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兰的生平

  姓名:忽兰

  民族:蒙古族

  所处年代:元朝

  籍贯:中国

曾帮助成吉思汗一路攻打到欧洲大陆的神秘部队,所及之处残肢断臂

藏獒是世界上最具攻击性的犬类,也是犬中的王者。生性好战,有着一犬战五狼的传说,更难得的是藏獒一生只忠于一个主人,是一种十分忠诚的犬类,养藏獒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藏獒曾帮助成吉思汗一路攻打到欧洲大陆。

元太祖(1162-1227年),元朝的开国皇帝。姓孛儿只斤,名铁木真(1162-1227),出身于贵族世家。父亲耶速该巴特尔是蒙古部军事首领。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蒙古族领袖。22岁,第一次称汗,是为蒙古乞颜部可汗。1206年,45岁的铁木真统一各部,建立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在他称汗的过程中,曾在征服欧洲大陆的时候,有这么一段故事。关于这个故事,其实藏獒部队是党项人的,当时成吉思汗攻打欧洲的时候,党项人受到成吉思汗的调遣,带领三万藏獒部队作为北方战线的先锋,一路战无不胜,他们以敌人的尸体为食。

成吉思汗部队里的随军犬只是蒙古牧羊犬和蒙古獒,都是大型的凶猛犬种,其中蒙古獒与藏獒很相似,那时候蒙古人并不知道有藏獒这种猛犬。到了窝阔台汗时期,蒙古帝国的部队进入西藏,并发现了藏獒这种巨型猛犬,随之被选为随军犬种。

党项人是古代藏族人中最为彪悍尚武的一支,也是最早组建猛犬军团南征北战的藏人部落。成吉思汗席卷世界时,亲自颁令征调党项人和党项人的猛犬军团作为北路先锋直逼欧洲。猛犬军团拥有50000多名战士,都是清一色的党项藏獒,它们以敌人的尸体作为食物,铺天盖地,一路横扫,建立了让成吉思汗惊叹不已的“武功首”。

大汗曾经感慨:“身经百战,雄当万夫,巨獒之助我,乃天之战神助我也。”党项藏獒军团打到欧洲之后,一部分随着党项人回到了党项大雪山,一部分被蒙古人接管,留守在了欧洲,一直没返回老家。那些奋武扬威的属于喜马拉雅獒种的党项藏獒在故土之外杂交繁育出了著名的马士提夫犬,罗特威尔犬、德国大丹犬、法国圣伯纳犬、加拿大纽芬兰犬,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世界顶级的大型工作犬。

只是,他们的祖先,那些血统高贵,骁勇善战的党项藏獒,就在文革期间因部落战争而残忍地被人为的灭绝了。那些黑被、黄腿、狮头、方嘴、吊眼、眉间有两轮金太阳的还原了喜马拉雅古老獒种的党项藏獒,就这样消失在了藏獒历史最后的黄昏里。

青藏高原上,奔腾跳跃的党项藏獒-----一个伟丽的生命景观,这么快就被血与泪的风吹进了仅靠挖掘才能显现出一丝光亮的历史大坑。


为什么拖雷的实力更强,成吉思汗却要把汗位交给窝阔台呢

说到成吉思汗,大家应该都能想到,他建立了蒙古帝国伟业。可以说,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之一,他带领自己的军队征服了欧亚大陆绝大部分地区。可是,纵使丰功伟绩雄厚,依然敌不过时间的流逝,成吉思汗也要考虑继承人的位置,这对他来说和其他皇帝一样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按照蒙古的制度,大的儿子要单独立门户,小的儿子守家,继承父辈的家业,也就是说,拖雷应该是成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在成吉思汗之后,坐上大汗的位置。可是最后,成吉思汗摈弃了旧制,选择了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

我们从历史事件来看,拖雷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自己本身也是骁勇善战的,即使是成吉思汗死后,拖雷也是监国的位置,这就证明拖雷是一个能力很强,甚至可以说,他是比窝阔台更厉害的人,那么,这时候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拖雷能力优秀,并且按照传统,完全应该继承汗位,然而,成吉思汗却选择了窝阔台呢?

