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德彝唐朝宰相

本 名:封伦

字 号:字德彝

所处时代:隋唐时期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观州蓚县

主要成就:担任宰相

官 职:中书令→右仆射

爵 位:道国公→密国公

隋唐乱世奸臣封德彝:隋朝的奸臣 唐朝的治世宰相

封德彝(568年-627年),名伦,字德彝,以字行,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

封德彝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渐败坏。江都之变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

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渐获得唐高祖的信任,官至中书令,封密国公。他是唐太宗的天策府属官,又暗中维护太子李建成,在二人之间摇摆不定,但唐太宗对此毫不知情。

唐太宗继位后,封德彝升任尚书右仆射。627年(贞观元年),病逝,追赠司空,谥号明。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得知封德彝阴持两端之事,追夺封赠,改谥为缪。

  追随杨素

590年(开皇十年),内史令杨素率军征讨江南叛乱,征辟封德彝为行军记室。一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失足落水,被救起后,换了件衣服便去见杨素,丝毫不提落水之事。杨素知道后问他原因,封德彝道:“这是私事,所以没说。”杨素对此非常惊异,后来将自己的堂妹嫁给封德彝。

593年(开皇十三年),杨素奉旨营建仁寿宫(在今陕西麟游),表奏封德彝为土木监。杨素生性自负,唯独赞赏封德彝,常与他一起讨论政事,终日不觉疲倦,并手抚自己的坐床道:“封郎一定能坐上我这个位子。”他多次向隋文帝举荐封德彝。595年(开皇十五年),封德彝被擢升为内史舍人。

  败坏隋基

大业年间,内史侍郎虞世基总揽政务,但因能力有限,常有失当之举。封德彝暗中依附虞世基,为他出谋划策,让他谄媚奉承皇帝、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并抑制贤能。从此,虞世基受到的恩宠逐日加深,而隋朝的国政则日渐败坏。

618年(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让封德彝历数隋炀帝的罪过。隋炀帝对他道:“你是士人,何至到此地步?”封德彝羞惭而退。隋炀帝被弑后,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任命封德彝为内史令。后来,封德彝随宇文化及逃往聊城。他见宇文化及兵力日减,便与宇文士及到济北(今山东茌平)运粮,以观望形势。

  投奔唐朝

619年(武德二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封德彝遂与宇文士及投降唐朝。唐高祖认为封德彝是隋朝旧臣,谄媚不忠,对他严词斥责,罢官遣返。封德彝又向唐高祖进献秘策,使得高祖大悦,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任内史侍郎。

620年(武德三年),封德彝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并参谋军事。但是两军相持不下,唐高祖便有意撤军。封德彝奉命回朝,向唐高祖讲述形势:“王世充领土虽多,但相互牵制不听调遣,听命于他的只有洛阳。他已计穷力竭,死在旦夕。现在撤军,敌军势力就会互相紧紧勾连,日后再难铲除。不如趁现在敌军立衰,一举攻破。”唐高祖同意。

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洛阳,凯旋而归。唐高祖对侍臣道:“朕当初发兵东征,群臣都表示反对。只有秦王请求出征,封伦也赞同。即使是张华为晋武帝策动伐吴,又怎能超过这次东征。”于是封封德彝为平原县公,又让他兼任天策府司马。

622年(武德五年),突厥入侵太原,又遣使求亲。唐高祖向大臣问计,群臣大都主张求和。封德彝道:“突厥入寇,是轻视我中国,认为我们不敢交战。应该打赢了再言和,才能恩威并施。如果现在不战,日后突厥还会再来。”唐高祖表示同意。

  担任宰相

623年(武德六年),封德彝兼任检校吏部尚书。

625年(武德八年),封德彝进封道国公,不久改封密国公,又升任中书令。

626年(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封德彝升任尚书右仆射。他每次与左仆射萧瑀商议政事,都表示赞同,但到皇帝面前,却说出相反的主张,二人因此不和。

627年(贞观元年),封德彝在尚书省突然发病,唐太宗亲自前去探视,命人用御辇将他送回家中。不久,封德彝病逝,终年六十岁。唐太宗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赐谥为明。

  死后风波

封德彝生前深受唐太宗礼遇,并数次向太宗进献效忠之策。同时,他又暗中依附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曾打算废黜李建成,立太宗为太子,因封德彝力谏而止。但这些事非常隐秘,封德彝死后多年,才被唐太宗得知。

