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一千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知识一千条 > 历史知识 > 避讳三法

广告位招租QQ:7384656

0176.避讳三法

古代常见的三种避讳方法,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

缺笔法是用本字而省缺笔画。此法大约始于唐初,宋代以后颇为盛行。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于志宁碑》为避讳,书“世”作“卅”。

空字法是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如汉景帝名刘启,在立他为太子时,有司因避讳而曰:“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唐高祖李渊祖父名虎,唐追尊为景皇帝,庙号太祖。唐人撰《隋书》,为避讳,将韩擒虎写作“韩擒”,空“虎”字。同书为避李世民讳,书王世充作“王充”,空“世”字。后人有不解避讳之意者,在传抄或翻刻时,误写作“韩擒”“王充”。

改字法是用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以用同义字为最多。此法在秦汉时期已经使用,后代继续沿用。例如秦时,改“正月”称“端月”。这是因为秦始皇名政,与正月之“正”同音,因而避讳。五代冯道历朝为相,一次,他命门客讲《道德经》,书中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连犯冯道的忌,于是就把第一句念作“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上一章:家讳

下一章:不讳嫌名

广告位招租QQ:7384656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