在成吉思汗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蒙古帝国的雏形已经形成规模,这个时候,这样一个帝国,相比于开疆拓土的战神,更需要的应该是治理内政的继承人。

拖雷在军事上的才能远超窝阔台,但是同样的窝阔台足智多谋,治国方面比拖雷更加全面。成吉思汗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儿子都是处于什么位置,拖雷注重感情,窝阔台有雄才大略。蒙古帝国想要发展,他们两个人缺一不可。成吉思汗临终前,告诫兄弟二人要团结,这样才能过安乐的生活,不然只能被别人击垮。

于是,成吉思汗将大汗的位置给窝阔台,但是由拖雷进行监国,十万军民以及漠北的土地都在拖雷手里,只有在忽邻勒塔上全体贵族认可了窝阔台,才可以把权力交给他。

拖雷刚开始虽然心有异议,内部也分成了两个派别,分别支持兄弟二人。但是窝阔台找拖雷谈话,告诉他该以大局为重,拖雷思考之后退出了汗位竞争,并且说服了拥护他的贵族,做好监国的工作。

最后,窝阔台也不负所望,打造了一个蒙古帝国。


为了延续成吉思汗血统,竟嫁给比自己小26岁的侄孙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也就是达延汗,他作为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代世孙,因统一漠南蒙古地区,成为第二位将蒙古高原归为一统的君主,他也被后人誉为“中兴之主”。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却并不是这位汗王,而是他身后的女人——满都海斯琴。

这位伟大的女性在史籍中的记载很少,她出生在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是蒙古汪古部人,父亲名绰罗克特穆尔丞相。在成长到十五岁的时候,满都海斯琴正值花季,心里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他就是科尔沁王乌讷博罗特。之后,这一对青春男女在大草原上定情,然而,就在他们完婚的前几天,满都鲁可汗却宣召满都海斯琴,让她进入皇宫做可汗夫人。

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权力?最终,满都海斯琴放弃了爱情,从此注定也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这个时候的蒙古各部时局动荡,四处乱战,一切都源于空出来的大汗之位。当时已是可汗夫人的满都海斯琴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帮助丈夫满都鲁可汗将百年来乱成一团的蒙古内乱平息了下来。

1475年,满都鲁可汗在诸多势力中脱颖而出,得以坐上大汗王座。然而,身居高位不到四年就惨遭奸人密谋算计丢了性命。满都海斯琴为满都鲁汗生了两个女儿,所以,二人并没有儿子继承汗位。这时,癿(bie)加思兰在满都鲁汗的葬礼中搅局,并在葬礼仪式中安插了兵力妄图一举夺权。

在这危难时刻,满都海斯琴毫不畏惧,在面对癿加思兰的周密部署中将敌人的计划一一拆解,并在满都鲁汗的葬礼中宣布自己代理汗位。随即,她也逮捕了癿加思兰安插在葬礼中参与篡位的兵力,命令满都鲁旧部擒杀癿加思兰,最终,将所有大权都揽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满都鲁汗的侄孙,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幼年生活十分艰辛,满都鲁汗过世的时候他才四岁,他的父亲曾经跟满都鲁汗是盟友关系,最后,死在了各部族的战乱中。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出生不长时间父亲就死了,母亲又被敌部首领夺走,巴图孟克流落大草原,被人抚养长大。

满都鲁汗去世后,手握权柄的满都海斯琴开始在整个草原寻找巴图孟克,常年在权力的海洋中遨游的她深深地了解血脉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这时候,曾经青梅竹马的恋人乌讷博罗特再一次向满都海斯琴求婚,然而,却被满都海斯琴果断回绝了。实际上,当时从身份地位等综合情况来看,乌讷博罗特无疑是满都海斯琴最好的选择,可惜,乌讷博尔特是成吉思汗之弟的家族后裔,若是改嫁乌讷博罗特,大汗之为可能就会随之转移到其他族系,最终,导致血统不再纯正。

满都海斯琴对此曾说道:“如果成吉思汗的血统灭绝了,我当然可以改嫁别的部落。但是,‘黄金血统’中仍有一名叫巴图孟克的后裔,只要他不令人绝望,我就始终留在王庭,不会改嫁。”满都海的这一态度与决择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众的赞同,也得到了乌讷博罗特王的谅解。