643年(贞观十七年),治书侍御史唐临弹劾封德彝生前的奸诈行为,唐太宗命大臣讨论。民部尚书唐俭道:“封伦生前深受恩宠,而罪过暴露于死后,所任的官职不能全部褫夺,请收回封赠、更改谥号,以为惩戒。”唐太宗遂剥夺封德彝的司空之职,削除所封食邑,改谥号为缪。

宰相封德彝:有揣摩之才和附托之巧却险佞内狭

封德彝简介上提到封德彝生于公元568年,是唐代的一任宰相。封德彝字德彝,观州人。封德彝的祖父是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其父亲是隋朝通州的刺史封子绣,可以说是出身官宦世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封德彝是出生在渤海,早年曾是杨素的幕僚,公元590年,杨素当时担任的官职是内史令,杨素带兵征讨江南地区的叛乱,封德彝当时担任的是行军的记室。有一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在去见杨素的途中掉进水里了,但是封德彝见到杨素后对落水之事只字未提,因为封德彝觉得这是私事,不应该打扰杨素,这件事让杨素对封德彝刮目相看,于是便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了封德彝。

后来主要负责监督建造仁寿宫,仁寿宫建立后被升为内史舍人。隋炀帝期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本的倚重,朝廷的朝纲变得越来越坏。江都之变后,封德彝投靠了宇文化及,担任内史令。宇文化及失败后,封德彝又投降唐朝,慢慢受到唐高祖的重用,官至中书令,还被封为密国公。在唐太宗时期,封德彝收拾天策府的属官,唐太宗立李建成为太子后,封德彝一直在暗中维护李建成,像一颗墙头草一样在唐太宗和李建成之间摇摆,但是唐太宗对封德彝的行为是毫不知情。

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封德彝病逝,被追赠为司空,谥号明。贞观643年,唐太宗知道封德彝阴持两端的事之后,将之前对封德彝的追赠收回,并将封德彝的谥号改为缪,以示惩戒。

  封德彝是小人吗

封德彝,名伦,字德彝,观州蓧县(今河北景县)人。他出身世家,祖父封隆之是北齐太子太保,父亲封子绣是隋朝通州刺史,他自己后来也成为了唐朝宰相。那么,在仕途显赫的背后,封德彝的 如何?封德彝是小人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封德彝早年曾为杨素幕僚,一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失足落水,被救起后,换了件衣服便去见杨素,丝毫不提落水之事。杨素知道后问他原因,封德彝道:“这是私事,所以没说。”杨素对此非常诧异,后来把自己的堂妹嫁给封德彝。杨素生性自负,唯独赞赏封德彝,常与他一起讨论政事,终日不觉疲倦,并手抚自己的坐床道:“封郎一定能坐上我这个位子。”

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的倚重。大业年间,内史侍郎虞世基总揽政务,但因能力有限,常有失当之举。封德彝暗中依附虞世基,为他出谋划策,让他谄媚奉承皇帝、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并抑制贤能。从此,虞世基受到的恩宠逐日加深,而隋朝的国政则日渐败坏。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让封德彝历数隋炀帝的罪过。隋炀帝对他道:“你是士人,何至到此地步?”封德彝羞惭而退。

武德二年,封德彝想要投奔唐朝,但是唐高祖确认为封德彝是谄媚不忠之人,遂将其遣返。封德彝又向高祖献策,这才被高祖所接受。因此,后人对封德彝褒贬不一,既欣赏他揣摩之才、附托之巧,又厌恶他险佞内狭。总体来说,封德彝的一生的经历是极其丰富的。

  封德彝的评价

封德彝,名伦,字德彝,观州蓧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他生于公元568年,卒于公元627年,他的妻子是楚国公杨素的堂妹。那么人们对封德彝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封德彝早年曾为杨素幕僚, 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 封德彝受到器重,他经常为虞世基出谋划策,让他谄媚奉承皇帝、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并抑制贤能,使得隋朝的基业得到破坏。后来隋炀帝被弑,封德彝曾经追随过的宇文化及也兵败被杀,于是封德彝和宇文士及投降唐朝。但是唐高祖认为他曾是隋朝的大臣,且对隋炀帝不忠,因此当时并未重用封德彝。不过,随后封德彝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向高祖出谋划策,使得高祖大悦,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任内史侍郎。武德三年,封德彝开始追随李世民,之后他的仕途如鱼得水,一直坐到唐朝宰相的位置。卢思道曾经评价他“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宋祁评价他为“伦资险佞内狭,数刺人主意,阴导而阳合之”。

