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爱新觉罗·胤祯
别 称:允禵
字 号:多罗恂勤郡王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满洲正黄旗)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
出生时间:1688年
去世时间:1755年
主要成就:驱准保藏
封 爵:多罗恂郡王
谥 号:勤
父 亲:爱新觉罗·玄燁(康熙帝)
母 亲: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祯,于雍正元年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
新觉罗·胤禵简介
青年时期
十四阿哥允禵,原名胤祯(是否最开始叫过胤禵之后才改名为胤祯学界还在考证讨论中,但目前康熙朝所能查到的资料都显示名字为胤祯)雍正即位后改名为允禵。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胤禟曾语:“十四阿哥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胤祯为康熙所厚爱,从少年时代起,就频繁地扈从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给予一些特殊优待。 比如说部分皇子蒙皇父恩准,享有支取官物的符权,由大内供给其一家的食用物品。这种做法通常是以一年为限,期满后由皇父决定是否沿续,而沿续时间愈长,愈能体现出皇父的厚爱,玄烨诸子中享此殊遇者不只一人,但时间最长的则是胤祯。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终特批十四阿哥一家支领宫物,如果康熙不是猝然离世,胤祯的这一待遇还会沿续下去。
胤祯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他从小和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当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时,胤祯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一时间,康熙十分愤怒,“出所佩刀欲诛胤祯,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上怒稍解,命诸皇子挞胤祯“,胤祯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艰难。但是,这件事情后来反而还令康熙感觉到他对兄弟的有情有义,并对胤祯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品质,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之后更加宠爱他。
允禵西征之后,康熙不仅赏赐给他10万两银子, 还将他的几个儿子时常带在身边,并多加赏赐,胤祯虽然爵位只是贝子,但他几个儿子结婚和几个亲王哥哥长子一个规格,此外,康熙更是对胤祯赏赐频繁,兄弟中无人能比。 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平定准葛尔叛乱和保卫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抚远大将军
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将军王,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胤祯出征之时,康熙曾降旨青海蒙古王公,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由此可见,胤祯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胤祯抵达西宁,开始指挥作战。他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为十多万人。胤祯的大将军是个综合管理岗位,参与军事决策指挥,军队调度,部署人事,举荐任命将领,保障后勤,情报收集,安抚稳定军心,激励部队,调节内部和外部矛盾,笼络达赖喇嘛,青海各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说服青海各部共同出兵护送达赖喇嘛等等。可谓面临的事务错综复杂,需要极强的综合能力。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胤祯即指挥平逆将军延信由青海、定西将军葛尔弼由川滇进军西藏。八月,葛尔弼率部进驻拉萨。九月,胤祯命令延信送新封达赖喇嘛进藏,在拉萨举行了庄严的坐床仪式。至此,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动的西藏叛乱彻底平定,胤祯也因此威名远震。康熙谕令立碑纪念,命宗室、辅国公阿兰布起草御制碑文。雍正即位后,以碑文并不颂扬其父,“惟称大将军胤祯公德”,令将石碑砸毁,重新撰写碑文
康熙六十年(1721年)五月,胤祯移师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企图乘胜直捣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十一月,胤祯回京与康熙商量来年进剿策旺阿拉布坦事宜。后再赴前线,但因军需运输困难,康熙决定争取和平解决准葛尔问题。
新觉罗·胤禵怎么死的
康熙帝去世后,胤祯被召回京师,随即软禁于景陵读书,后因皇太后去世,被授于郡王虚衔。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开了对当年参与储位争夺的兄弟的彻底打击,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十二年(1748年)封多罗贝勒,十三年(1749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祯,于雍正元年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
爱新觉罗·胤禵和允禵是一个人吗
允禵一般指爱新觉罗·胤禵
新觉罗·胤禵简介
青年时期
