,意圖奪權,這時見時機一到,宦官孫程等19人共謀,發動宮廷政變,殺掉閻顯及其同黨,擁立濟陰王為順帝,宦官聲望陡然升高,他們既被封侯,又被破例恩準可以收養子以傳襲爵位。
順帝時,以皇后父梁商為大將軍執政。梁商死,順帝又任命梁商子梁冀為大將軍執政,東漢的外戚政治進入最黑暗、最腐敗時期。梁冀不學無術,無才無德,向來橫行不法。順帝死,年僅2歲的沖帝立,梁太后聽政,其兄梁冀掌握大權。
一年後沖帝死,立僅8歲的質帝。質帝幼而聰明,即指斥梁冀為「跋扈將軍」。梁冀聽了既恨又怕,覺得這小皇帝不好胡弄,於是支使人暗中毒死質帝。又立15歲的蠡武侯為桓帝。
桓帝即位後,娶梁冀之妹為皇后,梁氏更加飛揚跋扈,權震朝野。
梁冀身為大將軍執政,又有皇太后、皇后兩個妹妹鎮守宮中,許多宦官也是他安插的親信,皇帝已處於他監控之下,甚至生命安全也為其掌握。桓帝為了討好外戚,既增加梁冀封邑,又增加梁冀所領大將軍府的官屬,倍於三公;又封梁冀的兄弟和兒子皆為萬戶侯。梁冀的封戶前後共3萬戶。梁冀掌政,其妻孫壽也大獲封賞,被封為襄城君子,兼食陽翟租稅。又加賜赤紱,和長公主相同待遇。梁冀囂張的氣焰使人望而生畏,不但不敢得罪,而且還必須順從拍隨,凡朝廷百官陞遷,都要先到梁家求見謝恩,然後才敢去政府部門報到任職,太尉李固、杜喬等耿直之士不肯依附他,都被他誣陷處死。文武百官,順之者生,逆之者死。他還不惜用誣蔑、下毒、強取豪奪等手段,威嚇眾人。桓帝曾大會公卿,共議如何特殊禮遇梁冀之事。有司奏請准許梁冀入朝不趨,帶劍上殿,謁贊時不稱名,其禮儀比於西漢開國功臣蕭何。以定陶、陽成余戶、增其封地為4縣,其勢比東漢開國功臣鄧禹。
賞賜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比於西漢中興功臣霍光。群臣朝會時,為其獨辟席位,凌駕於三公之上。對於這樣優厚的待遇,梁冀心裡還不高興,覺得有司所奏禮薄。
從此,專擅威柄,兇恣日積,政事無論大小,莫不由他諮決之。
梁冀在政治上無法無天,生活上更是驕奢淫佚。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梁氏為了炫耀其灼天氣焰,大肆修建豪華宅地、園林,皇宮般富麗堂皇,他在首都附近辟獵場,逶迤千里。設兔苑養兔,綿延數十里,征發吏民費數年工時才得以完成。曾令各地上交活兔,不得有任何損傷,違者死罪。曾有一西域商人不知禁令,誤殺一兔,結果因此處死者竟達10多人。他還將數千良民掠為奴婢,又稱之為「自賣人」,視東漢禁令為廢紙。各地貢獻給皇帝的珍品,上等者皆選送梁府,剩下者才交皇宮。據統計,梁氏一門前後有7人封侯,女子7人被封君(相當於侯),2人為大將軍,3人為皇后,6人為貴人。娶公主為妻者3人,文武大臣57人,掌權20餘年,擁立三位皇帝,是東漢外戚中無有比擬的權臣。
外戚灼天氣焰引起宦官不滿,鬥爭時明時暗。桓帝為外戚所制,也想擺脫梁冀控制,多得些自由,所以當梁太后、梁皇后死後,即與宦官唐衡、單超等人策劃剷除梁冀。延熹二年(159年),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5人發動政變,將梁氏一門無分老少長幼,盡皆斬盡殺絕,梁冀慌恐自殺,其他公卿將校處死的數十人,免官300多人,朝廷的高官幾乎被罷黜一空。被沒收的梁冀家財,拍賣後得錢30多億,朝廷因此而減當年天下租稅之半。
梁氏外戚是被鏟滅了,但是,政權實際上並未回到桓帝的手中,而是為宦官們所掌握,單超、徐璜等5人因誅外戚有功,同日封侯,世稱之為五侯。又小黃門劉普、趙忠等8人也被封為鄉侯。宦官執政,情況比外戚執政並好不了多少,甚至更加腐敗混亂。他們把宗族親戚派到地方上擔任刺史、太守,貪贓枉法,搾取民財,形同盜賊。單超弟單安為河東太守、弟子匡為濟陰太守,徐璜弟徐盛為河內太守,左悺弟左敏為陳留太守,具瑗兄具恭為沛相,都是為害當地的貪官。徐璜兄子徐宣為下邳令,因求汝南太守女不得,竟然發吏將其女捕到衙署,用箭射死,埋屍縣衙。宦官侯覽的哥哥為蓋州刺史,將轄區內富足人家以誣陷手段抓來殺掉,沒收其財產裝入腰包,前後累計達億萬數。侯覽自己霸佔他人住宅多達381所,良田萬畝,還新建府第16座,並仿皇宮模樣,賓客僕從在地方為非作歹,侵擾百姓,劫掠旅客,地方官稍加干涉,即被罷官,是非完全顛倒。宦官單超早死,皇帝除追封為車騎將軍外,又賜東園秘器,棺中玉具,贈侯將軍印綬,並賜國葬。後又派五營騎士、將軍、侍御史護葬。由其死可想見其生。此後,四侯驕橫,天下為之語曰:「左回天,具獨坐,徐臥虎、唐兩墮。」
宦官的貪污無恥和強取豪奪,使老百姓受盡其苦,無法忍受,於是紛紛「起而為盜」,組織反抗。延熹八年(165年)桓帝立貴人竇氏為皇后。桓帝死,無子。竇皇后與其父竇武迎立12歲的靈帝,竇太后臨朝聽政,以竇武為大將軍執政。竇武與太傅陳蕃等謀劃誅鋤宦官,先控制政府中樞和部分近衛軍,又掌握首都及附近地方政府機構,准備將宦官逐步剪除。但宦官曹節、王甫等先發制人,劫持靈帝和竇太后,假傳聖旨收捕竇武等。竇武拒不受詔,聚兵數千準備抵抗,但最後還是被困自殺。事後,竇太后被軟禁於雲台,靈帝完全為宦官所控。本來佔盡優勢的外戚居然被宦官的突然發難搞垮,可知宦官的勢力在當時是多麼之大。
曹節、王甫誅殺竇武、陳蕃等人後,自相封賞,加官進爵,父兄子弟皆為公卿列校牧令守長,佈滿天下。王甫、曹節等死後,宦官趙忠、張讓等12人都任職中常侍,封侯貴寵,世人稱之「十常侍」。靈帝甚至宣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待是我母」。宦官得到了空前的恩寵,他們愈發肆無忌憚,胡作非為,東漢的政治也愈加混亂。
東漢後期的政治,一言以蔽之,可謂是外戚宦官政治。這種政治使皇權旁落到外戚和宦官之手,而皇帝則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形同擺設,他們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為非作歹。惑亂朝綱,為害地方。不管是外戚掌握也好,還是宦官掌權也好,都是為了滿足其自己的貪慾慾望,於政治無補,於社會無益。相反,只會導致政治更加腐敗,經濟更加糟亂,人民生活更加痛苦。東漢王朝就是在外戚與宦官的打來斗去,皇帝像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的過程中走向滅亡的。
广告位招商 QQ 738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