封德彝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轶事典故:杨素的仁寿宫装饰奢华,惹得隋文帝大怒,杨素非常恐惧,害怕受到处罚。封德彝安慰道:“您不要害怕,皇后来后,自会免罪。次日,独孤皇后果然过来慰劳杨素。使得杨素不禁感叹“揣摩之才,我不如你”。后来,刘昫评价他为“封伦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赧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总结来看,封德彝是隋唐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造成的一个独特有思想的人物。

封德彝:唐初官场上人脉最好的官吏死后评价却很差

李世民因为常年统兵在外,注意人才的招募,在被封为天策上将后,建立的天策府,谋臣武将一抓一大把,更重要的,这帮人,效忠的,是秦王李世民,而不是李渊。势力庞大的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应对,李建成一方面积极要求,统兵镇压刘黑闼,另一方面,拉拢地方势力,培植亲信,杨文干就是太子安插在庆州的自己人,同时拉拢的,还有罗艺和李瑗。武德七年,因为一次私运铠甲事件,杨文干谋反被杀,李建成在众多大人物的保举下,太子之位安然无恙,同时针对事件本身,李渊决定,各打五十大板,李建成的谋士王珪和韦挺,还有秦王府的杜淹,都流放到了四川。

网络配图

李世民和李建成,因为杨文干事件,矛盾公开化了,同时,作为长子,李渊将重心,也慢慢偏向了太子,秦王府处处受到挤压。

王子夺嫡,历来是最凶险的,无数名臣武将,都葬身在这里,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个人的生活,过的却很滋润,他跟过杨素、虞世基,甚至宇文化及,最后投靠了李渊,和李世民、李建成的关系都不错,这种万金油般的存在,就是今天的主角,封德彝。

彝,读 yi,字挺难写,意思是盛酒的器具,封德彝的原名叫封伦,德彝是他的字,河北景县人,来自大家族渤海封氏,根据史书记载,这个封氏,年代相当久远,连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都有封氏的祖先记载。

远到上古,虽然有点扯,但是不可否认,封德彝的家族,的确很大,在隋朝,也是当官的命,他的爷爷叫封隆之,年轻的时候,也是青年才俊,前途一片光明。

正当封隆之,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北魏皇宫爆发内乱,皇帝希望亲政,密诏尔朱荣进入京城,事前得到消息的胡太后,直接把儿子给毒死了,同时紧闭宫门,阻挡尔朱荣。

尔朱荣是镇压叛乱的主力统帅,历史总是有惊人的巧合,不过和尔朱荣相比,董卓是个好人,老董只是把皇帝废了,糟蹋一下宫女,尔朱荣不仅换了皇帝,把所有的高级官员,都杀了。

本来是希望大洗牌,把整个权力层都给换掉,但是这么一杀,引起反弹了。

在那个豪门才能当大官的年代,在朝廷里的,都是大家族,人多、钱多、粮食多,河阴事变后,他们都选择了抱团,也不是为了谁,报仇,关键是为了,活命。引起这么强烈的公愤,事先尔朱荣也没想到,现在人已经杀了,后悔也没用,在京城当老大,是没机会了,临时以元子攸为皇帝,自己回晋阳,至少军权还在自己手里,当个太上皇也不错。封隆之的老爹封回,官拜镇东将军、冀州刺史、右光禄大夫,作为高级别官员,也在这支倒霉队伍里,死在了河滩。作为儿子,封隆之也不去河内,当太守了,老爹死后,第一时间,跑回大本营冀州,在河北,依靠家族影响力,成为冀州刺史,后来主动投降高欢,北齐建国后,官拜太子太保。战乱年代,作为掌握人口和资源的大家族,在几个势力之间来回,也很正常,官老爷要人要钱,家族要安定,各取所需。