十四阿哥允禵,原名胤祯(是否最开始叫过胤禵之后才改名为胤祯学界还在考证讨论中,但目前康熙朝所能查到的资料都显示名字为胤祯)雍正即位后改名为允禵。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胤禟曾语:“十四阿哥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胤祯为康熙所厚爱,从少年时代起,就频繁地扈从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给予一些特殊优待。[1] 比如说部分皇子蒙皇父恩准,享有支取官物的符权,由大内供给其一家的食用物品。这种做法通常是以一年为限,期满后由皇父决定是否沿续,而沿续时间愈长,愈能体现出皇父的厚爱,玄烨诸子中享此殊遇者不只一人,但时间最长的则是胤祯。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终特批十四阿哥一家支领宫物,如果康熙不是猝然离世,胤祯的这一待遇还会沿续下去。
胤祯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他从小和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当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时,胤祯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一时间,康熙十分愤怒,“出所佩刀欲诛胤祯,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上怒稍解,命诸皇子挞胤祯“,胤祯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艰难。但是,这件事情后来反而还令康熙感觉到他对兄弟的有情有义,并对胤祯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品质,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之后更加宠爱他。
允禵西征之后,康熙不仅赏赐给他10万两银子, 还将他的几个儿子时常带在身边,并多加赏赐,胤祯虽然爵位只是贝子,但他几个儿子结婚和几个亲王哥哥长子一个规格,此外,康熙更是对胤祯赏赐频繁,兄弟中无人能比。 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平定准葛尔叛乱和保卫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抚远大将军
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将军王,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胤祯出征之时,康熙曾降旨青海蒙古王公,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由此可见,胤祯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胤祯抵达西宁,开始指挥作战。他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为十多万人。胤祯的大将军是个综合管理岗位,参与军事决策指挥,军队调度,部署人事,举荐任命将领,保障后勤,情报收集,安抚稳定军心,激励部队,调节内部和外部矛盾,笼络达赖喇嘛,青海各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说服青海各部共同出兵护送达赖喇嘛等等。可谓面临的事务错综复杂,需要极强的综合能力。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胤祯即指挥平逆将军延信由青海、定西将军葛尔弼由川滇进军西藏。八月,葛尔弼率部进驻拉萨。九月,胤祯命令延信送新封达赖喇嘛进藏,在拉萨举行了庄严的坐床仪式。至此,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动的西藏叛乱彻底平定,胤祯也因此威名远震。康熙谕令立碑纪念,命宗室、辅国公阿兰布起草御制碑文。雍正即位后,以碑文并不颂扬其父,“惟称大将军胤祯公德”,令将石碑砸毁,重新撰写碑文
康熙六十年(1721年)五月,胤祯移师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企图乘胜直捣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十一月,胤祯回京与康熙商量来年进剿策旺阿拉布坦事宜。后再赴前线,但因军需运输困难,康熙决定争取和平解决准葛尔问题。
囚禁半生
康熙帝去世后,胤祯被召回京师,随即软禁于景陵读书,后因皇太后去世,被授于郡王虚衔。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开了对当年参与储位争夺的兄弟的彻底打击,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十二年(1748年)封多罗贝勒,十三年(1749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祯,于雍正元年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
新觉罗·胤禵简介
青年时期
十四阿哥允禵,原名胤祯(是否最开始叫过胤禵之后才改名为胤祯学界还在考证讨论中,但目前康熙朝所能查到的资料都显示名字为胤祯)雍正即位后改名为允禵。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胤禟曾语:“十四阿哥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胤祯为康熙所厚爱,从少年时代起,就频繁地扈从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给予一些特殊优待。 比如说部分皇子蒙皇父恩准,享有支取官物的符权,由大内供给其一家的食用物品。这种做法通常是以一年为限,期满后由皇父决定是否沿续,而沿续时间愈长,愈能体现出皇父的厚爱,玄烨诸子中享此殊遇者不只一人,但时间最长的则是胤祯。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终特批十四阿哥一家支领宫物,如果康熙不是猝然离世,胤祯的这一待遇还会沿续下去。
胤祯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他从小和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当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时,胤祯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一时间,康熙十分愤怒,“出所佩刀欲诛胤祯,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上怒稍解,命诸皇子挞胤祯“,胤祯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艰难。但是,这件事情后来反而还令康熙感觉到他对兄弟的有情有义,并对胤祯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品质,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之后更加宠爱他。