在王权血脉和个人幸福的选择中,满都海斯琴再一次放弃了爱情,为了成吉思汗黄金血脉的延续,她找到了巴图孟克,并与之成婚,随即辅佐丈夫登上大汗之位。

那一年,满都海斯琴三十三岁,而巴图孟克(达延汗)仅仅七岁。

达延汗直到十六岁才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在此之前都是满都海斯琴摄政。在这九年里满都海斯琴一步步将达延汗扶上金鞍,成为第二位统一蒙古草原的大汗。

蒙古史书记载,满都海斯琴在摄政期间,曾与达延汗亲自率大军征伐瓦剌部落,并亲自作为先锋闯入敌军营地。随后,她率军击败达延汗的仇敌亦思马因,救回了达延汗的母亲,达延汗在满都海斯琴的帮助下不但大仇得报,还在蒙古境内建立了极大的威信。

可以说,满都海斯琴是明代中兴蒙古之母。

之后,达延汗和满都海斯琴一共生了八个儿女,在影视作品中,满都海斯琴甚至在怀孕期间依然驰骋在战场上,甚至,在失足落马后早产下一对双胞胎。然而,由于惊吓和过度劳累满都海斯琴在生育后进入休克状态,用一种“热腹疗法”治疗最终才捡回一条命。

上世纪末某日,在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乌兰沟下起了暴雨,一座几百年前的古墓被雨水冲刷开来。考古学家们在这处古墓中发掘出一副十分华贵的金鞍,虽为木质,但却贴满了纯金的金片,人们立即想到了满都海斯琴。

但是,在后来的考证中证实,墓主是一位蒙公主并非满都海斯琴,人们很是惋惜,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草原儿女对这位伟大女性的感怀。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满都海斯琴无疑是蒙古族历史上一位不同凡响的女子,后来的《满剧》选择这样一个历史题材进行创作,独具慧眼。又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和异彩纷呈现的民族歌舞表演,艺术地再现了15世纪蒙古中兴史上的一段佳话。

“瑞兽说人言,成吉思汗煺兵”是真的吗?

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春天,铁木真击败了百余个部落,建立了蒙古汗国。在位期间,他多次对外发动征服战争,依靠蒙古铁骑横扫中亚并直抵东欧的黑海之滨,被冠以「成吉思汗」的尊号。

《元史》中评价成吉思汗,「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

清末民初的正史评价说:「太祖(指成吉思汗)龙兴朔漠,践夏戡金,荡平西域,师行万里,犹出入户闼之内,叁代而后未尝有也。」

成吉思汗以他的人君之气度,一统四分五裂的中土大地,缔建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在13世纪创作了一首属于蒙古的恢宏史诗,留给今世荡气迴肠的长歌。

宽容大度 海纳百川

成吉思汗西征时,灭了乃蛮国。当时的乃蛮可汗尊称维吾尔人塔塔统阿为师傅,命他掌管金印及钱谷诸事。塔塔统阿怀负金印逃走,后被抓获。成吉思汗问他:「一统疆土,庶民都归于我。你为何还要怀揣金印逃走呢?」塔塔答曰:「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必将以死守护。我想找到故主,归还给他。别无他意!」

成吉思汗听罢,嘆道:「你真是忠孝之人!」就问他大印用于何处。塔塔说:「出纳钱谷,委任人才。很多事上要用,作为信验的凭证。」成吉思汗就吩咐左右,以后所下旨令,都要採用印章。并把制好的玉玺、帝国金帛交给塔塔保管。

因塔塔深通文字,成吉思汗就派他教授诸王子国语。塔塔忠于故主的表现,不仅使他免除一死,还受到大汗的信赖和倚重。

成吉思汗平定燕京后,派人寻找贤人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出生时,耶律履言:「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他借用《左传》「楚虽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为其取名楚材(字晋卿)。

耶律楚材12岁入闾山显州书院,13学诗书,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歷、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着」。

成吉思汗听说耶律楚材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于漠北召见他。耶律觐见大汗时,成吉思汗见他身材魁梧、美髯宏声,心中甚悦,就对他说:「辽金世仇,朕为你洗雪。」

耶律楚材说:「臣的祖辈、父辈均为辽金两国贵冑功臣。身为臣子,岂敢仇恨自己的国君!」成吉思汗对他甚为讚赏,封为左右员外郎,命他随侍左右,以后见他不唿其名,只称他为美髯人。