网络配图

封德彝的老爹叫封子绣,曾经也是渤海太守、霍州刺史,南朝陈国唯一的一次北上,封子修被吴明彻打败,俘虏去了南朝,后来陈国内乱,封子修才跑回北朝,杨坚建立隋朝后,担任通州刺史。

封德彝出生在公元568年,在看年鉴的时候,发现这么两件有意思的事件:

第一,北周武帝宇文邕,向突厥公主求婚,两家达成战略联盟;

第二,突厥和东罗马帝国结盟,共同出兵攻打波斯,仗打了二十年;

这似乎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原大乱,突厥人兵强马壮,硬是没来攻城略地,只是把中原,当成提款机,拿点粮食、金银和女人就走,因为他们的主战场,不在这里。

继续说,封德彝,九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577年,吴明彻北伐,然后封德彝的父亲,因为战败,被俘虏到了扬州。

史书上没有记载,封德彝是不是也去了江东,但是在公元590年,江南大叛乱,杨素奉命镇压的时候,22岁的封德彝,作为记室跟在身边,杨素看中的,可能就是封德彝对江南的熟悉。

杨素对这个机灵的年轻人很看重,从江南回来,就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了他,当时的封德彝,应该算是杨素的助手,行军记室的日常工作,和秘书差不多,能把堂妹许配给他,也是看中了封德彝的潜力。

开皇十三年,也就是公元593年的时候,杨坚想要在陕西麟游县,建一座避暑山庄,也就是后来的仁寿宫,唐太宗以后改名叫九成宫,任命杨素为总负责人,封德彝,就是仁寿宫的土木监。

史书记载,仁寿宫的位置,在岐州以北,而当时李渊,正好在岐州,担任刺史,或许,两个人的关系,是从这里认识的。

杨素在杨坚后期,官位是尚书右仆射,朝堂上的第二号人物,得到杨素推荐的封德彝,在公元595年,正式进入中央,官拜内史舍人。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中的中书省,改名叫内史省,杨广时期,掌管内史省的,是内史侍郎虞世基,而封德彝,就是他的第一助手。

关于虞世基的评价一直不好,杨广在史书里,是类似商纣一样的昏君,虞世基作为杨广身边的第一号大臣,待遇肯定也没好到哪里。

其实虞世基和他弟弟虞世南,都是隋唐时期有名的书法家,虞世南在贞观年间,还是李世民的家庭老师,专门研究书法,去世后,由魏征推荐,褚遂良顶替了他的位置。

后来江都兵变,虞世基被杀,宇文化及的大部队,到达洛阳后,被李密打败,封德彝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大唐,投靠他的老同事李渊。

李渊对待这位前同事的态度,史书上记载的,有点奇怪,封德彝刚到长安,李渊原先是不接纳他的,等两人一番长谈,随着几声大笑,李渊决定,升封德彝为内史舍人,不久,再次升职,做了内史侍郎。封德彝来长安的时间,是武德二年,武德三年,李世民就带着大部队,进攻王世充。王世充怎么说,也是隋朝统兵将领中的精英,虽然刚得到的河南大片土地,被李世民给夺了,但是主城,洛阳,依然防守的固若金汤,战争持续了大半年,洛阳城依旧是王世充的。洛阳被围的第一时间,王世充就找窦建德,请求增援。作为隋朝的东都,洛阳建设的相当豪华,更是整个隋朝的中心,窦建德得到王世充的增援请求后,第一时间就兴冲冲的去了。隋末这几支队伍,当家的,王世充、窦建德、李密和李渊,都不简单,现在李密第一个掉队了,剩下三家。

网络配图

窦建德很聪明,他先给李世民和李渊,写了封信,按照当时的形势,王世充和窦建德联合,整体实力上,高出一大截,况且,李世民进攻王世充的同时,李靖把李唐剩余的精锐,带出去打萧铣了。

关中空虚,这是谁都知道的秘密。

窦建德信的内容很简单,既然我来了,咱三家也不要伤了和气,我不去攻打关中,不去攻打长安,你们呢,洛阳也不要打了,回去吧。

老窦的这个威胁,很实际,也很有效,大家都摊开了说,敞亮。

李渊是皇帝,对于这个威胁,当然最担心,和大臣们一番商量,就决定,把李世民召回来,先缓一缓,等聚集实力,下次再打,于是任命封德彝为大使,去洛阳,向李世民转达皇帝的意思。