允禵西征之后,康熙不仅赏赐给他10万两银子, 还将他的几个儿子时常带在身边,并多加赏赐,胤祯虽然爵位只是贝子,但他几个儿子结婚和几个亲王哥哥长子一个规格,此外,康熙更是对胤祯赏赐频繁,兄弟中无人能比。 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平定准葛尔叛乱和保卫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抚远大将军
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将军王,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胤祯出征之时,康熙曾降旨青海蒙古王公,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由此可见,胤祯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胤祯抵达西宁,开始指挥作战。他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为十多万人。胤祯的大将军是个综合管理岗位,参与军事决策指挥,军队调度,部署人事,举荐任命将领,保障后勤,情报收集,安抚稳定军心,激励部队,调节内部和外部矛盾,笼络达赖喇嘛,青海各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说服青海各部共同出兵护送达赖喇嘛等等。可谓面临的事务错综复杂,需要极强的综合能力。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胤祯即指挥平逆将军延信由青海、定西将军葛尔弼由川滇进军西藏。八月,葛尔弼率部进驻拉萨。九月,胤祯命令延信送新封达赖喇嘛进藏,在拉萨举行了庄严的坐床仪式。至此,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动的西藏叛乱彻底平定,胤祯也因此威名远震。康熙谕令立碑纪念,命宗室、辅国公阿兰布起草御制碑文。雍正即位后,以碑文并不颂扬其父,“惟称大将军胤祯公德”,令将石碑砸毁,重新撰写碑文
康熙六十年(1721年)五月,胤祯移师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企图乘胜直捣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十一月,胤祯回京与康熙商量来年进剿策旺阿拉布坦事宜。后再赴前线,但因军需运输困难,康熙决定争取和平解决准葛尔问题。
新觉罗·胤禵怎么死的
康熙帝去世后,胤祯被召回京师,随即软禁于景陵读书,后因皇太后去世,被授于郡王虚衔。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开了对当年参与储位争夺的兄弟的彻底打击,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十二年(1748年)封多罗贝勒,十三年(1749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在皇位上坐了六十多年,阅人无数。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又格外用心,胤禵只是一个贝子,他的前面有十几位兄长,康熙皇帝挑选他到西北带兵,独挡一面,肯定有他的理由,当然也有很深的用心。胤禵被任命为大将军,用雍正皇帝后来的说法是:父皇老年时,知道胤禵性格愚鲁,有叛逆性,留在北京肯定会胡乱挑事,正赶上西北打仗,于是派胤禵到前线去,为的是疏远他。胤禵在前线也不太安份,“伊在军前,贪婪淫纵,恶迹种种。”带兵打仗不是儿戏,清代康熙年间,大清帝国的外来威胁,主要在西北方向。假设胤禵果真像他四哥所说的又蠢又胡来,康熙皇帝应该留他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时刻看管,怎么敢把他派到遥远的西北,承担那么重要的任务?
实际上,胤禵在西北前线的处置没有出现什么大错。康熙六十年十月他被召回北京,康熙皇帝面授机宜。第二年三月,胤禵重新返回西北,那以后不久,康熙皇帝突然去世。雍正皇帝下令召回胤禵,一方面强调西北军务重大,一方面又说父皇的丧事,如果胤禵不回京,恐怕于心不安,所以让胤禵快快回来。可是,当胤禵快到北京的时候,雍正皇帝又禁止他进城,要他等在景陵,等待父皇的丧葬大礼。雍正皇帝的做法,首先是让胤禵与他掌握的西北军队脱离开,然后再禁止他进北京城,又把他与其它的皇子们分隔离开。胤禵留在景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实际上,就算胤禵一直留在西北,他的机会也不大,因为雍正皇帝早已经在他的身边安排了自己人,那就是年羹尧。
胤禵一直被晾在景陵,按照雍正皇帝的说法,是让他时时可以瞻仰父皇的陵墓,痛改前非。胤禵的心中必定怨恨交加,对雍正皇帝的态度当然不会好。对此雍正皇帝一样一样都记在心里,说他:“在朕前放肆傲慢,犯礼犯分”。
雍正皇帝先是给胤禵一个郡王的爵位,很快又降为贝子,雍正四年开始,胤禵和他的儿子被关押在寿皇殿。几年之后,有一个名叫蔡怀玺的人秘密写了一封信,投进胤禵的院子里,信中称胤禵为皇帝。胤禵不想惹事,把秘信当中的一些话语剪掉,藏了起来。胤禵还对监视他的将领说这是一件小事,可以随便处置,不必声张出去。雍正皇帝据此认为,胤禵此时仍然不老实,心中还有悖乱之意,不知悔改。
这种指责,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雍正皇帝对这位同胞小兄弟的监视有多么严密。
直到乾隆皇帝即位,才把这位十四皇叔放出来,胤禵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年。因为与雍正皇帝是同胞兄弟,胤禵最终没有成为阿其那和塞思黑,没有像他们那样,因为莫名其妙的腹疾死在牢狱之中。
胤禩、胤禟、胤(左礻右我)、胤禵等人被监禁,他们属下的一些官员和太监也受到连累,一些太监被流放到广西。根据被捕者的描述,在湖南向众人散布宫廷流言的那些行人,都是旗人模样,再梳理一下最近几年从北京遣往广西的人犯,只有胤禩、胤禟等人身边的太监。至此,雍正皇帝终于明白了,制造流言的大奸大恶之徒到底是谁。
雍正皇帝要让天下人都明白这件事,要为自己辩白,于是亲自写了《大义觉迷录》,刊行天下。但是,这种事往往是旁观者看得更清楚。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在雍正十三年八月继位,到了十月,就下令把曾静和张熙处死,《太义觉迷录》也被列为禁书。
想必乾隆皇帝认为,父亲在《太义觉迷录》中说的话太多,反而露出许多破绽,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