耶律楚材虽是辽国王族后裔,却并非一般的能人异士。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準备讨伐回回国(花剌子模),祭旗那一天,六月夏日竟然下了叁尺厚的大雪,这个异像,让成吉思汗有了疑虑,耶律楚材告诉他:「在盛夏出现玄冥(冬神)之气,这是克敌制胜的徵兆。」这番解释打消了成吉思汗的顾虑,他率军进攻花剌子模,果然逼的花剌子模国君摩诃末西遁。

——「己卯夏六月,帝西讨回回国。禡旗之日,雨雪叁尺,帝疑之,楚材曰:『玄冥之气,见于盛夏,克敌之征也。』」(《元史•耶律楚材传》)。

公元1220年,蒙古大军相继佔领重镇不花剌和撒马尔罕。当年冬天,蒙军驻地听到巨雷阵阵,这又是一个异像,成吉思汗还要求教于耶律楚材,「对曰:『回回国主当死于野』」(《元史•耶律楚材传》),当年底,摩诃末正如耶律楚材预言——病死在裡海的一个小岛上。

公元1222年秋,西方天空中出现了长星(类似彗星,有长形光芒),耶律楚材因此预言:「女直(即女真——金国)将易主矣」(《元史•耶律楚材传》),结果,第二年金宣宗果然死了——金国易主。

成吉思汗见证了耶律楚材的精準预测,之后每次出征前,他都要让耶律楚材先占卜一下。成吉思汗自己也精通此道,他会烧羊骨占卜,验证耶律楚材的占卜结果。——「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元史•耶律楚材传》)。

瑞兽说人言 成吉思汗煺兵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大军平金吞宋、西征万里,兵锋直抵多瑙河畔,几乎整个欧亚大陆都成了蒙古人的牧场。但是,成吉思汗率蒙古骑兵準备进攻印度时,却突然在印度河边掉头返回,据史书记载,其中有一段奇闻。

公元1221年初,花剌子模王室的扎兰丁,劫掠了蒙古商队,并把派去进行和平商业谈判的蒙古大使毁容,这一行径激怒了成吉思汗。虽已年近60,但听到族人受到攻击时,成吉思汗毫不犹豫地再次跨上战马,兴师问罪。

扎兰丁从伊斯兰诸国中借来十万大军,在八鲁湾川(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出击蒙古军一度获胜。蒙古大军立即反击,一路将扎兰丁赶至印度河畔,当年11月,蒙军将领哲别和速不台将扎兰丁包围。扎兰丁眼见不敌,跃马渡河,逃入印度。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进驻印度河畔的铁门关,準备渡河消灭扎兰丁,免除后患,并一举佔领印度。

按照《元史•耶律楚材》的记载,成吉思汗的部队抵达印度河沿岸后,将士们因口渴想要取水饮用,却发现河水因温度奇高而无法饮用。一时之间将士怨声不断。

有一隻鹿身马尾的奇兽,突然出现在河边,对成吉思汗的侍卫说:「你们国王最好快回去。」这断奇闻白纸黑字记录在严肃的正史。——「甲申,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宜早还』」(《元史•耶律楚材传》)。

耶律楚材对成吉思汗说:「这是一种祥瑞的吉兽,名叫甪(lu,音同鹿)端,能说各种语言,厌恶杀戮,这是上天藉此来通告您的。您还是顺天意而行吧。」向来知难而进的成吉思汗,闻言亦不敢恃兵威强攻印度,竟就此撤兵了。

「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甪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师」(《元史•耶律楚材传》)。

有诗讚曰:

一代天骄挽彫弓,

驰骋四方震宇中。

瑞兽现身传警语,

百万铁骑掉头东。

后记:

当年未入印度的成吉思汗多半不知道,印度天气酷热,地形复杂。常年生活于漠北苦寒之地的蒙古骑兵,一旦进入印度,战斗力将大打折扣,很可能会就此陷入持久战争的泥沼,难以自拔,那么歷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但是雄才大略如成吉思汗,懂得顺天知命,在得到瑞兽的警示后,立即听从耶律楚材的劝告,从而未使蒙古铁骑遭受损失,日后成就了横垮欧亚的蒙古帝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