李世民呢,不愿意。

之所以这么快能围困洛阳城,说到底,就是趁王世充刚刚收复李密的土地,人心不稳,这次退兵了,王世充有了时间,整顿力量,到时候还不知道,谁打谁呢。

这时候的封德彝,已经56岁了,在政坛上,是老江湖。

他决定赌一把,赢了,不仅和秦王勾搭上了,自己的地位,还能再上一层楼;输了,他也只是一个传话的。

从李世民那回来,封德彝就转达了秦王的意思,而且开始说服李渊,更重要的是,类似封德彝这种,熟悉人性的家伙,对窦建德也研究过,认为,老窦看上的,是洛阳,打长安?他看不上。

结果,武德四年,李世民不仅攻陷了洛阳,连窦建德,也一并收拾了,加上李靖南下平定江东,天下,已经是李氏的天下了。

封德彝,如愿以偿,加官进爵,爵是平原县公,官是天策府司马。

武德四年,窦建德在长安被杀,同时征召,窦建德在河北的主将,去长安,因为害怕被杀,这帮人在半路,叛乱,以刘黑闼为首,重新聚集实力,起义;

同年,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李渊的三个儿子,都和刘黑闼交了一次手,在武德五年,被李建成打败,被杀。

武德六年,封德彝官拜吏部尚书。

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爆发。

武德八年,封德彝再次升职,成为密国公,中书令。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封德彝和萧瑀,都是李渊时期的宰相,分别被封为,尚书右仆射和尚书左仆射。贞观元年,封德彝因病去世,另一位仆射萧瑀,同时也被罢官,唐太宗在登基后,把权力全部收归中央。故事说到这,印象中的封德彝,形象好像不大好,成了两面三刀的人物,但是有一件事,却是和这种形象相反的:武德九年到贞观元年,贵为右仆射的封德彝,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一项新任务,推举人才。这是个好活,推荐的人,就算是封德彝的门生,如果表现好,皇帝李世民又喜欢,加官进爵的同时,自然都是封德彝的人脉,但是在面对唐太宗的询问时,封德彝是这么回答的:“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为了这事,皇帝和大臣们,也是一种嘲笑,老爷子看不起人,眼光不行了。

网络配图

其实,当时的封德彝已经是,一个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了,属于李渊的老臣,如果收了门生,自己遭到贬黜,这些门生的处境就尴尬了,救老师?要被皇帝罚,不救老师?还是要被皇帝罚。

所以何必去害人呢。

非两面三刀,生存技能罢了。

贞观十七年,封德彝的长期饭票,爵位,没了,食邑也没了,谥号从明,变成了 缪。

原因,史书记载,是被人告发,就是因为他的两面三刀,人还在老单位,新单位的工作就找好了,这人不厚道,哈~

封德彝怎么读 封德彝的人物

封德彝简介

封德彝简介上提到封德彝生于公元568年,是唐代的一任宰相。封德彝字德彝,观州人。封德彝的祖父是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其父亲是隋朝通州的刺史封子绣,可以说是出身官宦世家。


封德彝剧照

封德彝是出生在渤海,早年曾是杨素的幕僚,公元590年,杨素当时担任的官职是内史令,杨素带兵征讨江南地区的叛乱,封德彝当时担任的是行军的记室。有一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在去见杨素的途中掉进水里了,但是封德彝见到杨素后对落水之事只字未提,因为封德彝觉得这是私事,不应该打扰杨素,这件事让杨素对封德彝刮目相看,于是便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了封德彝。

后来主要负责监督建造仁寿宫,仁寿宫建立后被升为内史舍人。隋炀帝期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本的倚重,朝廷的朝纲变得越来越坏。江都之变后,封德彝投靠了宇文化及,担任内史令。宇文化及失败后,封德彝又投降唐朝,慢慢受到唐高祖的重用,官至中书令,还被封为密国公。在唐太宗时期,封德彝收拾天策府的属官,唐太宗立李建成为太子后,封德彝一直在暗中维护李建成,像一颗墙头草一样在唐太宗和李建成之间摇摆,但是唐太宗对封德彝的行为是毫不知情。

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封德彝病逝,被追赠为司空,谥号明。贞观643年,唐太宗知道封德彝阴持两端的事之后,将之前对封德彝的追赠收回,并将封德彝的谥号改为缪,以示惩戒。

封德彝怎么读

封德彝,名伦,字德彝,观州蓧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那么,封德彝怎么读呢?


封德彝画像

封德彝的拼音是fengdeyi,封读一声,德读二声,彝也读二声。封德彝生于公元568年,卒于公元627年,他出身世家,祖父封隆之是北齐太子太保,父亲封子绣是隋朝通州刺史。“封”姓源于姜姓,是以地名为姓的姓氏。根据《姓苑》上记载,夏朝时封父被列为诸侯,封地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封父亭,他的后代以地为氏,称为封氏。故封氏后人尊封父为封姓的得姓始祖。

“德”为左右结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从“德”字的构型来分析,这里已包含有禁忌: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德”大多用人名之中,代表了一个人有美好的品行。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荀子.非十二子》中提到“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

“彝”为上中下结构,有多重含义,其中包括:古代祭祀用礼器的名称、酒器、常规的意思、不变的,固定的、中国少数民族、剧中之一。彝有形容词和名词两种词性,名词形声:从糸(mì),攻(gǒng)持米,彑(jì)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古人造字十分形象,他们善于观察与人们生活作息相关的事物,然后衍生成汉字。

封德彝的评价

封德彝,名伦,字德彝,观州蓧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他生于公元568年,卒于公元627年,他的妻子是楚国公杨素的堂妹。那么人们对封德彝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封德彝剧照

封德彝早年曾为杨素幕僚, 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 封德彝受到器重,他经常为虞世基出谋划策,让他谄媚奉承皇帝、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并抑制贤能,使得隋朝的基业得到破坏。后来隋炀帝被弑,封德彝曾经追随过的宇文化及也兵败被杀,于是封德彝和宇文士及投降唐朝。但是唐高祖认为他曾是隋朝的大臣,且对隋炀帝不忠,因此当时并未重用封德彝。不过,随后封德彝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向高祖出谋划策,使得高祖大悦,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任内史侍郎。武德三年,封德彝开始追随李世民,之后他的仕途如鱼得水,一直坐到唐朝宰相的位置。卢思道曾经评价他“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宋祁评价他为“伦资险佞内狭,数刺人主意,阴导而阳合之”。

封德彝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轶事典故:杨素的仁寿宫装饰奢华,惹得隋文帝大怒,杨素非常恐惧,害怕受到处罚。封德彝安慰道:“您不要害怕,皇后来后,自会免罪。次日,独孤皇后果然过来慰劳杨素。使得杨素不禁感叹“揣摩之才,我不如你”。后来,刘昫评价他为“封伦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赧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总结来看,封德彝是隋唐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造成的一个独特有思想的人物。

封德彝是小人吗

封德彝,名伦,字德彝,观州蓧县(今河北景县)人。他出身世家,祖父封隆之是北齐太子太保,父亲封子绣是隋朝通州刺史,他自己后来也成为了唐朝宰相。那么,在仕途显赫的背后,封德彝的 如何?封德彝是小人吗?


封德彝剧照

封德彝早年曾为杨素幕僚,一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失足落水,被救起后,换了件衣服便去见杨素,丝毫不提落水之事。杨素知道后问他原因,封德彝道:“这是私事,所以没说。”杨素对此非常诧异,后来把自己的堂妹嫁给封德彝。杨素生性自负,唯独赞赏封德彝,常与他一起讨论政事,终日不觉疲倦,并手抚自己的坐床道:“封郎一定能坐上我这个位子。”

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的倚重。大业年间,内史侍郎虞世基总揽政务,但因能力有限,常有失当之举。封德彝暗中依附虞世基,为他出谋划策,让他谄媚奉承皇帝、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并抑制贤能。从此,虞世基受到的恩宠逐日加深,而隋朝的国政则日渐败坏。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让封德彝历数隋炀帝的罪过。隋炀帝对他道:“你是士人,何至到此地步?”封德彝羞惭而退。

武德二年,封德彝想要投奔唐朝,但是唐高祖确认为封德彝是谄媚不忠之人,遂将其遣返。封德彝又向高祖献策,这才被高祖所接受。因此,后人对封德彝褒贬不一,既欣赏他揣摩之才、附托之巧,又厌恶他险佞内狭。总体来说,封德彝的一生的经历是极其丰富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